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女性,不朽的人生——福克纳和莫言代表作之女性主义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301.09 KB
- 文档页数:3
莫把“比较”作“比喻”
苗永新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卷),期】2001(0)12
【总页数】1页(P42-42)
【关键词】比喻句;类事物;山地回忆;句子;《阅读和写作》;非比喻;本体;锅台;中学语文;中等师范学校
【作者】苗永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罪恶与拯救——远藤周作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宗教观之比较 [J], 史军
2.坚强的女性,不朽的人生--福克纳和莫言代表作之女性主义比较 [J], 吴博
3.阿拉伯语比喻手法与汉语比喻手法在中阿修辞中的比较\r——比较与分析研究[J], 李颖
4.莫把比较当比喻 [J], 张龙生
5.“凡喻必以非类”、“同类作比即比较”的质疑与比喻理论的建构 [J], 刘大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福克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便是莫言。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写作环境、布局方法、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的主要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试图说明福克纳对莫言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意识流,多视角,女性意识一莫言,山东高密人,从1980年代中期起,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在中国的文坛上,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问学”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创作方法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其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在读完《喧哗与骚动》的序言之后说:“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
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他立刻明白了其实他所生长的高密东北乡也是他的一笔财富,他要写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他要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并做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主宰这里的一切。
莫言说:“我与这个美国老头(指福克纳)建立了一种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
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
我还用见到他的书就买这种方式来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二提到福克纳,就不得不提他的约克纳帕塔法。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所热爱和眷恋的故乡,为他的许多小说所虚构出来的一个县城,包括杰弗生镇连同周围的乡野。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联系起来,不仅是美国南方的历史缩影,而且是全人类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深厚的美国南方性质,也是作者故乡的体现,都包含了浓重的美国梦思想。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杨阳
【期刊名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1)1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具有旺盛创作力的天才作家。
他笔耕不辍,写出了《天堂蒜薹之歌》《蛙》《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一系列小说。
在莫言几乎所有的小说中都刻画了诸多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莫言小说中伟大无私的母亲形象、勇于担当的妻子形象以及独立自主的个体形象,并从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关照以及乡土文化的浸润三方面来探究莫言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成因。
这些充满自我解放意识的女性形象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57-60)
【关键词】女性主义;莫言;女性形象;乡土文化
【作者】杨阳
【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安徽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莫言小说形式探索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关联——以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为中心
2.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女性主义视野下莫言小
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4.女性主义视野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5.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王安忆小说中人物形象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比较威廉福克纳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观
闫美合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在《喧哗与骚动》和《飘》中,威廉·福克纳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角色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也反映了两位作者对女性的态度。
