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会飞的娃娃
- 格式:docx
- 大小:17.07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美术上册导学案《22. 会飞的娃娃》湘美版学科背景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养成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以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为教材,教授《22. 会飞的娃娃》这一绘画题材,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促进学生对自然环境抽象形象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颜色的名称;2.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画笔完成绘画任务;3.学生能够表现自己对自然环境中抽象形象的理解;4.学生能够认识到并感受到色彩的美妙与独特性。
教学重点1.通过绘画了解自然环境中的抽象形象;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画笔完成绘画任务;3.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对色彩的了解。
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形象的概念;2.让学生在绘画中正确运用颜色。
教学步骤1.画前准备–教师应将如下的绘画材料准备好:画板、画笔、颜料。
–在课前,学生还需要留意自然环境中有哪些抽象形象,为绘画提供素材。
2.导入新知–让学生看一看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22页,观察画面并听老师讲解,了解绘画的主题和绘画的手法。
–师生可以一起探讨画面中的色调、颜色、色彩对比等,让学生通过感官创造形象。
3.绘制画面–老师对学生进行绘画示范,让学生学会绘画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绘画,期间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并给予指导。
4.收尾总结–让学生一起欣赏彩绘作品,分享绘画心得;–老师汇总学生们的作品并挑选最有代表性的几幅进行展示和讨论。
巩固加深1.让学生回家后,寻找自然环境中其他的抽象形象进行绘画创作;2.教师可以预先在课前让孩子在家里进行练习,提高绘画技巧,面对课堂上老师的说明,更好的实施绘画创作;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鼓励学生进行优秀作品展示,并进行评比。
总之,本节课难度适中,深入浅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感官创造形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第22课会飞的娃娃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
2、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在美术制作与体验中,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为,丰富生活情趣。
重点:引导同学合理利用资料制作,发挥想象力。
难点:使学生制作出较有特色,有新意的娃娃。
教具:课件、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朋友,同学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从袖子里掏出塑料袋。
出示课件。
提问同学:这些娃娃漂亮吗?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塑料袋。
塑料袋为什么能飞到天上呢?塑料袋里充上了空气所以就能飞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做这个会飞的娃娃。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打扮小游戏
我们先来做个变脸游戏。
请同学们把桌上的卡纸粘贴成娃娃,我们看那组拼贴的又快又好。
(先上来的三组进行奖励)。
点评:同学们拼出了很多的形象呀,有人物,有动物、还有卡通人物。
你们觉得哪张颜色搭配不好看?应该怎样搭配呢(出示课件:色彩搭配)
找到五官小的和旁边进行对比。
(出示课件:五官要画大)
三、学习方法
1、出示课件“娃娃”图片,同学们看书P44页,讨论制作步骤。
2、汇报制作步骤。
3、教师小结制作步骤:画——剪——贴——绑
老师跟着学生说的出示相关步骤,做出一个会飞的娃娃。
4、我看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把你们的塑料袋变成漂亮的娃娃了。
那就开始做吧。
制作过程中,注意及时收集废纸,保持教室的
卫生环境。
5、作品展评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理由是什么。
6、知识拓展
介绍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应选择可回收塑料袋。
7、课后展示
课后可组织学生带上自己的“娃娃”到操场上放飞,看谁的“娃娃”最漂亮,飞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