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1 总黄酮含量测定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严赞开[1]综述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黄酮含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单波长法、差示法、双波长法、三波长法、导数法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原理及分析特性。
1.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是以分子吸收光谱为基础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在峰带I( 300 ~400 nm) 和峰带Ⅱ( 220 ~280 nm) 光谱区的吸光度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具有简便、适用性广、准确度、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等特点,在总黄酮含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2 比色法: 是一些药典最常用的总黄酮含量检测方法,它主要以Al( NO3 ) 3 为显色剂,在碱性条件下,利用其与总黄酮形成红色螯合物为特征。
常用于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金属盐试剂有Al( NO3 ) 3、AlCl3 等。
1.1.3 差示分光光度法简称ΔA 法: 使用稍高于样品或稍低于样品的标准作参比,测量样品和参比间的相对吸光度。
而此相对吸光度又与样品和参比间的浓度差成比例关系,借差示工作曲线而求出样品的含量。
1.1.4 双波长和导数分光光度法: 用于测定吸收光谱曲线重达的混合物的含量而不须用解联立方程,还可分析高浓度及混浊样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比普通分光光度法好。
在选择波长时,原则上除了要干扰物有相等吸光度外,还要求两波长比较接近,被测组分在该两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相差大些,这样方法的灵敏度会更高。
如果将上述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上两个波长尽可能指近,使只相差1 ~2 nm,并且同时进行扫瞄,能得到试样一阶导数吸收光谱-吸光度对波长的变化率曲线,即导数分光光度法。
2 药理作用2.1 镇痛作用赵铁华等[4]研究结果显示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适宜剂量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实验动物经化学和热刺激导致的疼痛反应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与中枢作用相关。
银杏总黄酮( TFG) 腹腔内注射可显著抑制甲醛致小鼠疼痛反应,延长小鼠舔足潜伏期并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数。
黄酮、总酚、DPPH 的测定方法1、 样品的提取(三个指标的提取是一样的,只是后面测定加的试剂不一样)精确称取0.50 g 样品粉末置于50 mL 三角瓶中,进行标号。
加入25 mL 浓度为70 %的乙醇(95 %乙醇738ml+260ml 蒸馏水)溶液,摇匀,在超声波水浴中浸提30min (在超声波中加入少量水,水要超过三角瓶里的液体高度),将提取液离心:3000r,离心5min ,将滤液倒入50ml 容量瓶中,滤渣再用20ml 70 %的乙醇溶液洗进原三角瓶中,摇匀,在超声波水浴中浸提30min (同第一次提取一样),将提取液离心:3000r,离心5min 。
集中两次的上清液,用70 %的乙醇溶液定容于50 mL 容量瓶中。
2、指标的测定2.1黄酮的测定2.1.1试剂NaNO 2 (亚硝酸钠)浓度: 1g NaNO 2:20ml 蒸馏水Al(NO 3)3(硝酸铝)浓度:1g Al(NO 3)3:10ml 蒸馏水NaOH (氢氧化钠)浓度:40g NaOH:1L 蒸馏水2.1.2标准曲线的建立以芦丁为标准物,配制芦丁浓度为300 μg/mL 的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该芦丁标准溶液1.0 mL 、2.0 mL 、3.0 mL 、4.0 mL 、5.0 mL 、6.0 mL 、7.0 mL 分别置于25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补充至12.5 mL ,分别加入0.75 mL NaNO 2摇匀,放置 5 min ,各加入0.75 mL Al(NO 3)3 ,6 min 后再分别加入5 mL 1mol/L NaOH 混匀,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10 min 后于510 nm 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以吸光度(Y )对浓度 (X ,μg/mL )进行线性回归.2.1.3样品测定取5ml 提取液于25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5ml ,加入0.75 mL NaNO 2摇匀,放置5 min ,各加入0.75 mL Al(NO 3)3 ,6 min 后再分别加入5 mL 1mol/L NaOH 混匀,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10 min 后于510 nm 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
中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酸碱比色法:先将中药样品提取,然后加入酸性试剂,使黄酮化合物转化为黄色络合物,再通过比色法测定黄色染色的强度,从而计算出黄酮的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中药样品经过适当溶剂提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黄酮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品进行比较计算黄酮的含量。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根据黄酮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通过比较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计算黄酮的含量。
4. 荧光法:将黄酮溶液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特定波长下激发,并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黄酮的含量。
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研究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行测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中药样品可能有不同的成分和浓度,因此在具体测定过程中需根据样品特点进行方法优化和验证。
中药中黄酮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及抗氧化研究实验
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穿戴实验服和实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试剂。
2.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尤其是涉及有毒试剂时要注意操作方法。
