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水果催熟
- 格式:docx
- 大小:18.68 KB
- 文档页数:4
有趣的发现作文700字大家喜欢吃猕猴桃吗?猕猴桃虽然样子丑丑的,但是它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吃了可以补充我们体内所需的营养,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这也是我最爱的水果之一。
为了吃到好吃的猕猴桃,我还知道了一个催熟猕猴桃的小窍门,是怎么得来的呢?前几天,爸爸买来了一袋新鲜的猕猴桃。
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拿了几个出来,赶紧切开一个要品尝。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的开心劲儿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发生了什么?原因很简单,猕猴桃太生了,一口咬下像咬到了生梨,酸得我赶紧吐了出来。
我皱着眉头向妈妈抱怨,妈妈听了却笑着说:“虽然是生了一点,但是我有办法让猕猴桃变软,变甜。
”“什么办法?什么办法?快告诉我——”一向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又开始好奇了。
妈妈却只笑不说,她往装猕猴桃的袋子里放了几个苹果,然后把袋子扎紧。
看到这个场景,我又不解地问:“这样子猕猴桃真的会熟吗?”妈妈胸有成竹地说:“放心好了,过两天保证你能吃到好吃的猕猴桃。
”今天我放学回家,妈妈拿出一个猕猴桃,剥了皮递给我。
我接了过来,绿莹莹的果肉如同翡翠玉石般耀眼,好诱人啊!赶紧咬了一口,顿时,美味的汁水在我的嘴中漫延,一股酸溜溜然后又甜滋滋的味道溢满唇齿之间。
我边吃边问:“又买猕猴桃了?”“这就是前两天买的呀,我不是说过嘛,这两天就能让你吃到好吃的猕猴桃。
”妈妈回答。
“呀!这么快,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我真的很好奇呀。
“那你自己去网上查一查好了。
”妈妈卖了个关子。
怀揣着一颗好奇心的我,查到了资料,原来,苹果可以让水果催熟,因为苹果能够释放出一种叫做乙烯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水果快速地变熟。
原来这就是猕猴桃快速成熟的奥秘,我又有了新发现。
啊,生活中真是处处有学问呀!。
实验香蕉催熟处理一、目的要求学生熟悉催熟的原理,掌握果实催熟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可立即食用,但有一些果实在达到采收成熟度后则还不能食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其质地、色泽、风味才可达到食用状态;还有的果实已进入成熟期,但外观色泽还未转变到固有状态;对于这样一些果实,常采用人工催熟的方法,促进其生理后熟和物质的转变,以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1.材料:绿熟香蕉,固体乙烯2.试剂(要求把具体浓度表明):NaOH,H2C2O4, BaCI2,酚酞试剂。
等。
仪器((型号:请记录)保鲜箱GY-1型果实硬度计。
手持式可溶性固形物测定仪。
干燥器、天平、电子称、研钵、滴定管四、实验内容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香蕉的催熟效果。
称取一定重量的香蕉,用喷壶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用塑料袋包装后在实验室贮存,实验设计为:1、乙烯利浓度1000mg/Kg (第1组)2、乙烯利浓度1500mg/Kg (第2组)3、乙烯利浓度2000mg/Kg (第3组)4、乙烯利浓度0mg/Kg (第4组)五、实验步骤1、按照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处理(每组称取一定重量香蕉,进行组别、时间标记,用于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失重率的测定。
2、测定实验室温度。
3、实验处理前进行相关品质指标的观察和测定,并记录。
①果实硬度的测定:②果皮颜色②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测定③果实重量的测定(标记的果实)④呼吸强度测定(标记的果实称重后测定):静置法:具体操作参照附文24、催熟处理:用喷壶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用塑料袋包装后在实验室贮存。
5、观察和测定每3天进行一次,共测定3次,并实验记录。
相关品质指标。
①果实硬度的测定:GY-1型果实硬度计。
②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测定:手持式可溶性固形物测定仪。
③果实失重率的测定(标记的果实):具体操作参照附文1。
计算公式:、果蔬失重率%=原初重-■称重x 100%原初重④呼吸强度测定(标记的果实称重后测定):静置法:具体操作参照附文2⑤果实腐烂度的判定:具体操作参照附文3。
[课外阅读]歪瓜裂枣能不能吃?在中国民间有种说法,认为歪瓜裂枣更好吃;而另一种说法恰恰相反,说是这些畸形水果是得了植物癌症,吃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挑选水果时当然是选外皮光滑新鲜的,那些外表不好的水果最终会被挑剩,那到底能不能吃?其实导致植物的果实长相畸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辐射。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一些作物种子,如辣椒等,被带上人造卫星后,经太空射线照射,所培育出的果实,不仅果实增大,而且色泽鲜艳。
但除了辐射,还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强光等物理逆境,盐碱、环境污染、病、虫、杂草等各种因素会导致果实形状变化,在专业上,这些因素都叫做逆境胁迫,是指对植物施加了有害影响的环境因子,使得果实不能在正常环境下生长。
是否意味着这样的水果吃了对人体有害呢?不一定。
比如辐射,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它们会危害人体健康,相反,有些经过射线照射的食品对人们生活是有好处的。
例如,经γ-射线照射过的板栗,可以贮藏更长时间;经太空射线照射,所培育出的果实,不仅果实增大,色泽鲜艳,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还是有益的。
因此,民间所说的歪瓜裂枣好吃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道理,此外,民间还有一种叫“虫桃烂李,好吃无比”的说法。
在适当的逆境胁迫下生长的果实,更容易趋于成熟,因为逆境胁迫往往会刺激果实中的乙烯更快释放,而乙烯是刺激果实成熟的一种物质。
现在常用的果实催熟剂,主要成分就是这种物质。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中积累的淀粉转化成双糖,如蔗糖;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同时还能降低果实酸度。
一些特别的果实,比如柿子、香蕉、猕猴桃等,采收下后并不能立即食用,而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行。
刚摘下的柿子,吃起来会涩嘴,是因为里面含有可溶性单宁的缘故,而乙烯的释放可以促进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可溶性单宁,就会降低果实的涩嘴感。
同样的道理,香蕉和猕猴桃采后放置过程中,乙烯也会诱导果实中可溶性糖类物质含量上升、酸度下降、芳香物质合成,特有的风味才体现出来。
不一定,其实和普通的水果没什么差别,只是形状不同而已。
[科目] 化学[年级][文件] str358.doc[标题] 可以让水果由生变熟吗[关键词] 乙烯/生活[内容]可以让水果由生变熟吗几十年前,一艘荷兰的海轮乘风破浪,在大西洋上开往美国的芝加哥。
一件怪事在这艘海轮上发生了:途中,船上一批运往美国的石竹,它的花儿忽然都合拢了。
人们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从一个钢筒里漏出了一种微有香味的气体——乙烯。
乙烯具有麻醉的能力,使石竹“睡着”了。
人们又用狗来做试验,狗也很快地昏迷过去。
后来,人们在外科手术上曾用乙烯作麻醉剂,麻醉效果虽好,但因乙烯很易燃烧、爆炸,所以现在外科手术上已不用乙烯了。
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中国人就知道用烟来熏生果子了。
熏了以后,可以加快果子的成熟。
那时人们曾把生梨放在大缸中,用烟熏后,几天内便熟了,又甜又香。
这是为什么呢?谜底在几十年前才被揭开。
原来,烟中含有微量的植物生长刺激剂——乙烯,它能“催促”果子早点成熟。
人们发现,当果实开始成熟时,果肉中产生一种气体——乙烯,在未成熟的果实中,乙烯的含量很少,而在成熟的果实中,乙烯的含量就比较多,如果把果实放在充满乙烯的房间里,那么,果实便能很快地成熟。
