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外动画名片赏析课程简介主要内容:故事、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表演、声音。
电影的分类1.新闻电影:记录的是不能重复的动作或事件,而且是事件的一个局部,事件不受电影制作者控制,可以通过加入旁白使事件相对完整。
2.纪录电影:1895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诞生,是以纪录目的的纪录片不像新闻电影纪录的是一个事件,而是处理一连串的在共同动机下所发生的事件,可以打破事件的连贯性记录、一系列的事件通过不同的形式或顺序来重复表现。
如:安东尼奥尼的《中国》。
3.剧情电影:剧情电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影形式,事件也许是真实的,但每个情节都是经过详细的设计和排演的,最终目的是为模仿真实。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比真实更为丰富多彩的方案。
4.动画电影: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动画片,1877年诞生于法国。
“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
但第一部动画电影是在1906年的美国诞生。
动画电影的发展(变异)1.传统动画电影:二维动画(早期迪斯尼、宫崎骏等)定格动画(超级无敌掌门狗)2.三维动画电影:《料理鼠王》《功夫熊猫》3.以动画技术为主导的电影:《黑客帝国》、《变形金刚》第一课故事故事是电影的灵魂:宫崎峻的动画片电影的其它元素都是为讲述故事而服务的:《阿甘正传》剧本:一部动画片的电影的蓝图,区别于文学作品。
用文字表现的是一幅幅画面。
剧本结构:铺垫(提出问题)----------冲突----------解决剧本的内容1.主题: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人物: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根本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
2.动作:人物他(她)干的事情就是动(action)。
一个剧本可以概括为: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去干他(她)的事情。
这个人就是主人公,而干他(她)的事情就是动作(action)。
3.冲突:如果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电影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你就可以为你的人物规定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一需求设置种种障碍---这就是冲突。
《人猿泰山》作品赏析《人猿泰山》在我的映象中是部很老的片子,却着实很经典。
尤其是动画片中泰山逼真自如的介于人类与猩猩之间的动作、姿态。
着实让我着迷。
首先让我从第一点——背景分析来说起:根据英国小说家艾格-莱斯.布洛的小说《泰山》改编,而《泰山》这部小说是根据英国伦敦20世纪50年代一件真事而改编。
迪斯尼在1999年推出的《人猿泰山》是第一部以《泰山》为题材的动画长片,投资1.50亿,是迪斯尼的第37部经典动画片。
《人猿泰山》的创作遵循了迪斯尼传统的制作模式,影片以传统的叙事方式、客观视角以及顺序叙述,同时在卡通角色、音乐的出色运用等方面继承了迪斯尼成功的制作模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迪斯尼积极寻求突破,因为在迪斯尼公司看来,唯有先进的动画技术才可能精确的捕捉泰山在藤蔓间行云流水般的跳跃动作,以及它与动物伙伴间特殊的沟通方式,所以大力开发新技术。
正是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影片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风格,以适应现代观众追求视觉冲击的感官需求,为这部古老的传说注入了新鲜血液。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泰山的动作很流畅,原画家格兰?基思由看见男孩玩滑板的动作而引发思想。
所以,我们能看到影片中泰山在树上的滑步很象滑板的动作。
二.由《人猿泰山》的主题和故事梗概来看:一对带着幼子的夫妇遭遇海难,被迫来到茂密的非洲原始森林。
不幸惨遭花豹突袭,双双丧生。
与此同时,母猩猩卡娜正因为失去了小猩猩而悲啼不已,阴差阳错,在母爱的驱使下,卡娜收养了这个后来被称作“泰山”的婴孩。
从小泰山就一直被家庭中的猩猩伙伴们嘲笑为丑八怪,为了取得大家的认同,并为了打破同伴对他的偏见和歧视,他内心里一直以作一个杰出的猩猩为目标,他不懈地努力学习猩猩的一举一动,勇敢地去做大家不敢做的事情。
长大后的泰山是森林的游侠,爬树身手矫健,攀着树藤可以来去自如,还有一班猩猩好友与他四处游玩,生活十分惬意。
而随着一支人类探险队的闯入,泰山开始去发现自己的同类到底是谁,并且他爱上探险队中博士的女儿珍妮。
中外动画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外动画呗。
你们都看过啥动画片呀?像那《喜羊羊与灰太狼》,可有意思啦!灰太狼整天想着抓小羊,可就是抓不着,嘿嘿,可逗了。
咱中国的动画那可有不少经典呢!《大闹天宫》知道不?那孙悟空可厉害了,就跟个超级英雄似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我觉得那孙悟空就跟咱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同学似的,谁也管不住他。
还有那《葫芦兄弟》,七个葫芦娃各有各的本事,一起打妖怪,那场面,老壮观了!外国的动画也很棒啊!比如说那《猫和老鼠》,汤姆和杰瑞整天打来打去的,可好玩了。
有时候我都在想,他们俩到底谁更厉害呢?也许汤姆厉害点吧,毕竟他那么大只,可杰瑞也很机灵呀,总能躲过汤姆的追捕。
哎呀,真不好说!还有那《冰雪奇缘》,艾莎公主能用魔法变出那么多漂亮的冰雪,哇塞,太酷了吧!我要是也能有那样的魔法就好了,嘿嘿,我就可以把学校变成一个大冰场,大家一起滑冰,那多好玩呀!你们说,中外动画为啥都这么吸引人呢?是因为它们的画面好看?还是因为故事有趣?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就像咱喜欢吃冰淇淋,又好看又好吃呀!有时候看动画片,我都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那个世界一样,跟着里面的人物一起冒险。
