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后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46.52 KB
- 文档页数:25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
②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③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一、基本概念1.社会行动答:社会行动,韦伯指出,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
作为社会行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
只有具备这样两个条件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称为社会行动。
2.理想类型答: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韦伯社会学建立因果性、规律性认识的概念工具。
理想类型的特点表现为:①作为理智上的概念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②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它又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带有共性或规律性的特点。
理想类型的建立,对社会学认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权力答:权力,在韦伯看来,意味着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并排除反抗的所有机会,不管它是基于什么原因;突出的是互动关系中的单向性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
4.统治答:统治,是指在所属人员那里找到服从某一具体命令的机会,着重表现互动双方中的一种“机会”重合,即作为统治一方的统治心理与作为服从一方的服从心理的一种会合。
5.纪律答:纪律,是指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强调群体中统治关系的固定化、制度化和无障碍地得以贯彻实施的现象。
6.传统型统治答: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
韦伯勾画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
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
在这里,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
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第八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试述社会分化的类型。
答:社会分化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1)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水平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并非不平等的分化,这种分化只是他们在职能上的差别。
水平分化一般表现为社会分工和生活的多样化,它使得社会的异质性增强。
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
在社会学中更加重视垂直分化的研究,因为垂直分化常常蕴涵着社会张力。
(2)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基于自然因素的社会分化表现为人们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人给予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使得人们具有了社会差别。
这方面的社会分化主要有性别分化和年龄分化。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是指社会对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给予特定的评价,从而使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民族和职业是社会分化的两个重要社会基础。
2.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列宁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他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这一定义将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阶级划分的物质基础,认为生产资料的占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他们对劳动产品的占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它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2)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阶级成员的共同行动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阶级成员的阶级意识;二是阶级内部的组织化程度。
(3)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6章组织与网络16.1 复习笔记一、组织正式组织是用理性的方式设计以期实现其目标,常常是借助明确的规则、规章和程序。
现代科层组织,就是正式组织的首要范例。
组织具有如下特点:组织大部分是人为设计的,是基于所设想的确定目标创立起来的;组织有助于对各类活动与资源进行大量的协调;组织既有益处也有害处。
1.作为科层机构的组织(1)韦伯对组织和科层制的研究①组织马克斯·韦伯最早对现代组织的兴起提出了系统解释。
组织就是以一种跨越时空的稳定方式,把人类的活动或他们所生产的物品协调在一起的手段。
组织的发展依赖于对信息的控制;组织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权力倾向于集中在顶层。
②科层制所有大规模的组织都往往具有科层制的性质。
科层制指的就是职员的统治,这个术语最初只是用来指政府职员,但是后来它逐渐延伸,用来指一般意义上的大型组织。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在韦伯看来,科层制在现代社会中的扩张实属必然。
科层权威是应对大规模社会系统的管理要求的唯一方式。
然而,科层制显露出许多重大缺陷。
为了研究科层组织之扩张的根源和性质,韦伯建构了科层制的一种理念型。
关于科层制的理念型,韦伯列举出下列几项特点:a.有一个界限明确的权威等级,使得组织中的各项任务都作为“公务”分派。
b.在组织的各个层次上,都有成文的规章制度主导着职员的行为。
c.职员全职工作,领取薪俸。
d.职员在组织内的任务与其在组织外的生活两相分割。
e.组织中的任何成员都不拥有他们所调配的物质资源。
③科层制的优缺点a.优点:一个组织越是接近科层制的理念型,就越能有效地完成创立时定下的目标。
科层制就像是精密的机器,以理性原则运作。
b.缺点:科层制可能会缺乏效率,许多科层工作单调乏味,没有什么机会能够施展创造性的能力。
尽管担心社会的理性化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后果,但他最终的结论仍然是,科层的例行惯例和官场对于我们的生活所具有的权威,是我们为追求科层组织的技术效力所付出的代价。
第二十五章社会信任理论25.1 复习笔记一、西方社会信任研究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家对信任的研究(1)多伊奇多伊奇(Deutsch)是研究信任问题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多伊奇对囚徒困境中的人际信任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人际信任被看作是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
多伊奇有关囚徒困境中人际信任的实验研究开创了社会心理学信任研究的先河。
多伊奇将信任理解为对情景刺激的反应,而情景刺激决定了个体心理与行为。
他又将信任理解为一种心理预期或期望,一种非理性的风险行为,这一思想影响了以后学者对于信任的界定。
在多伊奇之后,众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将信任界定为一种心理期望或期待。
(2)罗特尔与赖兹曼罗特尔(Rotter)与赖兹曼(Wrightsman)把信任看成是存在于个人内部的性格特质,或一种经过社会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罗特尔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之可靠性的一般性的期望。
赖兹曼认为,信任是个体特有的对他人的诚意、善良及可信性的普遍可靠性的信念。
信任是对他人的动机、人格方面的信任。
