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 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 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 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像机 ➢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3.本文属于阳刚、雄壮的类型,结合全文思考:这一风格是怎样体现出来 的? 本文的阳刚、雄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白杨树放在西北高原这 一阔大、粗犷的环境中来写,突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强调其 “像哨兵似的”“傲然”耸立的形象给自己带来的震撼;(2)描绘白杨 树的形貌,突出它的“笔直”“紧紧靠拢”“努力向上”“不折不 挠”,强调精神;(3)不像多数托物言志作品那样委婉含蓄地表达象征意 义,而是直接表达;(4)词语的选用阳刚、大气,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 反问、排比等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
靠拢·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 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
·
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
·
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
,高到丈许,两丈,
重点难点 1.文章几次说到“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是不是有些 重复? 不是。本文以《白杨礼赞》为题,开头、中间、结尾又不断点题,直接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体现了散文 “形散神聚”的特点。
2.本文是怎样巧妙地运用对比烘托的? 开篇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西北高原,为下文写白杨树设置了阔 大的背景,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了“雄壮”“伟大” 的美感,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同时,用“单 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起了反衬作用; 在描述白杨树的外形和精神时,又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与“实在 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决不是平凡的树”相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美;紧 接着就其外形用“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反喻先行一抑,转而用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进行赞扬,对比映衬,形神兼美。文章结尾将白 杨树与楠木进行对比,怒斥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 人们,高声赞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显示了文章鲜明的爱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