哎呀,我突然想到,要是中国的孙悟空和外国的超级英雄打起来了,谁会赢呢?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呀!孙悟空有金箍棒,超级英雄也有各种厉害的武器和超能力。
不过孙悟空可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多特别呀!咱再说说那些动画里的歌曲吧。
有些歌可好听了,听了一遍就忘不了。
我有时候还会跟着唱呢,虽然唱得不太好听,嘿嘿。
你们有没有这样呀?总之呢,中外动画都有它们的魅力。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像勇敢啦、团结啦、友爱啦。
所以呀,大家可以多看动画片哦,但也别忘记写作业哈!不然老师该批评啦!你们最喜欢的中外动画是啥呢?快跟我说说呗!。
浅析美中日欧动画特点0016 王晓曰这学期学习了动漫专题这一门限选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了解了美洲、欧洲,日本,中国等地的动画。
由于历史,文化,政府等原因,不同地方的动画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关于几国动画人物的特点。
由于观看的动画电影有限,所以就只是从本学期老师组织观看的几部电影来说。
美国动画: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每部美国动画片里总会有一个滑稽可爱而又略微带点傻气的形象,而大多数都是动物形象,比如说《长发公主》里的马,《怪物史莱克》里驴子,《骑士歪传》里的驴子等。
美国动画中的主人公大都不是“人”,即使是人形象大都也极其夸张,比如说史莱克。
美国的动画大都是描写动物世界的故事,以动物的角度来表现现实世界的问题,也许这样做是出于易于被观众所接受,更加风趣幽默。
大头大眼大手大脚也是美国动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而且人物的造型一般比较“丑陋”,史莱克,长毛怪是典型的代表。
欧洲动画:看的欧洲动画比较少,就《掌门狗》系列而言,欧洲动画的人物大都为细长的,细细的胳膊跟腿,长长的鼻子是其突出特点,也许这本身就是欧洲人种的特点吧。
人物造型也比较丑,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观众会慢慢接受这些形象。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突出的特点就是身材比例极好,正如老师说过的个个都是“九头美女”,人物造型都比较漂亮,而且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人”。
大眼睛,小鼻子(甚至没有)是其突出特点。
并且对许多东西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他们的比例一般都很夸张,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的人与交通工具的比例,有时我们都担心那些交通工具是否能承载影片中的人物。
中国动画:人物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人物特点,如《宝莲灯》里的沉香,土地爷,三圣母等,而且也不难发现,中国也在尝试向美国、日本等地学习,比如说《宝莲灯》里的小猴,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长发公主》里的变色龙。
此外,美中欧三地的正反派人物从造型上我们就很容易辨认出,无论是长发公主的妈妈,还是掌门狗里的维克多,还是二郎神。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首先,中日美动画在画面风格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的画风更加写实,注重细节和逼真度。
中国动画通常采用梦幻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风格,以及寓意深远的象征性动画元素。
而日本动画则更注重人物角色的可爱和夸张表现,有着明亮丰富的色彩,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美国动画的特点则在于华丽的特效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常使用三维立体动画技术,创造出逼真的画面和特殊效果,如《疯狂原始人》和《冰雪奇缘》。
其次,中日美动画在故事内容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更注重传统文化和哲理的表达,常常涉及历史和神话故事,传播中国和日本的传统价值观。
例如,中国动画《大闹天宫》以《西游记》为背景,通过孙悟空与天宫的冲突,展现了忠诚和勇气的精神。
而日本动画则更加关注人物的成长和情感描写,常常围绕着少年和少女的冒险故事展开,如《龙猫》和《千与千寻》。
美国动画则更加注重幽默和娱乐性,常以喜剧和冒险为主题,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功夫熊猫》和《变形金刚》。
再次,中日美动画在音乐和声音效果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常常运用传统音乐元素和配乐,如古筝、金雅琴等,营造出浓郁的东方氛围。
同时,中日动画也非常注重声音效果的处理,尤其在角色配音方面非常重视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美国动画则更倾向于采用流行音乐和原创歌曲,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例如《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
美国动画也注重音效的运用,通过立体声和环绕声效果,创造出逼真的听觉体验。
最后,中日美动画在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方面有所不同。
日本动画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精美的画面和复杂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全球的观众。
日本动画制作行业也非常发达,拥有众多的优秀制作公司和才华横溢的动画师。
中国的动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不断有优秀作品涌现,如《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
