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与急救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9.03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February ,2008Vo l ,3No.42008年02月第3卷第4期儿童急重型颅脑伤48例临床分析于世久(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东港118300)[摘要]目的本文报告15岁以下的急重型颅脑伤48例,交通肇事为主要致伤原因。
方法开颅手术治疗34例,总死亡率为31.3%。
结果死亡率高的原因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相关。
结论儿童急重型颅脑伤较多见。
我科自1997-2007年共收留15岁以下急重型颅脑伤48例。
现对其特点及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关键词]儿童急重型颅脑伤49例临床分析治疗[中图分类号]R 726[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于世久,男,副主任医师,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38例,女10例。
15~10岁30例,10~15岁16例,4岁2例。
二、致伤原因:车祸42例,跌坠伤6例。
三、入院时意识情况,瞳孔改变;入院时全部病人均有意识障碍。
中度昏迷26例,深度昏迷22例。
以GCS 计分:3~5分30例,6~7分18例。
双侧瞳孔<2mm6例。
单侧瞳孔散大;固定,另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12例。
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4例。
四、受伤至入院者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2天。
多数在伤后2小时内入院,计36例。
五、治疗经过:本组48例除手术外,均依据病情给予20%甘露醇、甘油果糖及速尿脱水。
人工冬眠,胞二磷胆硷,脑活素,牛黄安宫丸。
对有呼吸障碍者,即行气管切开术,辅助人工呼吸机和呼吸兴奋药,吸氧。
抗菌素预防感染,止血、输血、对相应病儿予以升压及纠正酸碱失衡治疗。
六、治疗与结果。
见表1表1治疗与结果七、死亡因素:总死亡数15例31.3%手术死亡率32.4%。
呈植物生存出院者2例。
1、入时GCS 计分与死亡关系:见表2表2入院时GC S 计分与死亡关系2、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与死亡关系。
见表3。
表3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与死亡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受伤至手术间隙时间愈短,手术死亡率就愈高,这说明伤势严重,病情发展则迅速。
小儿颅脑外伤4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
方法: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14岁以下小儿颅脑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
结果:全组外伤后都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呕吐42例:心率>100次/分25例,伴呼吸不规则10例;瞳孔变化8例,癫痫发作5例,死亡率4.2%,治愈率93.7%。
结论:小儿由于其生理特点,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呕吐、癫痫发作等全身症状严重,对失血敏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小儿;颅脑外伤;特点【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33-02小儿颅脑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小儿颅脑损伤除有成人神经外科损伤表现外,尚有其独特性[1]。
本院自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14岁以下小儿颅脑外伤4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48例,男26例,女22例。
年龄:3岁以下12例,4岁~6岁9例,7岁~10岁15例,11岁~14岁14例。
(1)致伤原因:坠落伤18例,车祸伤12例,打击伤18例。
(2)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3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
脑震荡7例,脑挫裂伤13例,颅内血肿16例,其中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4例,脑内血肿3例,混合血肿5例。
颅骨骨折16例,其中线型骨折7例,凹陷性骨折6例,颅底骨折3例。
(3)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外伤后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入院时仍意识障碍27例,其中嗜睡7例,昏睡4例,朦胧5例,浅昏迷8例,深昏迷3例;反复呕吐42例;心率>100次/分25例,伴呼吸不规则10例;瞳孔变化8例,其中一侧散大5例,双侧散大1例,大小多变1例;有癫痫发作5例,其中大发作2例,小发作3例;偏瘫8例,去大脑强直1例,去皮层强直1例,锥体束征阳性12例。
glasgow昏迷评分(gcs)3~5分3例,6~8分6例,9~12分8例,13~15分31例。
儿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儿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外伤造成颅骨破碎或开放性损伤,并导致脑组织受损,进而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患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病情更为严重,恢复时间也更长。
以下为儿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一、临床特点1. 严重的颅脑外伤:患者头部可能发生钝性或穿透性打击,导致颅骨断裂、脑组织挫伤等等。
此时,脑内的血管和神经可能遭到直接的破坏和压迫,从而产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大脑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2. 多重外伤和组织损伤:在发生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同时,患者可能还有其他身体部位的外伤,并伴有多重组织的损伤。
3. 脑内脏器损伤:脑内出血、脑震荡等也可能是儿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之一。
在此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呕吐、头晕等明显症状。
4. 意识水平受损: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对意识会有特别大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下降、昏迷、昏睡、呼吸急促等症状。
并且这些症状程度各异,交叉叠加,形成复杂的病情5. 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在儿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感知、运动、知觉、平衡力等方面表现出问题。
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脊髓受损、贯穿性脊髓损伤、神经系统创伤性梅花样病变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1. 立即施行急救:当发现儿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症状后,我们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营造安静的治疗环境,保证患者的吸氧、营养、水分摄入,避免创口被磨擦、感染等问题。
2. 外科手术治疗:在儿童开放性颅脑损伤后,还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为了减少颅内的压力,避免脑水肿,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
