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扬泰徐淮连宿2020届七市二模语文试卷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63 KB
- 文档页数:3
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共同善”字面意思指“共同具有的好的事物或品德”。
“共同”的意思是“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大家一起做的”;而“善”笼统地说有“善物”和“善德”两重含义。
但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哲学的概念,“共同善”理论的内涵比较复杂。
对于何谓“共同体的道德”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共同善”理论。
在西方思想史的脉络中,“共同善”理论的最早形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这一共同体视为政治主体,认为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
罗马时期的西塞罗主张,“国家就是共同体,“共善'是国家的目标,也是共同体的原则”。
在西方思想史中,“共同善”理论似乎是他们的专利。
其实,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还有另一种将个人意志与共同体意志视为一个有机体的“共同善”理论。
春秋战国之交的墨子的“尚同”思想就较为典型,“尚同”思想的要义就是,如果“一同天下之义”,那么整个社会就可以实现和平,至臻和谐。
战国初期,天下大乱。
墨子认为,乱的根本原因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义是正确的,别人的义是不正确的,彼此纷争不断。
针对这样的现状,墨子提出“一同天下之义"的共同善论断,其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与同时代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共同善论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还更具体。
墨子深知个人意志的复杂性,“一同天下之义”的实现需要以一套从上至下的组织治理为基础,因此,墨子构想了大致的共同体的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方式以继承西周封建制的制度形式为前提,按照范围大小分为“天下一国一乡一里”,对应的行政长官为“天子一国君一乡长—里长”,最后才是个人的意志。
墨子说:“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这样的组织原则保证了“尚同”思想的执行力,但是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如果“上”本身出了问题怎么办?为此,墨子将“尚贤”作为“尚同”的前提。
江苏七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
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__▲。
疫情发生后,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抗疫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的努力将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A.破釜沉舟蔓延卓尔不群B.风雨同舟漫延卓尔不群C.风雨同舟蔓延卓有成效D.破釜沉舟漫延卓有成效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3 分)芭蕾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汇。
▲,▲,▲。
▲,▲,▲,拓展中国芭蕾的艺术想象与表现空间,形成了芭蕾艺术的中国风格。
①不断借鉴戏曲以及国外的芭蕾文化精髓②找到属于中国的芭蕾语汇③几十年来中国芭蕾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传统④不仅使故事题材本土化⑤丰富创新自身的舞蹈与舞台语汇⑥也使舞蹈风格和舞台表现民族化A.②④①⑥③⑤B.②④⑥③①⑤C.④③②⑤⑥①D.④⑤②⑥③①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今日高朋在座,满室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C.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D.今日叨扰老师多时,请您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2020年江苏省宿迁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句子默写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无案牍之劳形安能辨我是雄雌杨花榆荚无才思何人不起故园情君子和而不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重点字:“牍”“辨”“雌”“荚”。
二、选择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这句话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得”是结构助词)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这句话中的“因为”是连词,“曾”是副词。
)C.“想象奇特”“调查研究”“履行职责”“红得耀眼”(这四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本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等区别。
)【答案】D【解析】【详解】D.表述错误。
这句话使用的是排比修辞,但三句话是递进关系,有先后之分。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蒙胧别扭怀恋以身作则B.竹蔑露宿陡峭颠沛流离C.山寨幽闲修茸如释重负D.繁密服待幼稚祸不单行【答案】C【解析】【详解】A.朦胧。
江苏省七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 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________。
疫情发生后,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________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抗疫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________的努力将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A. 破釜沉舟 蔓延 卓尔不群B. 风雨同舟 漫延 卓尔不群C. 风雨同舟 蔓延 卓有成效D. 破釜沉舟 漫延 卓有成效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芭蕾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中国芭蕾的艺术想象与表现空间,形成了芭蕾艺术的中国风格。
①不断借鉴戏曲以及国外的芭蕾文化精髓 ②找到属于中国的芭蕾语汇 ③几十年来中国芭蕾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传统 ④不仅使故事题材本土化 ⑤丰富创新自身的舞蹈与舞台语汇 ⑥也使舞蹈风格和舞台表现民族化A. ②④①⑥③⑤B. ②④⑥③①⑤C. ④③②⑤⑥①D. ④⑤②⑥③①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 今日高朋在座,满室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C. 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D. 今日叨扰老师多时,请您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4. 对下面这段文字语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常有人这样表述:西塞罗是这样说的,柏拉图如此认为,亚里士多德说过……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判断?一位罗马富翁网罗来一大批饱学之士,让他们随时陪伴。