3. 实验中使用的提取剂和溶剂应选择无毒、无害或低毒的物质,并进行适当的防护。
4. 注意提取剂和溶剂的选择和比例,以确保黄酮物质的高效提取和分离。
5. 在分离过程中,要注意对温度、pH值、时间等操作参数的控制,以保证分离效果和准确性。
6. 实验中测定研究黄酮含量的方法应选择准确且可重复的分析方法,并注意样品处理的一致性。
7. 在进行抗氧化研究时,要合理选择抗氧化实验模型和方法,并注意对照组的设置和处理。
8.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 所有实验操作要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并注意事故应急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10.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实验台,处理废液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黄酮是一类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黄酮化合物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常用的黄酮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光谱法、色度法和电化学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黄酮测定方法之一,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
(1)HPLC法: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色谱柱为分离介质,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完成黄酮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
此外,还可以采用紫外检测器(UV)或荧光检测器(FL)对黄酮进行定量分析。
(2)GC法: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和具有一定蒸汽压的黄酮化合物的分析。
通过进样、分离柱和检测器的配合,实现黄酮的分离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氮磷检测器(NPD)等。
2. 光谱法:光谱法是测定黄酮含量的快速方法之一,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荧光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1)UV-Vis:该方法利用黄酮化合物在紫外-可见波段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性能进行测定。
测定前可以进行适当的前处理,如提取、纯化等。
(2)荧光光谱法:该方法基于黄酮化合物的固有荧光特性,通过检测黄酮在激发光作用下发出的荧光信号强度,完成黄酮的定量分析。
(3)红外光谱法:该方法基于黄酮分子中的特定基团(如羟基、酚羟基等)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测定中可以采用透射光谱法或者反射光谱法。
3. 色度法:色度法是根据黄酮化合物于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与金属离子或其他有色试剂形成络合物,并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的光密度来确定黄酮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色度法包括铝盐试剂法、铁盐试剂法等。
4.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指利用黄酮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包括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等。
这些方法利用某些黄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电极上形成电流信号,并通过电流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定量分析。
一、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1、样品的处理取材料地上部分洗净,晾晒至表面无水分,置于干燥箱中,80℃下干燥至恒重,磨成粉末,过筛待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芦丁对照品2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体积分数70%乙醇溶解至刻度,摇匀得0.2mg/ml的对照品溶液。
然后,分别吸取0、0.4、0.8、1.2、1.6、2.0、2.4ml,分别置于7支试管中,加水补齐至2.4ml,分别加入5%亚硝酸钠0.4ml,摇匀,放置6min。
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
加入4.3%氢氧化钠溶液4ml,然后分别加2.2ml水,摇匀,放置15min。
以空白试剂为参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黄酮的提取(微波提取法)准确称取干燥至横重的野生马齿苋粉末3份,每份1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喷洒适量蒸馏水润湿,用中高火微波处理90s。
加入一定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于80℃恒温水浴加热提取1.5h,趁热过滤,洗涤残渣,用70%乙醇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摇匀,得黄酮提取液。
4、黄酮含量的计算吸取分别黄酮提取液1ml,加1.4ml蒸馏水,摇匀,加入5%亚硝酸钠0.4ml,摇匀,放置6min。
再加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
加入4.3%氢氧化钠溶液4ml。
加入蒸馏水2.8ml,摇匀放置15min。
以蒸馏水代替黄酮提取液的空白试剂为参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nm波长出测定吸光度。
带入标准曲线中,计算黄酮含量。
总黄酮含量(mg/g)= c*v/m式中:c为1ml样品中测得的黄酮含量(mg);v为提取液总体积(ml);m为叶片干重。
二、矿质元素的测定每份需0.2g。
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原理
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原理:总黄酮是指一类具有共同结构特点的化合物,其特征是在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苯环,各自连接在不同的位置上。
总黄酮是植物中常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和光度法两种。
其中化学法又分为铝盐法和硼酸法。
铝盐法是通过总黄酮在酸性条件下与铝离子形成黄色络合物,进而测定其含量。
首先将样品提取得到总黄酮的可溶性物质,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铝离子,总黄酮与铝离子会形成黄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总黄酮的含量。
