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0
《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JZZB5180【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architecture【总学时】65【学分】4.5【理论学时】65【实验、实践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1、课程性质: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2、教学目标:①了解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当代外国各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及主张;②了解建筑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辨证地比较及分析等;3、教学要求:理解各种自然条件、文化形态、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理解建筑发展的规律及趋势;理解过去及现在城市和建筑的风格是怎样发展形成的;有能力把历史理论及历史实例中吸收到的知识用于研究、考察建筑,并用于建筑设计【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掌握外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外国建筑史课程学习方法与参考书。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古埃及金字塔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熟悉古埃及建筑特征,了解古埃及建筑史分期;掌握古埃及太阳神庙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
二、主要教学内容1、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及重要的金字塔实例。
2、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石窟陵墓3、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第二章古代西亚洲的建筑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类型和典型遗存;熟悉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特征;了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史分期。
二、主要教学内容1、建筑技术成就2、代表性建筑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类型和典型遗存;熟悉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特征;了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史分期。
二、主要教学内容1、克里特。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
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Minos)王宫。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xx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课程主要内容: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xx对新建筑探求.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战后现代建筑xx与发展.后现代建筑及其他.关于近现代划分:依据世界史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先驱者.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欧美对新建筑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结合,纷繁学派.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范畴.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xx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xx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xx革命.xx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开端.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极大推动了xx反封建革命运动.革命意义:新社会形态-资本主义诞生→生产关系建立→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意识形态领域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启蒙运动.(TheEnlightenment)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思想武器―――批判理性.启蒙主义建筑理论;功能,真实,自然.比较启蒙运动理性与xx古典主义理性.xx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概述.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根本特点;以三位主要建筑师为代表-I•琼斯(InigoJones,1573-1652);C•雷恩(ChristopherWren,1632-1723);R•亚当(RobertAdam,1728-1792);C•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1666年伦敦大火,雷恩设计50座教区教堂;xx大教堂建设历程.(参考教科书P214)革命时期两种倾向-复古思潮前奏.帕拉蒂奥主义(Palladianism)产生原因;特点;缺陷-缺乏创造性,现实感.代表作品:米尔沃斯府邸,切斯威克府邸,坎德来斯顿府邸.(P219);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造园学院发起园林设计革命-追求自然,新奇,变化,隐匿以及田园情调;"英华庭园".革命激情.(P227-228)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一种非常新颖生动建筑潮流.特点――表现感情,性格,情绪;追求体形简单圆柱体,方锥体,球体等;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多为简单几何形.代表人物――L•xx,"xx纪念碑"C•N•列杜,"钙盐城",巴黎路税卡建筑.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REVIVAL).概述.定义;又称"新古典主义".产生社会背景;xxxx复兴建筑概况;xxxx复兴建筑.以xx复兴为主."帝国风格".代表作品:巴黎"万神庙";"军功庙";雄师凯旋门;英国古典复兴建筑.以xx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xx复兴.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旧利息大厅(P235);坎伯伦和卡尔顿连排住宅;不列颠博物馆(P236);爱丁堡大学(P236);xxxx复兴建筑.以xx复兴为主.代表作品: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新博物馆(P240-241);xxxx复兴建筑.兼有xx复兴及xx复兴.代表作品: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国会大厦;纽约海关大厦(P252-253);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概述.定义;两个发展阶段:"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产生社会背景;发展概况;xx复兴代表人物及作品.C•巴利;A•普金;J•拉斯金;V-勒-杜克;草莓山沃波尔府邸;封蒂尔修道院;英国国会大厦;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ISM).概述.定义;(又称"集仿主义")产生社会背景;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教堂;布鲁塞尔法院;(P256-258)解决资本主义xx矛盾探索xxxx改建规划."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提出."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霍华德《明日田园城市》."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涅尔提出."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玛塔提出.美国方格网城市.xx对新建筑探求建筑新结构,新材料与新类型初期生铁结构。
