2014吉林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2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具有()。
A.校本教研的意识B.课程开发的意识C.长善救失的意识D.示范引领的意识2.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3.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
孙老师的做法()。
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4.政治课上,杨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对此口误,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为了保面子,将错就错B.坚持实事求是,马上纠正C.如果学生不问,不予纠正D.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后再说5.某中学对违反校规的同学进行罚款,该校的做法()。
A.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学生的权利B.合法,是塑造优良的有效手段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D.不合法,罚款之前应该得到主管部门的许可6.依据《教师法》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7.教师王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进行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
A.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B.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教学更容易与学生沟通C.不合法,教师授课应该使用普通话D.不合法,违反教师应当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定8.某县教育局为将一所初级中学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最优秀的教师都调配给该学校,该县教育局的做法()。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材料分析题 3. 写作题单项选择题1.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具有( )。
A.校本教研的意识B.课程开发的意识C.长善救失的意识D.示范引领的意识正确答案:B解析: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
题干中黄老师积极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人到音乐课的教学中,体现的就是课程开发的意识。
2.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正确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可知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充分体现的就是王老师尊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D解析:班主任孙老师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4.政治课上,杨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1、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3、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4、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6、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7、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8、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9、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10、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11、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1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14、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15、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16、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亲近和激情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C、激情和承诺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17、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18、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19、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B、斯金钠C、加涅D、金布尔20、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B、斯金钠C、加涅D、金布尔21、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22、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23、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2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25、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26、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27、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 1岁B、 3岁C、 5岁D、 7岁2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29、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30、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31、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32、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33、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34、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3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3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统考)一、单项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B.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奉话C.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重要依据D.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4、政治课上,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恰当的处理方式是()A.为了面子,将错就错B.坚持实事求是,马上纠正C.如果学生不问,不予纠正D.为了教学进虔,课后再说7、教师王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A.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B.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更易与学生交流C.不合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D.不合法,违反了教肓应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则8、某教肓局为将一所初级中学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的所有优秀教师调配给该校,该县教育局的做法()C.不正确,父母对未成年的法制教肓有直接责任D.不正确,学校对未成年的法制教肓负全责。
10、放学后,教师李某让小强校写作业,李某因临时有事,将小强反锁在办公室息到深夜,李某的行为()A.合法,教师有批评教肓学生的权利B.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格权C.合法,教师有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义务D.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强的人身自由权B.刘某将王某赶出教室不应实施体罚C.学校可依法给予刘某相应的行政处罚D.刘某侵犯王某的受教肓权和人身权13、某地教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该教肓行政部门的做法()A.正确,教师应终身学习B.正确,教师应无私奉献C.锗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A.不合理,违背了终身教肓的师德规范B.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C.合理,精心用于校本教材编写不值得D.合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上好16、当学生缺少兴趣时,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启示教师()A.维护学生权益,为人师表B.言行举止文明,眀耻D.闻鸡起舞19、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两大行星()A.水星、金星B.地球、火星C.火星、金星D.地球、水星20、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加勒比地区的是()B.阳关三叠C.梅花三弄D.平沙落雁23、下列节气不在舂季的是()A.谷雨B.惊蛰C.清明27、在excel中,对数据源进行分类汇总之前,应先完成的操作是()A.筛选B.建立数据库C.排序D.有效地计算28、糖果游戏中,桌子上放看黄绿蓝红色四只盒子()黄盒子上写着:糖果不在蓝盒子绿盒子上写看:糖果在红盒或者黄盒C.该科室只有1人是四川人D.该科室只有1人不是四川人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4分,共42分)30、材料一主干部分:刘老师调整教肓策略,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人发言,在学校举办的晚会上,他和二班学生一起唱歌。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的教师观。
所谓“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它既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要确立正确的教师观,首先要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角色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特征。
与传统的教师角色相比,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本题中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正是体现了黄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做法值得所有老师学习。
综上表明 B 项正确。
A 项: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长善救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教学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示范领导意识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努力参与课程决策、领导,在课程及相关模块的开设规划、教材选择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理念中学生观的知识。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主要体现在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②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
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8分)1.学习成绩一般的晓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生的品行发展C.学生的知识习得D.学生的身心健康【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学生的个性发展2.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等能利用的时间平均分配给了这三科老师用于补课。
