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83.06 KB
- 文档页数:1
早产儿白内障严重吗,治疗方法早产儿白内障严重吗?早产儿白内障是一种视网膜疾病。
由于胎儿提前出生,眼睛还未发育完全,导致白内障的发生率比常规足月儿高。
早产儿白内障对婴儿的视力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早产儿白内障严重程度取决于白内障的发生时间和病因,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1、白内障眼镜治疗。
白内障眼镜是一种很好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早产儿白内障的发生是由于眼睛还未发育完全,如果能给眼睛提供一个能滤掉对眼睛有害的光线的镜片,那么可以控制白内障的发生速度,延缓白内障发展的速度。
这些眼镜通常会在早产儿住院期间被定制制造,而且关乎到对婴儿权限的保护。
2、白内障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早产儿白内障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在早期治疗白内障后避免眼盲。
白内障手术通常需要将莫氏环(Cystotome)穿过角膜前房来取出白内障物。
手术一般在6~12周后进行,尽快治愈白内障。
手术的复杂程度和安全性取决于白内障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并且在手术后1-2年中,眼球的后壁就会有异常变化发生,需要定期检查早产儿白内障。
3、抗氧化治疗。
抗氧化治疗也是治疗早产儿白内障的高效方法之一。
抗氧化治疗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氧自由基和抗氧化物质的平衡,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生概率和速度。
通过饮食或药物来摄取抗氧化剂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因为过量的刺激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身体发育。
注意事项1、对于早产儿,要尽可能延长孕妇的怀孕时间。
减少早产,提高足月儿的比例。
2、产后新生儿及时筛查视力指标。
对于早产儿要加强筛查,定期进行检查,及早防范早产儿白内障等疾病。
3、及时治疗和控制感染,尽量减少药物对新生儿视力的不良影响。
4、饮食营养均衡。
通过饮食或药物摄取抗氧化剂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
5、注意眼睛护理。
如避免过度挥动或放置在玻璃制品间,在婴儿模拟器上也要支持婴儿头部,避免眼睛支撑不足。
总之,早产儿白内障严重程度取决于白内障的发生时间和病因。
白内障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
“医生,为了这个白内障,我摔了两跤,为了治它,我花了好几千了,打针吃药还有滴眼药水,为什么就是治不好呢?”家住龙泉的唐大爷向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打来电话,想问问白内障如何治疗?需不需要住院呢?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专家表示,目前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根治是手术。
在以往,白内障手术必须要成熟了才做,但随着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的普及,白内障手术早期也可进行。
一般来说,白内障越靠近成熟,越有失明的危险。
据了解,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用一个具有超声震荡功能的乳化针,经过很小的切口伸入眼球内,乳化针头有规则地高频震荡把眼内混浊的晶状体击碎,然后将之吸出。
这一过程可以在不大于3mm的小切口中完成,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及术后愈合不好的发生机率。
同时,病人手术后可以早期活动,大部分病人手术可以不住院。
不同白内障的治疗时机
1、先天性白内障如双眼全白内障,手术应及早实施,防止弱视发生。
对仍有一定视力,不影响儿童活动的不全白内障,手术可延至5~6岁后若视力低于4.3(0.2),影响其受教育,可提前手术。
2、老年性白内障,白内障达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视力4.0(0.1)以下,基本视功能(5米光感、光定位、色觉)良好,或视网膜功能检查正常者。
3、并发性白内障,首先治疗原发眼病或引起白内障的全身病,待炎症控制,病情稳定无手术禁忌证方能手术。
4、外伤性白内障出外伤后合并有炎症或眼内异物取出不久者外,均宜及早手术,如晶体膨胀突入前房或晶体皮质引起过敏性炎症,应迅速手术。
5、术后视力矫正,配镜、接触镜,作角膜表面镜片术,也可在手术时植入高端的人工晶体,将其一并矫正。
同仁医院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纪实攻略一、发现篇: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失明或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5%左右,如治疗不及时,会影响眼睛的各项发育,造成极度弱视,甚至失明,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
