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资料_参考资料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89 KB
- 文档页数:5
北京故宫资料
北京故宫资料
精选资料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
故宫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那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
内。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宫殿建筑群,是明、清两代中国皇室的宫殿。
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有九百多间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明清宫廷建筑的典范。
故宫最早的建筑始于1406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修建宏伟的皇宫,耗时14年,共动用了百万民工。
明朝的故宫于1420年建成,清朝的故宫则是在1644年修建完成。
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举行朝会和接受外国使臣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及其家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风格宏伟庄严,整体布局严谨而精致。
建筑以黄色琉璃瓦顶和红色墙体为主色调,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特色。
故宫内有许多有名的建筑和场所,如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这些建筑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故宫的文物珍藏丰富,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金银器、珠宝等。
其中,以明、清两朝的宫廷文物最为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故宫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观光,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同时,故宫也是举办文化展览和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故宫的资料简介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故宫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北京故宫简介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20xx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20xx 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建筑造型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
北京故宫的详细资料[一]历史沿革明代营建北京的四个时期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诏建北京皇宫,此后营建工程一直陆续不断地进行,直至明朝末年。
除一般维修外,以工程量计算,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永乐开创时期.这一时期,结合都城营建,将元大都故城整体向南推移,并完成了北京城墙的修建,从而确定了宫城的位置和规模。
由于紫禁城是吸取明初凤阳、南京两地宫殿营建的经验而施工的,其布局更为完整。
宫城南北分为前朝后寝,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三路纵列,东西六宫环列,呈众星拱月之势,基本按《周礼》等传统文献中的王城规制进行规划。
现存的故宫基本保持了永乐时期奠定的这一平面格局。
二、正统完成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明代开国以后初步稳定和兴盛的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相对充裕,相继完成了北京各大坛庙和御苑的营建,紫禁城三大殿的重建和两宫的修缮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程.朱祁镇登基后,第一件大政就是修建紫禁城,从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到正统十年(1446年)完成。
三、嘉靖扩建时期.明朝此时日渐昌盛,商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北京前三门外逐渐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加筑南部外罗城以资防卫。
这一时期的重点工程仍首推紫禁城三大殿的工程。
此朝火灾最多,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的大火竟导致“三殿十五门俱灾”,不得不陆续重建,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才重新建成。
其间因重建万寿宫致使三大殿工程一度停滞。
四、明末衰落时期。
万历至明末,衰亡迹象日益明显,政府已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兴建.万历朝三大殿又发生火灾,但此次搁置18年方重建,且工程历时12年,持续到天启年间才修缮完毕。
洪武《京城图志》明代南京皇城宫城图有明一代,曾建有三座大型皇宫,分处于中都(凤阳)、南京和北京。
现就南京和北京宫殿作一比较。
从环境布局看,明南京、北京宫殿均坐北向南,但南京宫城位于城东侧钟山西趾之阳(今中山门内御道街一带),偏于城市一隅,东侧紧靠朝阳门,略显局促;而北京宫城处于城市东西中轴线上,形势恢宏,气魄雄伟,较南京宫城更为壮丽。
关于故宫的资料
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一的代表作。
以下是关于故宫的一些基本信息:
- 位置: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紧邻天安门广场。
- 建筑:故宫是一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总面积达到约72万平方米,拥有9,999间房间。
- 历史:故宫的建造始于1406年,耗时14年,直到1420年完成。
自明代成为皇室宫殿,后来清朝也一直使用故宫作为皇帝的居所。
- 文化遗产: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的注意。
- 博物院:如今,故宫是一座博物院,内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陶瓷、玉雕、家具等。
这些藏品展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 开放情况:故宫每天对公众开放,游客可以参观宫殿建筑、欣赏文物,感受古代皇宫的壮丽和庄严。
以上是关于故宫的一些基本资料。
故宫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观赏和学习。
如果你对故宫感兴趣,建议可以亲自前往参观,亲身体验其中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介绍故宫资料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下面是关于故宫的详细介绍:一、历史背景:故宫的建造始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耗时14年完成。
清朝康熙年间(18世纪早期),故宫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皇帝的宫殿和政治中心,见证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兴衰和历史变迁。
二、建筑特点:故宫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群由9999间房屋组成,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咸福宫等。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以黄色琉璃瓦、红色墙体和金碧辉煌的装饰为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文化价值:故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内部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有超过180万件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钟表、宫廷服饰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故宫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参观体验:故宫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欣赏到宫殿建筑的壮丽和细致,感受到古代帝王的生活场景。
在故宫博物院内,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珍贵的文物,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故宫还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是对故宫的详细介绍。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资料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资料介绍一、概述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宫殿博物馆。
它建于明代,是中国封建帝王在领袖地位下所居住的宫殿,后又被清朝皇帝作为行宫居住。
故宫是全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现存宫殿建筑群,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二、历史背景故宫由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兴建,它经历了五个朝代,从辉煌到颓废,再从衰败到重生。
经过一百多年的修建和改建,故宫总面积达到72万余平方米,拥有大面积的宫殿、门院、台基、花园、街巷等,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杰作之一。
三、建筑特色故宫的建筑特色是对称、规矩、庄严、尊贵。
它所有的建筑都是以黄色琉璃瓦为顶,瓦上饰以天然红色、蓝色、绿色珐琅(fa lang)彩砖,构成了许多精雕细琢的画龙点睛之作。
同时,故宫内修建有整整齐齐的院落,布局合理,且按方位分明建筑风格独特,成为中式建筑的代名词。
四、文化价值故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和中国历史文化旅游的象征,其建筑、书画、器物、园林等方面共有一百多万件文物,包括重要的宝物和名贵的文物,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美学的独特魅力。
它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及价值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五、遗产保护故宫在长时间的内外侵蚀下,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也持续数百年。
