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载波通讯模块技术协议
- 格式:doc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9
通讯网络优化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章网络优化概述 (2)1.1 网络优化背景 (2)1.2 网络优化目标 (3)第二章网络评估与监测 (3)2.1 网络功能评估指标 (3)2.2 网络监测技术 (4)2.3 数据采集与分析 (4)第三章基础设施优化 (5)3.1 基站布局优化 (5)3.2 天线系统优化 (5)3.3 传输网络优化 (6)第四章无线网络优化 (6)4.1 无线信号覆盖优化 (6)4.2 无线信号质量优化 (7)4.3 无线网络容量优化 (7)第五章网络规划与设计 (7)5.1 网络规划流程 (7)5.2 网络设计方法 (8)5.3 网络规划与设计工具 (8)第六章网络切片技术 (9)6.1 网络切片概述 (9)6.2 网络切片部署 (9)6.2.1 网络切片部署原则 (9)6.2.2 网络切片部署步骤 (9)6.3 网络切片管理 (9)6.3.1 网络切片管理目标 (9)6.3.2 网络切片管理内容 (10)第七章网络虚拟化技术 (10)7.1 网络虚拟化概述 (10)7.2 网络虚拟化技术实现 (10)7.3 网络虚拟化应用场景 (11)第八章智能优化算法 (11)8.1 智能优化算法概述 (11)8.2 常见智能优化算法 (12)8.2.1 遗传算法 (12)8.2.2 粒子群优化算法 (12)8.2.3 蚁群算法 (12)8.2.4 人工鱼群算法 (12)8.3 智能优化算法应用 (12)8.3.1 通信网络优化 (12)8.3.2 工程设计 (12)8.3.3 经济管理 (12)8.3.4 其他领域 (13)第九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13)9.1 网络安全概述 (13)9.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3)9.2.1 防火墙技术 (13)9.2.2 入侵检测系统 (13)9.2.3 加密技术 (13)9.2.4 安全认证技术 (13)9.3 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3)9.3.1 数据脱敏 (14)9.3.2 数据访问控制 (14)9.3.3 用户隐私政策 (14)9.3.4 隐私保护技术 (14)第十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14)10.1 项目管理概述 (14)10.2 项目实施流程 (14)10.2.1 项目启动 (14)10.2.2 项目规划 (14)10.2.3 项目执行 (15)10.2.4 项目监控 (15)10.2.5 项目收尾 (15)10.3 项目风险控制与评估 (15)10.3.1 风险识别 (15)10.3.2 风险分析 (15)10.3.3 风险应对 (15)10.3.4 风险监控 (15)第一章网络优化概述1.1 网络优化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48v低压电力线载波模块
48V低压电力线载波模块是一种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的设备,它通过将信号转化为载波信号,通过电力线传输数据。
这种模块通常用于低压电力线网络中,以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8V低压电力线载波模块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1. 高速传输:通过采用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通信性能。
2. 抗干扰能力强:模块内部采用了一系列的抗干扰措施,可以有效地抵抗电力线上的干扰信号,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多通道支持:模块通常支持多通道的数据传输,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不同的信号,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4. 可编程性:模块通常具有一定的可编程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参数的配置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5. 简单易用:模块通常采用标准的接口和协议,使用方便,可以方便地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
总的来说,48V低压电力线载波模块是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设备,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力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领域。
基于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的停电上报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04-01T06:15:20.13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5期作者:余郁彬1 姚欣逸2 宋晓雯2 [导读] 长期以来低压台区停电故障抢修主要依靠客户在停电时打电话告知的方式来获取停电信息,但对停电规模,停电台区等信息的获取还是要依据后续停电用户打入电话来进行研判并作出抢修计划和人员安排,这不仅影响了停电恢复的效率,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而且较差的用电体验必然带来客户投诉,使供电部门处于被动状态。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模块的停电事件主动上报技术,若台区内某一区域电表停电,停电电表模块会立即对外发送停电信息,进行停电事件上报,同时为了减少信道冲突,将整个停电上报过程分为信息汇集和信息上报两个阶段,减少网络风暴的产生,提高了上报的可靠性和时效性,使电力故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用电质量。