该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探讨两位作者的女性观。
【总页数】2页(P160-161)
【作者】闫美合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威廉·福克纳的复杂女性观 [J], 牟娴
2.试比较威廉·福克纳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观 [J], 闫美合
3.试比较玛格丽特·米切尔与池莉的女性观 [J], 赵志英
4.沉默声音的呐喊——威廉·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 [J], 龙宇飞;李德义
5.女性爱情婚姻心理的深度艺术表现——张爱玲《倾城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比较研究 [J], 彭彩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的沉默与呐喊——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李人侠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6)011
【摘要】女性的声音在福克纳小说中从来都不是主流话语.福克纳把女性声音隐藏在男权话语背后,以女性的沉默代表抗争,女性的自我毁灭代表呐喊.女性声音和命运展现了福克纳对南方旧秩序的无限怀念和无奈,其心灵归属也将永远是传统的南方小镇.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李人侠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性别与权力——从叙事角度看《我的安东尼亚》中沉默的女性声音 [J], 熊韵
2.时代强音遮覆下的顽强言说——论茹志鹃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J], 吴其南;李智娟
3.男性叙事中的女性“默言”——谈莫言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J], 李晓丽;
4.男性叙事中的女性“默言”——谈莫言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J], 李晓丽
5.沉默声音的呐喊——威廉·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 [J], 龙宇飞;李德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
王晶
【期刊名称】《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总页数】3页(P22-23,28)
【作者】王晶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际化的福克纳r——兼与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创作比较 [J], 罗伯特·W·罕布林;李萌羽;杨燕
2.重述、重构与反思:福克纳与莫言的历史书写比较 [J], 姜德成
3.从现实故乡到文学故乡——福克纳与莫言的文学地理空间建构比较 [J], 陈晓燕;
4.莫言和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比较\r——以《红高粱》和《喧哗与骚动》为例
[J], 吴孙玉笑
5.从现实故乡到文学故乡--福克纳与莫言的文学地理空间建构比较 [J], 陈晓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克纳,马尔克斯:影响莫⾔写作风格的两位世界级⼤作家中国作家莫⾔荣获诺贝尔⽂学奖后,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岩松的采访。
谈到莫⾔的⽂风,⽩岩松⼀再提到“魔幻现实主义”,以及对莫⾔风格产⽣影响的两位作家福克纳、马尔克斯。
这两位,也都是诺贝尔⽂学奖获得者,⼜都是美洲作家。
——因从拙著《讲给孩⼦的世界⽂学经典》中摘取有关两位作家的简单介绍,与博友分享。
《喧嚣与疯狂》:福克纳⼀个故事讲五遍“美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有好⼏位。
其中有⼀位福克纳(1897-1962),出⽣在南⽅的密西西⽐州。
他从⼩不爱念书,中学没读完就到⼀家银⾏当了职员。
第⼀次世界⼤战时,他当过⼏年空军,退伍后忽然⼜萌⽣读⼤学的念头。
⼈家破格收下这名“⼤”学⽣,可只读了⼀年,他⼜觉着没意思,便退学去找⼯作。
只是⼜找了⼏处,都没⼲长。
有位作家偶然发现他在写作上挺有天分,就劝他试试写作。
福克纳提笔⼀写,果然获得成功——⼏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的⼈⽣位置。
福克纳崇拜法国的巴尔扎克,计划着模仿巴尔扎克的《⼈间喜剧》,写⼀系列表现美国南部⽣活的⼩说。
以后他埋头写作,⼆⼗多年没离开家乡,前后写了⼗九部长篇、七⼗多个短篇。
⼩说⾥的故事全都发⽣在⼀个名叫“约克纳帕塔法”的南⽅⼩县城中。
因⽽他的⼩说也被称作“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说”。
福克纳的⼩说代表作有《圣殿》、《⼋⽉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等;⽽最重要的⼀部,则是《喧嚣与疯狂》。
⼩说写⼀个南⽅没落望族中四个孩⼦的遭遇。
⼥孩⼦凯蒂漂亮开朗,却遭⼈玩弄,最终沦为妓⼥。
⼤哥昆丁是个⼤学⽣,因精神受刺激⽽⾃杀。
⼆弟杰⽣天⽣的⾃私⾃利,他欺负凯蒂的私⽣⼥⼩昆丁,还狠⼼折磨他那个⽩痴弟弟班吉,并把他送进收容所。
最终⼩昆丁裹了杰⽣攒下的⼀⼤笔私房钱,跟着情⼈远⾛⾼飞了。
就是这么个简单故事,福克纳却讲述了五遍。
开始他只想把这个材料写成个短篇,选择了⽩痴班吉作为讲述⼈。
⼩说写完了,福克纳觉得故事没说清,就⼜从昆丁的⾓度把故事叙述了⼀遍。
莫言和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比较作者:吴孙玉笑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以其中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例,通过对比两位文学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高度赞扬了男权时期女性的勇敢和智慧,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和东方女性的觉醒。