如今,人们请乙烯来帮助催熟果实:在密闭的仓库里堆满生果实,然后往里通过千分之一左右的乙烯气体。
在乙烯的“催促”之下,生西红柿不再需要半个月才成熟,而只要四五天就成熟了;坚硬而又涩的生柿子,本来要20~30天才能变红变软,失去涩味,在乙烯中,只要2~3天就能变红变软。
不过,乙烯是气体,容易逃逸。
近年来,我国试制成功了新的化学催熟剂——“乙烯利”。
乙烯和的化学成分为“2—氯乙基磷酸胺。
”据试验,用它催熟果实,效果与乙烯一样,但使用方法简便多了,只消把它溶解于水,喷淋在水果上就行了。
乙烯利能够健熟果实,是由于它能为果实所吸收,促使果实释放出乙烯,起催熟作用。
熟了的水果运输和保存都不容易。
如今,不等水果完全成熟,就可摘下来运到需要的地方,然后放在乙烯里,绿柿子、青香蕉就变成了红柿子、黄香蕉了,这叫做“催熟着色”。
水果催熟高中生物书里的例子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一些例子描绘了水果催熟的过程。
这些例子包括使用乙烯气体催熟香蕉和其他水果的方法。
乙烯气体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水果的成熟和变软。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乙烯来催熟水果,以便将它们更快地送到市场。
但是,乙烯气体也可能会影响水果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乙烯气体催熟香蕉和其他水果。
这个方法包括将未成熟的水果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加入少量的乙烯气体。
水果会在几天内变软和变甜。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风险。
如果乙烯气体的浓度过高,会造成水果过度成熟,导致它们变得过熟,腐烂或变质。
此外,乙烯气体还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谨慎。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水果催熟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植物激素对水果成熟的作用,并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乙烯气体时需要小心谨慎。
- 1 -。
第1篇一、实验背景菠萝作为一种热带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市售的菠萝往往处于未完全成熟状态,为了达到最佳的食用口感,需要对其进行催熟处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对菠萝进行催熟,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催熟建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未成熟菠萝若干- 成熟的苹果、香蕉、梨子等水果- 乙烯利(催熟剂)- 温度计- 秒表- 纸箱- 塑料袋- 阳光2. 实验设备:- 电子秤- 剪刀- 测量杯- 烤箱三、实验方法1. 自然阳光催熟法将未成熟的菠萝放置于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3-4天。
2. 水果催熟法将未成熟的菠萝与成熟的苹果、香蕉、梨子等水果一同放置在密封的塑料袋或纸箱中,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3-4天。
3. 乙烯利催熟法将乙烯利按照1:50的比例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未成熟的菠萝表面,然后用稻草或棉被覆盖,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2-3天。
4. 倒置催熟法将未成熟的菠萝头部朝下,倒扣放置在纸箱中,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3-4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然阳光催熟法经过3-4天的阳光照射,菠萝的皮色逐渐由青绿变为橙黄,肉质变软,口感明显改善。
2. 水果催熟法将菠萝与成熟水果密封存放,菠萝的成熟速度明显加快,口感与自然阳光催熟法相近。
3. 乙烯利催熟法使用乙烯利催熟的菠萝,在2-3天内即可达到理想的成熟度,口感较自然催熟法略逊一筹。
4. 倒置催熟法倒置放置的菠萝,在3-4天内成熟度明显提高,口感与自然阳光催熟法相近。
五、实验结论1. 自然阳光催熟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适合家庭日常使用。
2. 水果催熟法可快速催熟菠萝,且安全无污染,推荐使用。
3. 乙烯利催熟法效果显著,但需注意使用量,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4. 倒置催熟法操作简便,可提高菠萝成熟度,推荐使用。
六、实验建议1. 在催熟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菠萝的成熟度,避免过度催熟。
猕猴桃猕猴桃1我的家乡在恩施,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瓜果四季飘香的地方。
如果要选一样家乡出产的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猕猴桃。
秋高气爽的季节,猕猴桃树伸展着四肢,贪婪的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一棵棵硕大饱满的果实在阳光下欢笑。
猕猴桃是椭圆形的,它小的时候,核桃一般大小的身体上穿着一件绿褐色的毛毛衣服,摸起来有点刺人。
等长到鸡蛋一般大小时,它的衣服颜色就变成了棕褐色,毛毛也掉了一些,露出了粗糙不平的皮肤,它快要成熟了。
你剥开猕猴桃的果皮,就会看到嫩绿或者嫩黄的果肉和像芝麻一样的黑种子,还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这样的味道会让你情不自禁流出口水。
轻轻的咬上一口,只觉得唇齿生香,甜中带着一点微酸,真想一口就吃掉它。
有一次,在我一口气吃了五个猕猴桃,还继续伸手拿的时候,妈妈劝我不要一次吃太多,不然等下牙齿受不了,我没有抗拒得了美味的诱惑,又吃了两个。
过了一会,我发现我的牙齿酸酸的,舌头也麻麻的。
妈妈说的果然不错,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多哟!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吃猕猴桃的好处,猕猴桃vc含量丰富,富含氨基酸,可增强免疫系统、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防癌、可以美容、有利于消化……大家可以多吃点猕猴桃,特别是我家乡的猕猴桃,对身体很好。
家乡的猕猴桃,我爱你!猕猴桃2你瞧!那椭圆椭圆的东西,有点翠绿而又厚的皮上,长满了一些柔柔的毛,那是什么东西呀!原来是猕猴桃,我最喜欢的水果哟!猕猴桃闻起来香香的,甜甜丝丝的,当然还有点酸酸溜溜的味道,不用说吃了,就是这一闻就让你口水直流,我用小刀一点点慢慢切开果皮,啊!里面的果肉跟外面的根本是两码事,里面黄色的果实中间有一层像芝麻形成的花,让你一看就想吃,我吃了一大口,果肉中鲜鲜的果汁顿时流了我一嘴,软软的,一吃就醉,就好像吃香蕉一样,啊太舒服了,太棒了!吃着香甜的猕猴桃,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难忘的事,家里有一个大的猕猴桃,很想自己吃,但我的妹妹也要吃,爸爸对我说:“你比妹妹大,应该让妹妹才对,让妹妹吃吧!”我哼了一声,假装没听见,把爸爸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把猕猴桃抢了过来,爸爸看我不让妹妹,不懂得谦让,生气了,爸爸把我打了一顿,我不明白,为什么妹妹能吃,我不能吃了,我伤心地哭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第一至四单元基础复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朗读这些风景图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A.平淡B.激昂C.喜悦2.下面的广告牌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B.C.D.3.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金晖.(huī)涂抹.(mā)徜.徉(táng)B.绽.放(diàn)花穗.(shuì)姗姗..来迟(shān)C.白雪皑皑..(róng)..(ǎi)白桦.(huá)毛茸茸D.绣.球(xiù)潇.洒(xiāo)朦.胧(méng)4.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小明读书一直不专心,今天______读得十分认真。
