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规约报文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57.59 KB
- 文档页数:5
104规约报文解析104规约报文解析是一种实时的通信协议,具有快速传输,可靠性高,能够支持多种功能,容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
它是由IEC/BE/DIN等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报文标准,是非常普遍的现代化仪表仪器通信标准,它可以在工业仪表仪器通信中应用。
104规约是一个报文标准,报文是指报文的组成,报文包括报文头、报文体和报文尾三个部分。
报文头由报文起始字,报文间隔字和报文类型标志等组成;报文体指的是报文的主体,它包含报文长度和信息内容;报文尾由校验位和结束符组成。
报文起始字和报文间隔字是报文格式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它们可以用于报文的划分。
报文起始字是在报文开始的第一个字节,用于标识报文的起始,报文间隔字是报文中的每个字节都有的特殊标志,它的作用是将报文进行分割,使不同的字节能够按照正确的序列排列。
报文类型标志用于定义报文的内容,报文类型标志中可以标识报文是请求发送还是应答发送,以及报文所携带的内容。
报文长度是指报文体中所携带的字节数,它可以用于确定报文体中有多少字节。
校验位是报文尾部的必要部分,它可以用于确保报文数据的可靠性。
校验位是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一致的条件计算出来的,只有当校验结果一致时,接收端才会接受报文数据。
结束符是报文尾部的必要部分,用于标识报文的结束。
104规约报文解析是一种实时通信协议,它能够在工业仪表仪器通信中有效应用,为仪表仪器通信提供可靠、稳定的通信服务。
它的报文格式简单、数据可靠,而且能够支持多种功能,能够满足实时通信的需求。
104规约报文解析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仪表仪器通信,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系统自动化等领域,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系统自动化提供了基础。
大势所趋,104规约报文解析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将其应用于工业仪表仪器通信和系统自动化方面,以满足实时通信的需求。
在未来,我们相信104规约报文解析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 IEC-60870-5-104:应用模型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保证数据的正确送达,保证如何避免冲突。
(物理层利用如 RS232上利用全双工)链路层负责具体对那个slave的通讯,对于成功与否,是否重传由链路层控制(RS485 2线利用禁止链路层确认)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一些应用,如问全数据还是单点数据还是类数据等(网络利用CSMA/CD等保证避免冲突的发生)--------------------------------------------------------------------------------------------------------------------------------------------------------------------------------------------------------------------------------------------- 基本定义:端口号2404,站端为Server 控端为Client,平衡式传输,2Byte站地址,2Byte传送原因,3Byte信息地址。
--------------------------------------------------------------------------------------------------------------------------------------------------------------------------------------------------------------------------------------------- 注: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整个数据)=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固定6个字节)+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长度可变)--------------------------------------------------------------------------------------------------------------------------------------------------------------------------------------------------------------------------------------------- APDU长度(系统-特定参数,指定每个系统APDU的最大长度)APDU的最大长度域为253(缺省)。
104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1、 初始化● 主站发: 68 04 07 00 00 00目的:给子站发请求链路状态命令。
子站回答:68 04 0B 00 00 00目的:子站向主站响应链路状态。
子站回答:68 0E 00 00 00 00 46 01 04 00 01 00 00 00 00 00 目的:初始化结束。
2、 对时 时钟同步命令一般不在104中应用,因为网络路由的延时永远不定(随机),导致对时不准。
● 主站发:68 14 2C 00 6A 00 67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E5 3F 00 0F 09 0C 04目的:向子站发送对时报文。
357 毫秒 16 秒 0分 15小时 9日 12月 4年3、 总召唤● 主站发:68 0E 00 00 06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14目的:向地址为01的子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回答:68 0E 08 00 02 00 64 01 07 00 01 00 00 00 00 14目的:子站响应总召唤。
子站回答:68 2D 0A 00 02 00 01 A0 14 00 01 00 01 00 00 00 01 00 01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目的:子站向主站以ASDU1方式连续上送全遥信,此为第一帧。
报文解析:子站回答:68 2D 0C 00 02 00 01 A0 14 00 01 00 2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目的:子站继续上送全遥信的下一帧。
…………子站回答:68 2D 20 00 02 00 01 A0 14 00 01 00 6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目的:子站向主站上送全遥信的最后一帧。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回复规约(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一种协议,用于定义数据交换的格式、顺序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104规约(IEC 60870-5-104)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制定的一种规约,主要用于监控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104规约及其报文解析。
一、104规约简介104规约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规约,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满足实时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104规约采用了面向报文和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能够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点的通信模式。
二、104规约报文结构104规约的报文结构包括报文头(Header)、ASDU(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和报文尾(Footer)。
报文头包含了报文的控制信息,用于表示报文类型、优先级和传输原因等。
ASDU是实际传输的数据部分,负责携带各种监控与控制的信息。
