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24.16 KB
- 文档页数:3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生长、生理、生态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本文将简要介绍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观察到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
一、早期观察和发现1.1 公元前:古代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
早期人类将霉菌用于发酵食物,如面包、酒等。
古代医学中浮现了关于传染病的理论,认为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2 17-18世纪: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霍克发明了显微镜,使人们能够观察到微生物。
17-18世纪,许多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等。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起源,为后来的微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3 19世纪:路易·巴斯德的贡献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细菌学说,认为微生物是引起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巴斯德通过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和传播方式,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巴斯德的研究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开创了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与分支2.1 细菌学的兴起20世纪初,细菌学成为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细菌的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
细菌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的进步。
20世纪后期,份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细菌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2 真菌学的发展真菌学是微生物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真菌的分类、生态、生理等方面。
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地理学作用。
真菌学的发展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3 病毒学的崛起20世纪初,病毒学作为微生物学的新兴领域,研究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致病机制等方面。
病毒学的发展推动了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辟。
病毒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和传染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发展3.1 医学上的应用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疫苗研究、抗生素开辟等。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弱小的生物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观察到现代微生物学的各个领域。
1. 早期观察和发现早在公元前17世纪,人们就开始观察到一些弱小的生物体。
荷兰商人安东尼·凡·李温虽然没有使用显微镜,但他观察到了微生物的存在。
此后,英国人罗伯特·胡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并将其命名为“微生物”。
2. 路易·巴斯德的贡献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发现了许多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并提出了“无菌技术”,用以防止细菌的污染。
巴斯德的研究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 罗伯特·科赫和细菌学的兴起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细菌学领域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他发现了多种细菌,并研究了它们的生长和传播方式。
科赫还提出了“科赫的四个法则”,用以解释细菌感染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这些研究为控制细菌感染和疾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 病毒学的兴起20世纪初,荷兰科学家马丁劳斯·贝屈勒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毒时,首次发现了病毒。
此后,病毒学成为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人员通过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病毒颗粒,进一步揭示了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病毒学的发展对于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抗生素的发现在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是第一个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研究的新时代。
此后,人们陆续发现了许多其他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等。
抗生素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医疗条件,但也带来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6. 份子生物学的兴起20世纪中叶,份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和代谢途径。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进行各种应用的技术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微生物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微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微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技术,是在传统的微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和利用,生产出对人类和社会有益的产品和服务。
微生物技术是整个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早在17世纪,人们就通过自然发酵过程生产出了啤酒和面包。
到了20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生物技术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1944年,奥利弗·缪尔发现了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的研制和应用。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揭示了DNA的结构,为基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 农业领域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转基因作物等方面。
通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抗病菌素和杀虫菌素,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利用微生物合成的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转基因作物则通过将有益基因导入作物中,使其具备抗病虫害、耐逆境等特性,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产量。
2. 医学领域微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制药、基因治疗和微生物检测等方面。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效力。
基因治疗利用载体将修复性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治疗一些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
微生物检测则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准确判断病原体的存在和类型,有助于快速诊断和治疗疾病。
微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微生物学是一个研究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微生物的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微生物学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其在基础科学研究、农业、医学、环保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微生物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荷兰人利用放大镜发现了微生物。
18世纪时,法国人拉瓦锡首次提出了杆菌、球菌和弧菌等分类方法,为微生物学的分类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意大利人巴斯德和法国人巴斯德开始了对微生物的研究,提出了细菌发酵的概念,开创了微生物学的研究之路。
20世纪初,发现抗生素的伏打发现了青霉素,这一发现让微生物学成为一门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科学。
现在,微生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推动了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微生物学的研究现状1. 研究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主因之一,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探索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现代疾病诊断技术(例如PCR)的出现,使得微生物学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研究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包括在某一环境中生活的所有微生物的总称,如土壤中细菌的群落、肠道细菌群落等。
研究微生物群落对于理解各种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研究医学上的问题,微生物群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可以理解肠道疾病的病因和预后,发掘新的治疗靶点。
3. 宏基因组学和单细胞测序随着宏基因组学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更高分辨率和全面的细胞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组成和功能。
通过这些新技术,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提高的理解。
三、微生物学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学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 制药工业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过程,可以大量生产蛋白质、酶、激素、抗生素等药物。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领域,微生物是一类无法用肉眼观察的弱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观念与早期研究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弱小生物”的观点。