(2)大扫除都做完了,你才来帮忙,你这不是______吗?A.夸海口马后炮B.破天荒夸海口C.破天荒马后炮D.变色龙夸海口5.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琥珀隧道繁衍蔬菜B.响午猜测番茄隐身C.弩吼渗透俯视敏捷D.端祥开辟崭新急病二、填空题6.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回忆( )的园中( )的叶下( )的清响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半明半昧.( )霎.( )时模.( )糊8.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________________?哪一次我的思潮里__________________?(1)“大海啊”后面加感叹号,我体会到诗人对大海的_______。
从三个反问句中,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之情。
(2)仿照这几句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为下列多音字组词。
和hé ( )hè ( )huò ( ) huó( )朝zhāo ( ) cháo (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
广西河池201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乙烯利①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全世界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对职务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农药。
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一般为低毒或微毒,乙烯利也不例外。
不过,大剂量的乙烯利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伤害。
但一般人根本不会直接吃或者喝乙烯利,所以很难达到中毒剂量。
②另外,乙烯利的使用量通常很低。
目前,农业上一般用乙烯利溶液喷洒,浸泡果实加快其成熟。
乙烯利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适当的剂量,用多了对农作物反而有害。
如果乙烯利使用过量,水果会因为成熟过快而更容易腐烂。
③使用乙烯利这种催熟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果蔬生长,增加产量,果蔬的营养价值也并不是都会降低。
在深色果蔬中,被催熟的果蔬营养价值的确会有所降低。
不过,其他浅色的使用乙烯利催熟的果蔬,营养价值并不会减少。
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显示,在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使用乙烯利可使绿豆芽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2501%,66.07%和163.9%;在荔枝,梨的研究中发现,使用乙烯利催熟的果实总糖含量有升高,同时也能较好的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营养价值均有增加趋势。
(阮光锋节选自《果蔬催熟剂安全吗》有删改)7.节选文段主要说明的对象是()BA.植物生长调节剂B.乙烯利C.农药D.乙烯利的使用方法8.对节选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第①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掉,如果删掉就变成完全肯定,与事实不符。
B.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乙烯利一般为低毒或微毒,所以不会使人中毒。
D.浅色的果蔬使用乙烯利催熟,营养价值并不会减少。
(2015广西河池)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①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
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②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
果实催熟(色)处理
1.目的及原理
大多数果实可在采收后立即食用,也有些需经过后熟或人为催熟,其色泽、芳香味才能符合人们的要求。
果实催熟的原理是利用适宜温度或摹写化学物质如酒精、乙烯、乙炔等来刺激果实的成熟作用,以加速其成熟过程。
本实验利用乙烯利,酒精处理,观察对香蕉和番茄的催熟效果。
2.材料、试剂及用具
材料:香蕉,番茄。
试剂:乙烯利,酒精。
用具:干燥器,催熟箱等。
3.操作方法
⑴香蕉催熟:取已长至7-8成熟的香蕉1000克,置于干燥器中。
用1000-2000mg/L的乙烯利水溶液浸没香蕉15秒,取出后自行晾干,室温下置3-4天后观察其品质变化。
取同样成熟度的香蕉,不加处理,置于室温下观察其变化。
⑵番茄催熟:取已显乳白色的绿番茄,每10-20个为一组,装在干燥器或催熟箱中。
将95%的酒精喷于果面,密闭容器,置于室温下,每天观察番茄色泽变化。
将同样成熟度的番茄装在密闭容器内,置于室温下每天观察。
4.检查记载与结果分析。
广东高二高中生物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秋•惠州期末)动物及人体内的体液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014•海门市)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2015秋•惠州期末)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A.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直保持“内负外正”D.一直保持“内正外负”4.(2015秋•惠州期末)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5.(2015秋•惠州期末)如图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小体6.(2015秋•惠州期末)体操运动员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A.脊髓B.下丘脑C.大脑D.小脑7.(2015秋•惠州期末)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A.大脑功能异常B.缺乏促性腺激素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D.垂体﹣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8.(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B.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相互拮抗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9.(2015秋•惠州期末)为了促进同种淡水鱼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10.(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错误的是()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11.(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淋巴因子B.疫苗C.血清D.抗原12.(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类风湿性关节炎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3.(2015•绍兴校级模拟)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14.(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B.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C.淋巴因子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15.(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16.(2015秋•惠州期末)燕麦胚芽鞘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A.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B.向光侧细胞生长快C.