报文尾用于检测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104规约报文解析1. 报文头解析:首先读取报文头,根据报文头的信息可以确定报文的类型、传输原因和发送序号等。
报文类型表示了报文的目的和功能,如启动报文、确认报文或者监控与控制的报文。
传输原因表示了触发发送该报文的原因,如周期定时发送、事件触发发送等。
2. ASDU解析:根据ASDU的类型可以确定ASDU的功能和数据的含义。
不同类型的ASDU用于传输不同种类的监控与控制的数据,如单点信息、双点信息、测量值和参数等。
根据ASDU的结构和定义,可以提取出数据的具体内容。
3. 报文尾解析:最后检查报文尾以验证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报文尾通常包括一个校验和,用于检测报文是否被修改或丢失。
四、104规约报文的应用104规约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交通、石油等行业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遥信报文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规约,用于传输遥信信息。
它是一种比较基础的通信规约,具有简洁明了、易于解析的特点。
本文将对104规约遥信报文进行解析,并详细介绍其结构、功能及解析方法。
一、104规约概述104规约是一种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协议。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包括遥控、遥测、遥信等功能。
104规约遥信报文是其中的一种应用,用于传输遥信信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状态传递。
二、104规约遥信报文结构104规约遥信报文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报文头和报文体两部分。
1.报文头报文头是104规约遥信报文的起始部分,用来标识报文的类型和长度等信息。
具体包含以下字段:-长度:表示整个报文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类型:表示报文的类型,可以是单点遥信、双点遥信等。
-传输原因:表示报文的传输原因,可以是激活、确认、远方传送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表示报文的公共地址,用于标识报文传输的设备。
2.报文体报文体是104规约遥信报文的核心部分,用于传输具体的遥信信息。
具体包含以下字段:-遥信地址:表示遥信信息的地址,用于标识该遥信信息所对应的设备。
-遥信状态:表示遥信信息的状态,可以是开、合、未定义等。
-时标:表示遥信信息发生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三、104规约遥信报文功能104规约遥信报文具有以下功能:1.遥信信息传输104规约遥信报文可以用于传输遥信信息,在电力系统中,遥信信息主要用于表示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的状态。
通过传输遥信信息,不同设备之间可以及时地共享设备的运行状态。
2.状态同步通过传输遥信信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状态同步。
当一个设备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遥信报文及时将这个变化传递到其他设备,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状态一致性。
3.告警处理遥信报文还可以用于告警处理。
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发送遥信报文的方式将告警信息传递到其他设备,以触发相应的处理措施。
--------------------------------------------------------------------------------------------------------------------------------------------------------------------------------------------------------------------------------------------- IEC-60870-5-104:应用模型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保证数据的正确送达,保证如何避免冲突。
(物理层利用如 RS232上利用全双工)链路层负责具体对那个slave的通讯,对于成功与否,是否重传由链路层控制(RS485 2线利用禁止链路层确认)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一些应用,如问全数据还是单点数据还是类数据等(网络利用CSMA/CD等保证避免冲突的发生)--------------------------------------------------------------------------------------------------------------------------------------------------------------------------------------------------------------------------------------------- 基本定义:端口号2404,站端为Server 控端为Client,平衡式传输,2Byte站地址,2Byte传送原因,3Byte信息地址。
--------------------------------------------------------------------------------------------------------------------------------------------------------------------------------------------------------------------------------------------- 注: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整个数据)=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固定6个字节)+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长度可变)--------------------------------------------------------------------------------------------------------------------------------------------------------------------------------------------------------------------------------------------- APDU长度(系统-特定参数,指定每个系统APDU的最大长度)APDU的最大长度域为253(缺省)。
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回复什么是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104规约是一种常用于电力系统远程通信的协议。
其中的遥信报文是通过网络传输的一种数据格式,用以传输远程设备的状态信息。
在电力系统中,遥信信息对于实时监控和故障检测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解析104规约遥信报文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一步一步介绍如何解析104规约遥信报文。
1. 确定报文格式:104规约遥信报文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传输的。
因此,在解析报文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104规约遥信报文的格式。
104规约遥信报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报文头、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遥信数据、信息体地址等。
2. 解析报文头:报文头是104规约遥信报文中的首部,用于标识报文的类型和长度等信息。
我们需要解析报文头,以确定报文中有多少个asdu 以及它们的类型等信息。
3. 解析asdu:asdu是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缩写,是104规约遥信报文的核心部分。
每个asdu代表一个独立的数据包,其中包含了遥信数据的详细信息。
根据报文头所确定的asdu个数,我们需要逐个解析它们。
4. 解析遥信数据:遥信数据是asdu中最关键的部分,它包含了设备的状态信息。
遥信数据通常由信息体对象组成,每个对象包含了设备的一个特定状态。
在解析遥信数据时,我们需要依次解析每个信息体对象,并确定其对象类型、地址和状态值等信息。
5. 解析信息体地址:信息体地址用于标识遥信数据的来源设备。