《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理论核心课,学生通过外国建筑史的学习,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建筑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各种设计思想与建筑特点与形式特征。
能够分析历史上各种建筑创作思想与设计手法,探讨优秀建筑作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艺术上的价值,总结历史上建筑的经验,为学生今后设计思想的表达提供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建筑形式的演变与发展规律,掌握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理论,掌握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形式,为今后建筑绘图或建筑创作提供依据。
2.能力目标:毕业后能够胜任有关建筑设计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涉及领域包括各类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等。
3.素质目标: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课程中多个试验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同学间良好的协作能力才能完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心里素质等,同时学生要具有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意识和行为;要有深入实践的愿望和本领。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0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学习外建史的目的和意义。
2、了解外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3、理解外国建筑史的发展特点。
【教学设计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把每一单元中要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内容】1、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性质;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参考资料与需要补充的知识。
2、外国建筑历史的学习方法和意义。
3、外国建筑体系及其分支、分类。
4、不同类别的国外建筑的差异特征。
第一章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目的要求】1、掌握古埃及金字塔起源、形制和典型遗存,熟悉古埃及建筑特征。
2、理解埃及建筑发展背景及在历史中的地位。
3、掌握古埃及神庙建筑的起源、形制和典型遗存。
【教学设计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把每一单元中要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1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2古典复兴的含义和代表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万神庙、雄狮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3浪漫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克尔辛府邸,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后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如英国国会大厦。
4折衷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折衷主义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5二次世界博览会上的重要建筑1851,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记录。
6新协和村,欧文,P23田园城市,霍华德,P24工业城市,加尼埃,P27带形城市,索里亚,P27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变迁时代背景1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罗斯金,莫里斯代表建筑:红屋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费尔德,高迪代表建筑:米拉公寓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詹尼,沙利文代表建筑:莫纳德诺科大厦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洛斯代表建筑:斯坦纳住宅德意志制造联盟代表人物: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代表建筑: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三、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1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去代替旧的建筑形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代表人物:门德尔松代表建筑: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未来派建筑师觉的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得像大型造船厂一样,即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代表人物:圣泰利亚代表建筑:无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绪论外国古代建筑史学习内容结构框架回顾: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爱琴文化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文艺复兴(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框架:(近现代建筑史以产业革命为限来划分)十八十九世纪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对新建筑的探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需要明确的一点:近现代建筑史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等概述1.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与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的不同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近代: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俄国十月革命)现代:1917----今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以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分界点划分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2.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初始时期的社会概况人类史发展概况建筑史发展概况3.对于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建筑结构技术4.近现代建筑史学习时间脉络与框架的掌握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特点:工业革命后大城市恶性膨胀,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了新的矛盾。
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特点: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过渡时期。
第三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点: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然而西方建筑思潮却极为混乱。