3. 综合性治疗:在治疗儿童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过程中,综合性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治疗包括:血压控制、心血管治疗、改善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免疫力、支持病人营养等。
4. 康复方案制定:当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之后,应依据儿童的案例制定恢复训练方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式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体能训练等。
颅脑外伤的急救与治疗进展一、引言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其严重程度可从轻微头部撞击到严重颅骨骨折和脑组织损伤。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颅脑外伤的急救与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当前颅脑外伤急救与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二、急救措施1. 调整患者体位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调整患者体位可以有效防止更多损害。
例如,开放性颅骨骨折应及时覆盖创口,并保持头部呈中立位或稍向前倾。
2. 控制出血对于出现大量头部出血的患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止血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方法包括直接用手压迫出血点、加压包扎和输注凝血因子等。
3. 建立气道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特别是Glasgow昏迷评分低于8分的患者,应及时建立气道。
最常见的方法包括头后仰、下颌推力法和喉罩插管等。
4. 维持循环功能给予适当的液体输注以维持循环功能是急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补液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
三、颅脑外伤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在颅脑外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促进神经细胞恢复功能的神经生长因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头部损伤,如硬脑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等,还有一系列特定药物可以用于减轻症状或提高康复效果。
2. 神经外科手术对于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及时采取神经外科手术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技术与设备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颅脑外伤可以通过手术干预来进行治疗。
例如,开颅手术可以修复严重受损的颅骨和减压,以减轻脑组织压力。
3. 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期的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语言和认知康复训练等。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来提高康复效果。
四、前沿科技与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颅脑外伤急救与治疗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以下是当前一些前沿科技及其在该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1. 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辅助诊断和预测颅脑外伤结果等方面。
40例小儿脑外伤临床特点及急救分析作者:汪生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外伤的急救方法、效果及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40例脑外伤患儿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小儿脑外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 GCS评分显示,3-5分3例,占7.5%;6-8分11例,占27.5%,9分以上26例,占65.0%。
主要症状体征是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分别占90%、77.5%、70%,另外还表现为嗜睡、有痫性发作、锥体束征阳性等,CT检查可及时作出准确判断,本组40例患儿影像检查结果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硬脑膜外血肿10例,硬脑膜下血肿5例,蛛网膜下腔积液3例,外伤性脑梗死和脑内血肿各2例,26例合并颅骨骨折,占65.0%。
40例颅脑损伤患儿经及时救治后转入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其中36例痊愈出院,重残1例,中残2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2.5%。
结论小儿脑外伤病情变化快,全身症状严重,抓住救治的黄金时间,准确判断伤情积极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儿脑外伤;临床特点;急救措施;分析近年来,各种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创伤患者中部分为未成年人,为了提高临床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笔者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40例脑外伤患儿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40例脑外伤患儿,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8.3±5.3)岁;致伤原因分别为车祸、跌伤、打击伤及坠落伤,其中25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占62.5%;15例为开放性损伤,占37.5%。
1.2 急救方法首先做好院前急救,抓住创伤救治“黄金1小时”,接诊后首先保证氧气供给,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GCS评分对患儿伤情作一简单判断,同时对脑部及其它重要脏器进行检查。
颅脑外伤的急救方法绵阳市梓潼县中医院四川绵阳622150颅脑外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且情况往往一般较为严重,所以其急救方法非常关键。
一、急救方法原则1、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措施颅脑损伤往往是由外伤引起的,一般我们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但是两者急救的最关键的处理原则,第一是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要判断患者意识,保持鼻腔、口腔的通畅,必要时做气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第二个就是防止出血和休克,开放性的颅脑损伤,我们发现有伤口出血的地方,赶紧进行加压包扎,补液,急救处理。
闭合性颅脑损伤,根据他的意识判断,要赶紧前往医院,必要时进行开颅手术,进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保证患者在有效、关键的时间内得到第一救治,减少以后的残障功能,尽量恢复到最好的效果。
2、颅脑损伤病人的现场急救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来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的。
比如说是简单的头皮挫裂伤,只要进行清创缝合就可以了。
如果是帽状腱膜下血肿,就进行血肿抽吸加压包扎。