背光侧细胞生长快D.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17.(2015秋•惠州期末)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最相似的一项是()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植物向光生长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18.(2001•广东)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P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19.(2015秋•惠州期末)有位同学将四枝葡萄插条插到水肥适宜的土壤中(枝条上的黑点为芽),其中最容易生根成活的是()A.B.C.D.20.(2015秋•惠州期末)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物质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物质可能是()A.乙烯利B.赤霉素C.青霉素D.脱落酸21.(2015秋•惠州期末)为使水果提前上市,人们使用催熟剂,催熟剂可能是()A.生长素类似物B.乙烯类似物C.赤霉素类似物D.细胞分裂素类似物22.(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23.(2015秋•惠州期末)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24.(2015秋•惠州期末)以下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的对象是()A.某一池塘中的鲤鱼B.丹顶鹤C.大象D.蒲公英25.(2015秋•惠州期末)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A.88只B.86只C.90只D.92只26.(2015秋•惠州期末)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27.(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一个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后,将永远呈“J”型增长28.(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的自然演替无规律无方向可循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29.(2015秋•惠州期末)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0.(2015秋•惠州期末)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一定是自养生物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31.(2015秋•惠州期末)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32.(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植物→种子→鹰→麻雀→蛇→细菌B.种子→细菌→真菌→噬菌体→麻雀→鹰C.食草昆虫→鼠→野兔→猫头鹰→狐D.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33.(2015秋•惠州期末)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蒸腾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4.(2015秋•惠州期末)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化合物,促进真菌的休眠孢子提前萌发,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的信息种类依次为()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35.(2015秋•惠州期末)某珠三角城市春节前与春节后人口密度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之的种群特征是()A.性别比例B.年龄组成C.迁入率与迁出率D.出生率与死亡率36.(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各项中,不能看做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药物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37.(2015秋•惠州期末)如果某患者支配左脚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敲击左脚膝盖时左腿不会发生膝跳反射B.敲击右脚膝盖时右腿不会发生膝跳反射C.敲击左脚会感觉疼痛D.敲击右脚不会感觉疼痛38.(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有关的是()A.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用B.对生物节律的控制C.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有调节作用D.对垂体激素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39.(2015秋•惠州期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何种方式感染艾滋病()A.无防护性输血B.与病毒携带者同乘公交车C.不安全性行为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40.(2015秋•惠州期末)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研究植物生长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AB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相同B.甲图中CD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相同C.乙图中胚芽鞘c的生长速度等于dD.乙图中胚芽鞘a的生长速度等于b41.(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蛋白质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所以在茎尖、根尖等分裂旺盛的部位含量较多42.(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C.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43.(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无关D.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44.(2015秋•惠州期末)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可能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45.(2015秋•惠州期末)如图表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机体体温仍然保持正常),正常人体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机体散热量增多B.曲线ab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C.曲线bc段酶活性下降D.曲线ac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广东高二高中生物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2015秋•惠州期末)动物及人体内的体液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故选: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2.(2014•海门市)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2015秋•惠州期末)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A.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直保持“内负外正”D.