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出自] 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

伏:趴。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译文1: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译文2: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背景: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到知天命之年,所以诗一开头便说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

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赏析: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

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对

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老骥,就是老千里马。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已经到了暮年,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进入暮年时的可贵的精神状态。这一层一开始就写“老骥伏枥”,写出了千里马同神龟和腾蛇一样,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也是要老的。千里马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如此。他写《龟虽寿》时,已是53岁的年纪,照古人的说法,人“五十始衰”。因此,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但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主要不在这里,而在于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珍惜年华,总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从而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建功立业,曹操

就是这样一个人。曹操的这种思想感情在《龟虽寿》的第三层有比较集中的表现。在曹操看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在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寿命与自然属性有关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强调了在寿命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朴素的、辩证的唯物精神,否定了长期流传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说法,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进步的思想。

《龟虽寿》的中心是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曾经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奋发有为,即使到了暮年,“犹冀有新功”。《龟虽寿》表现的正是这种思想感情,因此自古迄今,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龟虽寿》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和一般的抒情诗不同。一般的抒情诗都重在抒发感情,而这首诗却明显地具有哲理的内容,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于形象当中,因此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既能被诗情所激动,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领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这一点恐怕也是《龟虽寿》能在历代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龟虽寿(曹操)

2. 龟虽寿(曹操)

3.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4.《龟虽寿》曹操诗词赏析

5.曹操诗词龟虽寿

6.曹操诗词龟虽寿

7.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8.《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部编本初二语文《龟虽寿》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龟虽寿》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跑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停止。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长寿。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重点问题】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曹操《短歌行》赏析(林庚)

教育资料 《短歌行》 《短歌行》赏析(林庚) 曹操这一首《短歌行》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名作,它代表着人生的两面,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而所谓两面也就是人生的全面。整个的人生中自然含有一个生活的态度,这就具体地表现在成为《楚辞》与《诗经》传统的产儿。它一方面不失为《楚辞》中永恒的追求,一方面不失为一个平实的生活表现,因而也就为建安诗坛铺平了道路。 这首诗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充分表现着《楚辞》里的哀怨。一方面是人生的无常,一方面是永恒的渴望。而“呦呦鹿鸣”以下四句却是尽情的欢乐。你不晓得何以由哀怨这一端忽然会走到欢乐那一端去,转折得天衣无缝,仿佛本来就该是这么一回事似的。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的感受。这一段如是,下一段也如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缠绵的情调,把你又带回更深的哀怨中去。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终于走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结论。上下两段是一个章法,但是你并不觉得重复,你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旋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这岂不是一个整个的人生吗?把整个的人生表现在一个刹那的感觉上,又都归于一个最实在的生活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不正是当时的情景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正是当时的信心吗? “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两段连贯之妙,古今无二。《诗经》中现成的句法一变而有了《楚辞》的精神,全在“沉吟至今”的点窜,那是“青青子衿”的更深的解释,《诗经》与《楚辞》因此才有了更深的默契,从《楚辞》又回到《诗经》,这样与《鹿鸣》之诗乃打成一片,这是一个完满的行程,也便是人生旅程的意义。“月明星稀”何以会变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几乎更不可解。莫非由于“明月出天山”,“海上生明月”吗?古辞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枯桑何以知天风,因为它高;海水何以知天寒,因为它深。唐人诗“一叶落知天下秋”,我们对于宇宙万有正应该有一个“知”字。然则既然是山,岂可不高?既然是海,岂可不深呢?“并刀如水,吴盐胜雪”,既是刀,就应该雪亮;既是盐,就应该雪白,那么就不必问山与海了。 山海之情,成为漫漫旅程的归宿,这不但是乌鹊南飞,且成为人生的思慕。山既尽其高,海既尽其深。人在其中乃有一颗赤子的心。孟子主尽性,因此养成他浩然之气。天下所以归心,我们乃不觉得是一个夸张。 .

龟虽寿 中心 赏析 试题答案

《龟虽寿》【三国】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鉴赏关键点】这是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尤其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四句,千百年来曾引起无数读者的感慨和共鸣。【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极富哲理抒情诗,诗中表现了曹操自强不息、热爱生活、自信乐观、顽强进取的精神。【名句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前两句是比喻,作者以“千里马”自喻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事业,积极进取的态度。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们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有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还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质上的保养,又有适当的精神调养,那就可以延长生命。包含的哲理是:表达了一种不服老、不信甜蜜的人生态度。【自我检测】1.诗中用两个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2.诗中阐述作者人生哲学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3.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古诗赏析