而美国动画则一直是全球动画产业的引领者,其优秀的制作技术和故事创作能力,使得美国动画成为全球动画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画在画面风格、故事内容、音乐和声音效果以及市场影响力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机密(Confidential)试题(T est)课程名称(Subject):中外经典动画赏析编号(No.):210053 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 : 公共选修课考试形式(Test type) : 论文使用范围(Target group):2009级、2010级全院本科生一、论文要求(二选一):1.根据课堂上所欣赏的动画片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论文中要体现出动画片的类别(商业性、艺术性、个性),所写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的动画片也能大体了解,要有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故事所反映的问题等。
2.根据我国现代动画产业写一篇论文,包含我国动画过去发展史、现在状况、未来发展展望等。
二、撰写论文要求1、主题明确,要有新意;观点正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能运用所学本课程的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2、要独立自行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文章,违纪考生的论文成绩为零,并自行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3、论文字数:1500字以上。
4、文章格式要规范:具体要求:字体要求:文章题目标题小二黑体,文章段落标题小四加黑,文章内容小四宋体。
页面设置:纸张A4,上、下边距均为2.5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厘米。
行间距:1.5倍行距。
左侧装订。
三、评分标准1、优(90-100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能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解决问题;语言标准、简洁、流畅,并有一定文采;格式规范,无抄袭,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符合字数要求。
2、良(80-89分)格式规范,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过程合理、结构自然,层次较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文章结构合理、条理清楚、中心和重点突出;无抄袭;符合字数要求。
3、中(70-79分)格式规范,论点基本清楚,有论据,论证过程有不太合理之处,有结论,层次可辨,语言有部分错误;无抄袭;符合字数要求。
4、及格(60-69分)格式规范,有论点;并有一定说服力。
中外动画赏析中外动画之比较动画可以说是电影艺术的分支,是电影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广义上说,动画可以定义为:通过人眼的视觉残留影像原理,将非真实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用多种制作方法和拍摄手段并加以人工或数字合成的连续影像,通过多种媒介来传播并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动态艺术表现形式即为“动画”。
简单的来说:动画就是可以通过放映机播放,并且是逐格处理过的动态画面。
动画可以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电脑动画。
平面动画如:中国的《大闹天宫》,日本的《千与千寻》,美国的《猫和老鼠》等。
立体动画如:中国早期的木偶动画片《神笔》,美国的粘土动画片《小鸡快跑》等。
电脑动画如:美国的三维动画片《怪物史瑞克》,《玩具总动员》。
中国的网络动画片《大话三国》等。
可谓种类繁多,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动画从文学体裁上,可分为叙事与拟人类和幽默与讽刺类。
叙事和拟人类指的是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动画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叙事动画片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包括叙述的方式和形态。
动画片的叙事具有其独特的方式和形态。
可以投入感情,主观的从个人观点出发,也可以冷静无波,客观地复述事实。
叙事动画是动画片的主题类型。
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小说,叙事诗,民间故事,宗教故事,文学故事,历史故事等不同的叙事模式都可以运用到叙事动画片中。
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宝莲灯》是从“沉香劈山救母”这一神话传说中衍生出来的,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花木兰》则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
这两部作品虽然都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有着鲜明的中国元素,但二者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表达的思想都存在差别。
《宝莲灯》的创作基本上忠于原著,忠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表达的思想也和原来的作品一致,都是赞扬沉香不畏艰难险阻,劈山救母的勇气和一片孝心。
而美国迪斯尼拍的《花木兰》,虽取材于中国的故事,但加入了美国的元素,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故事新编,片中除了花木兰这一主要人物以外,迪斯尼还自己加入了一个新的动画元素――一个小动物。
国外动画赏析
1. 国外动画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世界啊!就像《千与千寻》,哇,那画面、那故事,简直绝了!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千寻的勇敢和成长让人感动不已,不是吗?