一直保持“内正外负”【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故选:A.【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4.(2015秋•惠州期末)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答案】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且在突触间隙中需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进行传递,因此突触处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据此答题.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选:B.【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5.(2015秋•惠州期末)如图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小体【答案】A【解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突触小泡的为突触前膜,含有钠离子通道的为突触后膜.解:由题图可知,钠离子通道位于突触后膜上,所以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突触后膜上.故选:A.【考点】突触的结构.6.(2015秋•惠州期末)体操运动员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A.脊髓B.下丘脑C.大脑D.小脑【答案】D【解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解:通过分析可知,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故体操运动员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故选:D.【考点】脑的高级功能.7.(2015秋•惠州期末)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A.大脑功能异常B.缺乏促性腺激素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D.垂体﹣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答案】C【解析】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会使机体缺少促甲状腺激素,进而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逐渐减少,使甲状腺功能衰退.故选:C【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8.(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B.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相互拮抗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答案】A【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A错误;B、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B正确;C、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因此它们两者表现为相互拮抗,C正确;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D正确.故选:A.【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9.(2015秋•惠州期末)为了促进同种淡水鱼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答案】D【解析】1、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的名称和作用: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本质主要生理功能垂体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糖蛋白促进甲状腺的增生与分泌促肾上腺激素 39肽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与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促性腺激素糖蛋白促进性腺生长、生殖细胞生成和分泌性激素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催乳素蛋白质促进成熟的乳腺分泌乳汁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 9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催产素 9肽促进妊娠末期子宫收缩2、促性腺激素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卵巢中卵泡的生长和发育,是由垂体释放的.解: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分泌等.故选:D.【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10.(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错误的是()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答案】C【解析】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一定部位产生的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解: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是有显著的调节作用,A正确;B、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正确;C、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只起到调节代谢的作用,C错误;D、靶细胞、靶器官表面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D正确.故选:C.【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11.(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淋巴因子B.疫苗C.血清D.抗原【答案】A【解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T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解:A、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B、疫苗为灭活的病原体,属于抗原,B错误;C、血清为血液的成分,其内的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故选:A.【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2.(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类风湿性关节炎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答案】D【解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解:A、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反应,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A错误;B、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B错误;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C错误;D、镰刀型贫血症是遗传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D正确.故选: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3.