解析信息体地址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遥信数据是来自哪个设备,并可以对设备的状态变化进行跟踪和分析。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完成104规约遥信报文的解析,获取到每个asdu 中的遥信数据,包括对象类型、地址和状态值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检测等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104规约遥信报文的解析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处理大量的遥信数据时。
因此,为了提高解析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可以借助相应的编程语言和工具,编写解析程序来自动处理报文解析过程。
104规约是指用于远动控制通信的规约,以以太网为载体,服务模式是平衡模式。
它是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之间的通讯。
它具有TCP/IP的冲突检测和错误重传机制,具有比101协议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端口号默认为2404。
104规约的帧格式包括ASDU、控制域、信息体等部分。
其中,ASDU是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控制域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至丢失和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信息体包含了传输的数据内容。
104规约的帧格式有三种:I帧、S帧和U帧。
I帧为信息帧,用于传输数据,长度大于6个字节,为长帧;S帧为确认帧,用于确认接收的I帧,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U帧为控制帧,用于控制启动/停止/测试,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
以总召唤报文为例,其帧格式如下:起始字符加上信息体长度(字节数18)加上信息体。
其中,起始字符为68H,信息体长度为18个字节,信息体包括了控制域和信息体元素。
控制域中包含了编号的控制功能,如总召唤命令等。
信息体元素中包含了总召唤的各个信息体地址和信息体元素值。
--------------------------------------------------------------------------------------------------------------------------------------------------------------------------------------------------------------------------------------------- IEC-60870-5-104:应用模型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保证数据的正确送达,保证如何避免冲突。
(物理层利用如 RS232上利用全双工)链路层负责具体对那个slAvE的通讯,对于成功与否,是否重传由链路层控制(RS485 2线利用禁止链路层确认)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一些应用,如问全数据还是单点数据还是类数据等(网络利用CSMA/CD等保证避免冲突的发生)--------------------------------------------------------------------------------------------------------------------------------------------------------------------------------------------------------------------------------------------- 基本定义:端口号2404,站端为SErvEr 控端为CliEnt,平衡式传输,2BytE站地址,2BytE传送原因,3BytE信息地址。
--------------------------------------------------------------------------------------------------------------------------------------------------------------------------------------------------------------------------------------------- 注: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整个数据)=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固定6个字节)+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长度可变)--------------------------------------------------------------------------------------------------------------------------------------------------------------------------------------------------------------------------------------------- APDU长度(系统-特定参数,指定每个系统APDU的最大长度)APDU的最大长度域为253(缺省)。
IEC104规约调试小结一、四遥信息体基地址范围“可设置104调度规约”有1997年和2002年两个版本,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变化,02此配置要根据主站来定,有的主站可能设为1,1,2,我们要改与主站一致。
三、以公共地址字节数=2,传输原因字节数=2,信息体地址字节数=3为例对一些基本的报文分析第一步:首次握手(U帧)发送→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7(控制域)00 00 00接收→确认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B(控制域)00 00 00第二步:总召唤(I帧)召唤YC、YX(可变长I帧)初始化后定时发送总召唤,每次总召唤的间隔时间一般设为15分钟召唤一次,不同的主站系统设置不同。
发送→总召唤: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接收→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04 01 00 02 00接收→总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同上)发送→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 04 01 00 02 00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1为例):68(启动符)1A(长度)02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4(可变结构限定词,有4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04 00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3为例):68(启动符)1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5(可变结构限定词,有5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号遥信)02(遥信合)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2(遥信合)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号遥信)01(遥信分)0B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1号遥信)02(遥信合)0C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2号遥信)01(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06 00接收→YC帧(以类型标识9为例):68(启动符)13(长度)06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9(类型标示,带品质描述的遥测)8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2个连续遥测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40 00(信息体地址,从0X4001开始第0号遥测)A1 10(遥测值10A1)00(品质描述)89 15(遥测值1589)00(品质描述)发送→S帧:68 04 01 00 08 00接收→结束总召唤帧:68(启动符)0E(长度)08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发送→S帧:6804 01 00 0A 00第二步:发送对时报文(通过设置RTU参数表中的”对间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20分钟)发送→对时命令:68(启动符)14(长度)02 00(发送序号)0A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01(毫秒低位)02(毫秒高位)03(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接收→对时确认:68(启动符)14(长度)0C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毫秒低位)**(毫秒高位)**(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发送→S帧:68 04 01 00 0E 00第三步:电度总召唤(如果没有电度此步骤可以省略且可以在对时之前以送.