2. 你们知道《疯狂动物城》吗?那里面的动物们各个鲜活有趣,就好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朱迪兔的坚持和尼克狐的狡黠,真的太有意思了,难道不是吗?
3. 《冰雪奇缘》多棒啊!艾莎和安娜的姐妹情,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们的心。
那冰雪魔法的场景,简直让人惊叹,你们能不喜欢吗?
4. 想想《狮子王》吧,辛巴的成长历程多让人感慨啊!它就像我们人生的写照,有挫折有辉煌,这难道不是一部伟大的动画吗?
5. 《玩具总动员》真的太有趣啦!那些玩具仿佛有了生命,它们之间的故事和情感,不就像我们和朋友之间一样吗?胡迪和巴斯光年多可爱呀!
6. 《飞屋环游记》啊,那老爷爷带着房子去冒险,多浪漫多勇敢!那场景就像一场美丽的梦,难道不让人向往吗?
7. 看过《寻梦环游记》吗?它对家庭和梦想的诠释,真的太深刻了!就如同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8. 《神偷奶爸》系列多搞笑啊!小黄人们的呆萌,格鲁的转变,这一切不都是那么吸引人吗,你们说呢?
9. 《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瓦力和伊娃,他们的爱情简单而纯粹,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这不是很美好吗?
10. 《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哇,那简直是温暖的化身!他和小伙伴们的冒险,不就像我们和伙伴们一起玩耍一样吗?真的太让人喜欢了!
我觉得国外动画就是一个个充满魅力和惊喜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和故事,真的太棒了!。
在中国的动画发展史上,第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诞生在1926年,1941年诞生的第一步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影响,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活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后面渐渐出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剪纸动画片,水墨动画等等,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本来欣欣向荣的动画备受打击,直到现代,中国动画仍处于探索期,被日本,美国动画所影响着。
小时候的《葫芦兄弟》,估计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
故事情节主要是七个兄弟解救爷爷,就算现在去看,情节紧凑,以及那扣人心弦的剧情,耳熟能详的主题曲,以及很好的配音,一点也不觉得落伍。
从取材来看,七个葫芦里生出的七个小孩,个个有着不同本领,题材新颖,以前是没有的,未来也不会再有。
据说制作者本来是要拍摄更长的一部动画片,里面有皇帝,将军等等,但是后面由于资金问题,剧本就改成了现在这样。
我觉得如果现在的《葫芦兄弟》要是变成皇帝将军之类的,估计中国动画史上又少了一部杰出的片子吧!《阿凡提的故事》也是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部动画片,它是一部木偶动画电影,阿凡提倒骑毛驴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不仅中国维吾尔族人民家喻户晓,而且中国各族人民也非常熟悉,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幕后的制作组,深入新疆等地取材,以及找了许多新疆当地的村民,选取其中之一为原型,才制作出这么优秀,脍炙人口,诙谐幽默的木偶动画片。
小时候很多人还看过《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迪士尼的动画片,以及许许多多日本动画片,《一休哥》《美少女战士》等等,印象中小时候美国动画总是比较轻松幽默,而日本的动画片一般都比较有想象力,或者是格斗系列,亦或者是很长的连载,题材和种类丰富。
小时候很多男生喜欢的《圣斗士星矢》,以及其他热血格斗,《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等等这种类似“宠物养成”系列,到现在都在不断出新剧集的《柯南》,《火影忍者》,以及不断新番的《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等以及很多女孩子喜欢的《樱桃小丸子》等等。
看似简单实不然——解读电影《海底总动员》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工作室继《玩具总动员》、《虫虫特工队》、《玩具总动员2》和《怪兽公司》之后,又给我们隆重推出了老少咸宜的一道大餐——《海底总动员》。
这部看似单纯的影片其实并不简单,它传达出了多重的意义空间。
寻找回归的主题有关寻找的影片总是能穿透我们。
在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中,我们目睹过小男孩约书亚寻找父亲的热切与渴望;在日本电影《千与千寻》中,我们也曾感动于弱小的千寻为挽救父母出危难而对灵丹妙药进行的寻找。
观影中,我们已不自觉地习惯于观看弱小一方的种种努力寻找,习惯于感叹他们的勇敢与坚强。
然而影片《海底总动员》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其中不仅有孩子对父亲的寻找,影片更多渲染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苦苦寻求,对儿子那份深深的挂念。
这种交互式的寻求令人耳目一新,所传达出的意义更是耐人寻味。
年幼的小丑鱼尼莫因为与父亲马林赌气,不慎被潜水员捕走并被卖给了一个牙医。
从此,父与子天各一方,音信渺然。
当父亲偶然得知抓去儿子的潜水员居住在悉尼时,便鼓足了勇气,踏上了漫漫寻子路。