关键词:电能表载波模块;停电上报;STA节点;CCO节点Research on outage report technology based on low voltage power line broadband carrier Yu yubin,Yao xinyi,song xiaowen(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Ltd.,Shenzhen 518000,Guangdong Province)Absrtact:This paper proposes an active reporting technology of blackout events based on low-voltage power line broadband carrier module. If the meter in a certain area of the station is blackout,the blackout meter module will immediately send the blackout information to report the blackout events. 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reduce the channel conflict,the whole blackout report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information reporting to reduce the network wind The emergence of the emergency,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timeliness of the report,so that the power failure can b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reduce the security risks,improve the quality of electricity. Key words:watt hour meter carrier module,outage report,sta node,CCO node引言长期以来低压台区停电故障抢修主要依靠客户在停电时打电话告知的方式来获取停电信息,但对停电规模,停电台区等信息的获取还是要依据后续停电用户打入电话来进行研判并作出抢修计划和人员安排,这不仅影响了停电恢复的效率,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而且较差的用电体验必然带来客户投诉,使供电部门处于被动状态。
在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主要采用电力线载波和短距离(微功率)无线通信方式,并以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方式为主。
然而受低压配电网信道环境中传输衰减、噪声干扰和阻抗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也就是说,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的通信性能将直接影响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性能。
目前,载波通信技术有多种实现方案,载波信号调制方式、中心频点、路由协议和信号祸合方式等各不相同。
尽管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也有其不利因素。
就国内产品而言,已进入多元化时代,主要应用的就有鼎信、东软、晓程、力合微、瑞斯康、盛吉高科和弥亚微等厂家。
各厂家的载波通信模块的性能均有所差异,厂家提供的抄表产品性能指标通常都符合标准。
但由于测试装备有限,测试手段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对载波通信产品的通信功能进行合理验证,致使产品性能的检验与应用需求脱节,所以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评估,为选用合适的载波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鉴于以上原因,国内外相关机构正在从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平台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载波设备的通信性能测试进行积极地研究和探索。
本文介绍了一种信道参数可控的载波通信测试设备,并就进一步的性能测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一种载波通信性能测试设备的研制1、总体研制思路电力线载波通信性能测试设备的研制,主要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作为设计指导原则。
一是实验室环境下模拟低压配电网电力线传输信道特点;二是参考电力行业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测试项目;三是以测试主机为交互中心,以传输信道参数可程控调节为手段,建立自动化的载波通信性能测试装置。
近年来,针对电能采集标准相关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并在测试项目和可操作性方面不断完善。
诸如DL/T698-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标准》、Q/GDW137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1374-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和Q/GDW1379-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等。
SWMPDFS1单相双频载波模块产品说明书SWMPDFS1国网【2013】单相双频载波模块产品说明书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2015年1月版权声明本资料是为了让用户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慧微电子)的产品而提供的参考资料,不转让属于中慧微电子或者第三方所有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利的许可。
在使用本资料所记载的信息并对有关产品是否适用做出最终判断前,请您务必将所有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评价。
对于本资料所记载的信息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损害、责任问题或者其他损失,中慧微电子将不承担责任。
未经中慧微电子的许可,不得翻印或者复制全部或部分本资料的内容。
今后日常产品的更新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恕不另行通知。
在购买本资料所记载的产品时,请预先向中慧微电子确认最新信息,并请您通过各种方式关注中慧微电子公布的信息,包括中慧微电子的网站()。
如果您需要了解有关本资料所记载的信息或产品的详情,请与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技术服务部门联系,我们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保留随时修改本说明书的权利是珠海市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本说明书中出现的其它商标,归商标所有者所有。
目录1 产品概述 (1)1.1 简介 (1)1.2 主要技术指标 (1)1.3 主要应用 (1)1.4 符合标准 (1)2 功能实现 (2)3 工作原理框图 (2)4 模块接口 (3)4.1 弱电接口 (3)4.2 强电接口 (3)5 结构尺寸 (5)5.1 外形尺寸 (5)5.2 PCBA尺寸 (5)5.3 插针尺寸 (5)6 安装说明 (6)7 贮存与运输 (7)8 技术承诺 (7)9 售后服务承诺 (7)SWMPDFS1单相双频载波模块产品说明书1 产品概述1.1 简介基于自主研发的电力线载波芯片SWNPDFS1,中慧微电子推出了单相双频载波通信模块SWMPDFS1(见图1)。
基于电力载波通讯的单灯控制方案电力载波通信(PLC)是一种利用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进行通信的技术。
