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楼弱电智能化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9
大楼弱电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大楼已经不仅仅是提供生活空间的建筑,还需要提供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和安全保障的功能。
大楼的弱电系统设计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并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下面将介绍一种典型的大楼弱电设计方案。
1.网络系统:大楼的网络系统是每个现代化大楼中最基本的弱电系统之一、网络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提供高速、可靠的宽带连接,并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可以采用光纤布线和千兆以太网技术。
此外,还可以在大楼不同区域部署无线路由器,以提供无线网络覆盖。
2.安全监控系统:大楼的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火警报警等子系统。
为了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可以采用网络摄像机和数字化视频记录设备,将视频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和磁性感应器等设备,用于检测门窗的打开与关闭。
火警报警系统可以配置烟雾和热敏感传感器,一旦发现火灾,即刻触发报警和喷水系统。
3.智能化控制系统:大楼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是为了实现对各个设备和系统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对照明、空调、门窗、智能家居设备等的远程控制和定时任务。
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的地方或云端管理平台,通过接口链接到各个设备和系统。
5.音视频系统:大楼的音视频系统用于提供音乐、广播和会议系统等功能。
音乐系统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连接多个扬声器,实现在大楼各个区域播放音乐。
广播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缆连接至插座,实现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接收和分发。
会议系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交流,支持多方通话。
6.电源和信号线路:大楼的弱电系统需要有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在设计电源系统时,需要合理规划供电点和电线的布置,确保各个设备和系统能够得到足够的电力支持。
信号线路的布置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互联关系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避免信号干扰和损失。
总结:。
智能化及弱电设计说明智能化及弱电设计是指在建筑物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和弱电系统,实现建筑物内部设备和功能的自动化、灵活性和便利性。
智能化及弱电设计涵盖了建筑物内部的电气、通信、安防、环境控制等方面,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智能化及弱电设计在电气方面应注重设计合理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源、配电、照明、插座等。
其中,电源方面应考虑电能质量、容量、可靠性等因素,确保稳定供电。
配电方面应设计合理的电气线路,避免电线交叉、负载过大等问题。
照明方面应考虑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采用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灯光亮度的自动调节和定时开关。
插座方面应考虑不同用电设备的需求,合理布置插座位置,并设置过载保护装置,保障用电安全。
再次,智能化及弱电设计在安防方面应注重设计完善的安防系统。
这包括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烟雾探测等设备和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应设计合理的摄像头布控和录像设备,实现对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监控。
门禁系统应设置刷卡、指纹等身份验证设备,确保建筑物内部的安全控制。
报警系统应设计合理的警报器和报警按钮,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及时报警。
烟雾探测系统应设置合适的烟雾探测器和报警装置,确保建筑物内火灾的及时发现和报警。
最后,智能化及弱电设计在环境控制方面应注重设计高效节能的环境控制系统。
这包括空调、通风、热水、照明等设备和系统。
空调系统应设置合理的冷却剂循环、温度控制和风向控制,实现舒适的室内温度。
通风系统应设计合理的送风口和排风口位置,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热水系统应考虑热水供应的需求和效率,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和热水管路布置。
照明系统应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光照需求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综上所述,智能化及弱电设计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电气、通信、安防、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需要设计合理的系统和设备,以实现建筑物内部设备和功能的自动化、灵活性和便利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信系统的高效可靠性,安防系统的完善性,以及环境控制系统的节能性。
综合大楼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1.弱电设计概述弱电系统是建筑物中除供电系统以外的各种低电压系统的统称,包括通信系统、多媒体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