笔者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先天性白内障的时间是在孩子快满2岁时。
当时孩子的表现是偶尔出现斜眼看人以及看动画片时如果距离远点会皱着眉头看,发现这些情况后,到当地的医院眼科进行初步的检查,发现双眼都是先天性白内障,其中右眼较为严重。
因为一般情况下白内障检查基本上不会出现误诊的现象,所以一但医生确定,基本上就是了。
同时发现当用手遮盖孩子右眼时,孩子没有太大反映,而遮盖孩子左眼时,孩子反映较大,说明孩子的右眼视力差,一旦遮盖左眼,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整体视力。
注:大多数白内障患者病情发展缓慢,视力进行性逐渐减退,且一般无任何不适感觉,尤其是儿童,本身不会诉说病情,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眼睛毛病的。
家长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孩子的举止,及时到医院眼科检查,且检查相对比较简单。
发现后,笔者与家人协商后,决定到北京同仁医院进行治疗。
二、初诊篇一般说来,儿童白内障在同仁医院的流程是:初诊——>检查——>复诊预约手术——>住院手术——>术后恢复矫正视力等。
同仁医院眼科的挂号情况总体来讲是“难”+“乱”,号贩子横行。
同时注意挂号当日有效,眼科号一经挂出就无法退了,其他的科室可以退。
由于初诊是同仁医院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挂上初诊号,后续的治疗检查会有医生开具的专门加号单,挂号容易就多了。
笔者是通过网络预约了初诊加号(虽然最后没有用到但是仍然是较好的途径),建议有需求的家长们尽量走网上预约,虽然仍然比较难,但是通过网络预约基本上可以约到自己想看的专家。
注:笔者在给孩子检查的时候,遇到几位患者了解了他们的挂号流程:(1)一位给孩子做斜视矫正的患者家长,是早上凌晨2:00在同仁东区排队,挂上的号。
(2)一位看青光眼的同志是头一天的晚上7:00排到第二天早上7:00挂上的专家号第16号,该专家号每天仅20个号。
先天白内障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吗,治疗方法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白内障,病因包括遗传、代谢异常、感染、环境因素等。
其中,基因突变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病因之一。
1. 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与基因的相关性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其中包括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遗传等。
一些遗传物质的突变可能会导致晶状体的畸形或缺陷,使得透明度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在单基因突变中,一些遗传的代表性疾病,如艾伯特综合征、克睫病等,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常见原因。
这些疾病与晶状体发育过程的异常相关,导致晶状体的缺陷或畸形,从而引发白内障。
在多基因遗传中,先天性白内障与一些人群的特定基因的遗传相关。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地方,有些家庭中先天性白内障患病率较高,这与局部地区的基因流变、近亲婚姻等因素有关。
2.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法。
晶状体摘除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患儿需通过手术时期的麻醉、术后的镜检和护理进行完善的康复。
手术治疗中,一些先进的手术方法,如注射溶解晶状体的药物以及多焦点手术等,也在不断产生并逐渐普及应用。
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些药物能够在手术前缩小晶状体,减轻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同时术后能加速晶状体的透明度复原,鼓励晶状体再生,使手术效果更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3. 先天性白内障的注意事项(1)先天性白内障是进一步发展成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家长们应当高度重视,及时就诊和治疗。
(2)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专业的诊疗和手术治疗,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拒绝野蛮手术。
(3)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在手术前应思考好风险和收益,积极与医生商讨,理性接受手术治疗。
(4)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原期护理,保证患儿的休息与营养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刺激。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相关问题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多数出生前即已存在,少数在出生后逐渐形成或明显加重。
