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知识和超清图俯瞰图平面图
- 格式:doc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45
故宫知识点总结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00平方米。
故宫主要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以及乾清宫、交泰殿等组成,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内廷则是皇帝及其后妃、子女的居住之地。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故宫的主要知识点:1. 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以黄琉璃瓦、碧绿琉璃瓦和红墙为主要特色,依山就势,平面布局对称,建筑风格典雅庄严。
故宫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斗拱、歇山顶、挑檐等中国传统建筑技巧精湛。
2. 故宫的历史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
清朝咸丰年间,北洋水师部也设在故宫一带。
1912年辛亥革命后,故宫改名为故宫,成为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
3. 故宫的文物收藏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文物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金石、陶瓷、名人手札、印章、玉器、古籍、文房四宝、古代玺印等。
故宫的文物珍贵丰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故宫的文化意义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文明的重要载体。
其建筑、陈设、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5. 故宫的保护和管理故宫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其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故宫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和故宫博物院共同负责。
他们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修缮、研究、宣传等工作,努力维护故宫的原貌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6. 故宫的开放与交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观故宫,故宫博物院在近年来积极推进开放和交流工作,特别是国际交流。
故宫博物馆与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博物馆学术交流、展览互借和文化古迹保护合作。
(强烈推荐收藏)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
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
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印象全景图片(13张)
介绍
故宫,即指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
由于古代建筑为以“四柱一间”为标准的。
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4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烟雾缭绕.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
北京故宫旅游资料故宫平面图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美称。
您一定猜到了,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这里有明清两代24个帝王登基坐殿,统治中国长达500多年。
故宫的西北面有湖光塔景的北海公园;西面是碧波粼粼的中南海;东面有著名的商业街王府井;北面的景山为故宫的屏障。
站在景山万春亭上,可以俯瞰故宫的全貌。
故宫南面是特殊意义的国门,即天安门广场,它是新中国的象征,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此冉冉升起。
故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观,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闪烁着东方文明的光辉。
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木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余间。
很多人都听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的传说,这是因为按《易经〉中讲九是阳极之数,发九为尊,故宫是皇帝的住处自然要作到头了。
故宫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
城有四门,南面是正门午门,北为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别致的被称作“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城外有长3800米,宽52米的护城河,使故宫自成防御体系,有城中之城的美称。
而其护城河长度,也已列入世界之最。
故宫从明代开始作为统治中心,但它的初建者却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他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
故宫建在北京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鼓楼长16华里的中轴线上,南北为主,左右对称,建造中遵循《周礼。
考工记》中“前朝后室,左祖右社”的建造原则。
故宫在建造手法上突出皇权,其基本做法是突出以前三殿和后三宫为主的中轴线,其他建筑拱卫中央。
故宫的建造可以说是集全国的人力物力,木材砖瓦取自全国各地,耗费极其巨大。
宫殿内墁地的砖被称作“金砖”,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取土到成泥要6道工序,到成砖则需17道工序,最后还要把砖放到桐油里浸泡处理。
这种砖铺在地上越磨越亮,由于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在当时一砖合一石米。
故宫博物院参观指南(2)九张详图带你玩转故宫博物院⽂章导读故宫博物院的平⾯布局故宫博物院展馆和服务分布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指引故宫博物院春季寻花图本⽂约5150字,阅读⼤约需要15分钟成⽴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
历经600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门终于向公众敞开。
因此,故宫博物院的⽣命线,就依附在紫禁城宫殿中,顺着它的⽂化脉络⽣长、延伸……⾛进故宫博物院,您沿中轴线前⾏,从起伏跌宕的建筑乐章中可以感受盛世皇朝的博⼤胸怀;可以透过东西六宫精巧的陈设和内廷园囿雅致的格局,捕捉宫廷⽣活的温婉⽓息;可以从养⼼殿东暖阁卷起的黄纱帘中,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沧桑……上⼀篇我们已经介绍了如何预约购票,如何前往故宫博物院及注意事项,请点击下⽅图⽚阅读今天,我们将⼀起⾛进故宫博物院,⼀同来了解如何参观游览这座世界上最⼤的皇家宫殿建筑群,领略中华⽂明的博⼤精深。
紫禁城平⾯布局⽬前,故宫博物院的布局如下图故宫博物院平⾯图(点击图⽚看⼤图)传说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
只不过,古⼈说的“间”是指四根⽴柱围合的空间。
故宫南北长961⽶,东西宽753⽶,⾯积约为72.5万平⽅⽶。
建筑⾯积15.5万平⽅⽶。
故宫博物院并⾮全都开放给观众参观,⽬前开放的区域如图: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图(点击图⽚看⼤图)上图中灰⾊区域为未开放区。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前2021年5⽉的开放图。
疫情之前,东半部的城墙是开放区域,可以在午门-神武门之间,延东半部城墙⾏进,从⾼处俯瞰紫禁城,⽬前暂闭。