硼酸法是利用总黄酮与硼酸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再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来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该方法相较于铝盐法,测定结果更为准确,且操作相对简单。
总之,通过化学反应或络合物的形成,再利用比色法或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从而间接测定出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芦丁测定总黄酮的原理
芦丁测定总黄酮的原理是基于芦丁与铝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总黄酮中的芦丁与铝离子反应生成络合物,络合物的形成使其产生特征性的吸收峰。
通过对样品中络合物吸收峰的测定,可以间接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 首先,将待测样品进行提取,常用的提取溶剂为70%乙醇。
2. 提取溶液经适当稀释后,将其与一定浓度的铝试剂(如铝氯化物溶液)混合,使芦丁和铝离子发生络合反应。
3. 将生成的络合物经离心分离,废弃上清液。
4. 将沉淀物重新溶解,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收峰的强度。
5. 使用空白对照组进行校正,确定络合物吸收峰的强度与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之间的关系。
总之,芦丁测定总黄酮的原理是利用芦丁与铝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络合物,通过测定络合物的吸收峰强度来间接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学考察要点一、本文概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中,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也称为黄酮或黄碱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总黄酮含量中的应用,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
我们将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
我们还将讨论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内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即溶液对光的吸收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光通过溶液的路径长度也成正比。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当一束单色光通过被测溶液时,部分光能会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导致光强减弱。
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光程长度(l)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 = εlc,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单位浓度、单位光程长度下的吸光度。
对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内有特定的吸收峰,通过测量这些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并结合标准品的工作曲线,可以实现对总黄酮含量的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还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那些具有吸光特性的物质,且受到溶液的颜色、浊度以及其它共存物质的影响。
标准曲线法测黄酮含量计算黄酮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在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体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测定植物中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标准曲线法计算黄酮含量。
首先,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的试剂和设备包括,乙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酸钠、二氧化硅、标准品、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在实验操作前,要确保所有试剂和设备都已经准备就绪,并且清洁干净。
其次,制备标准曲线。
选取几种不同浓度的标准品,分别用乙醇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然后,分别取一定体积的每种标准品溶液,加入相应的试剂和溶剂,进行提取和转化。
最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标准品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接下来,测定样品。
将待测样品制成适当的溶液,然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和转化。
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黄酮的含量。
最后,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黄酮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样品进行比较,找出含量差异较大的样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标准曲线法测定黄酮含量,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并且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灵敏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标准曲线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满足不同样品的测定要求。
总之,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实践和改进,以获取更好的实验效果。
黄酮类含量测定方法
黄酮类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因此,测定黄酮类的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测定植物中黄酮类含量的常用方法:
1. 酸水解法
通过酸水解将黄酮骨架中的糖部分裂解,然后用紫外光谱法(UV)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测定莽草中黄酮类的总含量。
但是,该方法会破坏一部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消耗大量的试剂和时间。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复杂,所以HPLC法是测定黄酮类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将样品在特定条件下分离、纯化,利用紫外或荧光探测器分析检测出样品中的黄酮类含量并计算。
该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可靠度高等优点。
