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检测中心工作流程图中心概况:98年10月经省交通厅审核评定为交通系统乙级试验室,并经省、市技术监督局进行了“CMA”计量认证。
2001年5月成立“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现有人员19人,拥有价值近175万元的各类检测设备125台(套),可以完成15大类110小项的试验检测业务。
六年来共检测了各级公路200多公里,桥梁170余座,隧道4座,桥涵桩基4000 余根,完成各类检测报告3万多份,为监督站在全市范围对公路工程的质量检测、监督鉴定以及质量问题的处理提供了科学、公正的依据。
主要业务范围:办事程序:1、室内试验检测工作程序:(1)接受送样委托,并填写试验委托单;(2)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收和保管;(3)试验组长安排试验任务,确定试验项目负责人;(4)检验人员根据任务通知单从样品管理员处申领样品;(5)检验人员按有关标准、规程、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检验,并认真填写原始记录;(6)原始数据处理、复核后,送打印室出试验报告,部门技术主管及其授权人进行校核;(7)报告送授权人签发;(8)技术资料归档保存。
2、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程序:(1)接受试验检测委托;(2)与委托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共同确定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3)部门负责人安排检测任务、确定检测项目负责人;(4)检测项目负责人根据承检项目的有关标准、规范、实施细则并按照委托合同的有关内容,编制检测方案;(5)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对检测方案进行审核后报检测中心总经理批准;(6)检测项目负责人根据检测方案落实有关准备工作;(7)检测项目负责人组织与实施试验检测工作;(8)检测项目负责人根据检测结果编写检测报告,并由专人进行复核;(9)报告送检测中心授权人签发;(10)技术资料归档保存。
3、桩基检测工作程序(1)现场检测程序:a、承建单位按要求做好破桩头等准备工作,并如实填写基桩检测委托单;b、委托单送工地现场监理核实,并签名;c、现场环境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时实施检测,监理到现场旁站,确认被检桩桩号。
试验检测报告分析、审核、签发及档案管理制度
1、试验检测人员应将当天的试验检测原始资料分析整理计算后,一般第二天
将报告发出,特殊情况最迟应在一周内发出。
2、试验检测人员在提交报告的同时,应将原始记录一并上交审核,原始资料
审核无误后,应统一编号,资料室集中归档保管。
3、试验检测报告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
4、试验检测报告单由试验人员复核,主管签认方可发出,不得代签,报告发
出后,由档案员登记留存归档。
5、试验检测报告应各单位、分项、分部分别归类存档
试验室工作流程图
组织机构框图
强制卧式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
1、启动前首先检查旋转部分与料筒是否有刮碰现象,如有相碰现象,应及时调
整。
2、减速箱应注入机油后方能使用,卸料蜗轮付及滑动轴承处注入机油。
3、清理料筒内杂料。
4、启动前将筒体限位装置琐紧,然后再启动。
5、根据搅拌时间调整时间继电器的定时注意在断电情况调整。
6、放入拌合料合上筒盖,按动启按钮,运转机器,达到调定时间后自动停车。
7、卸料时现停机,然后将筒体位限置手柄松开,再旋转手轮,由卸料蜗轮付带
动料筒旋转到便于出料的位置,停止转动,然后启动机器使主轴运转方可排除物料。
直至将料排净停止主轴运转旋转手轮使料筒复位。
8、每次搅拌后注意清洗料筒。
牵拉试验的工作流程数据分析中心2008-12-2目录一、概述 (1)二、人工缺陷制作要求 (3)三. 牵拉的要求 (4)四、牵拉试验后需要提交数据分析中心的资料 (4)1概述为理清工作流程、明晰各方职责,依据《检测设备牵拉规范》将牵拉工作流程概括如下:1.1设备中心提出牵拉需求;1.2数据中心设计缺陷;1.3设备中心制作缺陷,并重新测绘后将实际“布管图”“缺陷分布图”“管道材质、壁厚、涂层、管长信息”提供给数据分析;1.4数据分析抽查缺陷制作的准确性;1.5牵拉后设备中心将牵拉信息表、牵拉数据、AGM数据(对于霍尔式探头要提供探头标定系数)提供给数据分析中心;1.6数据分析在3日内提供牵拉报告;1.7数据分析在全部牵拉结束后将汇总结果发送质量安全环保部;1.8质量安全环保部确认检测设备是否满足验收要求;牵拉试验流程图见图一:图一:牵拉试验流程图2、人工缺陷制作要求2.1为了保证一次牵拉中所有缺陷的速度均匀,牵拉管道前部为加速段,中后部分为缺陷预制段,管段全长100米左右。
2.2有缺陷的管道应安置在放在距离入口30米以后的位置。
2.3牵拉管段布管完毕后,应在每节管段的顶部打制管段的身份标志,标志内容为:管径/管材/壁厚/排列序号。
2.4制作缺陷时,应避开焊缝包括环焊缝和螺旋焊缝。
若缺陷位置在螺旋焊缝附近100mm以内,需要再下一位置重新制作该缺陷。
2.5缺陷的边缘应尽量接近真实腐蚀,既为正圆形的一部分(如:〔c〕),不可做成V型底或方底(如:〔a〕〔b〕)。
槽的制作方法和圆形缺陷相似,边缘尽量接近真实腐蚀,横纵切面分别如下图2.6制作焊缝缺陷的焊道要求按照管道施工标准焊接,焊道高度高于管壁并且低于1.6mm,整个焊道要求高度均匀,焊道高度误差不超过±0.5mm。
2.7缺陷预制完成后,应重新测量所有缺陷的实际尺寸,包括缺陷的长宽深,如果缺陷长宽或深度值小于设计值,则小心加大或加深至设计值。
试验检测分室工作流程
1、送样人填写《委托单》
2、样品管理员填写《样品登记和流转记录表》
3、样品管理员下发《试验检测通知书》
4、检测人员领取样品签字《样品登记和流转记录表》
5、检测人员做试验后并填写《试验原始记录表》、《设备使用记录表》
6、经检测人员确定是否留样,样品管理员对需要的样品按规定留样并填写《样品留样记录表》
7、检测人员将《试验检测通知书》、《试验原始记录表》交还综合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统一出具《试验报告》。
8、试验报告经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签字完成后,盖章、归档。
9、由综合办公室填写《报告领取记录》,发放试验报告。
重庆路久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分室工作流程图。
试验室职责(一)负责拟订本工区试验工作规章制度、管理方法及工作计划。
(二)组织本工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熟习试验标准、规范,一致操作方法。
(三)负责本工区试验仪器设备、设备和环境的配置,并监控管理。
(四)参加原资料及填料料源的选择和评论,及时按规定对原资料进行抽检取样试验,严格控制原资料进场质量。
(五)负责工程动工前的标准试验和工艺试验工作,并报送监理中心试验室考证及审批。
(六)负责实行试验室的各项检测工作,包含抽样、样品管理、结果报告等,成立不合格样品试验台账。
(七)负责做好试验数据汇总剖析,及时向监理和建设单位上报试验统计报表及试验总结。