通过设置参数中”全数据扫描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15分钟召唤一交,如果不需要召唤电度一定要将参数中的电度个数设为0)发送→召唤电度: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E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接收→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 :68(启动符)0E(长度)10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68 04 01 00 12 00接收→电度数据:68(启动符)1A(长度)12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F(类型标示)0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两个电度量上送)05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1 64 00(信息体地址,从0X6401开始第0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0(描述信息)02 64 00(信息体地址,从0X6401开始第1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1(描述信息)发送→S帧:68 04 01 00 14 00接收→结束总召唤帧:68(启动符)0E(长度)14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6804 01 00 16 00第四步:如果RTU有变化数据主动上送主动上送变位遥信,类型标识为1或3接收→变位遥信:68(启动符)0E(长度)16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18 00接收→变位遥信:68(启动符)0E(长度)18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1(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1a 00主动上送SOE,类型标识为0x1e(单点YX)或0x1f(双点YX)接收→SOE :68(启动符)15(长度)1a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e(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 地址)08 00 00(信息体地址,第8号遥信)00(遥信分)ad(毫秒低位)39(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发送→S帧:68 04 01 00 1c 00接收→SOE :68(启动符)15(长度)1c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f(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 地址)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遥信)01(遥信分)2f(毫秒低位)40(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第四步:如果主站超过一定时间没有下发报文或RTU也没有上送任何报文则双方都可以按频率发送U帧,测试帧,以检测链路通断。
IEC104规约报文分析(104报文解释的比较好的文本)IEC104规约调试小结一、四遥信息体基地址范围“可设置104调度规约”有1997年和2002年两个版本,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变化,02版只是在97版上扩展了遥测、遥信等信息体基体址,区别如下:二、一些报文字节数的设置此配置要根据主站来定,有的主站可能设为1,1,2,我们要改与主站一致。
三、以公共地址字节数=2,传输原因字节数=2,信息体地址字节数=3为例对一些基本的报文分析第一步:首次握手(U帧)发送→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7(控制域)00 00 00接收→确认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B(控制域)00 00 00第二步:总召唤(I帧)召唤YC、YX(可变长I帧)初始化后定时发送总召唤,每次总召唤的间隔时间一般设为15分钟召唤一次,不同的主站系统设置不同。
发送→总召唤: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接收→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04 01 00 02 00接收→总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同上)发送→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 04 01 00 02 00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1为例):68(启动符)1A(长度)02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4(可变结构限定词,有4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04 00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3为例):68(启动符)1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5(可变结构限定词,有5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号遥信)02(遥信合)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2(遥信合)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号遥信)01(遥信分)0B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1号遥信)02(遥信合)0C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2号遥信)01(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06 00接收→YC帧(以类型标识9为例):68(启动符)13(长度)06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9(类型标示,带品质描述的遥测)8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2个连续遥测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40 00(信息体地址,从0X4001开始第0号遥测)A1 10(遥测值10A1)00(品质描述)89 15(遥测值1589)00(品质描述)发送→S帧:68 04 01 00 08 00接收→结束总召唤帧:68(启动符)0E(长度)08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发送→S帧:6804 01 00 0A 00第二步:发送对时报文(通过设置RTU参数表中的”对间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20分钟)发送→对时命令:68(启动符)14(长度)02 00(发送序号)0A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01(毫秒低位)02(毫秒高位)03(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接收→对时确认:68(启动符)14(长度)0C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毫秒低位)**(毫秒高位)**(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发送→S帧:68 04 01 00 0E 00第三步:电度总召唤(如果没有电度此步骤可以省略且可以在对时之前以送.