离开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园,马林时时充满着一个做父亲的焦虑,恐惧着自己会失去惟一的宝贝儿子。
寻找途中,他们历经种种危险,还差点丧命于鲸鱼的腹中。
在大海里生活,危险肯定时刻伴随左右。
马林渐渐明白了自己不应该时时刻刻束缚着孩子,而应该放心地放手,让尼莫自由地在大海里畅游,经历风雨。
这是父亲在不断地寻找儿子,经历了许多失望,走过了许多弯路后发自内心的感悟。
尽管乌龟协助他穿越了暖流漩涡,鸟儿带他找到了牙医的诊所。
但马林并没有坚持到最后,没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儿子成功救出来。
而是主观的认为尼莫已经死去,于是主动的放弃了。
如果尼莫没有鱼缸内众位海鱼朋友和帝王鱼多莉的帮助,可能会丧命于牙医诊所或在大海迷路,永远都不可能父子相见。
不经意中,影片解构了个人主义神话。
大海成为尼莫对家园的一种朦胧的依恋与渴盼,影片把尼莫的主观个体经验转化成具有历史意义的象征性表述。
国外动画发展史及精品动画赏析动画的诞生19世纪末,画已经能够动起来了,但是还有局限,还需要一些发明来促使它进步,这便是电影及电影摄影机的发展,这种新的媒体,为动画的进一步实验敞开了大门。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机,当时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电影技术的应用为以后动画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英国的史都华"布雷克顿于1906年拍摄了在黑板上做的《滑稽脸的幽默相》,这个种粉笔脱口秀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1906年,法国人埃米尔"科尔使用摄影机上的停格技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片中表现了一系列影像之间神奇的转化,生动而有趣,它标志着动画电影的正式诞生。
此外,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者,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国外其他各国动画发展概况1.美国美国动画发展大致能够分五个阶段:开创阶段(1907~1937年),初步发展阶段(1937~1949年),第一次繁荣阶段(1950—1966年),蛰伏阶段(1967~1988年),又一次繁荣阶段(1989年至今)一.开创阶段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
这个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
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
麦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龙》〈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
苏立文刨作了美国动画片史第一个有个性魅力的动画人物“菲力斯猫”。
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
华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动画赏析论文《狮子王》动画赏析《狮子王》是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动画片、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1994年6月15日在美国首次上映,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第32部经典动画长片。
主角为一头名叫“辛巴”(Simba)的狮子。
并且本片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获得灵感,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狮子王》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2D动画技术,并且配上宏伟的交响乐,融合非洲当地原始音乐,荣获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
《狮子王》这股热浪随后席卷世界各地。
此片配置了27种不同语言,在46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狮子王》时长89分钟,其类型属于喜剧、冒险、音乐、动画。
当太阳从水平线上升起时,非洲大草原苏醒了,万兽群集,荣耀欢呼,共同庆贺狮王穆法沙和王后沙拉碧产下的小王子辛巴的诞生。
由此,矛盾在这刻开始上演。
辛巴作为主角,天性顽皮,然而在以后的成长历程里却给他带来了身心的巨大变化。
儿时受到叔叔刀疤的欺骗与仇恨因单纯而丝毫没有察觉他复杂的野心,背负“杀父”的罪名而流浪漂泊;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友情的来临给他以新生的希望与活力,在与丁满和彭彭的开解下体会了生命的快乐与友情的珍贵;而一次与儿时同伴娜娜的再遇,得知叔叔刀疤的恶行后变得勇敢而成熟;最后与刀疤的决战里更体现出那份王者风范……这一切的经历中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从单纯幼稚向成熟自信转变,所经历的事情都有着相同之处。
如果人不受欺骗,根本无法了解被骗的愤怒;如果不经历流浪的艰辛,又何以知道友情所带的温情的珍贵;如果不经历命运的挣扎,谁能够证明自己潜在的能力?我能自然地与他的生命产生共鸣,也许人生需要的就是那么一点成长的挫折与颠簸,只有这样我们才懂得成长的重要性与生命的特别意义。
《狮子王》以初生的红日开场,地平线上升起的红日唤醒了整个大草原,场景中仅有的一颗树更是和空旷的草原形成了对比,12秒的镜头把观众带到了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