(八)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料的试验研究工作。
(九)按期或不按期对施工队试验进行检查指导。
1 / 71(十)负责做好与建设、监理或第三方试验检测单位等有关方的交流;听从业主、监理工作指令,接受监察、检查和指导。
(十一)负责做好质量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样记录及文件管理。
(十二)负责做好与试验室有关的试验竣薪资料试验室工作制度(一)在工区总工和中心试验室的领导下,驻地监理工程师的监察指导和帮助下,按有关程序,踊跃展开工程资料的试验、查验以及混凝土、路基试验检测。
(二)按合同规定装备必需的试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并创建优秀的工作环境。
各样计量仪器一定经计量部门判定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同,仪器设备应一直保持完满状态。
(三)全体工作人员都爱岗敬业、尽责尽责,在依据试验规程保证工作质量的思想指导下踊跃工作。
不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负责地按计划及时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
2 / 71(四)试验资料要完好、正确相互检校,及时签认,妥善保留,报审合格后的资料要分类归档,一致保留。
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同的试验成就或报告不得调借;发出的试验报告或资料一定成立台帐。
(五)和岗位负责使用的仪器设备一定正确操作认真维护,发现仪器设备有疑问时应及时反应,经妥当办理后方可使用。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概要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概要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是为了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安全可靠,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概要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取样: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地区的污染,需要取材料样品进行试验检测,保证材料的准确性。
2. 样品标识和记录:取样后要对样品进行编号和记录,以便于检验检测过程中的跟踪管理,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3. 现场测试:对于现场试验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常规性测试操作,如建筑砖块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方面,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及工程所需的规定。
4. 检验设备校准:检验检测设备通常使用电子检测仪器等设备,检测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精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标准样品测试:根据国家标准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试验,测试建筑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材料密度、强度、耐久性等等,从而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6. 检测报告: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制作详细的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保证检测的可信度。
7. 检测记录和存档:对检测记录和报告进行存档处理,以备必要时查阅或作为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管理部门的监督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资料。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概要对建筑材料检测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注重了每个环节的流程和确保管理可靠性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是保证工程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要进行质量检测,此工作流程图将在建筑材料检测及检测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
附件1(产科门诊、病房上墙)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图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附件2-I(检验科上墙)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图2. 孕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附件2-II(检验科上墙)产时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说明:#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
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作为辅助诊断。
图3产时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适用于孕期未接受HIV检测的产妇)附件3(检验科上墙)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图4.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II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一)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1.孕期和分娩时。
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 +拉米夫定(3TC)150mg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400/100mg,每天2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结束。