3. 毛细管电泳法(CE)法
毛细管电泳法是利用毛细管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将混合物分离为单独的组分的方法,实现其含量分析。
该方法抗干扰性强、检测速度快,适用于对样品含量分析较低且复杂的情况。
综上所述,不同的样品或应用领域需要不同的黄酮类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者可以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黄酮含量测定一、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1、样品的处理取材料地上部分洗净,晾晒至表面无水分,置于干燥箱中,80℃下干燥至恒重,磨成粉末,过筛待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芦丁对照品2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体积分数70%乙醇溶解至刻度,摇匀得0.2mg/ml的对照品溶液。
然后,分别吸取0、0.4、0.8、1.2、1.6、2.0、2.4ml,分别置于7支试管中,加水补齐至2.4ml,分别加入5%亚硝酸钠0.4ml,摇匀,放置6min。
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
加入4.3%氢氧化钠溶液4ml,然后分别加2.2ml水,摇匀,放置15min。
以空白试剂为参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黄酮的提取(微波提取法)准确称取干燥至横重的野生马齿苋粉末3份,每份1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喷洒适量蒸馏水润湿,用中高火微波处理90s。
加入一定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于80℃恒温水浴加热提取1.5h,趁热过滤,洗涤残渣,用70%乙醇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摇匀,得黄酮提取液。
4、黄酮含量的计算吸取分别黄酮提取液1ml,加1.4ml蒸馏水,摇匀,加入5%亚硝酸钠0.4ml,摇匀,放置6min。
再加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
加入4.3%氢氧化钠溶液4ml。
加入蒸馏水2.8ml,摇匀放置15min。
以蒸馏水代替黄酮提取液的空白试剂为参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nm波长出测定吸光度。
带入标准曲线中,计算黄酮含量。
总黄酮含量(mg/g)= c*v/m式中:c为1ml样品中测得的黄酮含量(mg);v为提取液总体积(ml);m为叶片干重。
二、矿质元素的测定每份需0.2g。
药典中总黄酮测定方法
总黄酮是一类具有类黄酮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药典中常用的总黄酮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显色法:将含总黄酮样品与乙醇-水混合溶液及磷酸钠溶液混合后,加入硼酸试液,产生紫色或蓝色显色反应,通过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2. 二苯基丙烯酸法:将含总黄酮样品与二苯基丙烯酸溶液混合后,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总黄酮含量。
3. 铝试剂法:将含总黄酮样品与铝试剂溶液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经酸化处理后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
4. 比色法:将含总黄酮样品与乙醇-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加入稀硫酸溶液,以黄烷酮为对照品,经比色法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
以上是比较常用的药典中总黄酮测定方法,选择不同的方法需考虑到样品类型、检测精度等实际问题。
黄酮的测定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赘合物,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色,与芦丁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一.试剂1.芦丁标准贮备溶液2.0mg/mL:称取0.2 g经120℃减压干燥到恒重的无水芦丁(已知质量分数大于99.0%),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
2.芦丁标准应用溶液0.2 mg/mL:吸取10m L芦丁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1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
3. 10g /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0.0 g 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L4. 50g /L亚硝酸钠溶液:称取5.0 g 亚硝酸钠,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5.100 g/L硝酸铝溶液:称取10. 0 g硝酸铝,用水溶解后定容到100 mL6. 200g /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 g 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后定容到100m L二.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经混合均匀的样品(果汁饮料5 g -10g )于100ml烧杯中,以氢氧化钠溶液(10g /L) 调至中性,再多加2滴,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1. 工作曲线的绘制吸取0,1.00,2.00,3.00,4.00,5.00m L芦丁标准应用溶液(0.2 mg/mL) ,相当于0,0.20,0.40,0.60,0.80,1.00m g无水芦丁,分别置于25m L具塞比色管中,补水至约10m l,,加1mL亚硝酸钠溶液(50g /L),混匀,放置6min,加1.0 mL硝酸铝溶液(100 g/L),混匀,放置6m in,加4.0 m l氢氧化钠溶液(200 g/L) ,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 in。
用1 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调节零点,在波长510 nm处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芦丁的质量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
2. 样品测定吸取2m L样品溶液两份,分别置于25m L具塞比色管中,补水至约10m l,其中一份不加硝酸铝溶液,做样品空白。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黄酮是一类天然产物,常见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在药学和食品工业中,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评估原料的质量和产品的纯度。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光谱法、色谱法和化学法等。