通过设置参数中”全数据扫描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15分钟召唤一交,如果不需要召唤电度一定要将参数中的电度个数设为0)发送→召唤电度: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E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接收→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 :68(启动符)0E(长度)10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68 04 01 00 12 00接收→电度数据:68(启动符)1A(长度)12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F(类型标示)0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两个电度量上送)05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1 64 00(信息体地址,从0X6401开始第0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0(描述信息)02 64 00(信息体地址,从0X6401开始第1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1(描述信息)发送→S帧:68 04 01 00 14 00接收→结束总召唤帧:68(启动符)0E(长度)14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6804 01 00 16 00第四步:如果RTU有变化数据主动上送主动上送变位遥信,类型标识为1或3 接收→变位遥信:68(启动符)0E(长度)16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18 00接收→变位遥信:68(启动符)0E(长度)18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1(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1a 00主动上送SOE,类型标识为0x1e(单点YX)或0x1f(双点YX)接收→SOE :68(启动符)15(长度)1a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e(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8 00 00(信息体地址,第8号遥信)00(遥信分)ad(毫秒低位)39(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发送→S帧:68 04 01 00 1c 00接收→SOE :68(启动符)15(长度)1c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f(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遥信)01(遥信分)2f(毫秒低位)40(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第四步:如果主站超过一定时间没有下发报文或RTU也没有上送任何报文则双方都可以按频率发送U帧,测试帧,以检测链路通断。
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104规约是电力行业常用的通信协议,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硬件设备。
其中,遥信报文是该协议中最常见的一种报文类型,用于传输遥信信息。
本文将以简体中文介绍104规约遥信报文的解析过程,并且对该报文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104规约遥信报文是一种二进制报文,根据规约的定义,其长度为多个字节,并且具有固定的结构。
遥信报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固定长度的报文头部和可变长度的信息体。
报文头部是遥信报文中固定的部分,用于传输一些基本的控制信息。
其长度为6个字节,由以下几个字段组成:1.报文长度(2个字节):用于表示整个报文的长度,包括报文头和信息体。
2.类型标识(1个字节):用于标识报文的类型,遥信报文的类型标识为0x3。
3.传输原因(1个字节):用于表示发送该报文的原因,根据规约的定义,可能的取值有:激活,激活确认,停止激活,停止激活确认等。
4.冲击标志(1个字节):用于表示报文的冲击标志,主站向子站发送报文时通常设置为1,子站向主站发送报文时通常设置为0。
5.序列号(2个字节):用于标识报文的序列号,用于检测报文的重复和丢失。
信息体是遥信报文中的可变部分,用于传输实际的遥信信息。
信息体由一个一个的遥信帧组成,每个遥信帧对应着一个遥信点(也叫做遥信元),用于表示某个硬件设备的状态。
每个遥信帧由3个字节组成,其结构如下:1.遥信类型(1个字节):用于标识遥信点的类型,可能的取值有:状态遥信、变位遥信等。
2.遥信地址(2个字节):用于标识遥信点的地址,每个遥信点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地址。
遥信报文中的信息体可以包含多个遥信帧,具体的个数由报文头部中的报文长度字段决定。
通过解析遥信报文的信息体部分,可以得到包含的所有遥信点以及其对应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104规约遥信报文的解析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
不同的设备和系统中的遥信点可能是不一样的,报文的组织和解析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规约定义和设备手册进行相应的解析操作。
104规约报文解析IEC104,即国际电工委员会实现的104规约,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层通信协议。
该协议建立在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第3、4层,用于实现远程之间的点到点通信。
104规约是一种采用交流补传技术实现同步控制通信的一种规约,它可以有效降低通讯系统的复杂性,使所有系统设备都可以使用很少的通讯线来支持需要扩展的通讯系统。
104规约报文也被称为控制报文,它具有结构性、可解释性和复合性。
报文的结构包括:报文标识符(MID)、参数(参)、数据类型(DT)、数据(D)及时间标签(T)等等。
这些参数是用来确定报文的内容、类型和通信方式的。
一般来说,报文的参数主要有:报文标识符(MID),报文的参数(PD),报文数据类型(DT),报文数据(D)及时间标签(T)。
报文标识符用来标识报文的类别、功能或者类型,同时也可反映报文本身的功能含义。
报文参数是描述报文功能的依据,可以用于描述报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报文数据类型是报文数据的描述,可以用来定义报文中数据的格式,如定义报文中数据的长度、精度等。
报文数据是报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提供传感器的实时状态、实时数据或者控制信息等。
最后,报文的时间标签说明报文的发送时间。
104规约报文的通信主要采用主从模式,其中从站(slave)负责接收主站(master)发送的报文进行解析,并将解析出的报文参数传递给上层应用处理程序。
在一次传输过程中,从站将从主站收到的报文解析成一组字节,每一组字节由四个8位数字组成。
每一次传输从站将向主站发送三个字节,它们分别是从站的参数数据,报文标识符和报文的时间标签;而主站在发出报文时,会专门发出一个报文标识符和报文时间标签,以便从站进行解析。
主从模式的104规约通信过程有三个不同的传输阶段:数据传输阶段,核实传输阶段和确认传输阶段。
在数据传输阶段,主站向从站发送报文,并要求从站返回相应的确认。
在核实传输阶段,从站向主站发送一个“正确”标识符,以表示收到的报文已经经过正确解析。
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摘要:一、引言二、104规约简介1.规约背景2.规约内容三、遥信报文解析1.遥信报文结构2.报文解析方法3.报文应用案例四、104规约在我国的应用1.应用范围2.我国标准制定五、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于遥信报文的需求越来越高。
104规约作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规约,对遥信报文的解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104规约遥信报文进行解析,以期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二、104规约简介1.规约背景104规约,全称为“IEC 60870-5-104”,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通信规约。