然而,直到17世纪末,微生物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李文斯托克与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末,荷兰科学家安东·范·李文斯托克发明了显微镜,这一发明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李文斯托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他的发现为微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路易·巴斯德与细菌学的创立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现了许多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狂犬病病毒等,并提出了热灭菌和消毒的方法,为医疗卫生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巴斯德的研究奠定了细菌学的基础,使微生物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四、罗伯特·科赫与细菌培养基的发现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细菌培养基的重要性。
他发展了固体培养基,使得细菌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研究。
这一发现为微生物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五、亚历山大·弗洛姆与抗生素的发现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洛姆发现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时代,使得许多原本致命的疾病得以治愈。
弗洛姆的发现为微生物学的应用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也为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份子生物学的兴起20世纪中叶,份子生物学的兴起为微生物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微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揭示了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和进化规律。
这一领域的发展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七、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从人们对微生物的最初观察到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早期观察和探索1.1 伽利略望远镜的发明伽利略望远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微小的生物体,如细菌和真菌。
这一发明为微生物学的起步打下了基础。
1.2 李文霍克的微生物观察李文霍克是第一个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科学家。
他观察到了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红细胞和酵母菌,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1.3 斯凯尔特的实验斯凯尔特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
他通过将肉汤放置在密封容器中,发现容器内产生了大量的微生物,从而证明了微生物的自发生成。
二、细菌学的兴起2.1 路易·巴斯德的贡献路易·巴斯德是细菌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细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灭菌和消毒的方法,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罗伯特·科赫的发现罗伯特·科赫发现了许多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规律,并提出了细菌在发酵和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他的研究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卡尔·冯·林奈的分类系统卡尔·冯·林奈提出了细菌的分类系统,将细菌分为不同的属和种。
这一分类系统为细菌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
三、病毒学的发展3.1 丹尼尔·伯纳德的研究丹尼尔·伯纳德是病毒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病毒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生长和繁殖,为病毒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2 罗森伯格的发现罗森伯格发现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
这一发现为病毒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3 病毒疫苗的发展通过对病毒的研究,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了许多病毒疫苗,如麻疹疫苗和流感疫苗。
这些疫苗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病率,保护了人类的健康。
微生物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态、分类、遗传、进化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也是最为神秘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微生物一直是人类的“朋友”和“敌人”之一。
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主要来源之一。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伏凡提乌斯就曾研究过微生物。
然而正式的微生物学始于17世纪对原生生物的观察,19世纪末才提出了细菌的概念和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20世纪初,利用培养基和培养技术的发展,使微生物学得以迅速发展,同时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使微生物学的研究水平大幅提高。
目前,微生物学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带动了众多相关领域的发展,还为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微生物的生态、分类、遗传、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微生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应用研究主要是将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例如发酵、食品加工、制药、污水处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
微生物学的未来展望是多样且广阔的。
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微生物的生态与进化、代谢调控机制、基因组编辑和表达调节等方面,为微生物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突破口。
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等的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手段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创新,这将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
应用研究方面,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微生物在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合成和污染物的治理等方面,已经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领域。
此外,微生物的抗生素、代谢产物等功能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将成为生物科技产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态学、分类及其在生物学、医学、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的学科。
微生物学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1. 早期观察与发现微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荷兰。
当时,安东·范·李文虎克通过使用简单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微生物。
他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对生命的传统观念,并开启了对微生物世界的研究。
2. 罗伯特·胡克的贡献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进一步发展了显微镜技术,并观察到了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他的研究成果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路易·巴斯德的贡献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现了许多病原微生物,并提出了灭菌的概念,开创了现代微生物学的新纪元。
他的研究揭示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并推动了卫生学和医学的发展。
4. 罗伯特·科赫的贡献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19世纪末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细菌,包括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他的研究成果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微生物学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5. 阿历山大·弗莱明的发现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阿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一重要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开启了抗生素时代,并对医学和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人们开始广泛研究和应用抗生素,以对抗病原微生物。
6. 份子生物学的兴起20世纪中叶,份子生物学的兴起为微生物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并揭示了微生物的遗传机制。
这些研究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7. 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微生物学逐渐崭露头角。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代谢和作用,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微生物发酵技术与发展前景微生物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制备能源、化学品、食品等产品的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微生物发酵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历程微生物发酵技术源远流长,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利用微生物对面团进行自然发酵制作面包,也开始使用发酵技术制酒、酸奶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发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工等行业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发酵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二、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现状目前,微生物发酵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其在食品、制药、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根据统计,我国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占到了70%以上。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豆制品、酱油、味精、醋、葡萄酒等的生产制造;在医药行业中,微生物制剂、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等药品的生产,也离不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支持;此外,还有绿色生物燃料、微生物肥料、环保能源等领域,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未来,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入。