它利用电力线路自带的串扰传输数据,不需要额外的电缆,具有成本低廉、布线方便等优势。
在照明领域,PLC被广泛应用于单灯控制方案中,实现对照明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一、PLC单灯控制的原理和技术1.基本原理PLC单灯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源线传输数据,通过调节电源上的载波信号频率、幅值等来实现对单灯的远程控制。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以数字信号的形式通过载波通信模块发送,接收端则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控制命令。
2.技术特点(1)强鲁棒性:PLC单灯控制技术不受电磁波干扰,适用于复杂的电力环境。
(2)可靠性高:由于PLC通信是在电力线上进行,无需布线,避免了线缆老化、损坏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成本低廉:PLC单灯控制不需要额外的布线和设备,只需添加PLC通信模块即可,成本相对较低。
(4)通信距离可调节:PLC通信模块的通信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3.系统组成PLC单灯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PLC通信模块、单灯控制器和单灯等组成。
其中,控制中心负责发送控制指令,PLC通信模块负责将指令转化为载波信号传输到单灯控制器,单灯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控制相应的单灯进行调光、开关等操作。
二、PLC单灯控制方案设计1.系统结构设计考虑到不同场景的需求,可以设计两种系统结构:(1)集中控制型:所有单灯通过PLC通信模块连接到一个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发送控制指令给单灯进行集中控制。
(2)分布式控制型:每个单灯均配备一个PLC通信模块和控制器,可以实现单独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中心进行集中控制。
2.功能设计(1)开关控制:控制中心通过PLC通信模块发送开关指令,单灯根据指令进行开关操作。
(2)调光控制:控制中心发送调光指令,单灯根据指令调整亮度。
(3)状态查询:控制中心可以通过PLC通信模块查询单灯的状态,如亮度、功率等。
买方、卖方、设计方经友好协商,就新上生产调度总机和电力调度总机,对卖方生产以色列塔迪兰Coral IPx3000数字程控交换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经协商达成如下技术协议:一、总则1.卖方提供设备的制造标准、适用范围及使用环境(1)、制造标准: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2)、使用环境·使用地点海拔高度不大于1000米;·环境温度-5℃~+45℃;·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90%且无凝露;·使用环境的周围介质无爆炸危险,不应含腐蚀性气体。
所含导电尘埃浓度不应使装置绝缘水平降至允许值以下。
2.卖方提供的专用调度交换机必须能完全满足买方对电力调度和生产调度的严格需求。
3. 卖方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IS09001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和标准。
4. 本协议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一样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与订货合同同时生效。
本协议买方、卖方、设计方各执一份。
5.本协议未尽事宜,由买方、卖方、设计方共同协商解决或增补新的协议。
二、卖方提供设备的功能和主要技术特点1.专用数字调度交换机--塔迪兰Coral IPx3000:(1)总体说明:本次提供两台专用数字调度交换机—由以色列塔迪兰电信生产并原装进口的Coral IPx3000。
对于每个Coral IPx3000系统,其系统满配用户数量可达4248线,本次配置为生产调度总机300线,电力调度总计400生产调度与电力调度系统分别各自配置了3块2M数字中继,分别用于:①通过一个2M数字中继与原西门子行政系统相连。
②生成调度和电力调度系统之间也通过一个2M数字中继通过QSIG信令进行透明组网。
③另外,通过各自的2M中继QSIG信令,生产调度和电力调度系统分别为其远端调度台提供了远端调度台的接入模块Coral IPxOffice。
关于Coral IPx Office调度台远端模块:该调度台远端接入模块通过2M与主系统相连,每个远端模块基本机框(最多3个机框)可以连接最多24部双手柄调度台,根据用户需求,每个远端模块还可以接入一定数量的模拟分机用户和模拟中继。
DDZY719-Z2级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载波)技术协议甲方:乙方: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就乙方供给甲方的DDZY719-Z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载波)达成如下技术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1 总则1.1甲方使用乙方生产的2级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载波),为督促乙方提高表计产品质量,保证甲方在表计使用期限内稳定、可靠运行,经双方协商一致,特制定本协议,共同遵守。
1.2凡本技术协议中未规定,但在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乙方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和制造。
1.3本技术协议主要的技术依据为: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Q/GDW 364-2009《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Q/GDW 354-2009《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Q/GDW 355-2009《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 365-2009《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2 供货一览表3 技术要求3.1 电能表常数3.2 准确度要求3.3 技术参数表≤ 1.0%0.7%1.0%0.5%0.7%0.7%1.0%0.3%0.4%2.0%2.0%2.0%3.3 显示3.3.1 液晶a)LCD的性能不低于HTN类型的材质,其工作温度范围为-40℃~+70℃;b)LCD具有高对比度,带白色背光;c)LCD具有宽视角,即视线垂直于液晶屏正面,上下视角不小于±60º;d)LCD的偏振片具有防紫外线功能;e)LCD图如下所示。
3.3.2 指示灯电能表使用高亮、长寿命LED作为指示灯:-脉冲指示灯:红色,平时灭,计量有功电能时闪烁;-报警指示灯:红色,正常时灭,报警时常亮。
-跳闸指示灯:黄色,负荷开关分断时亮,平时灭。