综合大楼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楼宇管理和运营效率,提供舒适、安全、智能的办公环境。
2.弱电系统需求分析2.1通信系统2.2多媒体系统多媒体系统包括会议室音视频系统、数字显示系统、会议直播系统等。
设计方案应提供高清晰度、高音质的音视频体验,并支持不同设备的互联互通。
同时,系统应具备易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简单便捷的操作界面。
2.3安防系统安防系统是综合大楼弱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
设计方案应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监控,通过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和电子门禁等手段,确保楼宇内外的安全。
系统应具备智能化功能,包括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等。
2.4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是综合大楼智能化管理的核心,包括照明控制、空调控制、电梯控制等。
设计方案应提供精确的环境控制,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耗管理和节能减排。
同时,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对各个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
3.弱电系统智能化设计3.1整体智能化架构3.2数据中心设计方案应配备专门的数据中心,用于集中管理各个弱电系统的数据和控制信号。
数据中心应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3.3智能监控与分析设计方案应使用智能监控和分析技术,对各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算法,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4远程管理与控制设计方案应支持远程管理和控制功能,提供移动应用和云平台,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对各个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
同时,系统应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弱电系统集成与实施4.1弱电系统集成4.2弱电系统实施弱电系统的实施应配备专业的工程团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和安装。
2023办公楼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引言•系统总体设计•网络通信系统设计目录•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音频视频系统设计•环境控制及节能系统设计•弱电智能化系统实施与管理0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办公楼数量不断增加智能化系统已成为现代办公楼必备的设施之一背景介绍设计目标提高办公楼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办公楼的运营效率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1方案范围23本次设计方案主要针对办公楼的弱电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方面同时设计方案还包括智能化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物业管理等内容02系统总体设计采用分层架构模式,分为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远程监控层。
架构模式选择可靠、高效、节能的知名品牌设备。
设备选择设计系统时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具备可扩展性。
扩展性考虑实现办公楼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联动,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功能具备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安全性功能,保障办公区域安全。
安全性功能实现办公楼内的温湿度、照明、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的监测与控制。
环境控制功能系统流程设计通过传感器和设备采集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采用可靠、高效的通信协议,实现数据传输。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分析和统计。
03网络通信系统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这是一种以中心节点与其他各个节点连接的拓扑结构,具有易于安装和管理、故障隔离能力强的优点,但成本较高。
星型拓扑这是一种星型拓扑的扩展,将多个星型网络连接起来,具有便于故障排查和管理的优点。
树型拓扑所有节点相互连接,形成闭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故障排除较为复杂。
环型拓扑所有节点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具有最高的可靠性,但成本也最高。
网状拓扑IPv4目前主流的互联网通信协议,具有地址空间广阔、路由效率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但随着应用的发展,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办公楼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一、方案概述随着现代办公楼的发展,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办公楼的设计和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弱电智能化系统包括电力供应系统、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以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等。