罗特尔与赖兹曼对于信任的看法不像多伊奇那样,认为信任是外在情景刺激的结果,而是内在的个人经历、个人对人性的看法等使他(她)形成了对一般性的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一般性期望。
信任只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3)萨贝尔萨贝尔(Sabel)对于信任的研究较早地涉及社会信任。
在他看来,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双方都不会利用对方之弱点的信心。
萨贝尔对于信任的这一界定,说明他将信任理解为基于人际交往双方共有的信心或认识(如共有的概念、观念,道德或法律共识),并且这种信任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
萨贝尔所理解的信任就是一种相互信任。
(4)莱维斯和维格尔特莱维斯(Lewis)和维格尔特(Weigert)等人对于人际信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它基于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答:(1)社会运行的条件主要有:①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②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③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④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⑤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文化心理条件是一种精神条件;⑥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⑦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2)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研究的异同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要素的异同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支配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面。
区别:第一,社会要素是从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分的角度,社会条件是从影响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因素的角度;第二,当时还没有树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②社会运行条件与功能主义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功能主义在研究维持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与基本需求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与社会运行条件的主题颇为相似。
其观点有可吸收借鉴之处,但是,功能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它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制度的分析有明显的保守倾向,它忽视了社会中矛盾、冲突的一面。
③社会运行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研究的异同相似之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核心条件,其他条件都是围绕这一条件而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的。
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有差异,“社会生活条件”的侧重点在于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或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分,这与前面的社会要素研究有相似之处。
社会运行条件促成社会正常运转、良性运行的诸方面因素。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答:(1)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从历史发展看,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学权威教材之一。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梳理框图,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2.整理名校笔记,归纳考点难点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并将全书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3.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学相关辅导资料,对每章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给出了提示。
4.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习题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
所选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要深深牢记:考研不同一般考试,概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论文,多答不扣分。
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答)!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社会学概述★★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见表1-1)表1-1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3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见表1-2)表1-2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见表1-3)表1-3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5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见表1-4)表1-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6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5)表1-5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7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见表1-6)表1-6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拓展: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即使是相差很大,甚至相反的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类型?答:(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文化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进行的。
(2)文化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文化的类型也存在差别,主要包括:①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a.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因自然规律的作用,物质文化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
b.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精神文化可区分为理念文化(或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
理念文化是还处在思想、观念状态的文化,还没有变为社会规范。
制度文化则是已成为多数人遵循的规范,它反过来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非物质文化可以反复被使用而不损耗。
②主文化与亚文化a.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b.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c.从发展的角度看,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