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B.正确,有利于提高班级教学质量C.不正确,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D.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周老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这表明周老师具有()。
A.尊重学生的理念B.终身学习的意识C.教学管理的能力D.课程开发的能力【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终身学习的意识4.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
赵老师排座位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的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
赵老师的做法是()。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班教学的要求【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违背了平等待生的理念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以农村教师为重点B.以城市教师为重点C.以边区教师为重点D.以西部教师为重点【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以农村教师为重点6.某中学规定:教师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勤一次,罚款50元。
该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有教师管理权B.正确,学校有自主办学权C.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D.不正确,警告无效后才能罚款【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7.曾受到有期徒刑两年刑事处罚的孙某申请获取教师资格证。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目录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1) (2)一、单项选择题 (2)二、材料分析题 (5)三、写作题 (6)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2) (6)一、单项选择题 (6)二、材料分析题 (9)三、写作题 (11)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3) (12)一、单项选择题 (12)二、材料分析题 (15)三、写作题 (17)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人和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分子B.细胞C.组织D.系统【答案】B2.“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说的是()。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答案】D3.引发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海拔高B.气压低C.温度低D.紫外线辐射【答案】B4.隔着门缝看人,看到的人()。
A.和原来一样B.比原来扁C.比原来宽D.视门缝大小而定【答案】A5.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答案】B6.教师()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学历水平B.业务水平C.工作成绩D.考核结果【答案】D7.下列属于终身教育理念代表性人物的是()。
A.叶圣陶B.蔡元培C.保罗?朗格朗D.耶克斯利【答案】C8.现代教师观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作用。
A.教师的权威B.学生的主体C.社会参与D.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答案】D9.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
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养笔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黄教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表达了黄教师(B)A.校本教研的意识B.课程开发的意识C.长善救失的意识D.示范指导的意识2.高中一年级入学开场,班主任王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化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状况,并据此制定个人三年开展规划,这种做法说明王教师关注:(A)A.学生开展的差异性B.学生开展的互补性C.学生开展的平衡性D.学生开展的依次性3.班主任孙教师常常对学生说:“学问变更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嘉奖每学期末前三名的学生,孙教师的做法(D)A.正确,物质嘉奖具有良好的鼓励作用B.不正确,考试成果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C.正确,考试成果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根据D.不正确,考试成果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4.政治课上,教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络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络的,恰当的处理方式是(B)A.为了面子,将错就错B.坚持实事求是,立刻订正C.假如学生不问,不予订正D.为了教学进度,课后再说5.某中学将违背校规的学生进展罚款,该校的做法(C)A.合理,学校有自主管理学生的权利B.合法,塑造了良好校风的有效手段C.不合法,侵扰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D.不合法,罚款之前应得到主管部门的答应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最根本的权利(B)A.管理学生权B.教化教学权C.学术自由权D.民主管理权7.教师王某在课堂上运用方言而不是一般话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C)A.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B.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更易与学生沟通C.不合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全国通用的一般话D.不合法,违背了教化应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则8.某教化局为将一所初级中学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的全部优秀教师调配给该校,该县教化局的做法(D)A.正确,利于进步该校质量B.正确,有利于扩大教化的影响C.不正确,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法》D.不正确,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9.某初级中学开展“法制教化日”活动,要求学生的父母协作,有些父母说:“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负责他的全部教化,我们平常工作忙,哪有时间管呢?”父母的做法(C)A.正确,学校不能推卸自己的教化责任B.正确,父母没有担当法制教化的责任C.不正确,父母对未成年的法制教化有干脆责任D.不正确,学校对未成年的法制教化负全责10.放学后,教师李某让小强校写作业,李某因临时有事,将小强反锁在办公室直到深夜,李某的行为(D)A.合法,教师有指责教化学生的权利B.不合法,李某侵扰了小强的人格权C.合法,教师有监视学生完成作业的义务D.不合法,李某侵扰了小强的人身自由权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开展规划规划纲要(2010-2020)》,下列关于我国教化开展战略目的不合理的是(D)A.全面实现我国教化现代化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允教化C.健全充溢活力的教化体制D.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化12.中学生王某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刘某将其赶出教室,并罚其俯卧撑,王某体力不支,头部磕伤。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参考答案:D本题详解: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同时又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全面基础上因材施教,而不是能力的平均发展,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因此选D。
2、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
学校的做法(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参考答案:C本题详解:等级是指思想品德、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形式”表述。
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以学生的平时表现为依据,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由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
因此“评语+特长+等级评价”这是素质教育实行的新型评价方式,即鼓励性的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都是多元化的。
3、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
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A.学生的完整性B.学生的个体性C.学生的独立性D.学生的发展性参考答案:D本题详解:新课改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因此要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和空间,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题目中老师正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没有看到学生的潜力,不相信学生。
2014吉林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三答案
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
1.(1)“范跑跑事件”中的范美忠老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地震时只顾自己先逃命,“最先逃出教室”,不顾学生安危和生命安全,这是严重的教师失职,违反了规范中要求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的要求。
(2)“范跑跑事件”中的范美忠老师事后还在博客中为自己行为“辩解”,发表违背社会公德的言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这一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守住道德底线,牢记职业操守、明确职业规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在社会上发挥师表的作用。
(3)“范跑跑事件”中的范美忠老师的言行也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这一行为规范。
“爱岗敬业”这一行为规范要求,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能玩忽职守,而事件中的老师不管学生安危率先逃跑,言论中自私的言论都是不爱岗敬业的表现。
2.(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第二十八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3.(1)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
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2)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
东西的价值观。
社会因而会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
社会就会被“异化”。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号jljsksw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