一方面,在传统领域中,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更加完善和创新,促进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新兴领域中,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涉及到绿色生物燃料、工业废水处理、环保及生态建设等领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随着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发酵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将日益深入。
比如,微生物工程将与生物、化学、电子、信息等学科进行交叉,形成生物工程、微纳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新的学科领域,促进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和实现。
微生物学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开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学》也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发展及农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微生物学对现代与未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及生活必将产生巨大影响。
一、发展历程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公元二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作酒的记载。
北魏(386~534)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制醋方法。
我国古代人民也发现豆类的发酵过程,从而制成了酱。
十一世纪时。
北宋未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
意大利学者Fracastoro 认为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几种途径。
在预防医学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将水煮沸后饮用的习惯。
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对病人穿过的衣服应该进行消毒的记载。
我国古代人民,创用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大量古书证明,我国在明代隆庆年间,人痘已经广泛使用,并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英国等国家,人痘接种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的发现
首先看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他于1676年创制了一架原始显微镜,正确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样等,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巴斯德的研究开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期。
自此,微生物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巴斯德创造了巴氏消毒法。
随后,英国外科医师李斯德创用石碳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止外科手术的继发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打下基础。
微生物学的另一奠基人是德国学者郭霍。
他创用固体培养基,使有可能将细菌从环境或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出成为纯培养,便于对各种细菌分别具体研究。
后又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性动物感染,为发现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提供有利条件。
2.免疫学的兴起
十八世纪末,英国医师Jenner创制牛痘苗来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
阔途径。
随后,巴斯德研制炭疽、鸡霍乱和狂犬病疫苗成功。
免疫化学研究首先是从Landsteiner用偶氮蛋白人工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化学基开始的。
Tiselius和Kabat等创建血清蛋白电泳技术,证明抗体活性存在于血清丙种球蛋白部分,其后又建立了分离、纯化抗体球蛋白的方法,对抗体的理化性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人们对抗感染免疫现象本质的认识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的。
关于抗体生成的理论,1897年Ehrlich提出侧链学说,是受体学说的首创者。
1902年Portier和Richet 发现了过敏反应。
3.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
首先合成化学治疗剂的是欧立希,他开创了微生物性疾病化学治疗时期。
1929年F1eming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等生长。
直到1940年,Florey等将青霉菌培养液加以提纯,才获得青霉素纯品。
由于发现了青霉素,鼓舞了微生物学们寻找抗生素的热潮,因而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新抗生素不断发现。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近几十年来,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免疫酶、同位素标记、电子计算机、质谱仪等新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学得到迅速的进展。
1967~1971年美国植物病毒学家Diener等发现了一类不足以编码蛋白质的小分子量致病因子类病毒。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为医药生产打下了基础。
这也为今后制备胰岛素、干扰素、疫苗、免疫球蛋白、抗生素等生物制剂开创新的途径。
1957年澳大利亚生物学家Burnet提出著名的“细胞系选择学说”,使免疫学进入了生物医学新领域。
二十多年来,在免疫学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都有大量成果。
近来尤因免疫遗传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上又有杂交瘤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和多种免疫细胞系的建立等,对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后,我国仅有少数学者从事微生物学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较快地消灭了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等得到了控制;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无论是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有迅速发展。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医中药研究,发现多种中草药对防治一些传染病有一定疗效。
慢性气管炎病因、乙型肝炎免疫机理,以及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方面的科研,还有新抗生素生产等均取得一定成绩。
二,研究发展前景
(一)医药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
加强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为及时诊治疾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深入开展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为开发新药提供理论基础;研制开发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疫苗;研制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技术。
(二)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上的发展前景
1.微生物脱硫技术
2.微生物制浆和微生物漂白技术
3.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三)微生物杀虫剂的发展前景
鉴别和选择有效的天敌即新种类或新品系的微生物;构建可稳定供应且价格合理的微生物杀虫剂的批量生产系统;对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开发储藏和运输技术;设计在田间供应这些杀虫剂的方法。
(四)食品专业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
(五)微生物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应用
目前在微生物制氢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进一步揭示氢气产生的机制和条件,有助于在代谢途径方面切断旁路代谢,解除代谢阻截,使总体代谢途径向产氢方向进行;(2)在基因工程方面增加菌体内氢酶基因的拷贝数,构建高效产氢工程酶;(3)在酶工程方面分离纯化得到高纯高效的氢酶,在体外构建产氢代谢途径;(4)在环境工程方面提高工业废物的处理效率,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
总之,微生物产氢机理的研究将大大提高利用微生物制氢的产量和效率,缩短生物制氢工业化的进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不断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已形成了许多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例如有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有病毒学、细菌学、真菌学;还有土壤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再有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环保微生物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石油微生物学等等,所以,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必定是辉煌的。
参考文献:
【1】吴柏春,熊元林主编.微生物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倪丽娜等.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2年第24期.
【3】赵岩; 石明杰; 浅谈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材料物理与化学.2000
【4】王云国,李怀燕.《黑龙江粮食》.2010年第02期
【5】谷鸿喜. 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07
【6】林勇. 药用微生物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7
【7】Hurst C J,et al.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nd Edition.
ASM press,2002
【8】李冬梅,陈鸿章,李左虎.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
报,200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