⽬前关闭的还有:东半部城墙:⽬前疫情原因暂不开放。
养⼼殿⼀直在维修,暂未开放。
⽂华殿属于书画馆,只有在有书画展览的时候开放;⽂渊阁因为维修暂不开放。
乾隆花园因维修,暂未开放。
奉先殿在钟表馆腾退后进⼊维修,暂不开放。
无聊时整理的故宫地图及其各个宫殿的用途东六宫在故宫中轴线东侧,分别为: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西六宫分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东西十二宫多为妃嫔住所,也有太后级别的住过西六宫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宴客和殿试的地方(乾隆五十四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文华殿前有文华门,后有主敬殿,东西向有配殿。
东侧还有跨院称传心殿。
是“经筵”前祭祀孔子的地方;文渊阁是清宫藏书楼。
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
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
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
此后敬思殿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乾清宫是后三宫之首,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
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坤宁宫,皇后举行祭祀的地方;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清代的皇子们,只有在幼年时候可以居住在东西六宫享受父母之爱,十岁迁出后宫,暂居毓庆宫或更为偏远的“南三所”,受封亲王后便彻底迁出紫禁城,到父皇赏赐的王府居住。
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
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
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后又迁回毓庆宫。
故宫其实是一座升级版的四合院?涨知识有很多人会好奇,故宫算不算四合院,严格意义上来讲,故宫是四合院升级版,四合院Pro那种!故宫VS四合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今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紫禁城是放大版的四合院三进四合院俯瞰图故宫俯瞰图首先我们看下故宫和四合院的俯瞰图,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结构非常相似。
一座典型的三进四合院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庭后院,上方高居,左右厢房分列。
而故宫的布局与此大同小异,基本架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升级和扩建。
根据故宫中居住者的等级,这些院落在规格和奢华程度上也有着严格的划分。
01太和殿其中最大的四合院是太和门内以太和殿为主的广阔庭院,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大四合院。
它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周围的厢房、宫门,其形象犹如跪拜、遥望太和殿的大小官员。
尤其是三层台基上排列整齐的栏杆柱头,更像林立的侍卫,威严地守护着皇帝的宝座。
除了皇帝以外,皇后、皇太后所用宫殿也属于这个等级,但规格相对简略。
02东西六宫而仅次于皇帝、皇后这一等级的是东西六宫妃嫔们的宫室。
这十二所院落多为四合院的变体形式,不仅格局近似,而且建筑面积也相同,每座宫院都是一个深广各50米的方格。
前殿、后殿、配殿、附属建筑,自成一个单元。
除西六宫清后期曾经改建以外,多数都是两进院落,分前殿后寝,东西配房,不设倒座房。
四周用院墙围起来,前殿正座,用于日常起居和接待拜见,规格高于后殿。
03官员办公区故宫中在皇帝身边供职的各种官员们办公的地方属于第三等级。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武英殿,它并非一座形制规范的典型四合院,在这个院子内,“工”字形的建筑居于中间。
不过这种布局方式源于元代,当时的四合院的正房恰是这种情形。
乾隆时期,武英殿成为宫中修书处,清朝的大批图书在这里编辑、刻板、刊印。
浴徳堂与周围其他建筑,都被作为修书、刻书的办公室和工作间。
04 附属用房其他低级官吏、兵丁、匠役、宫女们使用的所谓附属用房,则属于最低等级,唯一例外的是养心殿外有一座小四合院,那是太监的值班房,院内房间的规格虽低,但屋顶却铺了黄色琉璃瓦,这可能是因为此处是皇帝经常召见大臣和居住的地方,为保持建筑协调和华丽而设的。
(强烈推荐收藏)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
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
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
此后
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
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即北京)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故宫全景图
故宫正门“午门”,俗称五凤楼。
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
有1组建筑。
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
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
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
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
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
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故宫午门
故宫简介
故宫平面图
午门看太和门
太和门,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
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
太和门简介
太和门
太和门门厅
太和门门厅正中
太和门全景(西为贞度门,东为昭德门)
太和门西边的青铜狮子
太和门东边青铜狮子
太和门东侧的昭德门简介
昭德门
太和门西侧的贞度门简介
贞度门
午门后面的金水河金水桥
在太和门上看午门后面
从太和门后面看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2377.00 ㎡。
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殿内有沥粉金
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太和殿简介
太和殿及东侧的中左门、左翼门和体仁阁
太和殿及西侧的中右门、右翼门和弘义阁
东侧的体仁阁
西侧的弘义阁
太和殿
太和殿屋脊头上的龙吻
太和殿牌匾
金銮殿-------皇帝的办公室
日晷
铜铁钢简介
铜铁钢
从太和殿上看太和门后面
三大殿院不种树
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
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
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
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
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
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
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故宫三大殿上没有树木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古代皇帝在五行中属“土”,“木”克“土”,因此没有“木”。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台基就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土”字。
第三个原因是:谨防刺客进入,伤及皇
上、大臣。
保护皇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