本方案将从系统整体架构、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和整合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1.电力供应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供电方案,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设置应急电源以应对突发情况。
2.通信系统:建立光纤通信网络,实现办公楼内各个区域和设备之间的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3.网络系统:设置局域网和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办公楼,满足员工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的需求,并配备合适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
4.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实时监控、报警和录像的方式,安装监控摄像头覆盖楼内各个区域和出入口,提高办公楼的安全性。
5.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楼宇的智能化管理,包括灯光、空调、门禁、电梯等设备的集成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三、子系统设计和整合1.电力供应系统设计:(1)选择适当容量的配电柜,并根据楼层用电需求划分回路。
(2)设置可调电源,以满足办公楼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3)安装智能电表,实现对电能消耗的监控和管理。
2.通信系统设计:(1)设置光纤主干网络,连接各个区域的终端设备。
(2)根据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配备UPS电源和网络交换机,以确保系统连续性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3.网络系统设计:(1)设置局域网,实现员工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文件传输。
(2)安装无线网络设备,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
(3)设置VLAN和安全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安全。
4.安全监控系统设计:(1)安装监控摄像头,覆盖办公楼内外的重要区域。
(2)设置实时监控系统,对监控画面进行实时回放和报警处理。
(3)设置门禁系统,对进出员工进行身份认证和记录。
5.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1)集成灯光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调节和定时控制。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弱电智能化系统是指建筑物中用于传输非强电信号以及控制、管理系统的设备和线路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套弱电智能化系统,提供高效便捷的传输和控制手段,以满足用户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
二、设计目标:1.实现弱电信号的高速传输:设计一套高速传输的弱电信号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物内各个功能区域的通信需求。
2.提供灵活的控制和管理方式:设计一个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各个功能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3.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一套稳定可靠的弱电系统,确保系统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维修次数。
三、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安全性: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
2.选用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选择标准化、开放式的技术和设备,确保系统的互通性和兼容性。
3.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设计一个可扩展的系统,可以随时增加、修改或更换设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四、系统设计及实施步骤:1.建立需求分析矩阵: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和用户需求,制定需求分析矩阵,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设计弱电信号传输系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一套高速传输的弱电信号系统,包括终端设备、信号线路以及交换设备等。
3.设计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分析建筑物内各个功能设备的控制需求,设计一个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功能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4.设计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安全监控设备、防入侵系统以及数据加密等,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5.设计系统的稳定性保障措施:通过选用高品质的设备和材料,配备可靠的备用设备以及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进行系统的实施和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实施和调试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办公楼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办公楼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以满足现代办公楼对于智能化技术的需求。