在跟朋友聚会时,一旦谈到什么问题,他就让这些人替代他。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 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 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 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3.下面四副对联,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1)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4)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A. 司马迁诸葛亮辛弃疾项羽B. 文天祥康有为李清照项羽C. 文天祥康有为辛弃疾岳飞D. 司马迁诸葛亮李清照岳飞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南通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共同善”字面意思指“共同具有的好的事物或品德”。
“共同”的意思是“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大家一起做的”;而“善”笼统地说有“善物”和“善德”两重含义。
但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哲学的概念,“共同善”理论的内涵比较复杂。
对于何谓“共同体的道德”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共同善”理论。
在西方思想史的脉络中,“共同善”理论的最早形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这一共同体视为政治主体,认为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
罗马时期的西塞罗主张,“国家就是共同体,‘共善’是国家的目标,也是共同体的原则”。
在西方思想史中,“共同善”理论似乎是他们的专利。
其实,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还有另一种将个人意志与共同体意志视为一个有机体的“共同善”理论。
春秋战国之交的墨子的“尚同”思想就较为典型,“尚同”思想的要义就是,如果“一同天下之义”,那么整个社会就可以实现和平,至臻和谐。
战国初期,天下大乱。
墨子认为,乱的根本原因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义是正确的,别人的义是不正确的,彼此纷争不断。
针对这样的现状,墨子提出“一同天下之义”的共同善论断,其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与同时代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共同善论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还更具体。
墨子深知个人意志的复杂性,“一同天下之义”的实现需要以一套从上至下的组织治理为基础,因此,墨子构想了大致的共同体的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方式以继承西周封建制的制度形式为前提,按照范围大小分为“天下—国—乡—里”,对应的行政长官为“天子—国君—乡长—里长”,最后才是个人的意志。
墨子说:“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这样的组织原则保证了“尚同”思想的执行力,但是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如果“上”本身出了问题怎么办?为此,墨子将“尚贤”作为“尚同”的前提。
江苏省七市2020届高三年级二模语文作文分析指导及范文含点评作文评分细则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
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一、审题与立意1.审题和立意记忆是人对经历过的人、事、物的识记、保持或再现。
材料的第一句话“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明确了记忆的主体,个体的人、群体的民族、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记忆。
从小到大、到老,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事、物,这些经历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一个民族,从古到今会经历繁荣、衰败甚至会经历耻辱,这些都会成为民族的记忆。
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在生长过程、进化的长河中也会出现重复或类似的情况,这些是大自然的记忆。
材料的第二句话“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阐述了“记忆”的价值意义,记忆的前提是经历了一段特定的时光、过程,然后积淀在个人、民族、大自然的“大脑”中,对个人、民族、大自然的“成长”、发展起着启发、警醒或激励等积极的作用。
理解材料时,要明确“记忆”的特点。
“记忆”的前提是在一段时间内经历过特定的人、事、物,留下明显的印象,一直储存在“大脑”中,记忆的主体应“念念不忘”。
记忆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但不是对成长、发展历程中早已淡忘的、没有对主体起到一定作用的回忆。
2.立意材料中的“记忆”应是对记忆主体能起到正能量的一段“经历”,行文时不能脱离这个立意。
即使过去的经历算不上繁荣、成功,但若能对记忆主体起到正面作用,视为符合材料立意。
不管是正面的肯定还是反面的警醒,最终指向应落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个核心价值观上来。
3.写作注意点“记忆”的主体可以是人、民族、大自然,“记忆”的内容也可以是人、民族、大自然或某个事物。
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可以思考生活,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以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文化进步、生物进化等宏大的主题。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苏北七市普通高中(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2020年5月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
疫情发生后,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抗疫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的努力将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A. 破釜沉舟蔓延卓尔不群B. 风雨同舟漫延卓尔不群C. 风雨同舟蔓延卓有成效D. 破釜沉舟漫延卓有成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联系上句“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该句说的是世界各国共同经历患难,应填“风雨同舟”;第二处,蔓延: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漫延: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