2.分娩后。
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
婴儿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
1.奈韦拉平(NVP)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NVP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程序流程图1 目的1.1 为了确定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1.2 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站与其他实验室间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适用于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安排进行的能力验证试验。
3 引用文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GB/T15481-2000)4 职责4.1 技术负责人主持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及对结果进行评价。
4.2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4.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所涉及的本站各检测室按照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要求,组织检验人员开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4.4 综合技术室负责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中有关资料的归档管理。
5 工作程序5.1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方式5.1.1 计量认证机构或主管机构安排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对此类试验,本站均应积极主动参加,如当时确有实际困难无法参加时,必须以书面形式申请暂不参加;如果没有提出暂不参加申请或申请未被认可,不可无故拒绝参加。
5.1.2 本站自行组织的与外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5.2 验证项目的选择5.2.1 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下达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所涉及项目。
5.2.2 本站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由综合技术室和有关检测室共同商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5.2.2.1 客户投诉项目;5.2.2.2 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5.2.2.3 新开展的监测项目;5.2.2.4 使用非标准监测方法的项目;5.2.2.5 其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监测项目。
5.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组织5.3.1 明确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任务后,由站长负责联系参与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安排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以及核算所需实验经费。
检测业务工作程序1 目的为了实施对检测、检验工作的有序和规范管理,对检测、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文件对本公司开展检测、检验服务所涉及到的检测、检验过程的各项工作进行规定,适用于在公司及分部的固定设施、工程现场设立的试验室中进行的检测、检验工作。
在工程现场、相关的临时设施或移动设施中开展的所有检测、检验工作应按照《现场检测、检验质量控制程序》执行。
本程序文件对检测、检验活动涉及的业务受理、样品接收和管理、实施检测检验前的准备、检测检验的实施、数据控制及记录、报告的编制和签发、报告的发放和归档、报告的修改及客户申诉处理等业务环节进行规定。
3 定义3.1 检测(testing):按照规定的程序,为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组织、物理现象、工艺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操作。
3.2 检测方法(test method):为进行检测而规定的技术程序。
3.3 检验(inspection):对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过程或工厂的核查,并确定其对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对通用要求的符合性。
3.4 检验制度(inspection system):规则、程序和实施检验的管理。
3.5 检验方案(inspection scheme):使用了相同的规定要求、特定规则和程序的某项检验制度。
3.6 见证人员(witnesses):具备相关检测专业知识,受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委派,对检测试件的取样、制作、送检及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工程真实性、规范性见证的技术人员。
3.7 见证取样(witness sampling):在见证人员见证下,由取样单位的取样人员,对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建筑材料在现场取样、制作,并送至有资格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活动。
3.8 见证检测(witness test):在见证人员见证下,检测机构现场测试的活动。
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
试验检测工作流程
室外检测任务 室内试验工作
主任或副主任安排计划组织人员
主任或副主任安排计划和试验人员
组织学习规范标准检测方法制定方案
组织取样或对来样进行检查
检查试验仪器的完好性
熟悉标准规范及检测方法 检查调整调试试验仪器
按规定试验检测方法进行试验检测
做好原始记录并及时签字
编写检测(试验)报告并进行校核
试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审核签发检测(试验)报告(结果)登记
收集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