该规约自1995年首次发布以来,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目前最新版本为2016年的第五版。
104规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供了有效的通信手段。
2.规约内容104规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一般原则、应用服务、传输服务、链路服务及网络服务。
其中,应用服务部分定义了规约所支持的各种应用功能,如遥信、遥测、遥控等;传输服务部分规定了数据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方式;链路服务部分定义了通信链路建立、维护和断开的过程;网络服务部分规定了网络层的相关功能。
三、遥信报文解析1.遥信报文结构遥信报文是104规约中用于传输遥信信息的数据单元。
一个遥信报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起始字符、长度域、控制域、地址域、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及帧校验和。
其中,ASDU是报文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具体的遥信数据。
2.报文解析方法解析遥信报文需要对104规约中定义的各种数据类型进行理解和处理。
首先,需要识别报文的起始字符和长度域,确定报文的长度。
接着,解析控制域,判断报文的类型(如遥信、遥测等)。
然后,解析地址域,获取报文的目标设备地址。
最后,解析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提取遥信数据。
3.报文应用案例以电力系统中的断路器遥信为例,假设某断路器合闸,可以通过遥信报文进行传输。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104规约是一种通信协议,它用于在远程终端和主站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它是中国电力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通信规约,用于电力行业的监控、调度和通信管理。
104规约的报文格式是基于二进制的,它采用了长度可变、字段定义明确的方式。
它分为应用层APCI和传输层TPCI两部分,其中APCI包含应用数据单元(ASDU)和信息体地址(ASDU地址),用于具体的数据传输。
TPCI则包含了传输控制功能,包含了传输原因、接收端确认和发送端未决等信息。
在104规约中,主站扮演着控制和管理的角色,而远程终端则负责执行主站的命令和返回数据。
主站和远程终端之间的通信是基于主从站的模式进行的,主站发起请求,远程终端回应请求,并返回所需的数据。
这种方式能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104规约的报文解析涉及到四个步骤:开始字符检测、长度检测、报文解析和CRC校验。
开始字符检测是检查报文开始字符是否正确,通常是一个固定的字符序列。
长度检测是检查报文长度是否符合规定,通常在报文的头部包含了长度信息。
报文解析是将接收到的报文按照规约的格式解析成具体的字段和数据。
CRC校验是使用冗余校验码来验证报文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04规约的应用数据单元(ASDU)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ASDU包含了具体的数据信息,如测量值、遥控命令、遥调命令等。
ASDU的结构是由信息体地址(ASDU地址)、传送原因(COT)、帧标识(PI)和信息体元素(IE)组成。
信息体地址用于标识ASDU的类型和用途,传送原因用于说明报文的目的和意义,帧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报文类型,信息体元素用于携带具体的数据信息。
在报文的传输过程中,主站和远程终端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确认和未决等操作。
这些操作由传输控制功能(TPCI)来实现。
TPCI包含了传输原因、接收端确认和发送端未决等字段,用于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及时响应。
总结起来,104规约是一种用于电力行业的通信协议,它采用二进制的报文格式,主从站模式进行数据通信。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摘要:1.104 规约概述2.104 规约的特点3.104 规约的报文结构4.104 规约报文解析实例5.104 规约的应用领域正文:一、104 规约概述104 规约,全称为MODBUS RTU/ASCII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是由美国Modicon公司于1979年开发的,现在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通信协议之一。
104规约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兼容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PLC、PAC、工控机等工业控制设备的通信。
二、104 规约的特点1.传输速度快:104 规约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传输速度快,实时性强。
2.可靠性高:104 规约具有帧校验、地址校验、CRC 校验等多重校验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兼容性好:104 规约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串行、以太网、无线等,能够满足不同工业场景的需求。
4.扩展性强:104 规约具有丰富的功能代码,可以支持各种工业现场的测量、控制、监测等需求。
三、104 规约的报文结构104 规约的报文由帧头、地址、控制域、数据域、校验域、结束符等部分组成。
其中,帧头包括起始符、同步域、标识符等;地址域用于标识通信双方设备;控制域包含了通信协议的类型、数据传输方向等信息;数据域用于传输实际的工业数据;校验域主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结束符则表示报文的结束。
四、104 规约报文解析实例以一个简单的104 规约报文为例:帧头:0x03 0x03 0x00 0x01地址:0x01 0x02控制域:0x03 0x01数据域:0x00 0x01 0x00 0x02 0x00 0x03校验域:0x04结束符:0x17该报文的含义是:设备01 向设备02 发送一个03 类型(读取保持寄存器)的请求,数据长度为6 个字节,数据值为0x00 0x01 0x00 0x02 0x00 0x03,校验和为0x04。
104规约遥信报文解析摘要:1.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概述2.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结构3.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解析方法4.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应用案例正文:一、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概述104 规约遥信报文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之间通信的报文,主要负责传输遥信信息。
遥信信息是指反映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的信息,如开关的位置、故障报警等。
104 规约遥信报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处理。
二、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结构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结构包括报文头、报文长度、控制域、地址域、应用数据单元(ASDU)和校验和。
各部分的作用如下:1.报文头:用于标识报文开始,包含报文起始符、报文长度和报文类型。
2.报文长度:表示整个报文的字节数。
3.控制域:包括通信协议版本号、通信协议识别符和报文序列号,用于确保报文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4.地址域:包含发送方地址和接收方地址,用于指定报文的发送和接收设备。
5.应用数据单元(ASDU):是报文的核心部分,负责传输遥信信息。
ASDU 由数据项、数据类型和数据单元标识符组成。
6.校验和:用于检验报文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
三、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解析方法解析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解析报文头:从报文中提取报文起始符,判断报文是否完整。