弱电智能化设计是指在办公楼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楼内弱电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从而增加办公楼的安全性、效率和舒适度。
2. 设计方案2.1 弱电系统结构设计弱电系统结构设计是弱电智能化设计的基础。
根据需求分析和楼内布线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结构设计:- 弱电总线式系统:采用总线连接各个弱电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控制。
- 弱电配线架:设置弱电配线架,用于集中管理和分配各个设备的弱电信号。
- 弱电互联网络:搭建弱电互联网络,实现设备间的联网通信,方便系统管理和监控。
2.2 弱电智能化设备选型根据办公楼的具体需求,我们推荐以下弱电智能化设备:- 安全监控系统:选择高清摄像头、门禁系统和入侵报警设备,实现办公楼的安全监控。
- 照明控制系统:采用智能照明控制设备,根据光线和人流自动调节照明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空调控制系统:选择智能空调控制设备,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自动控制,提升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和能源效率。
- 动力管理系统:安装智能电表和电力监控设备,实现对办公楼能耗的监测和分析。
2.3 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了保证各个弱电智能化设备的协同工作,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联网。
建议采用以下集成方案:- 强电与弱电的联合:将强电和弱电系统进行联合管理,提高整体的效率和可控性。
- 弱电系统互联:采用互联网络连接各个弱电设备,实现设备间的联网通信和数据交互。
- 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专门的数据中心,用于集中存储和处理各个设备的数据,实现系统的智能管理和决策支持。
3. 实施计划在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采购:根据设备选型结果,编制设备采购计划,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和签订合同。
- 布线和安装:进行弱电配线架和设备的布线和安装工作,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
- 联网和调试:将各个设备进行联网和调试,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正常。
XXXXXXXXXX大厦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5)1.工程概述 (5)2.设计依据及原则 (5)2.1设计依据 (5)2.2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6)3、总体设计规划 (7)第二章、各系统设计 (8)1.综合布线系统 (8)1.1.系统概述 (8)1.2.需求分析 (8)1.3.设计原则 (8)1.4.系统构架 (9)2.计算机网络系统 (9)2.1.系统概述 (9)2.2.需求分析 (10)2.3.设计方案 (10)3.安全防范系统 (11)3.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2)3.1.1需求分析 (15)3.1.2设计方案 (15)3.2入侵报警系统 (16)3.2.1系统概述 (16)3.2.2需求分析 (17)3.2.3设计原则 (17)3.2.4系统功能 (17)系统构成 (18)3.3出入口控制系统 (19)3.3.1系统概述 (19)3.3.2需求分析 (20)3.3.3系统功能: (20)3.4电子巡查系统 (22)3.4.1系统概述 (22)3.4.2需求分析 (22)3.4.3系统功能 (22)3.5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23)3.5.1系统简介 (23)3.5.2设计方案 (23)3.5.3系统功能特点 (24)4.有线电视系统 (25)4.1系统概述 (25)4.2需求分析 (25)4.3设计原则 (25)4.4设计思路 (26)4.5系统总体规划 (26)5.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26)5.1系统概述 (26)5.2需求分析 (26)5.3设计方案 (27)6.一卡通系统 (28)6.1系统概述 (28)6.2需求分析 (28)6.3设计原则 (29)6.4系统功能 (33)7.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34)7.1系统概述 (34)7.2需求分析 (34)8.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36)8.1系统概述 (36)8.2需求分析 (36)8.3设计原则 (36)8.4系统功能及设计方案 (37)9.机房工程 (39)9.1系统概述 (39)9.2需求分析 (39)9.3设计原则 (40)9.4机房照明系统 (41)9.5机房空调系统 (41)9.6机房电源管理 (45)9.7防静电地板 (45)防静电活动地板优点 (45)防静电地板选用标准 (45)9.8防雷接地系统 (46)雷电入侵电器设备的形式 (46)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是感应雷 (46)机房接地系统 (47)机房等电位连接 (48)9.9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48)系统简介 (48)监控对象及内容 (49)9.10机房场地监控系统 (50)10.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52)10.1系统概述 (52)10.2设计范围 (52)10.3设计目标 (53)10.5系统结构 (55)10.6系统特点 (55)11.客房控制管理系统 (58)11.1系统概述 (58)11.2需求分析 (58)11.3设计方案 (58)11.4系统硬件 (59)11.5系统功能 (60)12.集团电话系统: (62)12.1系统概述 (62)12.2设计原则 (63)12.3系统特点 (65)12.4系统功能 (65)13.