光谱法是测定黄酮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黄酮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反应其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但需要参考品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相比之下,HPLC-UV法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通过分离样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再通过紫外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分离效果好,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除了光谱法,色谱法也是测定黄酮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通过将黄酮类化合物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化合物,再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
这种方法对于易挥发的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有效,但对于不易挥发的化合物则不适用。
液相色谱法分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通过使用不同的色谱柱和移动相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且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化学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显色反应法、比色反应法和化学滴定法等。
显色反应法通过将黄酮化合物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有色产物,再通过测定产物的吸光度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对于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需要不同的试剂进行定量。
比色反应法通过与金属离子或有机碱反应,产生有色络合物,从而测定黄酮含量。
相比之下,化学滴定法需要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通过滴定的体积或浓度差计算黄酮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限制较大,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化合物的测定。
总结起来,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和化学法等。
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
其分析方法有多种,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分离以及单一成分的定量分析,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e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而对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则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
通过本方法的学习,可以掌握食物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1.原理植物类样品用石油醚脱脂后,经甲醇加热回流提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在紫外检测器360nm条件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 •仪器和试剂(1)高效液相色谱仪(2)紫外检测器(3)层析柱(4)超声波清洗仪(5)索氏提取器(6)微孔过滤器(滤膜0.45um)(7)甲醇(色谱纯)(8)芦丁标准品(9)石油醚,盐酸,磷酸(分析纯)。
(10)去离子水(11)芦丁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经105C干燥恒重的芦丁标谁品15.0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配成150ug/ml的芦丁标准溶液。
3. 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称取2.0g干燥的固体样品,研细,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60〜90C)提取脂肪等脂溶性成分,弃去石油醚提取液,剩余物挥去石油醚,加人甲醇50ml和25% HC1 5ml,80C水浴回流水解1h,取出后快速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经0.45um滤膜过滤,供分析用。
2)液体样品:准确吸取样品2.0ml,直接以石油醚萃取脱脂,挥去石油醚后,以甲醇溶解并定容,经微孔滤膜(0.45um )滤过后供测定用(2)色谱分离条件 色谱柱: CLC — ODS , 6mm x 150mm ,5um;流动相:0.3%磷酸水溶液:甲醇(V:V )= 40:80,临用前用超声波脱气; 流速: lml / min ;柱温: 40C ;检测波长:360nm ;灵敏度:0.02AUFS ;进样量:20ul 。
黄酮测定原理
黄酮测定的原理基于化学反应中的特定反应机制。
其中,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利用黄酮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络合反应进行分析。
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黄酮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这种络合反应通常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可选择与黄酮结构相容的金属离子,如铝离子、钼离子等。
待测样品中的黄酮与金属离子反应后形成络合物,其生成量与样品中黄酮的含量成正比。
因此,可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已知黄酮标准品所形成络合物的吸收光强度差异,来确定待测样品中黄酮的含量。
具体测定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与金属离子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充分反应。
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进行吸收光强度测定。
根据已知标准曲线,用吸收光强度计算出黄酮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定过程中,应控制好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以确保黄酮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此外,还需要消除其他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的干扰,例如有机溶剂等。
