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S版《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语文S版《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琥珀》。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
)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老师谈话引入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二、学习课文(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板书:阳光强烈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奇异的琥珀_沪教版16、奇异的琥珀学习目标: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
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
人们推测出什么?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
(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
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
)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
(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2)全班交流。
(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五、推荐课外阅读。
(比如:〈蜷蝉的住宅〉)。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奇异的琥珀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石,理解化石的特征;2.理解化石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生命过程,掌握化石对研究古生物的重要性;3.通过学习《奇异的琥珀》一文,了解琥珀的成因、种类和价值;4.掌握一些汉字的写法和读音。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化石的特征和分类方法;2.了解琥珀的成因和种类,掌握琥珀的价值;3.掌握一些汉字的写法和读音。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化石的定义和特征2.化石的种类和分类方法3.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的重要性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呈现化石的图片,引出化石的概念;2.用丰富的图片展示各种化石,引导学生认知化石的种类;3.带领学生了解化石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4.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化石,分辨不同类型的化石。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琥珀的成因、种类和价值2.阅读并理解《奇异的琥珀》一文教学步骤1.带领学生认知琥珀的基本情况,展示琥珀的图片,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2.简单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3.引导学生阅读《奇异的琥珀》,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琥珀、里面困住的生物、以及琥珀的各种价值;4.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通过琥珀可以知道哪些古生物的信息,如何通过琥珀探究古生物的演变以及生态变化;5.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琥珀手链的过程,并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琥珀手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汉字读音和写法练习教学步骤1.让学生写出本课所学汉字,然后给出正确的汉字写法;2.带领学生朗读并模仿汉字拼音读音,加深学生的汉字识记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资源1.化石和琥珀的图片;2.《奇异的琥珀》一文;3.制作琥珀手链的工具与材料。
五、课堂评估1.课堂笔记,让学生对化石和琥珀有更好的认知;2.关于琥珀的小组讨论或者琥珀手链的制作过程,了解学生对于琥珀知识的理解情况。
六、扩展延伸1.带学生到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地参观化石和琥珀等珍贵古生物,加深学生们对于古生物的认知;2.带领学生做一些珍贵宝石的研究,探究宝石的形成过程和价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奇异的琥珀》是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21课,此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推测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的,明白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4、复述故事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认读、识记、组词、听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的工具书来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练习和指导,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与交流,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以及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和发现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四)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2、难点:理解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第一课时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琥珀的形成和特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准备与琥珀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准备一些琥珀样本和放大镜。
教学过程:
1. 琥珀的形成:
教师向幼儿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如树脂的流淌和化石化等,让他们了解琥珀的形成原理。
2. 观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与琥珀相关的观察活动,如观察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残留物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 创造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与琥珀相关的创造活动,如设计自己的琥珀首饰、编写琥珀故事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帮助幼儿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通过琥珀形成的介绍、观察活动和创造活动的训练,幼儿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琥珀的形成和特点,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奇异的琥珀》说课稿引言概述:琥珀是一种奇异的宝石,它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琥珀的特点和价值,包括其形成过程、种类与产地、文化象征以及应用领域。