其是新生儿发生的严重致盲性眼部疾病之一。
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为0.04%。
随着白内障显微技术的不断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成功率与手术后效果都得到显着提高。
但与老年性白内障相比,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视力往往并不令人满意。
用于成人的标准技术并不能完全照搬用于婴幼儿,在用于婴幼儿时常需要做一些改进。
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首先,给依从性非常差的婴幼儿进行详细检查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次,在小眼球中进行精细操作较成人难度加大,由于儿童眼部组织的高反应性导致并发症较成人手术明显增加;再次,儿童眼球还处在不断发育之中,眼轴、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等都在不断变化,使手术后管理面临持续不断的动态的屈光矫治,还有弱视治疗以及立体视觉的建立等问题,每一个困难的解决对儿童视力的恢复来说都至关重要。
而目前,关于先天性白内障各种治疗相关问题都未形成较统一意见,各种方法的疗效也需要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和探讨。
现将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相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
一、完善的术前评估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所有白内障患儿都应该进行彻底的眼科检查,全面的评估。
1. 晶体混浊类型对视力预后影响很大:白内障的混浊形态众多,如全白内障、膜性白内障、后极性白内障、绕核性或白内障核性白内障、永存胎儿脉管系统血管、后圆锥形晶状体、前极性、粉尘状、点状、缝状、盘状、冠状白内障等特征性形态。
白内障的发生时间、术前视觉损害的严重程度、弱视潜在可能性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风险都是决定最终视力结果的主要因素。
而上述因素通常是由晶体混浊形态决定。
全白内障大多数情况下视力被完全阻断,在出生后几个月内立即发生眼球震颤,提示视力预后往往不佳。
而后圆锥晶状体的儿童在出生早期和视力相对正常,由于一些未知因素,晶体后囊膜变薄,导致晶体向后部玻璃体突出。
白内障诊疗指南病因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
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1.先天性白内障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检查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和视神经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评估,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03-08T14:44:40.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5期供稿作者:宋玉龙
[导读] 发生于新生婴儿的白内障则叫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时即已发生的晶体部分或完全浑浊。
宋玉龙 (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民医院是黑龙江塔河 165200)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5-0170-02
【摘要】儿童白内障发病率可达2—4/1000。
发生于新生婴儿的白内障则叫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时即已发生的晶体部分或完全浑浊。
由于婴儿视力正在发育中,而先天性白内障可严重影响视力发育,其危害更甚于老年性白内障。
如果不能尽早手术,将会造成严重弱视。
一旦错过了手术最佳时机,即使进行了手术,起视力也很难恢复。
【关键词】眼科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治疗
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已存在,及一小部分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具有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
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4‰。
新生盲儿中约30%为白内障致盲。
先天性白内障多为双眼对称性发病,也有单眼发病者,常伴有眼部和全身先天畸型如小眼球、小角膜、虹膜和脉络膜先天性缺损以及面部四肢畸形等。
严重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如不即时治疗,会发生感觉性眼球震颤、斜视及弱视。
一些对视力没有影响又不发展的限局性白内障,无需特殊治疗。
按晶状体混浊不同部位的特征分类叙述于:
1.胚胎核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混浊居晶状体核心呈灰白粉尘样,遂名先天性中心性,粉状白内障。
多为双眼对称性。