我希望通过研究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女性主义,女性形势以及她们面临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现代社会的女性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更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喧嚣与骚动;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425;I106.4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243-01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建立和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题材和价值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女性文学作品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妇女精神和经济的独立。
女性精神意识的觉醒源于对物质和地位的渴望,女性经济意识的觉醒恰恰反映了女性更为成熟的精神和人格独立意识。
总的来说,某种社会思潮总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的。
因此,《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家族》实际上是沿着历史长河漂流的两艘船,将妇女的独立和妇女权利的独立运动带到世界和未来。
女性主义具有多样性,不同年龄的女性有不同的需求。
在男性权利的时代,女性权利受到压制,甚至被完全忽视。
因此,想成为领导者的女性必须积极主动,拒绝接受男性强加给我们的被动地位。
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女性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不断增强,她们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
新时期的女性应该接受正确的男性价值观,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思考、行动、工作和创造。
今天,女权主义得到了发展,目前的女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女性的独立意识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并将不断消失,永远处于一种点缀的状态,边缘的位置。
女权主义运动注定要有很长的历史。
作者: M.托马斯·英奇;金衡山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摘要:美国伦道夫·梅肯学院的教授 ,福克纳研究专家 M.托马斯·英奇选了莫言作为研究对象 ,写了一篇题为《莫言和福克纳 :影响和汇合》的文章。
英奇认为 ,莫言毕竟不是一般的作家。
在从福克纳这样的大作家那儿得到灵感的启发后 ,他不是简单效法 ,而是极力开拓自己的写作路子。
英奇花了很长篇幅从比较的观点分析了莫言的系列小说《红高粱》。
他认为 ,可以从莫言的叙述技巧 ,人物的怀旧情绪及用叙述家族历史的方法反映过去的历史的方法中 ,看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但同时他也指出 ,即使莫言没有读过福克纳 ,他也很可能会写出同样的内容。
因为两位作家有着类似的以农村大地为生活背景的经历 ,并且承受了二十世纪的政治、工业变化带来的类似的影响。
不管是汇合还是影响 ,英奇指出 ,对于莫言来说 ,重要的是福克纳的启示 ,即对传统的讲故事方法的挑战和改变的自觉精神 ,他的那种通过叙述关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故事反映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的能力以及那种相信人类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也能生存、忍耐并延续下去的信心 ,而不是照搬他的内容和技巧。
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M.托马斯·英奇 @金衡山。
福克纳与莫言朱世达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在近十年来兴起的作家群中,莫言是一位令人瞩目的小说家。
他之所以引起评论家的广泛注意,不仅在于他创作的小说的数量,而且还在于他所追求的十分独特的艺术道路。
他的小说的构思,其哲学上的含意,以及意象的运造使他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迥异而独立于世。
我认为,莫言的艺术成就,不仅得益于他的丰富的生活的经验,而且还得益于他善于借鉴与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
中国意境与外来思想启蒙的结合,使他创造出了一个个独异的艺术环境与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们也许会感到诧异,将出生在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一个荒凉村庄四壁污秽的草屋土炕上的、以放牛割草为生、当过县棉油厂临时工的莫言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中道衰微的庄园主后裔相提并论。
其实,艺术就是这样,人类的灵性是相通的,对周围世界的艺术理解与阐释,是会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这种共通的灵性,正是人类进行艺术与文化交流的基础。
“艺术毫无疑问都是人的创造,而人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又毫无疑问都要或直接或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感受,这些对中西文学都是一样的,是大家都有的共性的东西。
”〔1〕莫言说,他的小说“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2〕二在发表了《沙多里斯》(Satoris, 1929)之后,福克纳发现“我的邮票大小的故土是值得一写的,恐怕毕一生之精力也无法将它写完;通过将现实升华为想像,我将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最充分地发挥我仅有的那点才能。
我打开了别人的金矿,这样,我得以创造一个我自己的天地。
”〔3〕福克纳对邮票大小的故乡小镇杰弗生镇的执着与兴趣给莫言以极大的启迪。
他从福克纳的艺术实践中认识到,要“立足一点,深入核心,然后获得通向世界的证件,获得聆听宇宙音乐的耳朵。
