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虹桥学校物理初三(上)凸透镜成像导学案第一期
- 格式:pdf
- 大小:58.19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教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教案学生姓名: 年级: 科目: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授课日期: 月日上课时间: 时分 ------ 时分合计: 小时1、了解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2、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教学目标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重难点导航教学简案:1、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梳理2、中考真题讲析授课教师评价: ? 准时上课:无迟到和早退现象审核人签字: (今日学生课堂表 ? 今天所学知识点全部掌握:教师任意抽查一知识点,学生能完全掌握学生签字: 现符合共项) ? 上课态度认真:上课期间认真听讲,无任何不配合老师的情况(大写) ? 海豚作业完成达标:全部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无少做漏做现象教师签字: 备注:请交至行政前台处登记、存档保留,隔日无效 (可另附教案内页) 大写:壹贰叁肆签章:个性化教案(错题汇编)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处,成的像情况是:( )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B、15cmC、10cmD、5cm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60cmB. 40cmC. 20cmD. 10cm5、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A(15 cm,f,30 cm B(f,15 cm C(f,15 cm D(f,30 cm6、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 A、f>f>fB、f>f>fC、f<f<fD、f>f>f 甲乙丙丙甲乙甲乙丙乙丙甲透镜像的性质甲放大倒立实像乙缩小倒立实像丙放大正立虚像个性化教案(内页)一、透镜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辅导教案学员姓名:年级:初二课时数: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类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两个相关概念(1)物距: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称为物距,用字母_______表示.(2)像距: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称为像距,用字母_______表示.2.提出问题你认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什么?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3.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1)如图(a)所示,利用平行光会聚法测得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2)如图(b)所示,从左至右将蜡烛、_______、_______依次排放在一条直线上,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高度.此外,实验中还需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处,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c)所示,你会看到光屏上有一个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放大/缩小)的像,像和物在透镜的_______(同/异)侧,此时像距_______于一倍焦距,而_______于二倍焦距.(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d)所示,你会看到在光屏上有一个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像,像和物在透镜的_______(同/异)侧,此时像距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二倍焦距.(5)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e)所示,你会看到在光屏上有一个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放大/缩小)的像,像和物在透镜的_______(同/异)侧,此时像到镜的距离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二倍焦距.(6)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此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找不到烛焰的像,移去光屏,用眼睛通过透镜向烛焰的一侧观察,如图(f)所示,你会看到一个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放大/缩小)的像,像和物在透镜的_______(同/异)侧.4.实像的含义.(1)实像是能在_______上显现的像,它是由_______会聚而成的.(2)能被人看到,但不能在_______上呈现的像叫虚像,它是由光线的反向_______会聚而成的.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根据上述实验中图(c)、(d)、(e)、(f)所显示的数据和现象,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填入下表内.2.根据上表的成像规律,归纳下列要点.(1)两个分界点:_______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像的倒正与虚实:正立的像一定是_______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____侧;倒立的像一定是_______像,像与物分居在透镜的_______侧,例题精讲例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解法:凸透镜的焦距f=20cm,而物距μ=50cm,显然μ>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练习:1.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现在将凸透镜向光屏移近10cm,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则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的、缩小的是实像B.倒立的、放大的是实像C.正立的、缩小的是虚像D.正立的、放大的是虚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A.大于20cmB.大于10cm且小于20cmC.小于10cm4.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5.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_____.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观察到4cm高的像,10cm,说明物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根据物距f<μ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大多用不等式来表示.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回答一种情况即可).在实验中,当观察到光屏上烛焰的像与烛焰自身大小相等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解法: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可能原因有:一是在凸透镜另一侧根本就没有实像;二是在凸透镜另一侧虽然有实像,但实像离透镜太远,超出了实验中光屏能移动的范围;三是有实像,像距也适当,但超出光屏所在面积区域,光屏不够大,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还可以回答: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所成实像与物相对于光心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二、教学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三、教学难点根据猜测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四、教学流程(试试看)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2f)处,你猜,你会观察到?(先猜,后试)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f)处,又会怎样?6、分析论证:学生活动:根据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探究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规律”加以总结: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4)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实验评估:让学生结合本次实验活动,查找方案中的不足以求进一步完善;并且对比实验结果与猜想,看差距、找原因8、达标测试: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厘米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厘米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_。
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_____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____ ___ 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 ___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 ___,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____的范围内。
《凸透镜成像》导学案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凸透镜的运用:1、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的。
2、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看到,用屏接收,都是的。
3、照相机:当物距,像距,成像凸透镜投影仪:当物距,像距,成像放大镜:当物距,成像思考:凸透镜为什么能成不同的像?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二、预备知识:(1)物距:距离,用表示。
(2)像距:距离,用表示。
(3)焦距:距离,用表示。
2倍焦距:用表示。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2、猜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有关。
3、设计和进行实验:(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蜡烛....上。
......。
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大致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的性质大小和正倒;注意填入表格(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以外,即u>2f,重复步骤(3),进行观察与测量(5)将蜡烛放在凸透镜2f处,即u=2f处,进行观察和测量(6)将蜡烛向凸透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之间,进行观察与测量。
(7)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步骤(6),进行观察与测量(8)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9)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10)继续将蜡烛移近凸透镜,重复步骤(9)4、分析实验结论并将结论填在下表:5、从实验及上面的表格还可以得出如下规律:①_____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学案(二)例1完成任务所运用的物理知识: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
2.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发出的光,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人眼任务二:通过画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物体在2f 以外时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当物体在2f 以外时,像在 ,成 的像,应用在 上。
(2)当物体在2f 以外时,物体靠近P 时,像将;(3)当物体在2f 以外时,物体靠近P 时, 移动速度快;(4)当物体在2f 以外时,物体靠近P 时,物和像的总距离将 ;(5)当物体在2f 以外时,像距比物距 。
完成物体在f 和2f 之间时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当物体在f 和2f 之间时,像在 ,成 的像,应用在 上。
(2)当物体在f 和2f 之间时,物体靠近F 时,像将 ;(3)当物体在f 和2f 之间时,物体靠近F 时, 移动速度更快;(4)当物体在f 和2f 之间时,物体靠近F 时,物和像的总距离将 。
(5)当物体在f 和2f 之间时,像距比物距 。
完成当物体在f 以内时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当物体在f 以内时,像在 ,成 的像,应用在 上。
