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小青蛙回家》
- 格式:pptx
- 大小:450.58 KB
- 文档页数:10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演唱歌曲《小青蛙回家》,认识歌曲中的小青蛙、荷叶等形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以及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青蛙回家》2. 动作:模仿小青蛙跳跃、捉虫等动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感的培养,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荷叶头饰、小青蛙手偶。
2. 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青蛙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小青蛙的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让幼儿倾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节奏感。
(3)教师讲解歌曲中的动作含义,如跳跃、捉虫等,并示范动作。
(4)幼儿跟随教师学做动作,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
3. 巩固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巩固歌曲内容。
4. 结束部分:(1)教师总结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2)教师带领幼儿清理教具,整理场地。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在音准、节奏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在动作协调性方面,幼儿的表现也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对这些方面的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团结互助的力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幼儿对歌曲《小青蛙回家》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感、动作表现等。
3. 音乐素养评价:通过音乐游戏、实践活动等,评价幼儿的音乐素养提升情况。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青蛙回家》音乐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2.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歌曲。
2. 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出歌曲的主题。
教学难点: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调的转换。
2. 运用动作、表情、语言等多种方式表现歌曲内容。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小青蛙回家》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手偶道具。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足够的活动空间。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卡片、动物手偶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小青蛙回家》,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调转换。
3. 歌曲练习:幼儿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动作表演:教师创编适合歌曲的动作,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5. 情景扮演: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小青蛙,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现小青蛙回家的情景。
6.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家长协助幼儿复习歌曲《小青蛙回家》,加强歌曲记忆。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人面前表演歌曲,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音乐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唱歌、动作表演和情景扮演等。
2. 歌曲掌握程度:评估幼儿对歌曲《小青蛙回家》的音准、节奏和词曲记忆情况。
3. 创意表现:评价幼儿在动作表演和情景扮演中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小班歌唱《小青蛙回家》教案与反思优选篇小班歌唱《小青蛙回家》教案与反思 1小班歌唱《小青蛙回家》教案与反思活动目标:在幼儿学唱“小青蛙回家”的同时,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更好的来巩固喝掌握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青蛙贴绒一个图谱一张活动过程:一、新教歌曲“小青蛙回家”1、森林里要举行“动物音乐会”。
在音乐会中要进行发声练习。
那你们来猜猜会有那些小动物参加呢?(2~3位幼儿)a小青蛙参加完音乐会,现在它要回家了,听一听它是怎么回家的(教师清唱歌曲一遍)2、重点练习基本节奏:x x | x x | x x | x x | x x x | x x x |a、刚才小青蛙是怎样回家的?(一边蹦一遍唱)你能学一学吗?(请个别幼儿)出示图谱:b、我想了个好办法,把小青蛙边蹦边唱的情景画了下来。
c、师唱一遍节奏后问:表示什么?表示什么?那我们一起来学当小青蛙吧。
(幼儿练习重点处)3、完整演唱两遍。
我们都是小青蛙的好朋友,让我们唱着歌一起送小青蛙回家好吗?(第一遍)还没有到家呢,再送一程吧!(第二遍)二、学习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来巩固歌曲1、用轻的声音唱a、我们也送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来玩个变变变的游戏好吗?b、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一只很小很小的小不点儿青蛙,小不点青蛙在唱歌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呢?(轻)c、那我们也来学做一只小不点青蛙来学它轻声的声音。
(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唱)2、用响亮的声音来唱a、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青蛙。
b、这只大青蛙唱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
(很响亮的)c、提醒大家一句,这只大青蛙可是个大歌唱家,声音又响亮又好听。
d、想当回大歌唱家吗?那我们就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和大青蛙一起唱一次吧。
3、用慢的速度唱a、小青蛙走了这么长的路,走不动了,走起路来速度变得怎么样了(慢)b、那我们用很慢的.速度来唱小青蛙走路。
4、用快的速度来唱a、这时青蛙妈妈一个劲的给小青蛙打手机,不知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小青蛙急着回去,该用怎样的速度来唱(快)b、看哪只小青蛙最着急。
《小青蛙回家》幼儿园小班音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的音乐会》,详细内容为歌曲《小青蛙回家》。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小青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并了解小青蛙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小青蛙玩偶、图片、歌词卡片。
2. 学具:小青蛙头饰、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扮演小青蛙,在课堂上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青蛙的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模仿小青蛙,共同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歌词和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并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句歌词,讲解节奏和音高的关系。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模仿并演唱。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演唱歌曲的一句歌词。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5. 创作展示(5分钟)(1)教师分发小青蛙头饰和画纸,让幼儿画出小青蛙回家的场景。
