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积金在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住房公积金事业在短短10多年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相关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
住房公积金应进一步规范管理,朝着制度化、法制化、大众化、证券化的方向发展。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住房基金进行强制储蓄,并由政府集中支配定向用于住宅建设和住宅融资的管理制度,它具有社会性、互助性、保障性、政策性的特点,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从1991年在上海市率先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至今已有了15年的发展历史。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根据公积金事业的发展多次制定下发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方面的条例、规定等,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规范、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999年4月3日,国务院发布施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规定了公积金的性质、缴纳比例、管理机构、使用主体、使用范围、存贷利率等,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加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强化行政监督,规范监督行为,保证住房公积金规范管理和安全运作,国务院于2002年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并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制度的意见》《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办法》《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等。
特别是2005年1月10日,建设部和人民银行等部委颁布了《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公积金管理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
November,2012姜学军1袁葛婷婷2(1.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萨理国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我国以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于1994—2007年间。
在此期间,公积金制度成为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其货币分配功能和购房融资功能的发挥为我国由福利住房制度向市场化、商品化住房制度的转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这一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顺利完成,住房公积金的未来发展定位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分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探讨公积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主线,旨在为公积金的进一步发展找到正确的定位。
〔关键词〕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2)06⁃0038⁃04 一、我国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是一项公共制度,是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的社会保障职能,它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居住权,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住房改革之初凭借政府政令设立的一种强制性住房储蓄制度,由城镇在职职工和所在单位共同缴存,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具有强制性、政策性、互助性、保障性等特点。
该制度于1994年在我国城镇全面推行,在1999年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修订)后,住房公积金制度基本上纳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
住房公积金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
论住房公积金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房价居高不下,大部分城镇居民收入有限,住房问题是我国民生领域的一件大事,而公积金能为广大城镇居民改善住房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说明了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阐叙了住房公积金对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住房问题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标签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当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但问题依然突出,其中之一是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核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自1991年在上海市率先建立以来,对于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城镇职工改善住房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改进。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
1、经济适用房制度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的对象应该是中低收入家庭。
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为政府以市场手段平抑房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是在适用对象上,“中低收入者”难以界定;其次,经济适用住房的责任机制缺位,助长了权力的滥用;再次,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缺乏具体标准,这样使得一方面经济适用住房越造越大,另一方面,经济适用住房本应保障的对象——大部分中低收入者却望楼兴叹。
2、廉租住房制度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目前我国廉租房制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廉租房的房源太少,许多城市的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通过排队的方式很难在短时期内获得住房。
住房公积金在房地产经济中调控作用的发挥一、住房公积金的功能住房公积金,顾名思义,是用于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一种资金,主要用于提供职工购房、建房的资金来源。
通过缴纳住房公积金,居民可以积累一定的住房资金,以解决买房、租房等问题。
住房公积金还可以用于购买二手房、装修等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公积金还可以用于支付房屋贷款的利息,对于购房者来说,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1.稳定房价2.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在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中,住房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新婚家庭来说,买房更是一种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住房公积金可以为居民提供一定的购房资金,使得居民能够更容易地解决住房问题。
由于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是强制性的,因此能够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使得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
3.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住房公积金的使用需要遵守一定的政策限制,能够有效地引导购房者进行理性购房,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从而使得房地产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还需要符合购房者的实际需求,从而减缓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拉升,使得市场更加平稳地发展。
住房公积金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调控作用也并非是完美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住房公积金的使用需要遵守一定的政策限制,需要购房者具备一定的缴纳年限等条件,从而使得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无法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支持,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
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及时有效地跟随房地产市场的改变,使得其调控作用较为薄弱。
由于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并且缴纳比例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其提供的购房资金也有限,无法完全满足购房者的需求。
四、结语住房公积金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调控作用是明显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房价,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住房公积金的调控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班级:2013级金融三班小组:第四组组员:目录摘要一、住房公积金的简述(一)住房公积金的概念(二)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现状分析(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背景(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属地化管理造成地区发展不均衡。