(2)当物体在f 以内时,物体靠近透镜时,像将 ;(3)当物体在f 以内时,物体靠近F 时,像将 ;(4)当物体在f 以内时,眼睛必须在透过透镜向 看,才能看到透镜成的像。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像都在以外;(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所成的虚像都是立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由很远处向透镜f处靠近的过程中,物和像的总距离的变化情况是;(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是;(5)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则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必须满足的条件;(6)当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满足时,移动凸透镜能在屏上得到2次实像,分别是;(7)当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满足时,移动凸透镜能在屏上得到1次实像,是;(8)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满足的规律;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满足的规律;任务三:运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例题2: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屏上的像大小的变化是:()A、像先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B、像从大变小;C、像的大小不变;D、先呈缩小的像后呈放大的像;例题3:当蜡烛在光具座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的像,现将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s;这次所成放大的像比原来的像更。
初中物理凸透镜教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会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光的传播,那么大家知道光在透镜中是如何传播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识讲解我们来了解一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是一种透明的光学元件,它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放大镜原理。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情况常见于幻灯机、投影仪等。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种情况常见于照相机、摄像机等。
3.实验探究(1)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凸透镜与光源的距离,使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一侧。
(2)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观察屏幕上的成像情况。
(3)调整光源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不同距离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注意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实验结果。
(1)当光源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当光源位于凸透镜焦点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5.巩固练习(1)请画出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的成像示意图。
(2)请画出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与二倍焦距之间时的成像示意图。
(3)请画出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的成像示意图。
6.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在实际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等。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设计说明:本节教学一直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难在以下方面:1、实验的步骤多,观察的内容多,需要强调注意的问题多,老师用于组织教学的工作量很大,实验过程往往嘈杂而混乱,搞了半天,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在干什么?2、因为需要注意的地方太多,在嘈杂的实验环境中,老师要不断叫停实验,大声叫喊实验的注意事项,纠正操作错误,效果很不理想。
3、很多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只让学生找了三个特殊的物距点来研究,就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忽略了很多中间过程,导致规律的得出非常的生硬。
4、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是迷糊的。
对规律的记忆往往是死记硬背的。
5、虽然规律记住了,但学生没有在实验中看到凸透镜成像大小的渐变过程,所以碰到一些稍难的题目,就不会分析了。
6、对于成像的“放大”和“变大”理解不清,影响了对规律的总结和理解。
针对上述问题,我设计了这个导学案,力求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对比,猜想影响凸透镜成像大小、虚实的可能原因,从而产生实验探究的内在动机。
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需要观察记录的现象和内容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有现成的文字和图像的结合来导引,使得整个实验目的明确,过程清楚、明了。
学案中不仅设计了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还增添设计了更形象化的比例图像记录方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总结成像规律,就降低了教学难度,不存在规律强加的嫌疑。
这一过程也培养锻炼了学生分析数据,找寻规律的能力。
设计了根据已学过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光学作图来确定成像位置和大小的课堂练习,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增设了新的探究项目,更能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
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
课题: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设计者:宜昌金东方学校 李军班级 姓名【目标导引】1、通过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目标: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2.理解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研究重点: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研究难点: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课前预学案:1.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为f。
2.物距用符号表示为u。
3.像距用符号表示为v。
4.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只能在光屏上呈现,且是正立的。
5.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实像。
6.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虚像。
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虚像。
自主研究: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1.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的关系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
2.照相机和投影仪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倒正与物距有关。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摆放实验器材,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现象和数据,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实验数据。
活动1:在实验中,我们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的位置,然后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我们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记录在下表一中。
活动2:接下来,我们将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的位置上,然后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设计。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学习用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带刻度的白板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凸透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元件,用凸透镜近距离的观察一下课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呢?2、如继续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慢慢的远离课本上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呢?3、发现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何时成放大的像、何时成缩小的像、何时成正立的像、何时成倒立的像、何时成实像、何时成虚像?新课教学:一、猜想:(1)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计实验实验指导1、测量出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_8__cm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3、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改变物距重复以上过程。
5、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量物距与像距,并记录。
2三、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物体放在焦距以内时,你在光屏上能否找到像找不到像说明什么能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物体放在二倍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5、当物体放在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3(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光心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厘米。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考试说明有标准1.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b)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b)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b)●考点细化可检测1.复述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说明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画出光路图。
2.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熟记相应结论▲★3.解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4.说明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解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自主复习忆基础一、看书后完成下列问题:1.设计二种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1);(2)。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2)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3)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2)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3)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4.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5.一束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三棱镜的(顶角/底面)偏折。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时,物距减小,像距,像;物距增大,像距,像。
(2)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7.近视眼镜是镜,远视眼镜是镜。
远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眼;近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眼。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知识框架巧搭建(教师精讲)●重点难点有引导例1.小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
(2)小周在如图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老师要求在凸透镜不动情况下,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小的像,她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