综上所述,利用黄酮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进行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黄酮的含量。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1、对照法1)①对照品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20.8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样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样品0.50g,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重量,即得。
③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ml,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70%乙醇1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摇匀,放置6分钟,加1mol/L 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70%乙醇置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
各取10ml 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
在510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①样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确称取80℃恒温干燥的样品用50%甲醇回流提取,料液比1:15,提取两次,每次30min,将两次提取液合并浓缩至一定体积,用30%甲醇定容至50ml 容量瓶中。
从其中取出12ml溶液放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再从100ml 容量瓶中取出1.5ml溶液,放至10ml容量瓶中,定容,为待测样品液Ⅰa和Ⅱa。
②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分别作样品液Ⅰa、Ⅱa及芦丁标准品的吸收曲线,均在350 nm 处有一强吸收,因此选择350 nm为测定波长。
③标准曲线的制定: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3mg,用少量30%乙醇溶解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分别精密量取2ml、3ml、4ml、5ml、6ml芦丁溶液置于100ml 容量瓶中,于35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芦丁空白为参比,以芦丁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提示在4.12~12.36mg/103ml浓度之间,吸光度值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④含量测定结果:分别吸取2.2.1中Ⅰa和Ⅱa待测样品液各适量于石英比色池中,按标准芦丁一吸光度测定法,以样液空白参比,于3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值,计算各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
黄酮测定方法:1. 黄酮的提取:精密称取鲜山楂叶1 g,加入5 mL70%乙醇溶液,充分研磨,定容至25 m L,室温(20℃)浸提4h,然后过滤至具塞试管得滤液体积,此滤液用于黄酮测定,测定时可根据情况进行稀释。
黄酮含量采用亚硝酸钠-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20mg,加70%乙醇适量,加热使溶解,用1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即得0.2mg/mL标准液。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2,3,4,5,6 m L,分别置25 mL量瓶中,各加水至6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1mL,摇匀,放置6 min,加4%氢氧化钠溶液10 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立即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的波长处测吸光度(A),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 A=12.629C+0.0007 A: 510nm处测得的Abs C: 所测样品溶液黄酮浓度(mg/m L)精密量取待测液2 m L于25 mL具塞试管中,加水至6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摇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1mL,摇匀,放置6min,加4%氢氧化钠溶液10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立即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值(A),按照回归方程计算含量。
(不同时期山楂叶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向小林)2.样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经过干燥和粉碎的急弯棘豆干粉3g,置于150mL的具塞三角瓶中,以料液比为1:14的40%乙醇作提取溶剂超声提取1h,提取温度为30℃,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滤液用石油醚3次萃取出叶绿素及可溶性脂类后完全移入100mL容量瓶,用甲醇定容,即得样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芦丁54.2mg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容至刻度线,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芦丁含量0.542mg/mL)。
黄酮的测定
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赘合物,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色,与芦丁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一.试剂
1.芦丁标准贮备溶液
2.0mg/mL:称取0.2 g经120℃减压干燥到恒重的无水芦丁(已知质量分数大于99.0%),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
2.芦丁标准应用溶液0.2 mg/mL:吸取10m L芦丁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1容量
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
3. 10g /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0.0 g 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L
4. 50g /L亚硝酸钠溶液:称取
5.0 g 亚硝酸钠,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5.100 g/L硝酸铝溶液:称取10. 0 g硝酸铝,用水溶解后定容到100 mL
6. 200g /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 g 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后定容到100m L