对于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性质或是非曲直,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可将文化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
a.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b.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④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根据不同民族文化比较,可将文化分为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
a.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一般说来,评比性文化都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
包括优性文化和劣性文化。
人们对于它的态度明确,即吸收和发展优性文化,剔除和抛弃劣性文化。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一、基本概念1.研究问题答: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也更为明确。
研究问题主要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等方面。
2.研究主题答: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显得相对宽泛,也更有一般性。
一般来说,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3.问题的重要性答:问题的重要性即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即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
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来说,研究的意义或价值会有大有小。
而这种意义或价值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4.问题的创造性答:问题的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一项问题具有创造性,更经常地是指该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的、新颖的地方。
5.问题的可行性答:问题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
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
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
6.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答: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有(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1【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具有一种超越其各个部分之和的整体系统性质,这是社会学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的客观依据。
B、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变化的学科。
C、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现代公民,为我们自身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方法。
D、社会学是资产阶级学科,与社会主义不相容。
2【单选】下列观点是卡西尔提出的是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与理性回答的存在物D、人是“有责任的”存在物,是一种道德主体3【多选题】以下关于社会学的说法正确是()A、社会学中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
B、社会学不研究经济问题。
C、学习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D、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只要掌握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就行了。
4【判断题】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侧重于研究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问题。
(错)5【判断题】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1【多选题】曾经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的社会学家有()A、费孝通B、潘光C、陈达D、吴文藻2【判断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重建,距被取缔的1952年相隔已48年。
我的答案:√3【判断题】1950年3月,潘光旦在《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中提出主动改造的建议,以期社会学系继续存在。
()我的答案:×4【多选】以下有关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不正确的是A、教会学校对中国设立社会学系贡献巨大B、费孝通写《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倡议将社会学系的任务明确定位为培养“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所需干部”C、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仅存的两个社会学系是北大社会学系和清华社会学系D、不少社会学家被划分为右派分子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心智品质1【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思想、会选择、能行动的主体,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易研究。
B、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C、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那样一般的、有力的理论。
D、社会学是累积的,通常透过不断检证、否证既有的理论与经验,在此基础上修正、说明并改善原有的社会学的知识。
2【多选题】社会学的想象力适合用来解释以下哪些情形()A、小华与父母很疏远,因为他们外出打工,很少见面。
B、丽丽与同学闹矛盾了,现在心情不好不想吃饭。
C、来自农村的小刚发现大学同学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D、因为打工子弟学校被拆,乐乐必须离开北京回老家上学,她很不愿意。
3【多选题】科学具备的两项基本要素是()A、解释必须采用理论形式B、理论的行程需要经验的积累C、客观性与抽象概念的结合D、理论必须是系统研究验证的对象4【判断题】社会学是经验性的,以客观的观察与逻辑的推论为方法的。
()我的答案:√5【判断】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是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第二章社会学与社会生活社会学的公共性1【单选题】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A、《群学肄言》B、《社会学导论》C、《共同体与社会》D、《社会学研究》2【判断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社会学最早在中国被翻译为“群学”。
()我的答案:√3【判断题】社会学是以人类群体和公共生活为研究对象的。
()我的答案:√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上)1【多选题】社会化的主要机构有哪些?()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大众媒体2【多选题】人格包含以下哪些特征?()A、情感B、认知C、能力D、行为3【判断题】自闭症患者通常也是抑郁症患者。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4【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化过程()A、在小学阶段学习基本的算术B、毕业时向前辈学习职场穿着C、做白内障手术后重新恢复了视力D、在部队里每周都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5【单选题】关于再社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根本差异在于社会新的要求与初级社会化的内容是否存在根本矛盾。
