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西财出版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5
旗开得胜第五章统计指数分析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指数: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对数,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化程度特殊相对数。
2. 总指数: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
3. 综合指数:通过综合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的相对数,它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4. 同度量因素:计算总指数时起媒介作用和权数作用的因素。
5. 平均指数:由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总指数。
6. 指数体系: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特殊相对数2. 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3. 个体指数、总指数4. 综合1旗开得胜25. 数量指标指数6. 质量指标指数7. 综合指数、平均指数8. 基期的质量指标、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9. 同度量因素、指数化因素 10. 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11. 个体指数的12. 加权算术平均、加权调和平均 13. 1100p q p q14. 乘积,代数和 15. 因素分析 16. 5.66 % 17. 101.9 % 18. 各组结构19.固定构成、结构影响 20.指数体系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C2.B3.C4.C5.B6.D7.A8.D9.B 10.C11.A 12.C 13.B 14.C 15.B16.C 17.D 18.A 19.D 20.D21.B 22.B 23.D 24.A 25.B26.D 27.B 28.C 29.C 30.D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ACD 2.AB 3.ABCD 4.ABC 5.BC6.AD7.BD8.ABD9.CD 10.ABD11.BC 12. ABC 13.AD 14.AC 15.BCD16.AD 17.BC 18.ABD 19.ACD 20.ABCD21.ABCD 22.AC 23.AC 24.ABC 25.CD五、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4.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5.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7. 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 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 准确性3. 每一个单位4. 非全面调查5. 调查单位6.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 调查项目8. 单一表、一览表9. 调查期限10. 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 一次性12. 随机原则、数量上13.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14. 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D3. A4. B5. C6. B7. B8. B9. C 10. D11. D 12. A 13. A 14. C 15. B316. C 17. D 18. C 19. A 20. C21. A 22. B 23. B 24. C 25. A26. D 27. A 28. C 29. B 30. 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旗开得胜1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或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再依据抽取的样本信息,对假设是否正确做出统计判断,即是否拒绝这种假设。
2. 原假设:又叫零假设或无效假设,是待检验的假设,表示为 H 0,总是含有等号。
3. 备择假设:是零假设的对立,表示为 H 1,总是含有不等号。
4. 单侧检验:备择假设符号为大于或小于时的假设检验。
5. 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6. 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u ,nx σμ0-,标准正态; ),(),(2/2/+∞--∞nz nz σσααY2.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3. 弃真,存伪4. 方差旗开得胜25. 卡方, F6. 方差分析7. t ,u8. nsx 0μ-,不拒绝9. 单侧,双侧10.新产品的废品率为5% ,0.01 11.相关,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12.总变差平方和=组间变差平方和+组内变差平方和 13.连续,离散 14.总体均值 15.因子,水平 16.组间,组内 17.r-1,n-r18. 正态,独立,方差齐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 2.B 3. B 4.A 5.C 6.B 7.C 8.A 9.D 10.A 11.D 12.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AC 2.A 3.B 4.BD 5. AD五、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在任何情况下,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都不可能同时降低。
( ×)样本量一定时2. 对于两样本的均值检验问题,若方差均未知,则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可使用,且两者检验结果一致。
6.3第六章习题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假设检验的概率依据是( A )。
A.小概率原理B.最大似然原理C.大数定理D.中心极限定理2.检验功效定义为( B )。