3.3.3 停电显示-停电后,液晶显示自动关闭;-液晶显示关闭后,可用按键唤醒液晶显示;唤醒后如无操作,自动循环显示一遍后关闭显示;按键显示操作结束30秒后关闭显示。
国内外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应用现状分析1.概述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是电力系统特有的、基本的通信方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力载波通信就开始应用到10KV配电网络线路通信中,并形成了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对于低压配电网来说,许多新兴的数字技术,例如扩频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大大提高和改善了低压配电网电力载波通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使得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具有更加诱人的应用前景。
为此,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了电力线频带宽度为100~450kHZ;欧洲电气标准委员会的EN50065-1规定电力载波频带为3~148.5kHZ。
这些标准的建立为电力载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利用低压电力线来传输用户用电数据,实现及时有效收集和统计,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一个最佳方案。
低压电力线是最为广泛的一种通讯媒介网络,采用合适的技术充分用好这一现成的媒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是显而易见的。
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欧洲公司进行涉及电力线数据传输的试验,虽然最初实验效果好坏参半,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电力线通信的显著增长。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市首次开始大范围部署PLC的服务,提供抄表、上网等业务,速率达到了10Mbp,费用为30美元/每月,在该地区已覆盖3.5万城市居民用户。
目前,摩托罗拉公司正在进行PowerlineMU计划,该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系统,摩托罗拉的系统只使用居民住宅方面的低压电力线传输,以减少天线效应。
摩托罗拉公司邀请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参加与这些测试,甚至摩托罗拉在其总部安装了系统,初步结果非常乐观的展示了抗干扰特性。
该PLC技术仅用于最后电网分支向室内的一段进行数据传输,而信号通过无线电获取传到配电网节点,这就限制了从最后这一段到室内的信号对周围地区的干扰,实现了居民用户的电能数据采集。
在埃及,综合项目工程办公室(EOIP)部署了广泛的PLC技术应用在亚历山德里亚、法耶德和坦塔。
光伏电力载波通信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将从光伏电力系统的概述开始,介绍载波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光伏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对光伏电力系统中载波通信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希望读者能对光伏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促进其在光伏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光伏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能够提高光伏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能力,有效减少因电力系统故障而导致的损失,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载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光伏电力系统各个组件的远程监控与调节,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光伏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有助于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通过对光伏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系统运行参数,优化发电效率,降低能耗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光伏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还对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光伏电力系统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光伏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光伏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为构建低碳环保的能源体系做出贡献。
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光伏电力系统概述光伏电力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将阳光能量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它是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具有环保、可再生等特点。
光伏电力系统通常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网连接装置等组成。
光伏组件是光伏电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将阳光能量转化为直流电能,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便接入电网或供电器械使用。
光伏电力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物联的通讯协议有那些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持续增加,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或连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思考课题。
通信对物联网来说十分常用且关键,无论是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还是移动通信技术,都影响着物联网的发展。