前两个阶段为是近代建筑范畴,后两个为现代建筑史范畴。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影响(联系以产业革命为界来划分世界建筑史的内容)生产效率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影响之体现:(参考《第三次浪潮》)1.混乱2.房荒3.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要求社会出现新的建筑艺术形式二、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斯曼(G. E. Haussmann)提出的巴黎改建规划第二节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国家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由于资产阶级对于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古典复兴包括希腊复兴与罗马复兴(德)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History of Ancient Art)中写道:古希腊艺术幽美典雅,古罗马艺术雄伟壮丽1. 法国古典复兴——罗马复兴为主1.)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_1792)J. G. Soufflot2.) 部雷与列杜的作品作品特征:沿用传统建筑元素使用纯粹的几何形体将传统建筑元素变形和夸张伟人博物馆部雷1783年牛顿纪念碑方案部雷1784年巴黎维莱特城门列杜1785年农村公安队宿舍列杜1806年3.)“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作品特征: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二、外国建筑史部分〈一〉18-19世纪西欧及美国建筑1、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2、帝国风格帝国风格是指法国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
它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或洛可可的装饰手法;建筑大多是罗马帝国建筑样式的翻版;它的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
主要作品有军功庙和雄师凯旋门、演兵场凯旋门等。
3、英雄主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体现资产阶级高亢激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建筑风格。
其代表是:部雷和他设计的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列杜的农村公安村宿舍、盐城规划。
4、帕拉第奥主义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庄园府邸中流行的建筑风格,因为其是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的影响,所以称做“帕拉第奥主义”。
代表建筑有:坎德莱斯顿府邸5、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又名“哥特复兴”,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文学领域的一种主要思潮。
体现在建筑上,主要是在英国,它要求发扬个性、提倡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制度下用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以及用它来和古典主义抗衡。
其代表建筑是英国国会大厦。
6、折衷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创作思潮。
为了弥补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自由组合各种样式。
并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权衡的推敲,沉醉于“纯形式”的美。
比较重要的代表是巴黎歌剧院。
它的立面是晚期巴洛克风格,并加上了洛可可的装饰。
7、水晶宫1851年,由建筑师帕克斯顿设计在伦敦建造。
它使用了新材料组合:铁、玻璃和木材;新的建造方式:模数制与整体装配;它的缺点是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它的意义是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8、埃菲尔铁塔1889年世界博览会,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高328m,采用高架铁结构,突破了古代建筑高度;使用了新的设备水力升降机。
外国建筑史Ⅰ、课程性质:外国建筑史是一门建筑理论性的课,使考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建筑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各种设计思想与建筑特点与形式。
能够分析历史上各种建筑创作思想与设计手法,探讨优秀作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艺术上的价值总结历史上建筑的经验,以适应现实设计的需要。
因此外国建筑史是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为考生今后设计世界各国建筑表达式创造了条件。
本课程与“建筑材料与构造”、“力学结构”、“建筑画”、“建筑设计”等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
Ⅱ、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使考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建筑形式的演变与发展规律,掌握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理论。
2、基本要求:掌握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形式,古典柱式的一般形象及细部,为今后建筑绘图或建筑创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Ⅲ、课程基本内容与考核内容:一、绪论:(从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罗马风、哥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古典主义、到近现代建筑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古埃及建筑:1、基本内容:(1)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对建筑的影响。
(2)介绍埃及陵墓的特征及神庙的型制。
(3)主要实例,昭赛尔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鲁克索神庙。
2、考核内容:(1)古埃及吉萨金字塔如何以它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其思想内容的。
(2)卡纳克太阳神阿蒙神庙如何以它的建筑群空间布局显示法老的无上权威。
(3)掌握建筑形象,培养学生对古埃及建筑形象的绘图能力;① 埃及神庙牌楼门的立面构图。
② 埃及神庙纵剖面示意图。
三、古代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古西亚建筑):1、基本内容;(1)自然条件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分析:介绍古西亚的山岳台、城门、宫殿及建筑结构与装饰。
(3)主要实例:乌尔山岳石,萨艮王宫,珀赛玻里斯宫。
2、考核内容:(1)萨艮王宫的建筑布局及其艺术特点。
(2)帕赛玻里斯宫的建筑布局及其艺术特点。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理论专业课之一,也是建筑学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筑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建筑素养,建立正确建筑观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外国建筑的发生发展,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从而了解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学习掌握历史上主要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事件,重点建筑、建筑师及建筑理论与建筑思潮,为专业水平的提高作基础。
2.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脉络和重要成就,把握西方建筑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掌握西方近现代建筑的基本构造、结构、技术特征;比较国内外建筑的造型和室内外环境改造的艺术特征与风格;重点掌握西方现代建筑典型实例的建成年代、类型、形制、空间、造型、构造、技术、文化等的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当今外国建筑发展情况与学术思潮。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建筑的功能,形式,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了解基本的建筑特征,设计手法,著名建筑师和代表作品;积极多方面收集有关建筑方面的前沿信息;能够熟练运用手中的笔进行图示语言的记录;具有对建筑学专业的热忱。