A.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B.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C.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D.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3. 显著性水平为5%,下面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A .接受0H 时的可靠性为95%;B .接受1H 时的可靠性为95%C .1H 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为5%D .0H 为假时被接受的概率为5%4. 哪种场合适合用t 检验?( C )A .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B .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C .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D .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5. 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性水平为5%时,原假设被拒绝,则用显著性水平1%时,( C )。
A .一定会被拒绝B .一定不会被拒绝C .有可能拒绝原假设D .需要重新检验二、多项选择题1. β错误( ACDE )A. 是在原假设不真实的条件下发生B. 是在原假设真实的条件下发生C. 决定于原假设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D. 原假设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越大,犯β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E. 原假设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越小,犯β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2. 下面对符号检验和秩和检验的描述准确的是( ACE )。
A .符号检验只考虑样本差数的符号B .秩和检验只考虑样本差数的顺序C .秩和检验除了考虑样本差数的符号,还考虑其顺序D .符号检验比秩和检验利用数据信息更加充分E .秩和检验的检验功效比符号检验更强三、计算题1. 某调查公司研究表明,10-20岁年轻人每去一次速食店(如麦当劳、肯德基等)的平均消费为50元。
现在某二线城市随机抽取100名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作为样本,测得该样本平均消费水平为56元,样本标准差为15元。
试问,在显著水平5%下,检验该调查公司的结论是否成立。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4.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5.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7. 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 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 准确性3. 每一个单位4. 非全面调查5. 调查单位6.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 调查项目8. 单一表、一览表9. 调查期限10. 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 一次性12. 随机原则、数量上13.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14. 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D3. A4. B5. C6. B7. B8. B9. C 10. D11. D 12. A 13. A 14. C 15. B316. C 17. D 18. C 19. A 20. C21. A 22. B 23. B 24. C 25. A26. D 27. A 28. C 29. B 30. 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第6章 方差分析6.1 0215.86574.401.0=<=F F (或01.00409.0=>=-αvalue P ),不能拒绝原假设。
6.2 579.48234.1501.0=>=F F (或01.000001.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6.3 4170.50984.1001.0=>=F F (或01.0000685.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6.4 6823.37557.1105.0=>=F F (或05.0000849.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6.5 8853.30684.1705.0=>=F F (或05.00003.0=<=-αvalue P ),拒绝原假设。
85.54.14304.44=>=-=-LSD x x B A ,拒绝原假设; 85.58.16.424.44=<=-=-LSD x x C A ,不能拒绝原假设; 85.56.126.4230=>=-=-LSD x x C B ,拒绝原假设。
6.6554131.3478.105.0=<=F F (或05.0245946.0=>=-αvalue P ),不能拒绝原假设。
第7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7.1 (1)散点图(略),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2)920232.0=r 。
(3)检验统计量2281.24222.142=>=αt t ,拒绝原假设,相关系数显著。
7.2 (1)散点图(略)。
(2)8621.0=r 。
7.3 (1)0ˆβ表示当0=x 时y 的期望值。
(2)1ˆβ表示x 每变动一个单位y 平均下降0.5个单位。
(3)7)(=y E 。
7.4 (1)%902=R 。
(2)1=e s 。
7.5 (1)散点图(略)。
(2)9489.0=r 。
(3)x y 00358.01181.0ˆ+=。
第8章参数估计1.什么是统计推断?统计推断的两类问题是什么?答:统计推断就是根据样本的信息,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推断,它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其中参数估计可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大类。
2.什么是点估计?什么是区间估计?两者各有什么优缺点?答:点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一个估计值,其优点在于它通过样本资料就能够明确地估计总体参数。
不足之处是,一般点估计值不会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并且无法给出它与真值的误差以及估计可靠性程度。
区间估计是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可能位于的区间。
优点是指出了未知参数所在区间的上下限,同时指出该区间包含真值的可靠度(置信度),弥补了点估计的不足。
3.评判一个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有哪些?答:评判一个估计量的好坏有以下三个标准:(1)无偏性如果样本统计量的期望值等于该统计量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则这个估计量叫做无偏估计量。