而在通信中,通信协议尤其重要,是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本文介绍了几个可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能、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功率和内存,而且每一种协议都有各自的优点和或多或少的缺点。
其中一些通信协议只适合小型家用电器,而其他一些通信协议则可以用于大型智慧城市项目。
物联网通信协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接入协议:一般负责子网内设备间的组网及通信一类是通讯协议:主要是运行在传统互联网TCP/IP协议之上的设备通讯协议,负责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及通信。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1、远距离蜂窝通信(1)2G/3G/4G通信协议,分别指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协议。
(2)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
NB-IoT 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NB-IoT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LPWA)物联网(IoT)市场,是一种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
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快、成本低、功耗低、架构优等特点。
应用场景:NB-IoT网络带来的场景应用包括智能停车、智能消防、智能水务、智能路灯、共享单车和智能家电等。
(3)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应用场景:AR/V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超高清/全景直播、个人AI辅助、智慧城市。
2、远距离非蜂窝通信(1)WiFi由于前几年家用WiFi路由器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WiFi协议在智能家居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集中器路由载波通讯模块 技术协议 - 1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 10 月 1 范围 本协议规定了电力线载波路由模块的技术要求。安装在集中器中的载波单元应符合相应终端的技术协议要求。
2 协议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协议的引用而成为本协议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协议,然而,鼓励根据本协议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协议。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JG 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 DL/T 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Q/GDW 354—2009 智能电能表功能协议 Q/GDW 365—2009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协议 Q/GDW356-2009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Q/GDW355-2009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Q/GDW 376.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3 定义 3.1 智能电能表 smart electricity meter 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数据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电能表。 3.2 介质 intermediary - 2 -
用于在售电系统与电能表之间以某种方法传递信息的媒体。根据使用不同,可以将介质分为两类:固态介质和虚拟介质。 3.3 固态介质 solid intermediary 具备合理的电气接口,具有特定的封装形式的介质,如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等。 3.4 虚拟介质 virtual intermediary 采用非固态介质传输信息的介质,可以为电力线载波、无线电、电话或线缆等。 3.5 低压电力线载波 LV power line carrier 将低压电力线作为数据/信息传输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 3.6 通信单元 communication unit 通信单元指用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采集终端与采集器、以及采集器/采集终端与电表之间本地通信的通信模块或通信设备; 3.7 信号品质 节点对载波信号解调正确率进行线性分级,取值范围1~15 3.8载波通信时隙 在50Hz 的半个周波10ms内,分为三个时隙,每个时隙为3.3ms;过零的3.3ms为主时隙,其余为辅时隙。如图1所示:
3.3ms020t/ms101.66ms1.66ms3.3ms3.3msU/V
图 1 过零传输时隙图 3.9信道及信道标识 信道是三个载波通信时隙的标识,信道标识取值为1、2、3。 标识0表示全部信道。 3.10相别 相别是相差120度角的三相电网的每相线路的标识,取值为1,2,3。
4 功能要求 采用BFSK调制的扩频通信技术,载波中心频率421KHz; 微分50Hz交流电时段,选择最有利于传输的时段通信(过零); 自动中继转发; 提供准确的节点相位信息及信道特征信息; 单节点管理; 每相载波通信速率50bps、100bps、600bps、1200bps; 支持串口通信速率9600bps、14400bps、19200bps、28800bps、38400bps、56000bps、57600bps、115200bps; - 3 -
支持DLT645-1997/2007、透明传输模式; 温度适用范围(工业级标准) -40℃~+85℃。 5 气候环境条件 通信单元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应符合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要求。分类见表 1。 表1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场所类型 级别 空气温度 湿 度
范 围 ℃ 最大变化率a ℃/h 相对湿度b % 最大绝对湿度 g/m3