如果发现有熊猫眼,脑积液鼻漏,耳漏,考虑判断是有颅底骨折,那就是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耳朵、鼻子的通畅,千万不能挖耳朵,还有鼻子,同时预防感染,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发现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瞳孔大小不等,甚至昏迷,这种情况就快速静滴甘露醇给氧,静推速尿给氧,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必要时做气管插管,然后尽快做CT进一步明确损伤,如果患者有呼吸心跳的停止,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还合并有其他的损伤,那就请相关科室急救处理。
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就赶紧完善颅内的CT,进一步明确损伤的类型,颅内CT的结果如果没有血肿,就进一步观察病情,防止迟发性的血肿,然后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果是有血肿可以保守治疗的话,那我们就保守治疗,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GLAS评分记录,防止脑疝发生。
继续就是脱水止血,护脑,预防感染的治疗。
如果是有血肿,而且有手术指征,我们就完善手术的各项工作准备,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救情况。
正确的急救流程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颅脑外伤急救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现场安全及评估1.1 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
1.2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是否有头部外伤、出血等明显症状,询问患者或旁观者事发经过。
1.3 若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应先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避免二次伤害。
二、止血处理2.1 对于头部外伤出血明显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压迫伤口,避免出血过多。
2.2 若伤口较大或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避免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2.3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三、保持呼吸通畅3.1 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3.2 若患者呼吸正常但有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舌根后坠导致呼吸受阻。
3.3 若患者伤势较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四、保持颅内压平稳4.1 患者颅脑外伤后,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导致脑组织受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4.2 在急救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避免头部过高或过低造成颅内压增高。
4.3 如患者出现呕吐、昏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部CT等检查,明确伤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五、监测患者病情5.1 在急救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2 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5.3 在急救结束后,应将患者转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在颅脑外伤急救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急救流程和专业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损伤,可能导致脑组织损伤、颅骨骨折等严重后果。
在面对颅脑外伤的急救过程中,正确的处理和快速的反应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伤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程度。
以下是颅脑外伤急救的标准流程:1. 现场评估和安全确认: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迅速评估现场情况。
检查患者是否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如果患者仍处于危险环境中,应尽快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
2. 呼叫急救电话: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颅脑外伤症状,如昏迷、呼吸困难或大量出血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专业医护人员前来救助。
3. 判断意识状态:对患者进行意识状态的判断,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交流来评估。
如果患者清醒并能正常交流,可以进行简单的问询,了解受伤情况。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立即进行下一步的急救措施。
4. 维持呼吸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通畅。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如果患者呼吸正常但处于昏迷状态,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将患者转移到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5. 控制出血: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措施。
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压迫止血,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6. 固定颈部:在怀疑患者颈部受伤的情况下,应立即固定患者的颈部,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可以使用固定颈圈或手法进行固定,但要注意不要过度移动患者的头部。
7. 保持体温稳定:头部受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不稳定的情况。
可以使用毯子或衣物覆盖患者,保持体温稳定,预防低体温症的发生。
8. 避免进食和饮水:在怀疑颅脑外伤的情况下,患者应避免进食和饮水,以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处理。
9. 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在进行以上急救措施的同时,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
急救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转运。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颅脑外伤急救的标准流程,具体情况可能因伤势严重程度和现场条件而有所不同。
颅脑外伤急救步骤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撞击、挤压或穿透而导致的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情况。
正确的急救步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伤害,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颅脑外伤的急救步骤。
第一步:确保自身安全及寻求帮助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检查现场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环境,如火灾、施工等。