(二)小额的资金积累难以维持大额资金支出。
(三)我国公积金使用效率不高(四)、公积金的内控制度、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四、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建议(一)加强中央对住房公积金的立法和调控(二)住房公积金制度应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三)明确资金属性,扩大使用方向,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四)完善住房公积金金融监管五、结语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逐渐演变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越来越多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被居高不下的房价“拒之门外”,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早期的住房制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为国家住房建设筹集资金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
但是在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中也产生了大量问题,本文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现状入手,着重探讨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问题、建议一、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简述(一)住房公积金的概念2002年修改后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条第2款规定:“本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得出:1.从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涵盖的人员来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只建立在城镇的、针对在职职工实行的制度。
具体说来,凡是在市区工作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和企业单位及固定工、合同制职工、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均实行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及影响住房公积金是中国政府针对住房问题所设立的一种基金机制,旨在缓解中国的房屋问题以及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这篇文章将探讨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一、住房公积金的作用1. 确保住房的市场稳定性:住房公积金可以提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的房屋供应,保证房屋市场的稳定。
2. 促进公平:住房公积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平等,减少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保证住房的基本权利:住房公积金可以保障人们基本的住房权利,保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住处。
这对每一个人都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收入较低或经济困难的人群。
二、住房公积金对个人的影响1. 提供资金支持:住房公积金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协助个人购买、改建、装修房屋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住房的需求。
2. 充实个人财产:住房公积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方式,可以协助个人形成长期的储蓄习惯,充实个人财产,为个人的财富积累提供了基础。
3. 提高承担风险的能力:住房公积金可以增强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使个人对住房贷款承担的风险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三、住房公积金对社会的影响1. 推动经济发展:住房公积金的存在,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个人储蓄可以被用于住房的建设和购买,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推动就业:住房公积金的存在,为住房、装修等行业带来了权威性,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到了这个行业,推动了就业的发展。
3. 提高社会稳定性:住房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住房公积金可以缓解社会的住房问题,加强社会的稳定性。
总之,住房公积金是一个很有用的社会保障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公平作用。
住房公积金的出现必将会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公积金的作用及重要性公积金是指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个人提供住房、医疗、退休等方面的保障。
在当代社会中,公积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本文将探讨公积金的作用以及其重要性。
一、提供住房保障公积金最显著的作用之一是提供住房保障。
通过缴纳公积金,个人可以积累一定金额的资金用于购房或者个人住房贷款。
这对于拥有购房需求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购房往往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消费之一,公积金的使用可以减轻个人经济压力,提供更好的住房保障。
二、促进经济发展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个人缴纳公积金可以形成一笔庞大的资金池,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发展国家建设和投资项目,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购房需求的增加也会带动建筑、装修、家具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经济。
三、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公积金的存在可以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
在个人面临困境时,公积金可以提供紧急救助,帮助个人度过难关。
同时,公积金还可以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缓解个人的经济负担。
这些保障措施提升了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四、实现养老保障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公积金制度为个人提供了一个长期积累的机会,用于在退休之后提供养老保障。
个人缴纳公积金,相当于为自己的未来老年生活做出投资,保证了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促进社会稳定公积金的作用还体现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
通过公积金制度,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得到了平衡,减少了劳动纠纷的发生。
公积金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供基本的保障和福利,增加了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总之,公积金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它为个人提供了住房、医疗、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帮助个人改善生活品质,实现养老保障,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公积金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有爱的社会。
公积金的国家战略定位公积金是一种由国家设立的、以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或额度强制性缴存的、用于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制度。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工具,公积金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公积金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并分析其在住房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一、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公积金作为一种住房保障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住房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首先,公积金可以帮助职工积累住房购房的首付款。
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购房首付款往往成为许多家庭的一大压力,而公积金的存在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使更多人能够顺利购房。
其次,公积金还可以为职工提供低利率或无利率的购房贷款,使购房变得更加负担得起。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公积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公积金的设立和管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公积金可以提供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建设住房和基础设施。
这些资金的投入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其次,公积金的运营和管控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公积金的缴存和借款等操作都需要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这不仅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还利于监管和风险控制,减少了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三、公积金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公积金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公积金的存在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增强社会的向心力。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许多人面临着无法购房、支付高额房贷等问题,而公积金的作用可以缓解这些问题,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公积金制度可以促进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公积金的缴存和管理不仅为未来的养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还为退休人员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支持,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