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不影响视力,也不发展,不需治疗。
2.胎儿核至婴儿核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典型的有板层白内障(又名绕核性或带状白内障,perinucleousorzonularcataract)。
多为双侧性不发展,但可随年龄增长新生的晶状体纤维将混浊区挤向深层。
混浊多呈带状,绕核而行,可分几层呈同心性排列,层间隔以透明带,最外一层常有短弓形绕带骑在核的赤道部周围名曰骑子(riders)。
在高倍裂隙灯下可见这些带状混浊是由致密的混浊小点组成。
一般愈靠近周边部愈致密,愈接近轴心部愈稀薄甚至于逐渐消失。
这些混浊所在的部位和大小与胎生期发病的早晚和持续时间有关。
即发病愈早愈偏向核心,持续愈久混浊愈浓厚。
因此胎儿早期出现的混浊多在胎儿核附近,对视力可有一定的影响。
散瞳后可露出透明的晶状体周边部,故视力会有提高。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了解,可能有部分遗传因素。
因常见怀孕期的母亲有显性或隐性手足搐搦、血钙低、血磷高的历史,同时生后的小儿常有佝偻病以及牙齿生长迟缓,指甲脆弱等上皮营养性发育不良现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此病是由于先天营养不良,特别是与钙质缺乏有关。
因此病多在胎儿期开始形成,生后不一定缺钙。
可查血钙、血磷浓度以助诊断。
如果混浊范围遮盖整个瞳孔区,不能窥看视神经乳头,应即时手术摘除,2岁以上患儿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
由于人工晶状体技术的日益完善,增视性虹膜切除本已不常用,但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及设备而定。
3.婴儿核至皮质深层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
(1)冠状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先天性白内障。
多在青春期后不久出现。
多为双侧性。
有遗传倾向。
混浊呈短棒状、哑铃状、圆形或椭圆形不等。
排列在周边部皮质深层,呈整齐的放射状形如花冠,遂名冠状白内障(Coronarycataract)。
此型白内障又常合并点状白内障,但晶状体的中心部都是透明的,所以临床不散瞳检查常被忽略。
此种白内障多不会进展,不影响视力时无需治疗。
(2)蓝色点状白内障:多在出生时或至迟到青少年期被发现。
混浊是细小点状(间或见少许片状)呈带有蓝色的灰白混浊,散布在皮质深层(周边部多见),所以多不影响视力,亦不进展,不需治疗。
4.中轴部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
(1)珊瑚状白内障(coralliformcataract):比较少见。
混浊居晶状体两极之间的中轴部及其附近。
以后极为中心向前方放射出许多杆状、管状混浊,且常伴有斑点状多彩的结晶,像焰火,五彩缤纷。
推测是因为继发晶状体纤维在前极缝处未能闭合的缘故。
(2)先天苔藓状白内障(dilacerated cataract):为许多精细而多彩的花边样混浊集中在成人核深层。
多为静止性不影响视力。
有时合并冠状或点状白内障。
5.缝性白内障(suturecataract) 包括晶状体前后缝附近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混浊,“Y”字缝可以相当清晰。
此种白内障早的发生在胎生第3个月,晚的可迟至10~20岁。
混浊出现在胎儿核直至成人核附近不等,多不发展也很少影响视力。
有时合并冠状或点状白内障。
治疗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视觉发育迅速,1个半月初步建立双眼共轭运动,2个月出现瞬目反射及注视反射,3个月追随目标物,6个月建立集合反射,1岁时融合反射已充分发育,因此完全性和位于视轴上的致密白内障如不即时手术,会造成弱视斜视及眼震。
不少文献报道眼震是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好坏程度的标志。
眼震出现以前术后视力恢复满意,出现眼震以后,术后视力一般难以恢复至正常甚至在0.1以下。
单眼白内障弱视程度更严重。
目前许多学者主张2个月以前做白内障手术,因为这个时期是注视反射发育的时期,延缓手术将导致眼震。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有4种方法①人工晶状体植入,有的学者认为2岁是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最小年龄,有的学者主张5岁较为安全。
这要根据术者的手术技巧、经验及设备条件而定。
②角膜接触镜,是国外新生儿、婴幼儿无晶状体眼最常用的光学矫正方法,国内应用还不普遍。
③无晶状体眶架眼镜,这一传统的无晶体眼光学矫正方法经济、方便又没有任何并发症,2个月的新生儿术后10天即可佩戴,④角膜表层晶状体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又不能植入人工晶体的单或双侧无晶状体眼,可为I期或Ⅱ期手术,植片来自供体,进行屈光力计算及显微镟床加工后,缝在受体刮除角膜上皮的包曼膜上。
斜视是先天性白内障早期的合并症之一,白内障术后斜视程度能够减轻甚至变成正位或隐斜,仍为显斜者应即时作斜视矫正术。
白内障术后眼震的频率和振幅可以减轻或表现为隐性眼震,很少完全消失。
影响先天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最主要因素是手术时期,其次为无晶状体眼的光学矫正及弱视眼的综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