(2015•绍兴校级模拟)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答案】D【解析】注射一种流感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如果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或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抗体不能发挥作用,则会患流感;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在流感病毒再次入侵时抗体消失,则会再次患流感.解:A、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A正确;B、如果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或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抗体不能发挥作用,则会患流感抗,B正确;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C正确;D、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错误.故选: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4.(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B.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C.淋巴因子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答案】D【解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病原体,B错误;C、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合成分泌的,C错误;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5.(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答案】CD【解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解: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吲哚丁酸和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故选:CD.【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16.(2015秋•惠州期末)燕麦胚芽鞘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A.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B.向光侧细胞生长快C.背光侧细胞生长快D.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答案】C【解析】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解:A、由于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A错误;B、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因此背光侧细胞生长快,B错误;C、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因此背光侧细胞生长快,C正确;D、由于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D错误.故选:C.【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17.(2015秋•惠州期末)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最相似的一项是()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植物向光生长。
香蕉催熟技术详解一催熟原理香蕉的催熟原理,是利用外加乙烯激素使香蕉后熟。
后熟后的果实,淀粉含量由20%左右锐减为1%~3%,而可溶性糖则突增至18%~20%。
果皮由绿转黄,肉质由硬转软,出现香味物质和一定的有机酸,果皮易与果肉分离,果实可食。
香蕉催熟的代谢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催熟时香蕉果实出现呼吸高峰,呼吸强度很大,达100~150毫克二氧化碳/千克·小时,故影响果实呼吸作用的因素也影响香蕉的催熟。
二催熟条件(一)温度14~38℃均可使香蕉催熟,但温度太低时后熟缓慢,太高时后熟快,以致使果皮不转黄色。
最适宜的温度是18~20℃,后熟后果皮金黄色,果肉结实。
催熟温度以果肉温度为准,惆蕉房的温度往往与果实温度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长期低温贮藏或外界温度太低时,须让果肉温度上升到一定的温度(16~18℃)再行催熟。
适当低温催熟,可提高果实的货架期,但温度低,催熟时间长,火局蕉房的利用率不高。
我国目前常用的温度为18~20℃,6天催熟。
湿度太低香蕉难催熟。
催熟的前中期(前4天刚转色),需要较高的湿度,以90%~95%的相对湿度为宜,高湿环境下果皮色泽鲜艳诱人。
但后期(后2天转色后)湿度宜较低,以80%~85%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货架期。
乙烯利5~4000ppm溶液均可把香蕉催熟,通常用800~1000ppm乙烯利浓度。
据华南农业大学试验,浓度降低500ppm,成熟时间相应推迟1天。
浓度低,催熟时间长;浓度高,后熟快,但果肉易软化,果皮易断,货架期较短。
乙烯利浓度对催熟时间的效应不如温度大。
香蕉催熟过程中呼吸强度很大,尤其是呼吸高峰期,需要大量的氧气,并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延迟香蕉的黄熟,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时,香蕉会产生异味。
故香蕉数量大时,催熟房应适当通气。
国外先进的催熟房,装有抽气机及乙烯气体进气机,恒定供给乙烯量和氧气量,并抽出房内的二氧化碳等。
果实的饱满度越高,对催熟处理越敏感,后熟时间相对较短。
香蕉催熟的实验报告
《香蕉催熟的实验报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催熟香蕉的情况。
为了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比较不同催熟方法的效果。
实验材料包括新鲜的未成熟香蕉、纸袋、苹果和番茄。
我们将香蕉分成几组,
分别采用不同的催熟方法。
第一组将香蕉放入纸袋中,第二组将香蕉和苹果一
起放入纸袋中,第三组将香蕉和番茄一起放入纸袋中。
每组实验设置了对照组,即未采用任何催熟方法的香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采用苹果和番茄催熟的方法效果最好。
这是因
为苹果和番茄散发的乙烯气体可以促进香蕉的成熟过程。
而单独放入纸袋中的
香蕉催熟效果较差,可能是因为香蕉本身释放的乙烯气体不足以促进成熟。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采用苹果和番茄一起催熟是最有效的方法。
这对于日常生活中需要催熟香蕉的情况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
总之,这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催熟香蕉的宝贵信息,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
水果的成熟过程。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日
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科学地处理水果的催熟问题。
如何催熟水果如何催熟水果那么吃货们想吃到鲜甜多汁的水果,除了等待它自然成熟,还有那些方法能让它们快点到碗里来呢?以下是如何催熟水果方法,一起看看吧!如何催熟水果【1】方法一:大米催熟法用普通的大米,将你想要催熟的水果埋进米里,一般5天以后,水果就能完全熟透。
可以根据水果本身成熟的程度减少或增加时间。
方法二:水果催熟法苹果和香蕉都能产生相当量的乙烯,所以把它们和要催熟的水果,不管是梨、柿子、芒果还是猕猴桃放在一起,用袋子装起来,都能起到一定的“催熟作用”。
催熟的水果有害吗【2】水果好端端的为什么一定要在它还没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呢?考虑到要将水果运送到别的城市,如果等水果已经成熟后再输送,那么在运送途中水果就会腐烂。
都说强撸的瓜不甜,愣是将半生的水果从树上摘下然后喷点催熟剂,吃到这样的水果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催熟水果的原理:相信大家都知道催熟水果的物质是乙烯,它是植物自身的一种激素,能刺激水果快速成熟。
而催熟剂其实也是利用这个原理,人为的释放乙烯气体或乙烯利,来诱发水果成熟。