(2)教师邀请幼儿戴头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演唱歌曲。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小青蛙回家》2. 歌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方便幼儿观看和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并讲述小青蛙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歌曲学习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回家》引言音乐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提高感知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节小班音乐优质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课题为《小青蛙回家》。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1. 听懂《小青蛙回家》的音乐故事; 2. 学唱《小青蛙回家》的儿歌; 3. 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小青蛙在水中游泳;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CD或录音设备;•课件或翻页板;•画有青蛙形象的图片;•适当的教学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老师向幼儿展示一幅画有青蛙形象的图片,引发幼儿对青蛙的兴趣。
2.老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吗?”鼓励幼儿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歌曲学唱(10分钟)1.老师播放《小青蛙回家》的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
2.老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一起跟着节奏摆动身体。
3.老师分段教唱《小青蛙回家》的歌词,让幼儿跟唱。
第三部分:游戏互动(15分钟)1.老师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模拟水池的形状,并称之为“小青蛙游泳池”。
2.老师示范青蛙游泳的动作,然后让幼儿模仿。
3.老师安排幼儿分组,进行小青蛙游泳比赛,鼓励幼儿越游越快。
第四部分:故事讲解(10分钟)1.老师向幼儿讲解《小青蛙回家》的故事,着重强调小青蛙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的情节。
2.老师通过问题引导,与幼儿一起探讨小青蛙的行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第五部分:合作练习(15分钟)1.老师安排幼儿分组,每个小组有一个“青蛙领航员”和若干个“青蛙”,领航员为其他青蛙设计游戏路线。
2.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要求他们一起设计一条根据故事情节而设定的游戏路线。
3.小组完成任务后,互相交流并演示游戏路线。
第六部分:总结(5分钟)1.老师向幼儿提问:“你们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回答并分享自己的收获。
2.老师与幼儿一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小青蛙回家》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感知“ ×× ︱”与“ ×× ×︱”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歌曲课件。
活动过程:一、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这是谁呀?(青蛙)2.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它唱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二、感知“ ×× ︱”与“ ×× ×︱”的节奏型,用声势表现节奏。
1.播放课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时值的节奏。
师:我们的小青蛙朋友是怎么跳、怎么唱的呢?师小结:小青蛙有时慢慢跳、慢慢唱,有时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节奏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3.幼儿看着节奏图,用声势表现节奏。
师:那我们先来学一学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吗?三、学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师:小青蛙要干什么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吗的?我们再来听一听。
(看课件,并逐句演示图示)师:小青蛙回家了吗?小青蛙跳着、唱着高兴的回到了家。
我们的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呀?2.幼儿学唱歌曲1—2遍。
3.帮助幼儿学习有困难得乐句。
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会唱的,有困难的,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一起来学。
(根据幼儿的需要,单独练习有困难的乐句)师:你们说小青蛙回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再来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练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很特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声,我发现,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小青蛙的叫声,那我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就唱青蛙的叫声好?怎么唱呢?(教师示范两句后演唱一遍),你们唱的那么好,我也想来试试,我们换一换怎么样?(如果幼儿觉得有困难,请便上的老师帮幼儿一起唱)四、歌表演结束活动。
2024年《小青蛙回家》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小青蛙回家》一曲的教学。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理解歌词内容,培养对动物朋友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唱《小青蛙回家》这首歌曲,并能独立表演。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增进幼儿对青蛙这一动物的了解,提高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教学重点:学会唱《小青蛙回家》并理解歌词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青蛙玩偶、多媒体设备。
学具:小鼓、沙锤、彩色纸青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青蛙妈妈,带着青蛙玩偶进入教室,讲述小青蛙回家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青蛙。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唱《小青蛙回家》。
b.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指导节奏和音准。
c. 分组练习,每组轮流唱歌曲,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a. 教师出示彩色纸青蛙,讲解歌词中的小青蛙形象。
b. 结合歌词,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小青蛙的动作。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巩固歌曲学习。
b. 分组进行小青蛙回家表演,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b. 引导幼儿谈论如何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小青蛙回家》2. 歌词:小青蛙,小青蛙,跳到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人人夸。
3. 重点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小青蛙回家》,并为歌曲创编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歌曲教学和表演,让幼儿学会了《小青蛙回家》这首歌曲。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学校的演唱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动物歌曲,拓展音乐学习。