综上所述,公积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其定位在住房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积金的社会保障属性和作用公积金是中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改善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积金的社会保障属性和作用,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公积金对于稳定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公积金是国家开设的一种住房贷款补贴基金,每个单位和个人在缴纳公积金的同时,企业和个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一种住房贷款基金。
这种基金能够满足居民购房贷款需求、帮助居民解决住房难题和缺口,也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从事住房经济和房地产业的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据有关调查显示,公积金制度在解决了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的同时,还给予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员工一个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因为有了公积金的保障,中小企业的员工不再忧虑住房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和员工的稳定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公积金对于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公积金制度的推广和推行,不仅使得各行各业的职工和个体企业的老板们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住房待遇,也为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在我国实行公积金制度之前,很多人在住房上都很难得到公平的待遇。
随着公积金制度的实施,工薪阶层和低收入人群可以逐步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减少了居住上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和谐性。
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公积金制度的推广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公积金对于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公积金可以逐渐积累成为一种资产,也可以在购房等情况下提取使用。
通过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居民可以在房屋装修、婚嫁、子女教育等方面获得部分经济的帮助,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鼓励了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等经营者推出更多住房贷款和住房服务,促进了扩大消费的传统市场和非传统市场,在带动居民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力。
四、公积金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作用公积金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除了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外,还可以为家庭的医疗、旅游等方面的展开提供资金支持。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1•【字号】甬政办发[2006]192号•【施行日期】2006.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通知(甬政办发[2006]19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全面推进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推进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覆盖面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要性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构建城镇职工住房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制度。
我市自1992年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全市已有40.85万名职工缴存了住房公积金,历年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48.6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近80亿元。
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10多年来,在解决我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住房保障模式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还没有达到《条例》规定要求,特别是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还没有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为此,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现人民群众居住小康为目标,逐步建立起符合各地实际的职工住房基本保障制度,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工作目标: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从2006年起,每年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净增职工人数达到2004年底已建立职工人数的10%以上。
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马黎来源:《大经贸》2015年第10期【摘要】住房公积金自建立以来为我国大部分居民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国民住房的一大难题。
十几年来,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积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仅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还为住房保障建设贡献了力量。
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住房公积金,它在住房保障体系中具体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并探究了怎样加强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字】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体系公积金作用对于住房公积金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五险一金”的成员,其中的“金”就是指住房公积金。
它为居民所带来的优惠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它在住房保障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
以下我们对住房公积金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一、住房公积金概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公积金是一项惠民的福利措施,也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制度一同被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头衔,并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范畴。
二、住房保障体系中住房公积金的地位和作用住房保障体系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系统,它不仅仅包含有住房公积金制度,同时还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住房制度。
因此,公积金并非是住房保障体系的唯一,但是相较其他几项优惠制度,公积金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只有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相结合才能凸显其社会福利属性,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来达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目的才能实现其社会保障功能。
(一)公积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为了解决当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一项重要国家政策,自其出台实施以来不仅解决了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据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七部委印发的《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建金(2009]160号)规定,经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批准,全国共有项目贷款试点城市93个,试点项目439个,贷款额度1248.03亿元。
全年发放试点项目贷款143.21亿元。
其中,经济适用住房45.72亿元,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45.76亿元,公共租赁住房51.73亿元。
应还项目贷款本金135.16亿元,实际收回172.76亿元。
截至2014年末,累计发放试点项目贷款775.80亿元。
其中,经济适用住房209.60亿元,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313.21亿元,公共租赁住房252.99亿元。
累计收回项目贷款本金324.94亿元,项目贷款余额450.86亿元。