《龟虽寿》曹操古诗赏析 【作品介绍】 《龟虽寿》为东汉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原文】 龟虽寿⑴ 神龟虽寿⑵,犹有竟时⑶。腾蛇乘雾⑷,终为土灰。老骥伏枥⑸,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⑹,壮心不已⑺。盈缩之期⑻,不但在天⑼;养怡之福⑽,可得永年⑾。幸甚至哉⑿,歌以咏志。 【注释】 ⑴龟虽寿: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⑵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⑶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⑷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⑸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 ⑹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这里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暮年:晚年。 ⑺已:停止。 ⑻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 ⑼但:仅,只。 ⑽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⑾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⑿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白话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创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大捷,班师回朝途中,天气寒冷且干旱,方圆二百里内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军队粮食也已

高中语文文言文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原文、翻译、赏析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原文、翻译、赏析译文 原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绕树三匝,何枝

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 所? 可依?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 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 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 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 待。《史记》载周公自谓: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贤。”),才 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 赏析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雅好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诗22首,全是乐府诗。曹操的乐府诗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他的《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这首带有建安时代"志深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特色的《短歌行》,读后不觉思接千载,荡气回肠,受到强烈的感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

古 代 名 句 精 粹 解 读

古代名句精粹解读 爱国爱民篇 1.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出处: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讲解:前一句表达了忠心报国之意,后一句表达了拳拳思亲之情。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有。 出处:宋·陆游《夜泊水村》 讲解:无再有:指双鬓已白,不能再变成青黑色。意思是年龄大了,不会变得年轻了。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一心报国、万死不辞的壮烈情怀。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处:宋·陆游《示儿》 讲解:王师:指南宋的军队。中原: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中原地区。乃翁:你们的父亲。这两句诗如同临终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情怀。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处:清·徐锡麟《出塞》 讲解:解:知道。沙场:战场。马革裹尸:东汉马援曾说过,男子汉要死就要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首回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士只知道为国牺牲,至于死后是否能把尸首运回家乡,那倒不在乎。它表达了作者为国牺牲、义无反顾的战斗决心。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其一 讲解:阖棺:盖棺。前一句是流传甚广的名句。后一句是说,一个人的成就还须等到死后才能论定。作者认为未死以前还可以为国家做许多事情,表现出一种为国而忧的情怀。 6.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 讲解:这两句的意思是:担当重任的人能深谋远略,深谋远略的人不计较眼前得失。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处: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讲解:吴钩:刀名,刃稍弯。五十州:指当时中央政权不能控制的藩镇地区。 唐宪宗即位后决心用武力削平藩镇。这两句诗反映出作者为国家统一事业尽力以建树功业的愿望。 8.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讲解:喻指关心百姓疾苦,哪怕是细小的事情都深切关注。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出处:宋·文天祥《扬子江》 讲解:南方:指南宋小朝廷所在之地。这两句诗以磁针石作比,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报国的思想感情。 10.平生颇有回天志,今日真成去国吟。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

曹操《龟虽寿》翻译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出自] 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 伏:趴。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译文1: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译文2: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 引导语: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短歌行 二首》 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 态,第二首诗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 短歌行 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 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 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 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 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 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 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 《短歌行》 (“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 迹,当他翦灭群凶之际,功高震主之时,正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者,但东吴孙权却瞅准时机竟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曹操代汉 而使其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号召, 故曹操机敏地认识到“ 是儿欲据吾著炉上郁!”故曹操运筹谋略而赋此《短歌行 ·周西伯 昌》。 西伯姬昌在纣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 犹能奉事殷纣, 故孔子盛称 “周之德,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 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 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 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而当 今天下时势与当年的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如命他“专使 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齐桓之功,戒晋文 之诈。然故作谦恭之辞耳,又谁知岂无更讨封赏之意乎 ?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 年)五月献帝下诏曰《册魏公九锡文》,其文曰“朕闻先王并建明德, 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 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 锡以二辂、虎贲、斧钺、禾巨 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 系二国是赖。”又“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 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 尔龟。”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其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 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 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 孤强盛, 又性不信天命之事, 恐私心相评, 言有不逊之志, 妄相忖度, 每用耿耿。

《龟虽寿》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龟虽寿》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跑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长寿。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B 全诗的核心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解析】A“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错,应为“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踌躇满志而作。”;C“说明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错,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D“直抒胸臆”错误,应为“借景抒情”。 3、下列对《龟虽寿》一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B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作者要求自己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分析有误。“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才是全诗的核心。表现自己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 二、赏析简答题: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注解】 ①竟时:(寿命)完结时。②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③.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④盈缩之期:满盈亏损,指人寿命的长短。⑤养怡:调养身心,保养身心健康。⑥末两句是乐府诗的一种结尾形式,跟正文无关。 (1)诗中用两个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2)诗中阐述作者人生哲学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3)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答案】 (4)①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神龟寿命再长,腾蛇本事再大,也难免一死,人生也是这样,自然规律不可逆转。②托物起兴,托神龟、腾蛇之物,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 (5)①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②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翻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短歌行》诗歌赏析