中外动画赏析
—动画大师万籁鸣
摘要:万籁鸣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奠基人,是他推动了中国动画的蓬勃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万籁鸣的动画事业以及他的两部重要作品《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
关键字: 万籁鸣、动画、《铁扇公主》、《大闹天宫》
当今动画,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专利,越来越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加入到卡通的阵营当中。
中国作为动画大国之一,从1926年拍成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影院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不但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而且还轰动南亚和日本。
1.动画大师-万籁鸣
万籁鸣(1899.12.18-1997.10.07),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原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
原名嘉综,江苏南京人[1]。
万籁鸣出生于商人家庭,从小就对美术极感兴趣。
家里兄弟四个,老二万古蟾、老五万超尘和老六万涤寰,他们在后来也都成为了万籁鸣的得力帮手。
1919年,万籁鸣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几年,万籁鸣先后在美术馆、活动影片部任职,并大胆出版了《人体图案美》等书籍。
20年代初,美国动画片在中国上映,引起了万籁鸣的好奇。
在欣赏之余,他和兄弟们共同探索制作“卡通片”的奥秘。
经过无数次失败以后,他们绘制的卡通画终于活动起来了!随即万籁鸣和万古蟾为商务印书馆制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打字机》,这就是中国动画的雏形和先声。
第二年,他又和万古蟾利用业余时间为长城画片公司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1930年为大中华影片公司制作了《纸人捣乱记》,这两部影片都采用真人与动画合拍,这开了中国动画的先河,在片中万籁鸣很注重民族性,两部动画的成功奠定了万籁鸣的艺术风格基础。
抗日战争前夕,万籁鸣和兄弟们又在联华影业公司先后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以及预言篇《龟兔赛跑》等,表达了他们爱国的热情。
抗战时期,万籁鸣进入了上海新华影业公司,与兄弟共同制作了长达八千余尺的中国第一步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
影片的艺术形象、拍摄手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抗战结束后,万籁鸣又开始着手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
随后他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并且成为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
这段时期他导演了《野外的遭遇》、《大红花》等彩色动画短片,成为当时电影界的名人。
1961年后,万籁鸣投入到《大闹天宫》的创作中。
《大闹天宫》的出世震惊了世界。
于1962年获得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78年获英国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四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非格拉达福兹电影节评委奖,由于这部作品富于装饰性和幽默感,形象夸张生动,情趣盎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万老也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峰。
2.《铁扇公主》
2.1.1编剧:王乾白
2.1.2导演:万籁鸣、万古蟾
2.1.3动画设计: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2.1.4制作:上海新华联合影片公司卡通部
2.1.5出品:上海新华联和影业公司
2.1.6片长:约80分钟
2.1.7上映时间:1941年[2]
2.2故事梗概
影片情节出自《西游记》中“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一段,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来到火焰山,为了顺利通过火焰山,在村民团结帮助下,向铁扇公主夺取芭蕉扇并扇灭大火,继续西行的故事。
2.3相关资讯
2.3.1制作背景
1939年,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创作的动画长篇《白雪公主》在“孤岛”上海上映,立即引起轰动,创造了空前的票房价值。
这使上海各电影公司的老板们认识到动画片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摇钱树,于是上海新华联和影片公司就成立了卡通部,并邀请万籁鸣担任导演。
2.3.2制作过程
《铁扇公主》制作规模浩大,有一百多名制作员,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片长9700尺,放映1小时20分钟,开创了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长篇记录也创下了当时亚洲动画长片的记录。