为保护和维护好文化遗产,现在故宫博物院成为国际上最大型的文物修复中心之一。
同时,故宫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文物保护、修缮措施和制度,如完善的文物保护法规、组建文物修缮专业队伍、维修文物器物、保持修建原貌等。
六、结尾故宫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文化、历史的魅力和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
同时,它也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重要的一员。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好文物保护经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将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共同保护起来。
北京故宫的详细资料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
自1961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故宫以其庞大精美的建筑群、丰富珍贵的文物收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故宫的建筑座落在明朝的皇城和清朝的紫禁城之上,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
故宫由正门午门、二十门、三殿五院和后三宫六院组成,建筑严谨庄重,雄伟壮观。
故宫宫殿的建筑风格大致遵循了古代中国建筑的规律,呈现出典型的中轴对称结构,以及特定的建筑布局和装饰手法。
宫殿之间的布局严密有序,尽显朝代的权威与尊严。
故宫的建造始于明成祖朱棣,即永乐大帝,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在明、清两代,故宫被用作皇帝居住、政治活动和举办庆典等场所。
除了宫殿建筑,故宫还有一系列橘园、花坛、花园、廊亭、门楼、墙壁和柏油路等附属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特点。
同时,延续了数百年的宫廷文化在故宫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处细节无不散发着历史的痕迹。
故宫以其丰富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
馆藏文物多达1020万件,包括陶瓷、玉器、字画、金银器等多个类别。
其中最为著名的文物包括明代的《状元及第图》、清代的《居庸关图》等,无不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杰作。
此外,故宫还展示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古代王朝的文献、图书、地图和官方记录等,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每年,数百万游客来到故宫,感受着中国古代帝王生活的痕迹。
游客可以参观各个殿堂和博物馆,欣赏各式各样的文物和艺术品,还可以聆听专业导游的解说,了解更多关于故宫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在故宫内还可以参观举办的临时展览、文化活动和表演,进一步拓宽视野,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总之,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帝王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北京故宫的资料》
参考资料一:
北京故宫资料大全北京故宫简介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
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
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历史
太和殿北京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设计
师为木匠出身的蒯祥,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五百年间,共有明清两代二十四帝在故宫生活过。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时期有殿宇
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1500座。
紫禁城又名紫金城或宫城,现称故宫。
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紫微星属土,在五方属中,
古人坚信紫微星位于苍穹的中心。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同时又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因而得名。
宫殿建筑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四周为宽52米的
护城河。
城墙高12米,底厚10米,顶厚6米至7米。
有四门,正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
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神武门)。
现玄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外朝
雨中太和殿午门: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敦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
一掖门。
上部正中为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
两侧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
内金水河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
檐角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前三殿之第一殿
中和殿:面阔、进深各3间。
攒尖顶。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
重檐歇山顶。
文华殿
武英殿
内廷
乾清门:为内庭正宫门。
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
乾清宫: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
内有正大光明匾,清政府设秘密立储制度后传诏书藏此匾后。
故宫后三宫之第一宫。
交泰殿:面阔进深匀为3间,单檐攒尖顶。
故宫后三宫之第二宫。
坤宁宫: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重檐庑殿顶。
故宫后三宫之第三宫。
养心殿:清朝后期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
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东六宫
西六宫
斋宫
东西五所
御花园
宁寿宫
慈宁宫:太后居所,现未开放。
建福宫
寿康宫
寿安宫
英华殿
附属建筑
故宫角楼太庙
太社稷
西苑
万岁山(景山)
皇城
大事记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
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
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五六十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保护缓冲区
故宫的防火设备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周边环境,以到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
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周边缓冲区的要求,2004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
京市文物局对故宫保护缓冲区作出规划草案,并经过市民评议确定了以1984年市政府批准(1987年修正)的旧皇城及北城区(含故宫)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为基础,并结合北京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要求的故宫保护缓冲区。
缓冲区的范围北至北二环中路,南至前三门大街东西至东西皇城根,占地面积780公顷;建设控制区占地面积597公顷;故宫占地面积86公顷;共计1463公顷。
参考资料二: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故宫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
的古建筑群。
同时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1801家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故宫没有上榜。
景点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五大宫分别为: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
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称。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
权受命于天。
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因此又名紫禁城。
故宫
故宫午门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
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5。
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
共有9999间房,实际数据是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构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
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构
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应对
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
的屏障。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
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那里生活居住和对
全国实行统治。
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
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建筑布局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
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一样。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