综合管槽 (68)13.1功能需求 (68)13.2设计要点 (68)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述XXXXXXXXXX大厦地块位于XXXXX市香州区石花路,总用地面为3945.99平方米(准确面积以实际测绘为准),是一个集商场、办公、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9943.895m,配套建设一套完整、经济、实用而又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对方便大厦管理、节约能源、提高大厦安全性、树立大厦整体形象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设计】大厦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设计方案目录1. 项目概述与设计内容 (4)1.1****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简介 (4)1.2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 (4)1.2.1 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 (5)1.2.2****大厦智能化系统建设要求 (5)1.3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7)2. 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9)2.1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 (9)2.2智能化系统新技术应用 (9)2.3智能化集成管理 (10)2.4智能化系统组成及功能需求说明 (12)2.4.1****大厦智能化系统说明 (12)2.4.2****大厦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说明 (12)3. 智能化应用系统设计及技术应用要求 (15)3.1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BMS) (15)3.1.1 设计要求 (15)3.1.2 技术应用要求 (17)3.1.3 集成范围说明 (17)3.2智能物业管理系统() (18)3.2.1 设计要求 (18)3.2.2 技术应用要求 (19)3.2.3 方案设计说明 (20)3.2.4 系统配置要求 (23)3.3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 (24)3.3.1 设计要求 (24)3.3.2 技术应用要求 (25)3.3.3 方案设计说明 (25)3.3.4 系统功能 (28)3.3.5 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技术要求 (29)3.4防盗报警系统 (32)3.4.1 设计要求 (32)3.4.2 技术应用要求 (34)3.4.3 方案设计说明 (34)3.4.4 设备性能及技术要求 (34)3.5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35)3.5.1 设计要求 (35)3.5.2 相关技术指标 (36)3.5.3 技术应用要求 (36)3.5.4 方案设计说明 (37)3.6公共广播系统(PAS) (39)3.6.1 设计要求 (39)3.6.2 技术应用要求 (40)3.6.3 方案设计说明 (40)3.7照明控制系统 (41)3.7.1 设计说明 (41)3.7.2 技术指标 (42)3.7.3 控制范围 (42)3.7.4 实现功能 (43)3.8一卡通管理系统 (44)3.8.1 一卡通系统设计需求 (44)3.8.2 系统总体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44)3.8.3 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及其技术描述 (45)3.8.4 各子系统功能描述 (47)3.9综合布线系统(PDS) (55)3.9.1 设计要求 (55)3.9.2 技术应用要求 (58)3.9.3 需求分析 (59)3.9.4 布线系统方案设计 (60)3.9.5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61)3.10计算机网络系统 (65)3.10.1 设计目标 (65)3.10.2 系统技术分析 (65)3.10.3 系统结构设计 (66)3.10.4 系统功能 (67)3.11电视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CATV) (67)3.11.1 设计要求 (67)3.11.2 技术应用要求 (68)3.11.3 方案设计说明 (69)4. ****国际大厦弱电系统推荐品牌 (70)5. 智能化系统图纸设计深度要求(中标要求) (71)5.1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 (71)5.2智能化系统图纸设计深度要求 (71)5.2.1 总体系统图纸设计深度要求 (71)5.2.2 智能化系统施工图纸设计深度要求 (71)1. 项目概述与设计内容1.1 ****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简介****大厦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约60000多平方米,地上29层,地下3层,地下有285个车位的停车场。
XX·XX花园弱电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说明:一、数字(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1)在小区的主次要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大堂前厅、公共区域、电梯轿厢等重要部分设置高清网络摄像机、确保监控无死角,对这些区域人员进出及活动情况进行监视与录像。
2)系统传输采用联网光纤+交换机(带光模块千兆交换机)+网络线方式传输视频信号,交换网络设备计入计算机网络系统。
3)监控中心设置电视墙、操作台。
4)系统供电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即由各监控点部位敷设6条YJV3*6+1*4MM2主干电源线至弱电井内配电箱,配电箱内设置防雷保护器和断路开关,各楼层摄像机电源由一层配电箱分配至安装点,分支电源线采用RVV2*1.0型;室外立杆设备箱内设置防雷器。
5)监控系统录像存储采用IP数字专业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录像保存时间约为20天。
二、周界报警系统1)本系统所有工作信号均接入管理中心报警主机2)系统主要考虑两大区域,一为室外周边围墙、二为室内报警(可扩展),室内报警根据业主需求可扩展商铺、仓库联动报警及主要进出口通道报警,具体设计如下:3)室外周边为保障车辆及中心财产安全,在周边围墙设置4线制电子围栏;每个防区设置1个防水设备箱,箱内安装总线地址模块,为便于安保人员及时发现报警防区情况,在每个防区可设置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联动功能;室内报警可扩展对主要进出口及商铺、仓库联动防盗报警。