B、总体性机构经常承担再社会化的责任C、少管所不属于再社会化场所D、通常会对再社会化对象进行剥夺自我。
6【判断题】乔治·奥威尔的《1984》描述了一个意识形态全面控制人的社会化的世界。
()我的答案:√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下)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化过程()A、在小学阶段学习基本的算术B、毕业时向前辈学习职场穿着C、做白内障手术后重新恢复了视力D、在部队里每周都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2【单选题】关于再社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根本差异在于社会新的要求与初级社会化的内容是否存在根本矛盾。
B、总体性机构经常承担再社会化的责任C、少管所不属于再社会化场所D、通常会对再社会化对象进行剥夺自我。
3【判断题】乔治·奥威尔的《1984》描述了一个意识形态全面控制人们社会化的世界。
()我的答案:√文化系统与文化变迁(上)1【单选题】文化多元主义的表现不包括以下那一项()A、文化多元主义的理论挑战了美国强势群体的威严B、文化多元就是将不同的文化形态融汇为一种文化C、人们有着不同生活与思考方式的同一社会中的互动、交流与包容。
D、同性恋婚姻合法化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的基本特性的有()A、文化是整合的B、文化是习得的C、文化是个体意义上的D、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合基础上的3【判断题】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人类学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
()我的答案:√文化系统与文化变迁(下)1【单选题】“杀马特”群体属于()A、主流文化B、反文化C、没文化D、亚文化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A、亲属制度B、人类的体质演化C、宗教与仪式D、政治权力关系3【判断题】秦晖教授认为文化无高下之分,而制度有优劣之别。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1【单选题】以下哪一条不属于冲突论的观点()A、马克思是冲突论的代表人物。
B、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冲突论强调社会群体间的对抗和冲突。
D、社会冲突论视角已经过时,不再能解释当前社会现象。
2【单选题】社会学的三位奠基人不包括()A、布迪厄B、涂尔干C、马克思D、马克思·韦伯3【多选题】关于社会学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理论限定了社会学家解释社会与社会行为的方式。
B、社会学是一门发展完善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用统一的方式看待世界。
C、一些人希望这门学科越具科学性越好,另一些人则喜欢人文取向。
D、而进入后工业、后现代社会的社会学更是呈现为无主流、多元化、融合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社会1【单选题】哈贝马斯提出了一下哪一理论?()A、场域B、细化权力分析C、风险社会D、公共空间2【多选题】好的社会学理论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可以解释令人困惑的现象。
B、它是反直觉的,提出了摆脱常识推断的解释。
C、可以启发更多的研究。
D、必须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3【判断题】社会学的出现应对了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
(对)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1【单选题】我们关注研究方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那一项?()A、方法论的自觉B、研究方法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经验和技术问题,同时更是理论问题C、研究方法是获得认知的主要手段D、?布迪厄所提倡的反思社会学2【判断题】社会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我的答案:√3【判断题】布迪厄提倡反思社会学,是指利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
(错)社会学的定量研究1【单选题】下面有关定量研究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定量研究是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现象数量化的一种研究方法。
B、冰淇凌销量增加导致游泳溺水量增加是一组虚假相关。
C、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是问卷调查的一种形式D、自变量是影响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多选题】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A、问卷调查B、焦点团体法C、非介入性方法D、扩展个案法3【判断题】通过定量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获得广泛的认知,并能把握一定特征,深入理解。
(错)社会学的定性研究1【单选题】不属于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的是()A、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B、对动态过程的动态性研究。
C、获得广而浅的认识。
D、注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多选题】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A、口述史方法B、焦点团体法C、扩展个案法D、扎根理论3【判断题】对事物的理解及知识生产是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另一主体)互动过程的产物。
()我的答案:√涂尔干关于自杀研究1【单选题】《赛德克巴莱》中的赛德克族妇女的自杀行为属于自杀论中的哪一种自杀类型()A、利己型自杀B、利他型自杀C、失范型自杀D、宿命性自杀2【单选题】根据涂尔干的理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自杀,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更容易自杀,富人比穷人更容易自杀。
B、自杀有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3种类型。
C、涂尔干发现人的自杀跟人在社会中的整合状况有关D、涂尔干的《自杀论》发现了一个人类自杀的普遍规律。
3【判断题】涂尔干在《自杀论》中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
()我的答案:√中国自杀问题研究1【多选题】根据《柳叶刀》发表的一篇2002年的论文,下列属于中国自杀率表现出的独特特征有()A、富人的自杀率高于穷人。
B、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即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
C、中国62%的自杀者是服用农药或鼠药。
D、中国自杀者90%以上患有精神疾病或有精神障碍。
2【判断题】中国的自杀问题同样符合涂尔干的理论。
(错)3【判断题】根据调查数据,在全球每年100万自杀身亡的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对)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1【多选题】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A、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
B、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
C、研究方法不同。
D、研究目的不同。
2【判断题】实证主义认为,现实事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
()我的答案:√3【判断题】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世界的普遍规律。
(错)第四章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角色1【单选题】社会角色是社会界定的,对占据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