在下一节课,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小青蛙回家》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歌曲《小青蛙回家》。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和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并能熟练地表演出来。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动作表演。
2.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小青蛙回家》,并能进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小青蛙头饰。
2. 学具:小鼓、沙锤、小青蛙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边跳边说:“小青蛙,蹦蹦跳,我们一起去游玩。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让幼儿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b.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c. 分组练习,让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歌曲演唱。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节奏,用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表演,让幼儿模仿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小鼓、沙锤等学具,让幼儿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演奏。
b.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5. 表演展示(5分钟)a. 教师给每组幼儿发放小青蛙头饰,让他们进行表演。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表演,邀请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家长观摩。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小青蛙回家》2. 歌曲节奏:用小青蛙跳跃的图形表示节奏变化3. 重点歌词:用不同颜色标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表演歌曲《小青蛙回家》,并教家长一起演唱。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完成情况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歌曲《小青蛙回家》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节奏掌握方面还有待加强。
《小青蛙回家》幼儿园小班音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小青蛙回家》,共五个章节。
第一章节:认识音符;第二章节:学习五线谱;第三章节:学习简单的节奏;第四章节:学习歌曲《小青蛙回家》;第五章节:音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音符,了解五线谱,掌握简单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学会演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通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音符、五线谱、节奏的学习和歌曲的演唱。
难点:音符、五线谱、节奏的运用和歌曲的音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琴、教学课件、小青蛙手偶。
学具:音符卡片、五线谱卡片、节奏卡片、歌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小青蛙,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 认识音符:教师出示音符卡片,引导学生认识音符,并进行讲解。
3. 学习五线谱:教师出示五线谱卡片,引导学生学习五线谱,并进行讲解。
4. 学习简单的节奏: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节奏,并进行讲解。
5. 学习歌曲《小青蛙回家》: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并对歌词进行讲解。
6. 音乐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音符2. 五线谱3. 节奏4. 歌曲《小青蛙回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简单的节奏。
答案:如:X X2. 作业题目:请学生跟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音符、五线谱、节奏的知识,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但在音准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音准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家跟家长一起唱歌,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
组织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小班音乐教学中,音符、五线谱和节奏的学习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青蛙回家》学唱歌曲活动活动目标1.目标一: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2.目标二:通过此曲的演唱,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目标三:通过集体演唱的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
活动流程第一步:引入歌曲《小青蛙回家》1.讲解歌曲: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展示《小青蛙回家》这首歌曲,告诉幼儿这首歌唱述的是小青蛙因为有了新家而开心的回家之路,是一首非常欢快朗逸的歌曲。
2.展示歌谱:出示《小青蛙回家》的歌谱,通过指着歌谱,让幼儿看到乐谱和歌词的对应。
3.播放歌曲:播放《小青蛙回家》的歌曲,让幼儿可以先听一遍。
第二步:唱歌练习1.一起口哨:先带领幼儿一起口哨,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韵律。
2.歌曲教唱:让幼儿认真听歌,感受歌曲的节奏,并由老师带领教唱歌曲,可以逐句唱,也可以全部唱一遍。
第三步:集体配合1.分组演唱: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试着用歌声表现出《小青蛙回家》的美好意境。
2.集体演唱:让幼儿一起连续唱几遍《小青蛙回家》,并且增强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水平。
第四步:游戏互动1.猜拳互动:让两个小朋友一组,每唱完一句便进行猜拳,赢者继续唱下一句,输者则被换下,以此类推,直至唱完整首歌。
2.猜谜互动:让一个小朋友来做“猜谜大王”,老师自己设计一些关于小青蛙和家的谜语,谜底与歌词相同,如果猜中了谜底,该幼儿便能够带领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唱歌。
活动小结通过这次歌曲学唱活动,幼儿们增强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嘴巴口语表达的能力,在唱歌的过程中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音乐中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回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木琴的基本知识与演奏方法。
2.学会模仿小青蛙呱呱叫的发音,并能跟着歌曲节奏击打木琴。
3.增加歌曲的领悟力和表现力,通过歌曲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木琴的演奏方法,如何提高击打的准确度。
2.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唱歌、打木琴,以及如何让学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内容与过程安排1. 热身(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放松身体、呼吸,感受音乐节奏。
学生模仿动物的跑、跳、飞等动作,搭配音乐跟随老师节奏。
2. 引入新知(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乐器-木琴,让他们观看木琴和木琴棍的形状、大小、颜色,并让每个学生亲自去感受一遍木琴的轻敲发声。
3. 学唱歌曲(20分钟)老师向学生演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并放学习音乐辅导视频,让学生跟随节奏与歌词模仿唱歌。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听音感、领悟力、歌曲表现力。
4. 学打木琴(2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木琴的深浅音符号,诉说发出不同深浅的美妙声音的秘密。
让学生根据熟练度依次击打木琴,边打边学习力度、速度、强度,有步骤的掌握基本的木琴演奏技巧。