4)系统采用总线制结构,报警信号总线采用RVVP2*1.0屏蔽线,即由配送2监控中心敷设电子围栏室外模块,电源线路采用RVV2*1.5线。
5)系统由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在监控中心设置1台报警电子地图管理电脑,系统各报警点触发报警时在管理电脑上显示报警区域,管理人员通过电子地图可第一时间确定报警区域;系统通过后台硬件与监控系统联动,当防区触发报警时联动的摄像机图像将显示在监控屏幕上并进行录像,便与安防取证。
三、数字可视楼宇对讲1)本工程采用数字可视对讲系统(带智能家居、可视对讲、安防等功能;可扩展电梯控制),信号系统配置IC门禁卡,本卡可与小区其它刷卡系统实现一卡通功能。
XXX大楼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XXX大楼--位于XXX,是一座集商业、酒店写字楼于一体综合性建筑。
大楼主体地下n 层地上n层,其中地下n-n层为车库,地上n-n层为商业,主楼n-n层为酒店,n-n层为办公,建筑高度约n米,总建筑面积约n万平米。
二、设计依据本次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16-2008《安全防工程技术规》GB 50348-2014《视频安防系统工程设计规》GB 50395-200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 50198-2011《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GB 50394-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GB 50396-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11-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526-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GB 50343-201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GB50174-201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339-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2007《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 285-2014《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2016《安全防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DBJ61T97-2015以及其它有关的及地方现行标准及规;建设方所提供的建筑设计资料及设计任务书。
三、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容本次设计主要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针对竹园嘉华企业总部大楼弱电智能化13个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容包括:1.无线对讲系统2.电梯五方对讲系统3.楼宇自控系统4.智能照明系统5.能耗管理系统6.综合布线系统7.计算机网络系统8.视频监控系统9.无线巡更系统10.门禁一卡通系统11.机房工程12.车辆出入管理及视频车位引导系统13.信息查询及发布系统四、系统设计说明1.无线对讲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主要为方便各管理部门、安保人员等进行沟通,对人员进行调度和指挥。
本项目设计144个室全向天线和1个室外天线,实现建筑室及周边区域无线对讲信号的覆盖;为满足建筑商业和酒店的管理需要,设置6个独立信道,配置无线对讲机20部;系统中心设置在地下室B1层中心机房,配置中继台3台及双工器、合路器、分路器各1台。
系统采用HCAAYZ-50-12馈线连接至分布在各处的天线系统,馈线、耦合分配器均为无源器件,布设安装在弱电桥架,未布设弱电桥架的部分,可采用PVC管穿管布设;室全向天线为无源设备,由桥架引出馈线后利用支架安装在建筑顶棚或吸顶安装在装修吊顶上,室外天线安装在裙楼外立面顶部,利用支架安装,并考虑采用防雷措施;系统配置干线放大器3台,安装在弱电井,自弱电井的配电箱取电;机房设备由机房供电系统供电;要求每个天线输出口功率应小于15dBm。
2.电梯五方对讲系统本次设计电梯五方对讲系统主要为各电梯机房至监控中心的管线敷设,五方对讲设备及调试由电梯厂家负责;本项目配置各类垂直升降电梯n部,其中除五部酒店专用电梯外,商业裙楼两部无机房电梯设备柜位于4层,低区办公电梯六部机房位于22层,高区办公电梯六部机房位于屋面机房层。
五方对讲线缆采用RVVP4*1.0将各电梯机房手拉手最终引至一层安控中心,线缆布设主要采用PVC管及弱电桥架敷设。
3.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实施集中监控的设备和容有:新风空气处理机组,热回收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送排风机等,热水锅炉采用锅炉成套系统的通讯接口对接通讯。
系统工作站位于一层的安控中心。
控制系统设置一个控制系统工作站,一台打印机,一台RS232/RS485通讯处理器,工作站上安装组态软件,工作站图形软件。
在制冷站及锅炉房各设置1台控制器和一台MODBUS网关,分别控制和监测制冷机房成套设备和冷水机组以及锅炉房和制热板换成套设备,每层分别设置控制箱控制楼层新风机组和空调机组。
本系统设计采用DDC的控制器和图形界面管理系统将控制、监测设备等完美的连接起来,实现结构化集散控制的目的,保证了系统中任何设备出现故障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及远程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检修,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扩展系统,具有良好的系统升级能力。
系统通讯方式:控制器与操作站之间采用以太网的方式通讯,DDC控制器之间采用以太网或者RS485方式进行通讯,用2芯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系统与集成的容(冷水机组,生活水,锅炉及板换)之间通过MODEBUS通讯协议进行通讯,用2芯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
4.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主要控制围包括以下区域照明:电梯厅、公共走廊、大堂、商业区、地下车库。