这是一个好的估计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2)一致性当样本容量n增大时,如果估计量越来越接近总体参数的真值时,就称这个估计量为一致估计量。
估计量的一致性是从极限意义上讲的,它适用于大样本的情况。
(3)有效性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离散程度。
如果两个估计量都是无偏的,其中方差较小的(对给定的样本容量而言)就可认为相对来说是更有效的。
4.确定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1)受总体方差σ2数值大小的影响总体方差大,抽样误差大,则应多抽一些样本容量,反之,则可少抽一些。
当然,总体方差为0时,那么只需抽出其中一个就能代表总体。
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道总体方差,因而必须做试验性调查,或以过去的历史资料做参考。
(2)可靠性程度的高低要求可靠性越高,所必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大。
也就是说,为获得所需精度而指定的概率越大,所需要的样本容量就越大。
(3)允许误差的大小这主要由研究的目的而定。
若要求推断比较精确,允许误差应该低一些,随之抽取的样本容量也要求多一些;反之,若允许误差可以大一些,样本容量也可以少一些。
答案仅供参考习题2参考答案2.1 X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 1/36 1/18 1/12 1/9 5/36 1/6 5/36 1/9 1/12 1/18 1/36 2.2解根据10kkXP得10kkae即1111eae。
故1ea 2.3解用X 表示甲在两次投篮中所投中的次数XB20.7 用Y表示乙在两次投篮中所投中的次数YB20.4 1 两人投中的次数相同PXY PX0Y0 PX1Y1 PX2Y2 0011220202111120202222220.70.30.40.60.70.30.40.60.70.30.40.60.3124CCCCCC2甲比乙投中的次数多PXgtY PX1Y0 PX2Y0 PX2Y1 1020211102200220112222220.70.30.40.60.70.30.40.60.70.30.40.60.5628CCCCCC2.4解:1P1≤X≤3 PX1 PX2 PX312321515155 2 P0.5ltXlt2.5PX1 PX212115155 2.5解1PX246…246211112222k1111441314kklim 答案仅供参考2PX≥31―PXlt31―PX1- PX21111244 2.6解设iA表示第i次取出的是次品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123412131241230PXPAAAAPAPAAPAAAPAAAA18171615122019181719 112341234234123412181716182171618182161817162322019181720191817201918172 019181795PXPAAAAPAAAAPAAAAPAAAA 1232321011199595PXPXPX 2.7解1设X表示4次独立试验中A发生的次数则XB40.4343140443340.40.60.40.60.1792PXPXPXCC 2设Y表示5次独立试验中A发生的次数则YB50.4 34532415055533450.40.60.40.60.40.60.31744PXPXPXPXCCC 2.81XPλP0.5×3 P1.5 01.51.500PXe1.5e 2XPλP0.5×4 P2 0122222210111301PXPXPXeee 2.9解设应配备m名设备维修人员。
1. 解: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700;:700H H μμ≥<2x Z ===- 由于-2<-1.645,所以Z Z α<-,Z 值位于原假设0H 的拒绝域,所以拒绝0H ,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该批元件不合格。
2.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250;:250H H μμ≤>20 3.336x t ====,0.05(24) 1.7109t =, 由于0.05(24),.t t t t α>>所以t 值位于原假设H 0,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该种化肥使得水稻明显增产。
3. 解:已知 0620.157,0.155,0.05, 1.96.400p p Z αα=====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0.157;:0.157H P H P =≠0.10995P Z ===- -0.10995>-1.96,所以Z 值位于原假设H 0的接受域。
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随机调查的结果支持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为15.7%。
4. 解:已知 09,100,99.98, 1.2122n x s μ====。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100;:100H H μμ=≠0.020.04950.4041x t -====- -0.0495>-2.306,所以t 位于原假设H 0的接受域,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打包机打包正常。
5. 解:已知00.05200,20,208.5,30,(19) 1.7291n x S t μ=====。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200;:200H H μμ≤>8.5 1.2676.7083x t ==== t t α<,所以t 值位于原假设H 0的接受域,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接受原假设,即在特定时间内每小时经过该地的汽车数量小于200辆。
6. 解:已知015,40,14.5, 2.3,0.05, 1.645n x S Z αμα======。
3.3.第三章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今有N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 C )A.xN∑B.∑∑fxfC.1Nx∑D.∑∑xmm2.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 A.B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B. 权数的大小;C. 各组单位数的多少;D.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3.是非标志不存在变异时,意味着:( B、C )A. 各标志值遇到同样的成数;B. 所有单位都只具有某属性C. 所计算的方差为0;D. 所计算的方差为0.254.能够综合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对总体标志变异程度作全面客观评定的指标有( A、C )A.方差B.算术平均数C.标准差D.全距二、判断题1.甲乙两地,汽车去程时速20公里,回程时速30公里,其平均速度为25公里。