然后根据报文长度获取整个报文的字节数。
2.解析控制域:从报文中提取通信协议版本号、通信协议识别符和报文序列号,检查它们是否符合规定。
3.解析地址域:从报文中提取发送方地址和接收方地址,确定报文的发送和接收设备。
4.解析应用数据单元(ASDU):从报文中提取数据项、数据类型和数据单元标识符,分析遥信信息。
5.校验和检验:使用校验和算法对报文进行校验,判断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四、104 规约遥信报文的应用案例104 规约遥信报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包括:1.故障报警:当电力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104 规约遥信报文将故障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及时报警。
1. P SX600环境设置/以太网配置/以太网1:172.20.10.37子网掩码:255.255.0.0;以太网3:192.168.1.2(对应远传配置中的本站通讯地址)子网掩码:255.255.255.0. 以太网以太网以太网NSC801CPU保护测控单元保护测控单元至调度数据网或PC机网络交换机 2. P SX600环境设置/远传配置/远传区1:IEC104,设备选择TCP Sev ,端口号2404,本站通讯地址:192.168.1.2,远方通讯地址:192.168.1.1镇江优利德3.PMA 规约分析程序文件/协议配置/IEC870-5-104规约从站IP:192.168.1.2;主站IP :192.168.1.1;公共地址:1 运行模式:模拟主站选择端口设置,点击连接即可。
主站发送68 04 07 00 00 00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4 U 格式帧 STARTDT:ACT=1 CON=0 STOPDT:ACT=0 CON=0 TESTFR: ACT=0 CON=0 从站发送68 04 43 00 00 00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4 U 格式帧 STARTDT:ACT=0 CON=0 STOPDT:ACT=0 CON=0 TESTFR: ACT=1 CON=0 主站发送68 04 83 00 00 00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4 U 格式帧 STARTDT:ACT=0 CON=0 STOPDT:ACT=0 CON=0 TESTFR: ACT=0 CON=1 主站发送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4 I 格式帧 发送序号(NS)=0 接收序号(NR)=0 TI= 100 VSQ=01 SQ=0 INFONUM=1 COT= 06 T=0 PN=0 CAUSE =6 COA =1 C_IC_NA_1总召唤命令 肯定认可 激活 点号=0 CP8=20从站发送68 0e 00 00 02 00 64 01 07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4 I 格式帧 发送序号(NS)=0 接收序号(NR)=1 TI= 100 VSQ=01 SQ=0 INFONUM=1 COT= 07 T=0 PN=0 CAUSE =7 COA =1 C_IC_NA_1总召唤命令 肯定认可 激活确认 点号=0 CP8=20从站发送68 96 02 00 02 00 02 94 14 00 01 00 01 00 00 01 d2 53 02 02 00 00 00 0f 29 01 03 00 00 00 47 51 02 04 00 00 00 6b 4e 34 05 00 00 00 6c 4e 34 06 00 00 00 6c 4e 34 07 00 00 00 6c 4e 34 08 00 00 00 6c 4e 34 09 00 00 00 6d 4e 34 0a 00 00 00 6d 4e 34 0b 00 00 00 6d 4e 34 0c 00 00 00 6e 4e 34 0d 00 00 00 6e 4e 34 0e 00 00 00 6e 4e 34 0f 00 00 00 6e 4e 34 10 00 00 00 6f 4e 34 11 00 00 00 70 4e 34 12 00 00 00 70 4e 34 13 00 00 00 70 4e 34 14 00 00 00 70 4e 3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50 I 格式帧 发送序号(NS)=1 接收序号(NR)=1 TI= 2 VSQ=94 SQ=1 INFONUM=20 COT= 0014 T=0 PN=0 CAUSE =20 COA =1 M_SP_NA_1单点遥信变位SOE 短时标肯定认可响应总召唤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 合 458毫秒 21秒 2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2 分 0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3 合 297毫秒 0秒 3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4 分 0毫秒 0秒 7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未被取代 SB=0 被封锁 BL=1 点号=5 合 26毫秒 1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6 分 392毫秒 27秒 14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被取代 SB=1 被封锁 BL=1 点号=7 分 5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8 分 76毫秒 20秒 52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9 分 0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被取代 SB=1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0 分 390毫秒 13秒 7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1 分 0毫秒 0秒 44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2 分 100毫秒 2秒 0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3 分 648毫秒 27秒 14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被取代 SB=1 被封锁 BL=1 点号=14 分 9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5 分 77毫秒 20秒 52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 分 0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被取代 SB=1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7 合 390毫秒 13秒 11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8 分 0毫秒 0秒 45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9 分 124毫秒 3秒 0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20 分 160毫秒 28秒 14分TIV=0时间有效数据的长度不对!从站发送68 0e 04 00 02 00 64 01 0a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4 I格式帧发送序号(NS)=2 接收序号(NR)=1 TI= 100 VSQ=01 SQ=0 INFONUM=1 COT= 0a T=0 PN=0 CAUSE =10 COA =1 C_IC_NA_1总召唤命令肯定认可激活结束点号=0 CP8=20接收失败,重新链路!:10054主站发送68 04 07 00 00 00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4 U格式帧 STARTDT:ACT=1 CON=0 STOPDT:ACT=0 CON=0 TESTFR: ACT=0 CON=0从站发送68 04 43 00 00 00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4 U格式帧 STARTDT:ACT=0 CON=0 STOPDT:ACT=0 CON=0 TESTFR: ACT=1 CON=0主站发送68 04 83 00 00 00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4 U格式帧 STARTDT:ACT=0 CON=0 STOPDT:ACT=0 CON=0 TESTFR: ACT=0 