通过在各相应控制区域的照明配电箱或配电柜安装各功能模块,实现智能时间自动控制、场景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中文图形可视控制、集成控制等多种方式的自动或远程灯光控制,达到烘托气氛、节约能源、减少人力管理成本和压力的目地。
智能照明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智能照明监控工作站、网络连接控制器、各单元控制继电器、就地控制智能开关等。
单元控制器、就地控制智能开关采用KNX/EIB现场总线连接,各照明控制智能面板与建筑装修相协调。
系统采用完全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KNX/EIB),集中控制,分区控制,管理分级,通过网络系统将分布在各现场的控制器连接起来,软件和硬件连接分散配置。
中央停止工作不影响各分区功能和设备运行,网络通信控制也不因此而中断。
系统分区控制完全独立,互不干扰,一个分区停止工作不影响其他分区的设备正常运行。
任意分区中主线以下的任意期间损坏也不影响本区其他器件正常工作;分区通信线路的中断不影响分区的正常运行。
分区模块化结构,支路控制,控制和调节功能由就地控制面板完成。
5.能耗管理系统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目的在于掌握公共建筑的各类能源消耗量和用电系统的分项能耗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建筑的节能降耗准备条件和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因此公共建筑消耗的各种能源电、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集中供热量、集中供冷量、煤、汽油、煤油、柴油、建筑直接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及公共建筑的照明插座用电、采暖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等分项能耗均属于监测容。
能耗监测系统的基本技术指标:1)系统数据保存时间应不少于三年;2)分项能耗数据的采集频率为每15分钟1次到每1小时1次之间,数据采集频率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设置;3)能耗数据采集器上传数据出现故障时,应有报警和信息记录;与能耗数据中心重新建立连接后,应能进行历史数据的断点续传;4)应通过NTP/SNTP协议与市级能耗监测数据中心时间同步。
根据规要求,本项目能耗监控系统主要设计以下容:5.1. 电能耗设计1)建筑供电的变压器出线侧总开关处应设置电表;2)照明插座、空调、动力及特殊用电在低压配电主干线路设置电表;6.2. 水能耗设计1)应在建筑(群)市政给水管网引入总管处设置水表;2)在建筑部按不同用途供水管设置水表。
5.3. 供暖、冷能耗设计1)动力中心热(冷)源总管上应设置热(冷)量表;能耗监测系统的电能耗部分主要依赖强电配电系统中在所有需要检测的位置设置的智能电力监测仪表,水能耗监测及冷热源能耗的检测将在供水管路及制冷站设置智能远超水表及热量表。
所有计量装置采用总线架构连接至能耗数据采集器,利用RVS2*1.0mm²屏蔽双绞线手拉手连接,为保证可靠性,每条线缆连接的计量仪表数量不大于18台,链路长度不超过300米,且线缆需要有可靠接地。
能耗数据采集器采用TCP/IP方式接入设备网,系统在弱电机房设置监控管理服务器及通讯服务器等,并在安防监控室设置客户端,实现对系统的监管和控制,系统通过NTP/SNTP 协议与市级数据中心时间同步,并根据市级能耗数据中心要求上报能耗监测数据。
6.综合布线及综合管网系统6.1.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包含楼宇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管理子设备间(弱电间)的线缆及管线的敷设,配线设备的安装,不包含终端机房交换机及防火墙设备的安装。
6.1.1.工作区子系统1)一层安控中心及保安值班室各设置2对数据语音点。
2)31-32自用办公层根据每6平米设置1对信息点,具体位置根据后期装修要求配置。
3)8层样板间根据装修布局设置响应数量的语音及数据点位。
6.1.2.水平子系统1)办公楼户网络布线均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UTP Cat6)。
2)办公楼户布线均采用四芯线缆(HYA-4*0.5);网络采用半IP、半模拟形式。
6.1.3.管理子系统1)水平区网络线缆端接至弱电间六类非屏蔽网络配线架上。
2)水平区线缆端接至弱电间110配线架上。
3)一层光纤主干采用12口光纤熔接盒;n至n层光纤主干采用24口光纤配线架。
6.1.4.垂直主干子系统一层光纤主干采用4芯室单模光缆;n至n层光纤主干采用24芯室单模光缆。
6.1.5.设备间子系统主设备间位于地下一层弱电机房,配置配线专用机柜。
6.2.三网合一系统三网合一系统:指、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大运营商从室外进线至地下一层弱电机房运营商机柜,再分别进线到综合布线系统和三网合一系统网络机柜。
客用网为客户提供internet连接,采用GPON技术的光纤入户方式,每户安装一台弱电分线箱,点位主要分布于一至n层商业及n至n层办公户。
本系统采用FTTx方式解决一至四层及八层至三十层对外租售的商业及办公区,各用户流畅宽带的使用,满足多系统主链路的共享和系统扩充的便捷。
即将宽带网络和语音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GPON技术,光纤直接到户弱电箱(“FTTx”光纤到户),用户通过ONU设备的网络接口和接口,自行引出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至末端网络、插座。
统提供3个运营商的接入,用户可通过设置在户的ONU自行选择运营商。
系统根据各个楼层的用户数量,配置1:8、1:12光分路器。
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图,以每个办公楼每间办公室为一个单元,每户设置一个或两个弱电分线箱接入点,每户的弱电分线箱尺寸为400*300*120(mm),部各预留2根皮线光缆,并由强电配电箱预留ONU设备电源。
7.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为办公网,智能化专网,无线WIFI覆盖网三套网络的终端机房交换机及防火墙设备。
计算机网络系统包含终端机房交换机及防火墙设备的安装,不包含楼宇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管理子设备间的线缆及管线的敷设,配线设备的安装,办公网及无线WIFI覆盖系统采用核心层、接入层两层架构设计,其中办公网在1层、8层、31层、32层弱电井设置接入交换机,无线WIFI覆盖在1至4层商业部分设置POE接入交换机,满足相应楼层的网络接入,无线AP支持2.4G及5G双频网络,可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大于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