(三)实施说明1.教学条件(1) 采用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
(2) 实践性教学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3) 利用已有模型实验室。
2.教学手段(1) 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 实践课采用“学生动手训练+教师指导”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实物拆解展示法。
(2) 理论讲授以历史时间为脉络,通过以典型历史建筑分析建造背景,建造用途,建造技术,建造材料,以及建成后的意义影响为切入点,还原其历史环境,并归纳其时代意义和评价。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应先修《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本课程实践训练环节分为课上与课下两个部分。
名词解释:1、工艺美术运动: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
2、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
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
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3、风格派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
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
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
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4、构成主义(亦称构成派)雕刻艺术家马里维奇和贾波佩夫斯纳两兄弟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为构成主义,其纲领为:谋求造型艺术成为纯时空的构成体,使雕刻、绘画均失其特性,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形成必须反映出构筑手段。
5、典雅主义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
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
近现代建筑转折——从古代到现代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背景:1、许多传统建筑类型如教堂、宫殿、城堡、府邸等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现代建筑正处于建造盛期,工期紧迫,讲求效率和经济性;2、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方法应运而生,必然导致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
一、现代建筑的萌芽1、世界博览会建筑1851年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89年由法国铁路桥梁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博览会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博览会的机械馆就布置在铁塔后面,是一座空前的大跨度建筑,长420米,跨度达115米,四壁全为大玻璃)标志着20世纪建筑历史的到来,即现代建筑的诞生。
2、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为莫里斯和拉斯金1859~1860年间由魏布设计的莫里斯自宅“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
红屋平面布置按功能要求呈“L”型,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贴面的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3、新艺术运动及其影响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是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的信号。
其目的是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这一派的建筑师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其主要成就是室内装饰,建筑外形较简洁,常有花饰。
典型的例子是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
装饰的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繁荣生长的草木的形状曲线,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莫不如此。
人物: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作品具有强烈的怪诞性,带着神秘的朦胧感代表作: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玩偶)、圣家族教堂(“玉米棒”,建造了110多年至今仍未完工)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1895年瓦格纳出版了《现代建筑》一书,指出新材料、新结构必将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路斯认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是依靠本身的形体之美而不是依靠装饰”,代表作为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建筑完全没有装饰。
外国建筑历史(近现代部分)课程主要内容: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后现代建筑及其他.关于近现代的划分: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的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的范畴.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第一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一.欧美各国的革命.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极大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革命的意义: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1.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思想武器―――批判的理性.2.启蒙主义建筑理论;功能,真实,自然.*比较启蒙运动的理性与法国古典主义的理性.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一.概述.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根本特点;以三位主要建筑师为代表-I•琼斯(Inigo Jones,1573-1652);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R•亚当(Robert Adam,1728-1792);二.C•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1666年伦敦大火,雷恩设计的50座教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的建设历程.(参考教科书P214)三.革命时期的两种倾向-复古思潮的前奏.1.帕拉蒂奥主义(Palladianism)产生的原因;特点;缺陷-缺乏创造性,现实感.代表作品:米尔沃斯府邸,切斯威克府邸,坎德来斯顿府邸.(P219);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造园学院发起的园林设计革命-追求自然,新奇,变化,隐匿以及田园情调;"英华庭园".2.革命的激情.(P227-228)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一种非常新颖生动的建筑潮流.特点――表现感情,性格,情绪;追求体形简单的圆柱体,方锥体,球体等;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多为简单几何形.代表人物――L•布雷,"牛顿纪念碑"C•N•列杜,"钙盐城",巴黎路税卡建筑.第三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一.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 REVIVAL).1.概述.定义;又称"新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欧美各国的古典复兴建筑概况;2.法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罗马复兴为主."帝国风格".