如果有必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并联系急救服务(如拨打紧急救护电话)。
第二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颅脑外伤可能导致患者昏迷或意识不清,呼吸道阻塞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将患者横放在硬质表面上,托起头部并注意保持颈椎稳定。
通过扫除嘴巴和鼻腔内可能存在的异物,确保呼吸顺畅。
第三步:控制出血及保护伤口颅脑外伤可能伴随大量出血,及时控制出血至关重要。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压伤口,以止血。
切勿直接用手触碰伤口,以免引起感染。
若有颅骨骨折的疑虑,应避免触摸伤口,并用干净的布覆盖。
第四步:保持颅内压力平衡颅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增加,进而压迫脑组织。
为了保持颅内压力平衡,可以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利用重力减轻可能存在的脑水肿或出血引起的压力。
同时,避免任何致使颅内压增加的行为,如用力提高患者的头部,不使用任何辅助呼吸设备等。
第五步: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尽管自己已经施行了相应的急救措施,但是颅脑外伤属于严重的伤害情况,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监测,检查他们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的变化,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急救人员参考。
总结: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情况,正确的急救步骤能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及寻求帮助。
其次,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然后,控制出血及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在施救过程中需要保持颅内压力平衡,最后,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请记住,急救是一门技能,这些步骤只是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无论何时,寻求专业急救人员的帮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在急救过程中,正确、迅速的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是颅脑外伤急救的标准流程:1. 事故现场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wei)险因素,如正在进行的交通事故或者火灾,应即将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
2.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在急救开始时,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可以通过轻轻摇动患者的肩膀或者喊叫患者的名字来刺激患者。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可能意味着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3. 呼叫急救车辆:如果患者浮现意识丧失、呼吸难点、严重出血等紧急情况,应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辆,并告知患者的症状和现场情况。
4. 确保通畅呼吸道:在等待急救车辆到达之前,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可以采取侧卧位,将患者的头部轻轻向一侧转动,以防止舌头后坠阻塞呼吸道。
5. 控制出血: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轻轻按压伤口,以控制出血。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应使用止血带进行暂时止血。
6. 避免颈部活动:在怀疑患者颅脑外伤的情况下,应避免过度挪移患者的颈部,以防止颈椎骨折或者脊髓损伤。
可以使用颈托固定颈部,避免颈部活动。
7. 保持体温稳定:颅脑外伤患者往往伴有体温调节障碍,容易浮现低体温。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可以使用毛毯或者热水袋等方法。
8.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如果患者浮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呼吸心跳住手,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9. 采集病史信息: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采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过去的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治疗和诊断非常重要。
10. 及早就诊:在完成急救措施后,应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医疗机构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CT扫描、X光检查等,以确定颅脑外伤的程度和损伤部位。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损伤,可能会对大脑和颅骨造成伤害。
在面对颅脑外伤的急救过程中,正确的操作和及时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颅脑外伤急救的标准流程:1. 现场安全评估:在急救开始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评估现场是否存在危(wei)险因素,如火灾、爆炸等,确保自己的安全后再接近伤者。
2. 判断伤情:在接近伤者后,要迅速判断伤者的意识状态。
观察伤者是否故意识、是否有呼吸等。
如果伤者没故意识或者呼吸,需要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3. 呼叫急救:在开始急救之前,要即将呼叫急救人员。
告知他们现场情况和伤者的状况,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4. 稳定颈椎:在急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颈椎的稳定。
如果怀疑颈椎受伤,应尽量避免挪移伤者的头部和颈部,以免进一步加重伤情。
5. 控制出血:如果伤者有明显的出血,要及时控制出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进行直接压迫止血。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保持通畅呼吸道: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伤者的呼吸道通畅。
如果伤者浮现呼吸难点,可以采取头后仰法,将伤者的头部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7. 保持体温:颅脑外伤可能会导致伤者体温下降,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者的体温。
可以使用毯子或者衣物覆盖在伤者身上,保持温暖。
8. 不强行喂食:在急救过程中,不要强行给伤者喂食。
因为颅脑外伤可能会导致呕吐,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可能会浮现误吸的情况,增加呼吸道阻塞的风险。
9.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不断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这些数据,以便医护人员在到达时能够更好地判断伤者的状况。
10. 安抚伤者情绪:在急救过程中,要尽量安抚伤者的情绪,让他们保持平静。
可以用温和的语言和动作与伤者交流,提醒他们保持镇静,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总结:颅脑外伤急救流程的关键是迅速判断伤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