《短歌行》诗歌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 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 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 》中就提到它,后来经过小说 家渲染, 更是家喻户晓了。 但此诗究竟写什么?唐代吴兢说它“言当及时为 乐”(《乐府古题要解》)。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 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 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 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 点子上,我认为还是清代张玉穀说得对:“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 之诗。”(《古诗 赏析》卷八)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 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 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 联系 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 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 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 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魏源说得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 要治国平天下, 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 马上得天下的汉高祖唱《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他发乎其中 的心声。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 自己打天下的人才。所以,当此月明星稀之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时, 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 》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 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 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 曹操又信手拈来, 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 光照宇内; 可望而不可即, 不由使人“忧
1/6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龟虽寿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再现诗歌的动人情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2、深入研读,比较阅读,探讨曹操诗歌与毛泽东诗词的异同。 【教学过程】 1、入题: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2、(幻灯展示书法作品《龟虽寿》,学生欣赏) 高声示范朗读诗歌;再全体学生齐读,要求投入情感,读准节奏。 3、教师:第三单元学过了一首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有同学能背诵吗?(请一学生背诵) 提问:这首诗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情感呢? 回答、明确:表达了作者统一天下,吞吐日月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4、一学生小组简介曹操其人其作:(这一环节由学生课后通过网上及图书馆的资料查询,用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曹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重要特点。钟嵘《诗品》谓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我们看到的幻灯片上的曹操是一副帝王之像,说实话和我们脑海中的曹操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我的头脑中曹操应该是个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慷慨悲歌的曹操,因为他一生都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抱负。 解析:学生能够分析到这么多,其实可以说对诗歌主题思想已经完全理解了,特别是对曹操形象的认识很有意思,也很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 5、全体学生再次高声朗读全诗。

《龟虽寿》赏析

《龟虽寿》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跑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长寿。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背景】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此时曹操已到知天命之年,所以诗一开头便说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主旨】 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真切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名句赏析】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里马已老,且又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和气概。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这四句是全诗的意旨所在,也是一直为人称道的地方。前四句颇有暗淡伤感之意,而这四句一出,顿改前调,鸣奏出昂扬之音,突发出慷慨之声。由此可见,曹操显然主张有生之年积极创造,建立功业,名标青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们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有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还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质上的保养,又有适当的精神调养,那就可以延长生命。诗人在此好像讲养生之道,其实他另有哲理,表达了一种不服老、不信甜蜜的人生态度。 诗的最后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写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面赋诗明志之意。

短歌行赏析介绍

短歌行赏析介绍 说道曹操, 大家一定就联想到三国那些烽火狼烟岁月吧。 但是曹操其实也是 一位文学 大家,今天就来分享《短歌行 》赏析。 《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 它本来是一个乐曲名称。最初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同名诗有 24 首,最早 是曹操这首。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 现在当然是不知道。 但乐府 《相和歌·平调曲》 中除《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 “长歌正激烈”, 魏文帝曹丕 《燕歌行》 “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 《艳 歌行》 “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 认为“长歌”、 “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音乐特点。《短歌行》这 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现在 所能见到最早《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 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是其中第 一首。 这首《短歌行》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 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统治基础,打击反动世袭豪强势力, 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 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诗歌 形式,含有丰富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他所坚 持主张,配合他所颁发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那么愁是什么呢?原来他是 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 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 位高权重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 那该有多大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 中真有“贤才”话, 看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

经典古诗词名句讲解学习

经典古诗词名句

其他(70)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长治公》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 而》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战国·屈原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3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3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先秦·荀子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4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5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书·枚乘上书谏吴王》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52.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语文九年级上册需要背诵的课文讲解学习

语文九年级上册需要背诵的课文

初三九年级上册的苏教版语文要背的课文一、古诗词 塞下曲六首凉州词 李白王之涣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黄河远上白云间,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一片孤城万仞山.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羌笛何须怨杨柳,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惠崇《春江晚景》 卢纶苏轼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相见欢浣溪沙 李煜晏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夕阳西下几时回.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园香径独徘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龟虽寿 岑参曹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曹操短歌行赏析3篇完整版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一):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正因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正因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情绪;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曹操短歌行赏析(二):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此刻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十分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刻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那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刻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就应赶紧拿定主意,到我那里来施展抱负。因此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用心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证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因此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正因透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因此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

初中古诗词大全知识讲解

初中古诗词大全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 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 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 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 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 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 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 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 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 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 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 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 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 骚数百年。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 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 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 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 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 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 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 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