催熟剂的量一般不会过多,乙烯利的使用浓度以500~1000毫克/升为宜,用多了水果熟得更快,要是还没达到目的地水果就熟透了很容易腐烂。
另外催熟剂一般只是用在水果表面,而非可食用部分。
但催熟剂不会残留的化学物质安全吗?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报告显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可接受的乙烯利剂量为0.05毫克/千克体重。
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成年人每日摄入2.5毫克乙烯利。
如何辨别催熟水果【3】1、看品种:不同品种成熟时间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早熟、晚熟和普通品种。
2、看产地:产地较远,且果实在成熟后不易存储,必须在未熟的状态下才能经受住长途运输、存储、批发销售环节,普遍会在进入零售环节前进行催熟,被消费者买走。
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
3、看上市时间:水果成熟和当年的气候、温度、光照、园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排除品种等因素影响,也会出现为追求高价而提前催熟的水果,如樱桃、葡萄、西瓜等。
果实催熟【摘要】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用乙烯利处理的香蕉比用水处理的香蕉更快成熟,原因可能是在乙烯利溶液中浸泡的香蕉,因为乙烯利的催化调节作用,使香蕉细胞新陈代谢加快,导致其成熟速度加快。
【关键词】乙烯利;香蕉乙烯利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加速果实成熟、脱落、衰老等。
乙烯是植物代谢的天然产物,高等植物所有器官和组织都可产生。
本次实验用于探究乙烯利对于果实的催熟作用。
11B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准备乙烯利、保鲜袋、青皮未熟的香蕉1.2 实验方法1.2.1配制溶液:乙烯利500mg/L。
1.2.2将两个青皮未成熟的香蕉,分别放在装有乙烯利的溶液和水的两个容器中,浸30s,将其拿出,放置在密封袋中。
每天比较果皮颜色和软化程度。
2结果与讨论2.1 4B实验记录表1 不同处理下香蕉变化情况2.2 结果分析与讨论由图表知,用乙烯利处理的青皮香蕉从第二天起就能看出颜色开始变黄,成熟速度加快,第三天时已经能感觉到香蕉开始变软,到第四天已经大面积变黄色,捏起来已经软了,而用水处理的香蕉在第四天仅仅只有尾部变黄,依然没有变软。
到第五天时,用乙烯利处理的香蕉已经可以食用了。
而直到第八天,用水处理的香蕉才可以食用。
2.2.1乙烯利加速香蕉成熟的原因从上述对比情况可以看出,用乙烯利处理的香蕉比用水处理的香蕉更快成熟,原因可能是在乙烯利溶液中浸泡的香蕉,因为乙烯利的催化调节作用,使香蕉细胞新陈代谢加快,导致其成熟速度加快。
由此可得出结论,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参考文献[1] 王小菁,李玲,张盛春,彭长连,朱建军,李娘辉,李海航,施和平,邢惕,方璐. 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2] 李小方,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
催熟的解释及造句催熟的解释及造句催熟拼音【注音】: cui shu催熟解释【意思】:用物理、化学方法,使植物果实加快成熟。
催熟造句:1、如果你尝试着来催熟果实,它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2、香蕉会产生乙烯,一种能催熟香蕉的气体。
把一串香蕉分开能减慢这种过程。
3、催熟绿色西红柿:用黑白报纸包装西红柿,放置进一个纸板盒,为了避免他们相互挤烂,将它们叠累起来,放在一个凉爽地方。
4、一名官员说,“政府当局已被要求对参与用化学药剂催熟水果的零售商、批发商或果农予以法律制裁”。
5、植物会产生乙烯,这是一种促进植物老化的催熟气体。
6、农民在养猪、养家禽和种菜时用于催肥和催熟的添加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7、人工催熟水果检测程序细节也已分发到各国家机构。
8、电石一类的化学药剂,被用于催熟像芒果、苹果、木瓜和番石榴这样的水果。
9、另外,Chiquita把香蕉送到几个分配中心,在那里,香蕉被储存在被设计用来实施催熟工序的“催熟屋”里。
10、桃子,李子和油桃自身会释放足够的乙烯气体来催熟。
11、释放大量乙烯的水果还包括杏、甜瓜和西红柿。
容易受到乙烯催熟的蔬菜包括芦笋、西兰花、卷心菜和黄瓜。
12、桃子,洋李和油桃本身可以释放足够的气体来成功催熟。
13、由于后来政府的油桶全部用光,接下来的清理工作带来了疯狂暴利,催熟了黑市交易,每个桶的价格翻了五倍。
14、现在很多被激素催熟的.家禽,其实含有远远高于蜂制品的激素。
15、把香蕉一只只分开能使他们更长时间保持不坏。
香蕉会产生乙烯,一种能催熟香蕉的气体。
把一串香蕉分开能减慢这种过程。
16、她可以使其他的食物很快的催熟。
17、结果表明:乙烯利在促进脱水和催熟方面有一定作用,以在成熟前期喷药效果较好;18、室温催熟,保存在冰箱的保鲜盒中。
19、采用单因子试验法,初步研究了利用乙烯利催熟软化胡椒鲜果的方法。
20、根据试验结果,增强成熟期间的物质代谢,是乙烯利催熟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21、草甘膦对油菜催熟效果相对较差;22、近年来,野果的鲜味和清香胜过大棚催熟的水果,山里的笋子带着泥土芳香。
《植物激素》阅读原文及答案《植物激素》阅读原文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6分)植物激素①在古代,人们把青的梨子采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熏香,梨子就会很快变甜变软;采了生的猕猴桃,老人们也会说,把它们跟苹果放在一起,会软得更快。
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
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古人或许是“歪打正着”了。
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熏香时能产生一定量的乙烯,从而促进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苹果会不断释放乙烯,也就能促进猕猴桃的软化;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③划伤果树是为了让它自己产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
在现代农业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后转化成乙烯,从而产生“激素”效应。
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以,当你听说“激素催熟果实”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黑心农民”的非法操作。
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提高作物产量、缩短周期。
④经常看到记者揭露“黑心商贩”用“化学药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变熟的“黑幕”。
其实,葡萄和香蕉这样的水果如果完全成熟之后才采摘,就根本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
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产地把这些果实提前采摘,运送到远方或者保存到另一个季节,拿出来施以乙烯利,让它们从沉睡中醒来,就可以进一步“成熟”。
且不管这样得到的水果是否跟在树上成熟的一样美味,这至少让远方的人们或者在不同的季节吃上这些水果。
⑤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
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会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课外阅读]水果催熟
古代埃及人通过划伤无花果树促进果实成熟,古代中国人把青涩的梨关在房间里熏香,现代花贩们可以把云南的花剪下来运到北京去开,而水果贩子们,则用“药水”把青香蕉催熟……在这一切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都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乙烯。
乙烯在中学化学里就出现了,不过多数人听到它,首先想到的还是冒着白烟、管道交错的化工厂——没错,它是现代工业中主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然而,它又是如何与水果的成熟联系在一起的呢?