影片的制作历经波折,几经停顿,万氏兄弟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异常艰难的处境中制作完成了影片。
万籁鸣老先生回忆说,“在影片制作进入关键时刻,新华联和影业公司拿不出钱支付工作人员的薪水和巨额摄制费,《铁扇公主》面临夭折危险。
……《铁扇公主》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闯过难关,终于拍摄成功。
”
2.3.4 影片评论
1941年底,《铁扇公主》终于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影院上映,盛况空前,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故事片。
后来在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放映,同样受到热烈欢迎和称赞。
《铁扇公主》发行到日本东京上映,反映非常强烈。
1975年,日本《电影月刊》登载小松尺甫的文章,他认为“奔放的画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光怪陆离的题材。
同时加上日语配音的尝试也是相当成功的。
”[3]
《铁扇公主》并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片,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万籁鸣给动画片注入了反抗侵略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
当时的日本军部惧怕这部动画片,下令在日本禁放《铁扇公主》。
此外,这部动画片还有一段佳话,影片曾经影响了一位日本动画大师——后来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就是在看过《铁扇公主》之后毅然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开始迷上了动画道路,他在《栩栩如生》一文中指出:“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
我也有机会弄到了电影拷贝,一看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体现了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
”
3.《大闹天宫》
3.1.1英文名:Uptoar in Heaven
3.1.2编剧:李克落、万籁鸣
3.1.3导演:万籁鸣
3.1.4制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1.5出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1.6片长:约110分钟
3.1.7上映时间:1961/1964年[2]
3.2故事梗概
影片是改编自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描述了“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整个过程,最后美猴王胜利了,回到花果山,重树“齐天大圣”的旗幡,与猴儿猴孙们过着快乐的生活[1]。
3.3相关资讯
3.3.1制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籁鸣于1954年从香港回到上海,在上海美影厂任导演。
1960年,参加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编导工作。
3.3.2创作过程
万籁鸣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赋予影片,使孙悟空的形象生动鲜明地跃然银幕之上,再加上中国传统的京剧元素,使得整个影片格外受到观众喜爱。
3.3.3影片评论
《大闹天宫》是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巅峰作品,堪称“中国动画片不朽之作”。
与原著不同的,经过改编的影片略去了原书中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祖手心的一段,而是把孙悟空写成了一个不败的神话,刻画成一个反抗到底的英雄,最后孙悟空笑着回到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而这一改动也更加重于孙悟空性格的完整性,更赋予浪漫色彩,使影片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同时,影片基调的明朗、昂扬、积极向上,以及主题“坚决反抗到底”的立意显然有着时代烙印和特别的寓意。
无论内容还是整个形式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即使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当之无愧。
4.总结
万籁鸣老先生是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中国动画艺术家,他的出现使得我们国家的动画可与迪斯尼相媲美。
他完美地将中国古典元素运用在动画中,这一创举沿用至今,是中国动画的宝贵财富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仅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同样也受到国外动画爱好者的追捧。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徐振东等.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01.09-10,02-07.
[2]孙立军,汤俊,马华.世界动画大片鉴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06.320-321,64-65.
[3]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