一、琥珀的形成过程1.1 树脂的分泌:琥珀是由树木分泌的树脂逐渐形成的。
当树木受到外界刺激或受损时,它们会分泌出树脂作为一种保护机制。
1.2 化石化过程:树脂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和聚合作用,逐渐转化为琥珀。
这个过程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因此琥珀被称为“古树的眼泪”。
1.3 化石形态:琥珀的形态多样,有固态琥珀、液态琥珀和气泡琥珀等。
其中,固态琥珀是最常见的形态,也是用于制作首饰和工艺品的主要材料。
二、琥珀的种类与产地2.1 种类分类:根据琥珀的颜色和成分,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如蜜蜡琥珀、蓝琥珀、红琥珀等。
2.2 产地分布:琥珀的产地遍布全球,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等地。
其中,波罗的海琥珀是最为著名和珍贵的,因其年代久远、色彩丰富而备受推崇。
2.3 琥珀的质地:不同产地的琥珀质地也有所不同,如波罗的海琥珀质地较硬,而加勒比海琥珀质地较软。
这种差异也影响了琥珀的用途和价值。
三、琥珀的文化象征3.1 古代神话:在古代文化中,琥珀被视为神圣之物,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中,琥珀被认为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眼泪。
3.2 珍贵宝石:由于琥珀的稀有性和美丽外观,它成为了许多皇室和贵族的珍藏品。
在一些文化中,琥珀还被视为幸运石,能够带来好运和保护。
3.3 现代象征:如今,琥珀不仅在首饰和工艺品中广泛应用,还成为了一种时尚和艺术的象征。
许多设计师将琥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四、琥珀的应用领域4.1 首饰制作:琥珀是一种理想的首饰材料,其丰富的色彩和温润的质感使其成为了设计师们的首选。
人们可以将琥珀制作成项链、手链、耳环等多种不同款式的首饰。
4.2 工艺品制作:琥珀还可以被用于制作工艺品,如雕刻、摆件等。
五年级语文说明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奇异的琥珀(节选)(15%)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用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后来,陆地渐渐地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
波浪不断地冲刷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在那块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
我们可以看见,还可以想象,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
从那块琥珀里,我们可以推测,并且可以知道,,世界上早已有。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1%)重重()淹没()(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在下列括号内。
(1%)前仰后合()腐朽()(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8%)(4)通过读短文,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是:2%(5)读短文的第二小节,思考这一段中的“刚”和“刚好”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解析】略2.阅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选段,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仿写1、奇异的琥珀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晴朗的上午,太阳暖暖地照耀在大地上,风儿恍若一位舞者,提着裙摆姗姗走来,翠绿的树叶都转过脸,痴迷的望着风儿的背影,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到了正午,太阳照得火辣辣的,从树梢的缝隙间射出一道道刺眼的白光。
一只从遥远的地方风尘仆仆飞来的小蝴蝶在树林里蹿来蹿去,尾翼长如丝带,临风飘动,舞姿真是优美潇洒极了。
小蝴蝶飞不动了,便歇在一朵淡黄色的花上,两只带斑点的蓝色翅膀不时扇动着,那如网的金色脉络熠熠闪光,那一对黑色触须,纤细得像云锦。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两片蝶翼缓缓扇动着,它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由于天气的炎热,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隐隐能闻见松脂的香味。
小蝴蝶打了个激灵,好像有什么是要发生。
刚巧,小蝴蝶起飞的那一刻,一件可怕的事发生了!小蝴蝶被一滴厚厚的松脂包裹住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小蝴蝶惊恐地前仰后翻挣扎着,细长脆弱的小腿被黏稠的松脂紧紧束缚住了。
太阳却毫不理会小蝴蝶的悲惨命运,继续无情地爆发出强烈的阳光。
接着,又有几滴松脂滴了下来,把小蝴蝶重重包裹住了,小蝴蝶终于不动了,淹没在了这颗松脂里。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夜晚的树林万籁俱静,唯独猫头鹰发出“咕咕”的声音。
小蝴蝶静静地躺在松脂里,仰望着星空。
有几只萤火虫点着灯,从松脂旁飞过,问道:“朋友,你感到无助和害怕吗?”“怕?会有一点吧。
”小蝴蝶答道,“可是后来,我想了想,我会永远住在着明黄色的小球里,被一代代传下去,被一代又一代来欣赏,视为珍宝。
与同伴们相比,我是多么幸运呀!”说完,小蝴蝶幸福地闭上眼睛,永世的沉睡在了里面。
萤火虫尊敬地看着小蝴蝶,好一会儿才提着灯飞走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轮回,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古老的树林被海水吞噬,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
只有那颗松脂完好无损的埋在了土壤里。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颗松脂球成了化石。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6《奇异的琥珀》【多音字】干gàn【字义】1:事物的主体,重要部分;2、做,搞;【组词】主干能干gān【字义】1、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组词】干燥晒干挣zhèng【字义】1:用力支撑或摆脱。
2、出力量而取得报酬。
【组词】挣脱挣钱Zhēng【字义】1、用力支撑或摆脱。
【组词】挣扎【词语理解】奇异:奇特怪异。
翻腾:剧烈翻滚。
拂拭:掸去或擦拭。
黏稠:既有黏性,浓度又大。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推想不知道的事情。
包裹:容纳在里头。
澎湃:指波涛冲击岸边或指声势、气势浩大雄伟。
前俯后仰:身体前后晃动。
形容大笑或者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琥珀:古代松树柏树树脂的化石,可以用来制造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以作装饰品,可入药。
【近义词】奇异——奇特柔嫩——柔软埋没——淹没推测——推断【反义词】柔嫩——坚硬快活——痛苦高大——矮小仔细——粗略【层次和段落】第一段(1-12):记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段(13——16):叙述了渔家父子发现琥珀的情景。
第三段(17):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交代了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及其科学上的价值。