乙烯与植物,寻找那只看不见的手
19世纪,美国和俄罗斯的许多地方已经利用木炭不完全燃烧得到的气体来点灯照明——人们很早就注意到那些气体在管道输送中会泄漏一部分,1864年,还有人注意到了管道周围的植物长得跟正常的不同,比如枝条更加繁茂。
正如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那样,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细心和好奇的人。
1901年,一个名叫奈留波夫(Dimitry Neljubow)的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当时还是一个研究生——在圣彼得堡的一个实验室里种豌豆苗。
他发现在室内长出的豌豆苗比室外长出来的更短、更粗,不垂直向上长而是往水平方向长。
在排除了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空气。
由于照明气体的存在,室内空气中含有一些室外没有的成分。
最后,奈留波夫找出了影响豌豆苗生长的成分——乙烯。
而植物“短、粗、横向长”也就成了检测乙烯泄漏的“三项指标”。
科学的车轮滚滚前进,到了1917年,一个叫做达伯特(Doubt)的科学家发现乙烯会促进水果从枝上落下,由此乙烯与水果“催熟”的关系露出了一丝端倪。
不过,此前的这些结论都是基于外源乙烯的。
直到1934年,英国科学家甘恩(Gane R.)才从成熟的苹果中分离检测到了乙烯的存在,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现在,植物学家、农学家们不仅搞清楚了乙烯如何产生、如何影响水果成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利用它来调节水果的“熟”与“不熟”。
于是,本文开头所列的那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被这只看不见的手联系了起来。
不过,水果的生与熟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水果如何成熟
尚未成熟的水果是“青涩”的,一般而言硬而不甜。
青来源于其中的叶绿素,涩来自于其中的单宁,而硬主要是果胶的功能,不甜则是因为淀粉还没有转化成糖。
等到应该成熟的时候,植物中就会产生乙烯。
乙烯一起,水果中的各部分就像听到进攻的号角,纷纷起身,开始了夺取成熟的战斗。
那一刻,“它不是一个人”:有酶来分解叶绿素,甚至有新的色素产生,于是绿色消失,而红、黄等代表着成熟的颜色出现;一些激酶分解了酸而使水果趋向中性;淀粉酶把淀粉水解成糖而产生甜味;果胶酶的到来则分解掉了一些果胶,从而让水果变软;还有一些酶分解水果中的特定化合物而释放出某些气体,于是不同的水果就有了不同的香味……
自然成熟的水果,也意味着种子已经成熟。
变得香甜可口,客观上是满足了人和其他动物的食欲,对于植物来说是让动物们传播种子
而付出的酬劳。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何水果好吃而种子却不能被消化——可以随着动物们的活动而流浪远方,在各个角落里生根发芽。
不知道是为了方便被吃掉,还是为了即使没被吃掉也能够回归大地,不是瓜类的植物也同样会“果熟蒂落”。
达伯特发现乙烯会促进这一过程。
当乙烯到来时,“蒂”中的细胞就活跃起来。
尤其是果胶酶,分解了果胶之后,果实和母亲的联系就变得格外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它们就离开了母亲的怀抱。
所以,如果牛顿真的是被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的灵感,那么实在是应该感谢那一刻附于苹果身上的乙烯们。
遏制乙烯,保鲜的关键
对于科学,许多人关心的只是“对我有什么用”。
而许多科学上的发现,对我们还真是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
不过,乙烯的“植物激素”作用不在此列:明白了它的作用,即使我们不是杨贵妃,也可以吃上万里之外的新鲜水果了。
水果一旦成熟,即使被摘下了,内部的生化反应还是难以遏制。
比如说,糖转化成酒精、水果进一步变软……我们的肉眼看到的,就是水果“烂掉”了。
而且,这个过程发生起来非常迅猛。
比如香蕉,只要几天就够了。
既然知道了一切过程尽在乙烯的掌控,那么我们就可以“擒贼专擒王”,控制住乙烯就好办了。
比如香蕉,在很生的时候收割下来,放置在乙烯产生最慢的温度下(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这个温度是13℃~14℃),就可以放置很长的时间而不烂掉。
如果包装的箱子或者箱内有能够吸附乙烯的材料,就更有助于把乙烯的浓度控制得更低,大
大延长保存时间。
到了需要的地方或者时候,把昏睡的香蕉们用乙烯“唤醒”,就可以在几天之内变熟。
一般而言,热带和温带的水果对乙烯都很敏感,除了香蕉,通常还有芒果、猕猴桃、苹果、梨、柠檬等采取这样的方式。
我们经常见到高档的水果被纸或者泡沫包着。
不过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或者“高档”。
就像人体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防御反应,从而导致某些生理指标变化一样,水果“受伤”了也会刺激乙烯的分泌。
在运输过程中,摩肩接踵的水果们难免磕磕碰碰,虽然只是小伤但也足以使得它们产生更多的乙烯,加速成熟和腐烂。
而成熟变软又使得它们更加容易受伤。
良好的包装减少了这种受伤的机会,有助于减少损失。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