2007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要求,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和地方财政的年度预算安排以及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共同构成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
2007年10月财政部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以及2007年11月,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都直接贯彻了国务院“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规定要求。
然而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大力推进,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致使各城市廉租房补贴和建设的资金来源不得不依赖于公积金增值收益。
全国2014年提取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432.15亿元,截至2014年末,累计提取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1186.46亿元。
笔者所在城市,截至2014年末公积金增值收益累计上缴财政用于城市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共计7754.45万元,其中2014年提取城市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3504.03万元,上缴财政的城市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共计1580.11万元。
随着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公积金所积累起来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庞大,随之其增值收益也越来越多,这将成为廉租房建设资金的稳定来源,有效缓解因政府投入不足而造成的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短缺压力。
住房公积金的试点项目贷款和增值收益成为住房保障建设项目资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效地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为解决贫困家庭住房问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障性住房的推进和落实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推动了个人住房信贷机制的发展住房公积金由于其贷款风险较低、存贷比较高、贷款利率较低等特点,极大地解决了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职工和个人的住房问题,对已经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家庭而言,解决购房、建房资金困难最好的方式就是住房公积金,包括提取、贷款,一些管理较好的城市提取、贷款的比例占存款余额的90%以上。
全国全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6593.02亿元,同比减少14.18%,个人住房贷款新增余额3806.12亿元。
截至2014年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2245.30亿元,同比增长18.49%,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521.9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率68.89%,比同期增加0.33个百分点。
全年住房公积金提取额7581.96亿元,占全年缴存额的58.52%,同比增长13.99%,其中,住房消费类提取5714.52亿元,占75.37%;非住房消费类提取1867.44亿元,占24.63%。
年末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37806.26亿元,占缴存总额的50.51%。
笔者所在城市,2014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49亿元,同比增长16.39%。
提取住房公积金7.8亿元,占当年缴存额的60.61%,其中,住房消费提取占76.47%(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l6.4%,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60.02%,租赁住房占0.05%);非住房消费提取占23.53%。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住房消费提取额的总和与当年缴存额的比例为151.08%。
截止2014年底,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1.39亿元,贷款余额34.87亿元,同比增长23.28%、18.65%。
累计提取总额27.79亿元,同比增长39.02%。
个人住房贷款率为89.26%,比同期增加2.79个百分点。
公积金的低息贷款政策在为居民带来福利的同时,也转变了我国保守人们的住房消费观。
在以前人们都拼命挣钱,当有了足够资金才会购买房子,有了公积金之后,几乎全部人都是先购房入住然后还款。
这种消费方式的转变使个人住房信贷机制逐渐发展起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壮大,被广大的消费者推广使用。
(三)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在经过快速的发展后,现在己经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如今中小城市的商品房出现成交量降低、空置率增高的疲软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正在想方设法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比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同时涉及到住房公积金的有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贷款比例,将购买商品房的首付比例降低到20%,公积金贷款比例提高到80%,甚至有的城市(包括笔者所在城市)就可以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等,住房公积金已经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三、住房保障体系中强化住房公积金作用的途径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起到必不可缺的作用,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优惠,如何发挥好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一)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公积金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享有住房公积金的人群并未得到有效的增加,人群覆盖比例仍然处于较低范围。
特别是本应享有此项福利的中低收入职工人员往往都没有住房公积金,这就意味着这项优惠政策不能完全实现它的自身价值。
比如说农民、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没有公积金,对于这种现象,政府应该放宽相关政策,扩大公积金的覆盖范围,逐步纳入到住房公积金体制中,在没享有这一制度的人群中积极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人群享有住房公积金意识,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能使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得到住房保障,住房条件得以改善。
对于住房公积金已经覆盖的人群,应增强住房公积金缴存的强制性,确保应建尽建、应缴尽缴。
(二)对公积金制度加以宣传虽然公积金已经存在十几年,但是仍有很多人对于公积金的概念十分模糊,至于具体用途更是了解甚少。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宣传,特别是运用最为普遍的公积金制度。
只有职工充分了解这项制度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才能使公积金的作用发挥的极致。
(三)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目前的公积金政策已经帮部分职工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但是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家庭,公积金仍然无法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向中低收入倾斜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
第一,规定最长还款期限、最大贷款额度和首付占房价的百分比。
对特殊家庭住房困难的职工购买住房时,提供低首付,还款长期限,高贷款额度,由于他们的收入低、条件差,能够负担的购房资金少之又少,提高贷款限额可以暂时解决他们的买房问题。
第二,对于贷款担保抵押适当的降低要求。
目前很多贷款抵押担保要求非常严格,导致那些家庭困难的居民根本无力担保。
第三,提取住房公积金还贷“养房”。
中低收入家庭的前期资金积累己用于购房首付款,购房后的家庭收入作为还贷的主要来源,导致很多家庭利用公积金“买得起房,养不起房”,生活质量下降。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但很多公积金中心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结果是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在购房后的持续时间内不能再使用住房公积金资金,导致住房公积金账户的积累资金对于购房职工本人而言是拥有却不能使用支配,增加了还贷负担,现应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公积金贷款,这种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的方式,减轻了购房贷款人的还贷压力,增强了职工的住房自助保障能力。
第四,用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予以低收入特殊家庭首次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一定的住房贷款贴息补助,发挥住房公积金对中低收入的政策性住房保障功能。
第五,还有就是考虑到低收入家庭生活开销,而收入也不大,应允许这样的家庭提取住房公积金,去付住房消费支出。
比如付公共租赁住房的房租、小区物业管理费、维修等方面费用。
(四)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公积金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的职工住房问题,然而高收入者却借此机会获取暴利。
为了让公积金政策惠及到更多的中低收入职工,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督管理机制,规定公积金的缴费限额,限制高收入者缴纳过多公积金,对高收入者多次低息购房贷款,应出台相应的限制政策,避免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作用受到削弱的不公平现象发生,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确保低收入家庭能通过住房公积金解决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