代表作品:巴黎"万神庙";"军功庙";雄师凯旋门;3.英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罗马复兴.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旧利息大厅(P235);坎伯伦和卡尔顿连排住宅;不列颠博物馆(P236);爱丁堡大学(P236);4.德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品: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新博物馆(P240-241);5.美国的古典复兴建筑.兼有罗马复兴及希腊复兴.代表作品: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国会大厦;纽约海关大厦(P252-253);二.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1.概述.定义;两个发展阶段:"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概况;2.哥特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C•巴利;A•普金;J•拉斯金;V-勒-杜克;草莓山沃波尔府邸;封蒂尔修道院;英国国会大厦;三.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ISM).1.概述.定义;(又称"集仿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教堂;布鲁塞尔法院;(P256-258)第四节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一.奥斯曼巴黎改建规划.二."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提出.三."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涅尔提出.五."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玛塔提出.六.美国的方格网城市.第二章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建筑的新结构,新材料与新类型一.初期的生铁结构。
由于铁路的发展以及铁工业的进步,初期的生铁运用以桥梁为主。
1.铸铁结构的第一个重要实例―塞文河拱桥,1779年,铁工专家A.达尔比。
2.门耐尔悬索桥,1819年,工程师T.特尔福德,最早的大型悬索桥。
3.泰纳河高架桥,1846年,工程师R.斯蒂夫森,最后一座大型铸铁桥。
4.布里塔尼亚铁路桥,1850年,工程师R.斯蒂夫森,总跨度近300米。
5.克利夫顿悬索桥,1829年,工程师I.布鲁涅尔。
6.皇家阿尔伯特桥,1860年,工程师I.布鲁涅尔。
二.铁应用于建筑。
最初,铁的应用只是辅助性的:链条,支撑件,毛石连接件以及荷载不大的屋顶。
1.萨尔福德棉纺厂,1801年,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
2.布赖顿皇家别墅,1818-21年,铁框架及装饰,异国情调。
3.温室。
德比郡的查斯沃斯温室,1836年,园艺师J.帕克斯顿,长约90米。
克尤花园的棕榈房,1845年,工程师伯顿。
4.铁路车站。
国王十字车站,1850年,工程师库比特。
帕丁顿车站,1852,工程师I.布鲁涅尔。
巴黎火车站,北站,1862年,J.I.希多夫。
5.购物中心。
完全覆盖以铁构件玻璃拱顶的步行购物街十分普遍。
巴黎中央市场,1853年,V.巴尔塔。
米兰,埃曼纽尔二世展廊,1829年,G.门戈尼。
6.博览会建筑。
伦敦博览会,1851年。
“水晶宫”,铸铁建筑艺术的顶峰。
巴黎博览会,1889年,“机械馆”,艾菲尔铁塔。
三.新材料――钢筋混凝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人蒙尼埃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早期的探索依然体现在桥梁等设计方面。
奥利的飞机库,1905年,工程师弗莱辛内。
塔文那萨曲板桥,1905年/萨金那托贝尔桥,1929年,R.玛雅。
建筑师,工程师,A. 贝瑞的探索――是建筑师中率先注重发挥钢筋混凝土,这一新材料性能的人。
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年。
兰西圣母教堂,1922年。
巴黎庞泰路车库,1905年。
四.新建筑类型。
如火车站,图书馆,百货商店,购物市场,博览会建筑等。
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探新活动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1.K.F.辛克尔,德国。
柏林百货商店,1827年――探新运动的第一次革新。
柏林图书馆,1830年。
2.G.森帕尔,德国。
《工业艺术论》,1852年。
《技术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1861-63年。
3.H. 拉布鲁斯特,法国。
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1843-50年。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1862-68年。
二.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思想基础;代表人物;W. 莫里斯。
J.拉斯金。
代表建筑,肯特“红屋”。
成就与局限;三.“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Movement)含义;产生的背景;特点;历史意义及评价;代表人物及作品;1.V.霍塔,比利时。
塔塞尔旅馆,布鲁塞尔,1892-93年,“新艺术”建筑最早的作品。
索尔维旅馆,1895-1900年。
人民宫,布鲁塞尔,1897年。
2.V.D. 维尔德,比利时。
精于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906年。
3.H.吉玛德,法国。
贝朗格宫,1894年。
巴黎地铁车站入口,1900年。
4.C.R.麦金托什,英国。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1896年。
5.A.高迪,西班牙。
极具个性,创造力与想象力。
威森斯公寓,巴塞罗那,1878年。
古尔公园,巴塞罗那,1900年。
巴特罗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
米拉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
圣家族教堂,巴塞罗那,1883年始建。
四.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The Vienna School –The Secession)。
代表人物及作品:1.O. 瓦格纳,维也纳学派的领导人之一。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1904。
2.J.M. 奥尔布里奇。
维也纳分离派总部,1904。
展览宫,达姆斯塔特,1901。
3.J.霍夫曼。
斯托克莱宫,1905。
普克斯多夫疗养院,1903。
4.A.卢斯。
斯坦纳住宅,维也纳,1910,被看作欧洲最早的理性主义作品。
北欧的代表人物:1.H.P.伯拉赫。
荷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1898-1903。
2.E.沙里宁。
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
五.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1907年在德国成立——一个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协会。
宗旨;第一届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科隆,1914。
代表人物及作品;1.P. 贝伦斯。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柏林,1909年。
——现代建筑史的一座里程碑。
2.W.格罗皮乌斯、A.迈耶。
法古斯鞋楦工厂,1911。
3.M.博格、H.波埃尔齐格——德制联盟中的“表现主义者”。
百年纪念厅,1913。
水塔建筑,1910。
第三节美国对新建筑的探求一.探新运动的先驱者。
H.格林诺夫——比较系统全面地探索新建筑美学的思想家之一。
《形式与功能》,1853。
提出:“形式适合功能”;“由内而外进行设计”;“装饰是虚假的美”;为功能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芝加哥学派(The Chicago School)。
背景;代表人物;进步作用与局限;“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1.学派创始人,工程师W.B.詹尼。
第一拉埃特大厦,1879。
2.H.H.理查德森,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商店,1885-87。
3.伯纳姆和鲁特,蒙那诺克大厦,1891;卡匹托大厦,1892;瑞莱斯大厦,1890-94;4.D.阿德勒和L.H. 沙里文,芝加哥会堂建筑,1887。
5.L.H. 沙里文,布法罗保证大厦,1895。
6.L.H. 沙里文,商人国家银行,1914。
7.L.H. 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1899-1904。
三.草原式住宅(Prairie House)。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