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2
- 格式:ppt
- 大小:36.09 MB
- 文档页数:171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31004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2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模式已形成了一套以绘图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较为严谨和完善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课程建筑名作分析和九宫格立体构成两个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建筑的特点和语言手法,同时掌握建筑设计空间立体构成的基本要求及手法,以满足建筑设计工作的需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名作分析和九宫格立体构成两个单元。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会通过图纸处理矛盾,运用建筑语汇表达思想。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相关规范——实例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
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建筑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解读和设计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概念及原理》《造型基础》(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课程最终成绩=最终成果得分(60%)+过程成果得分(20%)+考勤表现得分(20%)(七)参考书目1、《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2、《建筑的涵意》刘育东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3、《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4、《建筑空间组合论(第3版)》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5、《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等相关建筑书籍。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2)课程代码:411017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总学分数:7总学时数: 112 修订年月:2010年11月编写年月: 2010年11月执笔:林垚广课程简介(中文):本课程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主要入门课程之一,在《建筑设计基础(1)》的基础上,以身体感知作为学习的起点,以视觉语言、建筑认知与(空间)表达作为教学核心,强调对生活-空间-建造之间关系的关注,通过构成语言的训练、建筑体验与(价值/意义)分析、建筑元素与基本空间限定、小建筑设计等系列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观和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和空间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建筑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简介(英文):As one of the main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first year, this course regards the perception of the bod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rchitecture study, and puts visual language, building cognitive and (space) expression as the core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series trainings, including visual language, spatial experience and the value analys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the basic method for the space limiting, and a smaller building design, etc, the students will be train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pace and build, which will help them cultivate the correct architecture view and find the learning methods to gradually raise their spatial cogni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for the further learning.一、课程目的1)了解建筑学的学科特点、发展概况和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观和学习方法;2)掌握建筑体验和分析的基本方法;3)了解建筑设计过程,学习空间限定基本方法;4)学习建筑图示方法,并进一步规范建筑制图。
《建筑设计基础Ⅱ》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一、课程设置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Ⅱ课程编号:教学对象:本科建筑学专业课程层次:必修课学时数:112学时学分数:6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建筑设计基础Ⅱ》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型基础课,和建筑设计教学的启蒙课程。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基础Ⅰ》的延续,主要教学目的是在讲授建筑设计基本知识、训练设计表达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正确地理解、表达建筑设计的方式,为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奠定扎实的设计基础和搭建起良好的设计基础平台。
按照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总体要求,本课程拟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和运用多种研究性教学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题作业和缜密组织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自主创造意识和训练自觉建构建筑知识框架的能力,达到研究性教学目的。
三、教学载体的设计方案1、本课程拟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载体主要包括:合理选择教学参考书,指导学生阅读指定参考书和相关文献,制定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题任务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设计的课堂辅导教学中将小组讨论、学生集体评图、外请执业建筑师和高年级专业课老师参加评图,与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深化设计方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组织学习、交流沟通能力;合理安排创作性的课题作业内容,并使课题间的内容相互融贯,呈递进式延续,以训练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和自觉建构建筑知识框架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以及专业基础课教学相贯的有机性,本学期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特地与美术课有机结合,从整体上考虑对学生设计表达能力的训练。
如徒手画、色彩训练与建筑表现等,加强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制作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生动、直观地展示课题设计中的相关概念和经典案例的精美图片。
2、研究性教学大纲设计方案本课程依据选择的主要参考教材,吸取兄弟高校的教改成果,在规定课时内,结合教学目的,围绕关键的知识要点,精心设计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