”〔4〕如果说杰弗生镇是福克纳一系列小说的背景的话,如果说福克纳是当地情景的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莫言将他的艺术想像力执着地孕育在高密的红高粱地、玉米地、河堤、野草甸子和桥洞里。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第一篇: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福克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便是莫言。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写作环境、布局方法、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的主要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试图说明福克纳对莫言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意识流,多视角,女性意识一莫言,山东高密人,从1980年代中期起,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在中国的文坛上,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问学”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创作方法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其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在读完《喧哗与骚动》的序言之后说:“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
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 他立刻明白了其实他所生长的高密东北乡也是他的一笔财富,他要写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他要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并做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主宰这里的一切。
莫言说:“我与这个美国老头(指福克纳)建立了一种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
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
我还用见到他的书就买这种方式来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二提到福克纳,就不得不提他的约克纳帕塔法。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所热爱和眷恋的故乡,为他的许多小说所虚构出来的一个县城,包括杰弗生镇连同周围的乡野。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联系起来,不仅是美国南方的历史缩影,而且是全人类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深厚的美国南方性质,也是作者故乡的体现,都包含了浓重的美国梦思想。
影响研究下的吸收与重构——福克纳与莫言摘要:比较文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影响研究”作为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强调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福克纳与莫言都致力于描写“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然而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乡土气,同时又超越了狭隘的地区观念,写出了有普遍意义的形象、典型与各种情况之下的人性表现。
并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
本文试从影响研究角度下的吸收与重构来比较阐释福克纳对莫言小说之影响及《红高粱家族》。
关键词:影响研究;福克纳;莫言;故乡比较文学是从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和相互影响起步的,影响研究自然是它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这种强调民族文学间的联系与影响,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许多比较学者尝试给“影响”下定义。
例如,美国比较学者约瑟夫·T·肖说过:“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1。
他还认为,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2。
比较学者对影响研究所作的界说大都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影响研究虽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它并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
在此,我们讨论一个作家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的影响是直接还是间接产生的。
亦或者从影响的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即研究作家作品如何对外民族文学产生影响,一件作品在国外流传、演变的情况等;也可以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作品的外民族渊源等;在此过程中,还有对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沙龙等多种媒介的研究。
关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探索作者:姜瑞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9期摘要:作为我国唯一一名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莫言在《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中构筑出了多种多样的女性世界。
虽然这些女性形象身处被男权文化压抑的环境中,但她们仍然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本文莫言的小说为例,对其中的女性世界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莫言;小说;女性世界[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前言:莫言的文学作品大多以我国传统封建时代为背景。
这个特殊阶段的贡献、伟大事件几乎全部是由男性作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没有这种能力。
事实上,封建时代对女性的压迫是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
但这一时代的女性真的毫无贡献吗?显然不是。
