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 格式:pptx
- 大小:24.19 MB
- 文档页数:19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高二生物备课纸2.胚芽鞘的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_______________。
3. 生长素的本质?在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哪些?IAA是蛋白质吗?4.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二)导学:生长素类似物概念:一些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化学物质。
如萘乙酸(NAA)、2,4-D 等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生根二、自学与探究1.若植物出现向光生长现象,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2.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若曲线表示茎背地性,近地侧为2m,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4.若曲线表示根的向地性,近地侧为生长素浓度范围是?若表示顶端优势,侧芽生长素浓度范围是?5.若茎远地侧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比值为1:2,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三、展示与评价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生长;生长素作用机理: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素作用特性:两重性生长素两重性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课本勾画):2.顶端优势的原因(课本勾画):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1)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为?无关变量为?自变量: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无关变量:处理枝条时间长短;实验所用植物材料种类(2)浸泡常在遮阴空气湿度高的条件进行原因是?防止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去掉大叶片的目的?保留1-2个芽的目的是?插条下端切成斜面的目的是?1.若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如实填写/舍去数据)。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2.NAA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3.下面列出的植物位置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对的曲线依次是(虚线表示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a.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①b.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④c.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背光侧④d.去掉顶芽后侧芽处②四、总结与整理(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
3.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
对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般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关于植物为什么会有顶端优势现象,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说。
教材中介绍的是“生长素学说”,即认为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处,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这个学说是由K.V.Thimann和F.Skoog于1924年提出的,许多实验支持该学说。
另一种解释是1900年K.Goebel提出的“营养学说”。
该假说认为顶芽构成营养库,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侧芽由于缺乏营养物质而生长受抑制。
这个学说也有不少支持的证据。
〖介绍〗α-萘乙酸(NAA)、2,4-D、生根粉NAA是具有生长素类活性的萘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组织培养体系,可以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树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座果率,防止采前落果。
它具有与IAA不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与IAA相同,比IAA稳定,因此常代替IAA使用。
2,4-D的化学名称是2,4-二氯苯氧乙酸,它是一种除草剂,现在广泛应用于无菌培养体系,用于诱导细胞增殖。
2,4-D除了作为除草剂之外,它最显著的用途是引起脱分化和未组织化的细胞生长,另外,它还具有使幼苗矮化粗壮的功能。
但2,4-D能够引起染色体变异,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
生根粉是一类可以用来促进插条生根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溶解于酒精或水,一般以生长素类物质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如ABT生根粉(商品名称艾比蒂生根粉)就含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能提供插条生根所需的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插条内源激素的合成,能促进一个根原基分化形成多个根尖,以诱导插条不定根的形态建成。
〖板书〗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探究实验〗(有可能按下面指导做)在上节课结束时,应布置学生预习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指导,并准备好实验用具,如杨树枝条、矿泉水瓶等。
必修3 稳态与环境一、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发现过程①达尔文实验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
②拜尔实验结论:尖端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③温特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补充: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③防止落花落果。
备注: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通过上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
此项探究活动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
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的资料。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请大家回想一下,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学生思考回答: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所以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快。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的第2节,是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伸阐述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生产实践应用的关键一节。
主要通过对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的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生长素两重性的作用特点是本节要理解的核心概念,故而授课中应侧重探究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上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已了解了什么是植物激素,并对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特点有了相应的知识准备。
经过以往的知识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方面: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②理解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能力方面:①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分析,锻炼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言语表达能力②提高信息文字信息、图形、表格信息转化的能力③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情感方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合作组六、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引入〗漫画中的两个人一个特别高,一个特别矮,请同学们用学习过的知识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观察图片,讨论问题并做出解释引入本课学习内容,引起〖问题〗:前面的学习知道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生长素是不是在植物体内越多越好?学生思考。
一、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过渡〗播放视频,出示实验数据。
(1)分析实验数据中的生长素作用特点。
并思考:①观察过程思考清水组在试验中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简单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将采用以图像信息处理为主的探究学习模式,具体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解释顶端优势现象(3)概述植物生长素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看图,识图及图文转换专项训练,提高同学们从图像中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解读相关资料信息,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增强学生关心生产的意识。
(2)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对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指导作用,接受科学思维方式训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2、教学难点: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以及实例分析二、说教法结合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感受,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效问题,由易入难,环环五、板书设计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二、实例分析1、顶端优势2、根的向地性二、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2、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3、除草剂4、促使扦插的枝条生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法”。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设置为题由易入难,知识层层递进,学生接受度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如下几点:1、在目标达成方面:运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来解释自然现象,并运用于实践应用,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