【积累好词】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天昏地暗前因后果生离死别一无所有改邪归正轻重缓急博古通今承上启下大惊小怪大同小异风调雨顺:调,调和;顺,适合需要。
风雨及时适宜。
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近义词】繁殖——繁衍猖獗——猖狂【反义词】糟蹋——珍惜简单——复杂【词语解析】收获收成“收获”原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后也比喻心得、成绩、战果等。
“收成”指庄稼、蔬菜、果品等收获的成绩。
可见,“收成”只指农作物的收获,而“收获”的含义则要宽泛得多,泛指一切成绩的取得。
【层次和段落】第一部分(1):写了蛇与庄稼之间的复杂联系。
第二部分(2):写猫和苜蓿之间的复杂联系。
第三部分(3):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
【积累好词】带有同义词的成语:安邦定国顶天立地老谋深算背信弃义标新立异道听途说冥思苦想丰功伟绩愁眉苦脸18、《陨石》[多音字]量liáng【字义】1、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等;2、估量。
《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
(板书:琥珀)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
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
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
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
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
语文《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琥珀中的景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丽与神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琥珀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2)教师补充讲解琥珀的科学价值。
4. 讨论与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想象琥珀中的景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了解其更多的科学价值。
(2)以“我眼中的琥珀”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创新与实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真实的琥珀样本和相关的地质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个人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合作。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琥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奇异的琥珀》的基本情节;2.理解文章中的辞藻、人物;3.学习小说的核心价值观:家庭和睦、珍惜友谊。
2、教学重点1.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辞藻和人物;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学习认真对待决定,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3、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阅读文中人物的性格,思考人物性格与行为产生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价值观的表现方式。
4、教学方法1.图画教学法;2.讨论/互动教学法;3.阅读理解教学法。
5、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小说《奇异的琥珀》的背景,并让学生感受小说的匠心设计和作者的语言艺术。
步骤二:阅读故事(2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奇异的琥珀》,重点关注文章的语言、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通过讨论、提问加深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
步骤三:人物细节解析(25分钟)老师采用讲解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探究人物性格与行为的关系和影响。
步骤四:学习文章价值观(20分钟)在学生对于小说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重点教授小说的两个价值观:家庭和睦、珍惜友谊。
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表现价值观。
步骤五:总结课程(10分钟)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把重点、难点再次强调。
6、教学评价评价主要分为三部分: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
针对不同考核点,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每个学生都应该完成一份自我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
同时,教师也会通过当前情况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更努力的学习。
六年级《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回顾初读内容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
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二、深入学习课文(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
《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
六(1)班李永红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学小品文。
讲述了人们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它的形成过程,体现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全文用故事情节来描述,语言生动,表达准确。
知识性是说明文的明显特点。
本文用词严谨,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
将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精美动画,整体回归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画的展现,琥珀的形成过程完整的呈现于眼前,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课文教学的整体回归。
二、以问题为纽带
“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为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问题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不足之处
1、这篇课文虽是一篇科普短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这些都适合学生朗读,但是研究教材时对此内容忽略了。
2、教学时,前松后紧,导致本课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