答:错。
这里不能简单地将两个速度加以平均。
因为来去速度不一样,花费的时间不同。
应采用调和平均数的形式计算。
其结果为24公里/小时。
1.权数起作用的前提是各组的变量必须互有差异。
答:正确。
如果变量值没有差异不必加权计算。
只要观察其中一个数值即可。
3.变量同减某个数再同除于另一数然后求其方差,其方差等于原方差乘于除数的平方。
答:正确。
4.与平均数相比,中位数比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答:正确。
因为确定中位数时,并不考虑极端值。
三、计算题1.甲乙两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表,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
解:甲企业平均单位成本=1500/303000/202100/15150030002100++++=19.41元乙企业平均单位成本=1500/301500/203255/15150015003255++++=18.29元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甲企业的平均成本较高。
其主要原因在于甲企业生产的单位成本较低的A 产品数量少于乙企业,单位成本较高的B 产品数量则比乙企业更多。
2.甲、乙两市场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资料如下表,试比较哪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分析其原因。
第一章总论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A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三、多项选择题1.ACE 2.ABD 3.BE 4.CE5.BDE 6.ABC 7.ACE 8.ABCE9.BCE 四、判断题1.×2.×3.√4.√5.×6.×7.√8.×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
(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
(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
(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9)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0)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BE 2.AD 3.ABCE4.ACE 5.BD 6.ABC 7.CD 8.ABCD 9.ABCDE 三、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基础资料。
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16.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三、多项选择题1.ADE 2.ACDE 3.AE4.ACE 5.ABC 6.CD 7.ACD 8.ABC 9.ABCDE 10.DE 11.BCDE第四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三、多项选择题1.AC 2.CE 3.DE 4.BCDE 5.ACD 6.ABE7.ABE 8.CD E9.ACD 10.ACDE四、判断题1.×2.×3.×4.√5.×6.√7.√8.√9.×10.√六、计算题1.某班学生学习成绩次数分布表46名同学中不及格学生为2人,不及格率为4.35%,及格率为95.65%,优秀学生为8人,优秀率为17.39%;成绩为良好的同学有19人,占41.3%,成绩为中等的同学有10人,占21.74%,成绩为及格的同学有7人,占15.22%。
第5章概率1.什么叫随机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答:(1)随机试验从广义上讲,从某一研究目的出发,对随机现象进行观察均称为随机试验。
但严格意义上的随机试验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③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试验之前不能肯定这次试验会出现哪一个结果。
(2)随机事件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或可能不出现的事情称为随机事件。
(3)样本空间由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全部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2.事件互不相容与相互独立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答:如果两个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与B为互不相容事件,或称互斥事件,即P(AB)=0;相互独立即两个事件各自发生与否与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没有关系,所以相互独立的事件可以同时发生,即P(AB)=P(A)P(B)≥0。
3.什么叫古典概率?什么叫统计概率?什么叫主观概率?答:(1)古典概率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有限多种,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这种条件下的概率问题属于古典概率;(2)统计概率有很多试验中它们的试验结果并不是等可能性出现,对这种事件要确定它们的概率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或重复试验的方法求出事件的频率,再根据频率随试验次数变化的趋势来确定概率。
这种确定事件出现概率的问题属于统计概率。
(3)主观概率即个人判断概率,它是指一个有理智和丰富经验的人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主观判断的量度。
4.何谓全概率公式?何为贝叶斯定理?答:(1)全概率公式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事件,可先将复杂事件分解为一些较简单的事件,再结合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计算出所要求的概率。
设试验E的样本空间为S,B为E的事件,A1,A2,…,A n是一个完备事件组(互斥事件),事件B仅当完备事件组A i(i=1,2,…,n)发生时才能发生,且P(A i)>0,则B=B(A1+A2+…+A n)=BA1+BA2+…+BA nP(B)=P(A1)·P(B|A1)+P(A2)·P(B|A2)+…+P(A n)·P(B|A n)=(2)贝叶斯定理1()() ni i iP A P B A =⋅∑设试验E 的样本空间为S ,B 为E 的事件,A 1,A 2,…,是一个完备事件组(互斥事件),事件B 仅当完备事件组A i (=1,2,…,n )发生时才能发生,且P (B )>0,P (A i )>0,则,i =1,2,…,n5.一位销售部经理告诉他的销售小组,一项新的广告活动将有50%的机会使销售额增加20%,试问:(1)这是什么类型的概率?(2)它有用吗?答:(1)属于主观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