遮蔽场所 C2 25~+55 0.5 10~100 29 户 外 C3 40~+70 1 35 协议特定 CX / a 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 b 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6.1 工作电源 通信单元可采用工频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工作电源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20%~20%。 交流单相或三相四线电源供电时,应有抗三相四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能力,耐受1.9倍标称电压4h。 安装在集中器的通信模块的功耗要求见表 2。 表2 通信模块的功耗要求 模 块 类 型 静 态 功 耗 动 态 功 耗 集中器载波通讯模块 终端:≤1W 终端:≤6W
6.2 电气安全要求 6.2.1 绝缘电阻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 3。 表3 绝 缘 电 阻
额定绝缘电压 V 绝 缘 电 阻 MΩ 测试电压 V 正常条件 湿热条件
U≤60 ≥10 ≥2 250 60<U≤250 ≥10 ≥2 500
6.2.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60V直流电源回路)或2500V(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6.2.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和电源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4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表4 冲 击 电 压 峰 值 - 4 -
试验回路 冲击电压峰值 试 验 回 路 冲击电压峰值 直流电源对地 500V 信号输入回路对输出回路 500V 交流电源对地 5000V 信号输入回路对电源回路 4000V 信号输入/输出对地 500V 信号输出回路对电源回路 4000V
6.3 电磁兼容性要求 通信单元应在表5所列的电磁骚扰环境下能正常工作,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影响程度用试验结果评价等级表示。 评价等级A: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无影响,试验时和试验后通信单元均能正常通信。 评价等级B:骚扰使通信单元暂时丧失通信功能,骚扰后不需人工干预能自行恢复通信功能。 6.3.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 在电源电压突降及短时中断时,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通信。 表5 电磁兼容性要求 电磁骚扰源 严酷等级 骚扰施加值 施加端口 评价等级要求
工频磁场 400A/m 整机 A
射频辐射电磁场 3 10V/m 整机 A 4 30V/m 整机 A 静电放电 4 8kV 外壳和操作部分 A/B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1.0kV(耦合) 通信线 A 4 4.0kV 电源端口 A/B 振荡波 2 1.0kV(共模) 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A/B
电磁骚扰源 严酷等级 骚扰施加值 施加端口 评价等级要求 振荡波 4 2.5kV(共模),1.25kV(差模) 电源端口 A/B 射频场感应的 传导骚扰 3 10V 电源端口 A
浪涌 2 1.0kV(共模) 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A/B 4 4.0kV(共模),2.0kV(差模) 电源端口 A/B
6.3.2 工频磁场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工频磁场影响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6.3.3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辐射电磁场影响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6.3.4 静电放电抗扰度 - 5 -
有外封装的通信单元,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节点放电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6.3.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在表 5所列严酷等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6.3.6 振荡波抗扰度 在表 5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6.3.7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 在表 5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6.3.8 浪涌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允许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验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7.2 验收检验 7.2.1 项目和建议顺序 对于到货验收的终端,应按型号、生产批号相同者划分为组,按组提供给质检部门按表15项目和建议顺序逐个进行检验。 7.2.2 不合格判定 检验中出现任一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判该终端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调换或修理。 7.3 型式检验 7.3.1 周期 终端新产品或老产品恢复生产以及设计和工艺有重大改进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终端,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由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对样品进行检验。 可靠性验证试验在生产定型时进行,或按客户要求,在系统试运行时进行。 7.3.2 抽样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终端中随机抽取。按GB/T 2829—2002选择判别水平Ⅰ,不合格质量水平RQL=30的一次抽样方案,即
式中:n ——样本大小; Ac ——合格判定数; Re ——不合格判定数。 7.3.3 不合格分类 按GB/T 2829—2002规定,不合格分为A、B两类。各类的权值定为:A类1.0,B类0.5。 7.3.4 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检验项目不合格类别的划分见表6,当一个样本不合格检验项目的不合格权值的累积数大于或等于1时,则判为不合格品;反之为合格品。 对一个样本的某个试验项目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不合格,均按一个不合格计。 7.4 项目和顺序 检验项目和建议顺序如表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