CON=1主站发送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4 I格式帧发送序号(NS)=0 接收序号(NR)=0 TI= 100 VSQ=01 SQ=0 INFONUM=1 COT= 06 T=0 PN=0 CAUSE =6 COA =1 C_IC_NA_1总召唤命令肯定认可激活点号=0 CP8=20从站发送68 0e 00 00 02 00 64 01 07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4 I格式帧发送序号(NS)=0 接收序号(NR)=1 TI= 100 VSQ=01 SQ=0 INFONUM=1 COT= 07 T=0 PN=0 CAUSE =7 COA =1 C_IC_NA_1总召唤命令肯定认可激活确认点号=0 CP8=20从站发送68 96 02 00 02 00 02 94 14 00 01 00 01 00 00 00 65 22 03 02 00 00 01 f0 24 03 03 00 00 00 47 51 02 04 00 00 00 6b 4e 34 05 00 00 00 6c 4e 34 06 00 00 00 6c 4e 34 07 00 00 00 6c 4e 34 08 00 00 00 6c 4e 34 09 00 00 00 6d 4e 34 0a 00 00 00 6d 4e 34 0b 00 00 00 6d 4e 34 0c 00 00 00 6e 4e 34 0d 00 00 00 6e 4e 34 0e 00 00 00 6e 4e 34 0f 00 00 00 6e 4e 34 10 00 00 00 6f 4e 34 11 00 00 00 70 4e 34 12 00 00 00 70 4e 34 13 00 00 00 70 4e 34 14 00 00 00 70 4e 3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50 I格式帧发送序号(NS)=1 接收序号(NR)=1 TI= 2 VSQ=94 SQ=1 INFONUM=20 COT= 0014 T=0 PN=0 CAUSE =20 COA =1 M_SP_NA_1单点遥信变位SOE 短时标肯定认可响应总召唤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 分 805毫秒 8秒 3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2 分 0毫秒 0秒 1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无效 IV=1 非当前值 NT=1 被取代 SB=1 被封锁 BL=1 点号=3 分 804毫秒 0秒 3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4 分 0毫秒 0秒 7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未被取代 SB=0 被封锁 BL=1 点号=5 合 26毫秒 1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6 分 392毫秒 27秒 14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被取代 SB=1 被封锁 BL=1 点号=7 分 5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8 分 76毫秒 20秒 52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9 分 0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被取代 SB=1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0 分 390毫秒 13秒 7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1 分 0毫秒 0秒 44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2 分 100毫秒 2秒 0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3 分 648毫秒 27秒 14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被取代 SB=1 被封锁 BL=1 点号=14 分 9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5 分 77毫秒 20秒 52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 分 0毫秒 0秒 0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被取代 SB=1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7 合 390毫秒 13秒 11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8 分 0毫秒 0秒 45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非当前值 NT=1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9 分 124毫秒 3秒 0分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20 分 160毫秒 28秒 14分TIV=0时间有效数据的长度不对!从站发送68 0e 04 00 02 00 64 01 0a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14 I格式帧发送序号(NS)=2 接收序号(NR)=1 TI= 100 VSQ=01 SQ=0 INFONUM=1 COT= 0a T=0 PN=0 CAUSE =10 COA =1 C_IC_NA_1总召唤命令肯定认可激活结束点号=0 CP8=20从站发送68 18 06 00 02 00 02 02 03 00 01 00 01 00 00 00 65 22 03 02 00 00 01 f0 24 03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24 I格式帧发送序号(NS)=3 接收序号(NR)=1 TI= 2 VSQ=02 SQ=0 INFONUM=2 COT= 0003 T=0 PN=0 CAUSE =3 COA =1 M_SP_NA_1单点遥信变位SOE 短时标肯定认可突发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 分 805毫秒 8秒 3分 TIV=0时间有效变位有效 IV=0 当前值 NT=0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2 合 456毫秒 9秒 3分 TIV=0时间有效接收失败,重新链路!:10053从站发送68 2b 04 00 02 00 0b 8a 14 00 01 00 01 40 00 01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3 00 00 03 00 00 03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起始字节=68 数据单元长度(APDU)=43 I格式帧发送序号(NS)=2 接收序号(NR)=1 TI= 11 VSQ=8A SQ=1 INFONUM=10 COT= 14 T=0 PN=0 CAUSE =20 COA =1 M_ME_NB_1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标度化值肯定认可响应总召唤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85 OV=0 未溢出值=1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86 OV=0 未溢出值=0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87 OV=0 未溢出值=1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88 OV=0 未溢出值=3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89 OV=0 未溢出值=3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90 OV=0 未溢出值=3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91 OV=0 未溢出值=0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92 OV=0 未溢出值=0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93 OV=0 未溢出值=0变化有效 IV=0 当前值 NT=-18415616 未被取代 SB=0 未被封锁 BL=0 点号=16394 OV=0 未溢出值=0端口号2404,IP地址填主站IP地址,选TCP Client报文68 开始第7位字节为02,表示SOE类型;01表示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