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
041文化纵横文旅融合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部边陲山区,凭借着多民族“兼生存、共发展”的理念,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在此生根发芽,繁荣昌盛。
以牙舟陶、布依族八音弹唱、毛南族打猴鼓舞、苗族舞“咕噜跳月”为典型代表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也渐渐地得到发展,曾是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标志。
然而由于落后于当前社会文化形式和媒介在日益发展的技术中不断更替的潮流,加上处于相对封闭的创作环境,这些少数民族非遗愈加本土化、自我化、特色化。
近年来,乡村振兴、文化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纷纷落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文旅融合作为一条新生的产业发展热点路线,在理论与实际的磨合中越来越清晰,在文化旅游大众化、非遗发展工作常态化、非遗传承建设阵地实体化等政策的支持下,文旅融合发展很大程度上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和活态传承添砖加瓦。
因此,探讨贵州省平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怎样通过文旅融合,政商协力,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生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项十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工作。
平塘县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发展和境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平塘境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以在在平塘境内相对具有代表性的牙舟陶、毛南族打猴鼓舞、布依族八音弹唱、苗族舞咕噜跳月为例,具体阐述平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几个特点:根据项目特点与项目价值,评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塘县目前境内留存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2项,州级1项,县级25项。
[1]通过立项各级非遗,成立非遗中心,组建相关工作组,为民族非遗文化进行资料收录、影视资料录制,并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进非遗项目的进展状态。
牙舟陶、毛南族打猴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知名度、项目建设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支持,牙舟陶博物馆、毛南风刘雨泉 龙振勇 赵海波(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摘 要: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兴起的同时带动了信息化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面临新的挑战。
关于对第二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资金项目评审结果予以公示的通知
各单位:
校学术委员会于2010年9月30日对第二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评审,此次共评出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22项,青年项目30项;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12项。
现将拟资助项目予以公示,如果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于10月15日前将书面材料提交科研处。
特此通知
科研处
2010年9月30日
附:中南民族大学第二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拟资助项目一览表
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自然科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