二.实验步骤
称取一定量经混合均匀的样品(果汁饮料5 g -10g )于100ml烧杯中,以氢氧化钠溶液(10g /L) 调至中性,再多加2滴,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1. 工作曲线的绘制
吸取0,1.00,2.00,3.00,4.00,5.00m L芦丁标准应用溶液(0.2 mg/mL) ,相当于0,0.20,0.40,0.60,0.80,1.00m g无水芦丁,分别置于25m L具塞比色管中,补水至约10m l,,加1mL亚硝酸钠溶液(50g /L),混匀,放置6min,加1.0 mL硝酸铝溶液(100 g/L),混匀,放置6m in,加4.0 m l氢氧化钠溶液(200 g/L) ,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 in。
用1 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调节零点,在波长510 nm处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芦丁的质量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
2. 样品测定
吸取2m L样品溶液两份,分别置于25m L具塞比色管中,补水至约10m l,其中一份不加硝酸铝溶液,做样品空白。
显色后用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滤液备测。
以试剂空白溶液调节零点,在波长510 nm处测吸光度,测得样品吸光度减去样品空白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溶液中总黄酮的质量。
VC的测定
方法一、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二、原理
Vc又称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 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 2.6-二氯酚靛酚钠离子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四、实验试剂
2% 草酸溶液:取2g草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1% 草酸溶液:取1g草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 0.1mg/ml ):精确称取10mg抗坏血酸,以1%草酸溶解并定容到100ml。
储存到棕色玻璃瓶中,最好临用前配制。
0.001N 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将50mg2.6-二氯酚靛酚钠溶解于约200ml含有52mg NaHCO3的热蒸馏水中,冷却后定容到250ml,储存在棕色瓶中,保存在低温下。
2.6-二氯酚靛酚钠不稳定,必须在一周内用完。
用前必须标定到1ml 2.6-二氯酚靛酚钠相当于0.088mg抗坏血酸。
五、操作
1、植物样品Vc提取液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准确地称取辣椒 0.5 g ,样品必须预先用温水洗去泥土,并在空气中风干,加25ml 2%草酸溶液匀浆,并将匀浆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用少量2%草酸溶液冲洗匀浆杯,一起转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5min,4500rp ),将上清液移入 50ml 容量瓶,用少量2%草酸冲洗沉淀并离心保留上清,如此反复抽提 3 次,最后用 2% 草酸定容到50ml。
2、测定:
每次量取 5ml提取液放入小锥形瓶内进行滴定。
用微量滴定管以 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到提取液呈现淡粉红色,并在 15~30 秒内不褪色,滴定过程必须迅速,不要超过 2 分钟。
另取 5ml 2%草酸作空白对照进行滴定。
平行进行 2-3 次,计算样品中Vc含量。
M = [(V A -V B ) × C × 0.088 × 100]/ (D × W )
M : 100g 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质量 mg
V A :滴定样品管时所用去染料体积数 ml
VB :滴定空白管时所用去染料体积数ml
C :提取液总体积ml
D :滴定时所取的样品的提取液毫升数
W :被检样品的重量
0.088 : 0.001N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 1ml 相当于 0.088mgVc
Vc的2.6—二氯酚靛酚容量法,操作步骤较繁琐,而且受其它还原性物质、样品色素颜色和测定时间的影响。
紫外快速测定法,是根据V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243nm处测定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消光值之差,通过查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Vc的含量。
三、实验试剂:
10%HCl:取浓盐酸133ml,加水稀释至500ml。
1%HCl:取浓盐酸22ml,加水稀释至100ml。
1M NaOH溶液:称取40gNaOH,加蒸馏水,不断搅拌至溶解,然后定容至1000ml。
四、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制作
1.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抗坏血酸10mg,加2ml 10%盐酸,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混匀。
此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100μg/ml。
3.消光值的测定:以蒸馏水为空的,在243nm处测定标准系列抗坏血酸溶液的消光值,以抗坏血酸的含量(μg)为横坐标,以相应的消光值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
1.样品的提取:将果蔬样品洗净、擦干、切碎、混匀。
称取5.00g于研体中,加入2-5ml 1% HCl,匀浆,转移到2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若提取液澄清透明,则可直接取样测定,若有浑浊现象,可通过离心(1 0000g, 10min)来消除。
2.样品的测定:取0.2ml提取液,放入盛有0.4ml 10% HCl的1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摇匀。
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43nm处测定其消光值。
3.待测碱处理液的制备:分别吸取0.2ml提取液,2ml蒸馏水和0.8ml 1M NaOH溶液依次放入10ml容量瓶中,混匀,15min后加入0.8ml 10% HCl,混匀,并定容至刻度。
以蒸馏水为空白。
在243nm处测定其OD值。
4.由待测样品与待测碱处理样品的消光值之差和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样品中Vc的含量。
5.也可直接以待测碱处理液为空白,测出待测液的消光值,通过查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Vc的含量。
四、计算
μ×V
总
Vc的含量(μg /g)= ——————
V
1×W
总
式中: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抗坏血酸的含量(μg)V1——测消光值时吸取样品溶液的体积(ml)
V总——样品定容体积(ml)
W总——称样重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