莫言通过对上官鲁氏、戴凤莲等女性形象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产生于封建时代的特殊女性世界。
一、《檀香刑》中的女性世界在莫言的《檀香刑》中,女性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女主人公孙眉娘。
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年代,脸蛋、身材并不在女性美貌的评判标准中。
因此,长了一双大脚的孙眉娘被剥夺了挑选结婚对象的权利。
迫于现实,她被嫁给一无是处的傻小甲[1]。
也许是天足赐予了孙眉娘追求爱情的勇气,在与傻小甲的婚姻中,孙眉娘仍然没有停止对爱情的渴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满足孙眉娘对理想丈夫预期的干爹——钱丁出现了。
于是,孙眉娘开始像一只扑向油灯的飞蛾一样,追逐着这段不被世俗接纳的爱情。
封建时代并没有给予渴求爱情的孙眉娘任何优待,甚至还在她的追爱之旅中制造了诸多阻碍:周围人们的不认可和夹杂着难听词汇的嘲讽、干爹与女儿身份的阻隔。
当这些干扰并没有影响孙眉娘的信心,她放弃尊严、无视嘲讽,终于与心上人钱丁走到了一起。
孙眉娘的爱情世界里没有虚荣、没有富贵,有的只是一颗被世俗给予不公平待遇却毫无放弃的心。
二、《丰乳肥臀》中的女性世界在小说《丰乳肥臀》中,莫言用了诸多笔墨塑造出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上官鲁氏。
埃斯普马克:莫言有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导读]莫言获奖后身价猛涨,有人担心巨大的商业价值会毁了一个好作家。
埃斯普马克说:“只有诺奖可以让一位作家顷刻之间被全世界记住。
1978年辛格获奖时近乎无名,现在他的作品已被翻成50多种语言。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面对不断闪起的镁光灯,82岁的埃斯普马克幽默地说:“我有一种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感觉。
”“说莫言模仿马尔克斯'贬低’了他的价值”埃斯普马克是瑞典学院终身院士,也就是诺奖终身评委。
2012年夏天,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阅读莫言作品上。
“这是我的'暑假作业’,读了莫言大部分作品,而且包括不同语言的译本。
我发现翻译莫言作品最多的是法国,英文的也不少,还有瑞典语的。
我希望比较不同的译文,从各个角度去了解作家。
”莫言获得的颁奖词被很多中文媒体翻译成“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埃斯普马克对此颇有微词,“为什么要翻译成魔幻现实主义?我们的颁奖词里没有提到过魔幻这个词。
莫言获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他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代主义,这是他的特色和创新。
”他不愿意用“魔幻现实主义”来评价莫言,“这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马尔克斯或者福克纳,好像莫言在模仿别人,但说他模仿是'贬低’了他的价值。
他的想象力丰富,又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他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
”莫言获奖后身价猛涨,有人担心,巨大的商业价值会毁了一个好作家。
埃斯普马克说:“只有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让一位作家在顷刻之间被全世界记住。
1978年获奖的美籍犹太作家辛格获奖时近乎无名,现在他的作品已经被翻成50多种语言。
”但如果仅仅将诺贝尔文学奖视为“造星”机器,就小看了它对世界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获奖会破坏作家的创作能力。
的确,过去有一些这样的例子。
但好的例子更多。
2018年40期总第428期ENGLISH ON CAMPUS一、前言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得到了世界性的肯定,这是一个令人愉悦又振奋的消息。
莫言的作品随之被大量的读者进行多次的阅读,有的甚至已经被制作成影视作品。
于是人们开始对莫言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文章所阐述的就是莫言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思维的形成,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莫言受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影响比较多,从莫言的作品和作品中的自述部分都可以看出来。
但是莫言在文学创作上并不是一味地复制福克纳的创作,莫言在进行自身创作的同时,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以及自身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自主创新。
莫言对福克纳的影响是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文中通过对两者的社会环境、以及两者的具体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及莫言的自主创新。
二、福克纳和莫言所处文学背景的比较和影响通过了解莫言自己的回忆可知,他与许多作家的灵感来源一样,有一个擅长讲民间故事的祖母,除此以外,还比很多作家更幸运的是,莫言还有一个更擅长讲故事的爷爷。
因此莫言的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社会环境本来就是民间故事的聚集地,因此,莫言有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收集更多的创作素材。
民间故事丰富多彩,不管是故事内容还是故事类型都使得莫言拥有比其他作家更多的创作氛围和素材,民间的故事除了妖魔鬼怪还有各种各样的野史,加上农村地里田间的讲故事背景这些都为莫言的文学敏感性的培养奠定了基础,特有的生活环境使得莫言从小就学会聆听,聆听的过程中又激发了莫言的想象力以及创作力。
因为长时间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被这些民间故事文学氛围所浸染着,这都与其后期的写作密不可分。
不仅是世界观还是价值观的形成,都莫言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福克纳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南方的农业社会,因此福克纳受到“荒诞故事”传统的影响,这些美国南方的荒诞故事既幽默又生动,纵观美国的历史美国南方的黑人也喜欢讲述一些鬼怪故事,与莫言从爷爷和祖母那里听到的民间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