5. 整合练习(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结合唱歌、打击木琴,进行课堂大合唱。
让学生讲求合作、磨合配合,通过整合练习能够更好地达成《小青蛙回家》的教学目标。
6. 总结反思(5分钟)学生通过学习《小青蛙回家》这首歌曲和演奏木琴,能对大自然保护这一方面的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同时对教孩子学习音乐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在准备教学前, 老师要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梳理教学思路并设计教案,确保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外,准备好教学工具和教学辅助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模仿小青蛙呱呱叫的发音,并学习演奏木琴。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感性认识的作用,通过丰富的手势、肢体语言、声音等方式指导学生,使学生容易入情入境地学唱歌、打木琴。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回家》一、教育教学背景小班儿童是班级中最年幼的,他们大多数是三岁及以下的幼儿。
儿童的发展水平、体力、语言能力等都还比较落后,尤其是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大多数是基于感性认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音乐教育是小班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表现欲和艺术紫微,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等相关方面的发展。
本次教学内容为《小青蛙回家》的教学。
选用这首歌曲的原因是:一、歌曲旋律简单、易于吸收;二、歌曲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的认知水平;三、歌曲中包含多种乐器的音效,能够让幼儿对不同音响有初步认识。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幼儿对不同乐器的音效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教育目标通过教学,让小班儿童在参与性的歌曲教学中逐渐体验音乐,认识音乐,了解乐器和音效。
2. 学习目标•能够听懂歌曲《小青蛙回家》•通过动作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义•理解歌曲中出现的不同乐器的音效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响设备一台•音响播放器一台•电子琴一台•古筝一把•古琴一把•吉他一把•箫一套•小鼓一只2. 材料准备•《小青蛙回家》歌曲伴奏四、教学过程1. 热身歌曲《小青蛙回家》的旋律简单易学,通过先用音响设备播放几次,让学生熟悉旋律,以吸引其关注。
2. 正式教学1.节奏教学阶段在学童练习了几次后,老师会带领学童用童谣的方式数数,让学生体验一下节奏的感觉。
一两三四五,跳过河沟溪。
六七八九十,小青蛙过河伊。
2.乐器教学阶段教师会在教学中展示吉他、电子琴、古筝、古琴、唢呐和小鼓等乐器,并示范其声响,照应歌曲中出现的乐器音效。
3.综合阶段老师通过操作音响,带领学生听到歌曲的不同乐器音效,并指导幼儿通过动作表达乐器音效的特色。
例如:•吉他:抬起左臂向上弯曲,右手仿佛弹吉他一样刷过左手。
•古筝:双手平伸,手指跳弹漂浮在空中。
•古琴:比划小胡椒一样,提起身子左右晃动,仿佛在演奏小胡椒的音乐。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青蛙回家》音乐教案适用年级:大班课时:1课时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歌曲《小青蛙回家》的歌词学习。
2. 音乐节奏的练习。
3. 集体舞的学习和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小青蛙的形象,引导幼儿谈论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小青蛙回家》的歌词,注意让幼儿掌握歌词中的节奏和音调。
3. 节奏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4. 集体舞学习:教师教授集体舞的动作,让幼儿进行练习和表演。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幼儿在集体舞表演中的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小青蛙回家》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舞蹈动作图解。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正常运行,有利于幼儿自由活动。
3. 教学辅助工具:小青蛙玩偶,图片,卡片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小青蛙回家》,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调,以及集体舞的动作。
八、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小青蛙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2. 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3. 直观教学法:通过舞蹈动作图解和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学习集体舞动作。
九、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小青蛙的形象,引导幼儿谈论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小班音乐活动:小青蛙回家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学唱“小青蛙回家”的同时,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让
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更好的来巩固喝掌握歌曲内容。
2.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3.感知“××︱”与“×××︱”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
乐趣。
活动准备:青蛙贴绒一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新教歌曲“小青蛙回家”
1、森林里要举行“动物音乐会”。在音乐会中要进行发声练习。
那你们来猜猜会有那些小动物参加呢?(2~3位幼儿)
a小青蛙参加完音乐会,现在它要回家了,听一听它是怎么
回家的(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2、出示图谱:
b、我想了个好办法,把小青蛙边蹦边唱的情景画了下来。
那我们一起来学当小青蛙吧。(幼儿练习重点处)
3、完整演唱两遍。
我们都是小青蛙的好朋友,让我们唱着歌一起送小青蛙回家
好吗?(第一遍)
还没有到家呢,再送一程吧!(第二遍)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回家》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小青蛙回家》,并能用动作表现小青蛙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青蛙手偶、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活动室,适当布置森林场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青蛙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小青蛙的特点,引发幼儿对小青蛙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教唱旋律和歌词,注意指导幼儿掌握节奏变化和音高。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小青蛙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巩固部分:(1)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自主演唱,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歌曲。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鼓励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和帮助。
4.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幼儿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5. 课后要及时总结反思,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唱歌曲《小青蛙回家》,培养幼儿的家庭音乐素养。
2. 环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室周围种植绿色植物,创设一个小青蛙生活的环境,让幼儿更加了解和关注小青蛙的生活。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等方面,了解幼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