句中形容疫情扩展,应填“蔓延”;第三处,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句中形容努力,应填“卓有成效”。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芭蕾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汇。
, , 。
, , ,拓展中国芭蕾的艺术想象与表现空间,形成了芭蕾艺术的中国风格。
①不断借鉴戏曲以及国外的芭蕾文化精髓②找到属于中国的芭蕾语汇③几十年来中国芭蕾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传统④不仅使故事题材本土化⑤丰富创新自身的舞蹈与舞台语汇⑥也使舞蹈风格和舞台表现民族化A. ②④①⑥③⑤B. ②④⑥③①⑤C. ④③②⑤⑥①D.④⑤②⑥③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1.【答案】(1)歌咏悠久凝聚(2)……(省略号)(3)将“发扬” 和“继承” 对调位置【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此题要注意“咏”“悠”的偏旁不要写错。
(2)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
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
文中“关心……”“赞美……”“热爱……”构成了一组排比句,A处应该填写省略号。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画线句语序不当,应该把“发扬和继承”改为“继承和发扬”。
2.【答案】(1)闲来垂钓碧溪上(2)沉舟侧畔千帆过(3)何事长向别时圆(4)戍鼓断人行(5)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6)云横秦岭家何在(7)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8)树林阴翳【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畔、戍、翳。
3.【答案】(1)因为当年他曾被王进的父亲一棒打翻,始终怀恨在心。
(2)对于军士们不能买酒解渴事情没有坚持到底,并且最后自己也喝了酒;“轻则痛骂,重则蘑条便打”引发军士不满;没有协调好与老都管、两个虞候的关系;吴用等人及早探知消息,准备充分,计策高妙,团队协作好。
【解析】(1)根据对《水浒传》阅读,概括原因。
示范:这是《水浒传》第二回的故事。
高俅要拿下王进,是公报私仇,因为高俅发迹前学使棒,被王进的父亲打伤过,故怀恨在心,要报复。
(2)结合《水浒传》相关情节,从杨志和晁盖团体两方面分析原因,概括内容。
①杨志方面。
首先,杨志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
2020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模拟卷(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9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成正确的一项是()(2分)A.裨.益bì惆.怅chóu摩挲.suō自怨自艾.àiB.遴.选lín菜畦.qí亘.古gèng蹑.手蹑脚nièC.竦.峙sǒng狂澜.lán呜咽.yàn鳞次栉.比zhìD.芥蒂.dì泠.淙lín g 笑靥.yè怪诞.诡奇d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C.大理的蝴蝶泉花开似锦,游人如织,美景实在是引人入胜....。
D.危难时刻,绿色的迷彩撑起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由于参加中学生体质测试,使我们本周的阅读课受到了影响。
B.是否专注,直接关系到自习课效率的高低。
C.受台风“山竹”影响,广东省所有学校停课,深圳、广州、中山、江门等沿海多市采取“停工、停业、停产、停运”等措施严密防御。
D.斑马线前“车让人”,不仅是扬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扬州文明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4.下列句子,排序最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B2.(3分)C3.(3分)B4.(3分)A二、文言文阅读(20分)5.(3分)A(抗:髙。
)6.(3分)C(文中“深通经济者”是指他人,没有写“焚琴子有经世济民的才能”。
)7.(1)(3分)(主考官)等到看了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明陈述时事,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
^评分建议:“及”、“志”各1分;语意通顺,1分。
“至”译为“甚至”亦可。
(2)(3分)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
评分建议:“异之”、“非常”各1分;语意通顺,1分。
(3)(4分)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会)遭受灾祸。
评分建议:“无恙”、“忽”、“绝”各1分;语意通顺,1分。
“无恙”译为“安然无恙”亦可。
8.(4分)①自己人生失意;②被韩愈《逐鳄文》感动(或“百姓遭受疾苦”);③忠臣被贬,遭受陷害;④ 思念家乡;⑤知音逝去。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5分)与友人别离;漂泊不定;身体多病;离群索居(或“孤独”)。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①“尊前一笑”展现了词人面对离愁的豁达;②“天涯”“伤沦落”抒发词人内心的漂泊之悲;③“同是”表达f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④“故山”“负平生约”暗含了词人思乡之情以及不能归乡的无奈;⑤“长羡归飞鹤”显露了词人向往归隐之心。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答对情感,不做分析,得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1)言笑晏晏(2)朝搴吡之木兰兮(3)飞漱其间(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5)击空明兮溯流光(6)拄杖无时夜叩门(7)任重而道远(8)宜未雨而绸缪语文答案第1页(共2页)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3分)A(没有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2020.04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
疫情发生后,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抗疫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的努力将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A.破釜沉舟蔓延卓尔不群B.风雨同舟漫延卓尔不群C.风雨同舟蔓延卓有成效D.破釜沉舟漫延卓有成效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3分)芭蕾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汇。
▲,▲,▲。
▲,▲,▲,拓展中国芭蕾的艺术想象与表现空间,形成了芭蕾艺术的中国风格。
①不断借鉴戏曲以及国外的芭蕾文化精髓②找到属于中国的芭蕾语汇③几十年来中国芭蕾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传统④不仅使故事题材本土化⑤丰富创新自身的舞蹈与舞台语汇⑥也使舞蹈风格和舞台表现民族化A.②④①⑥③⑤B.②④⑥③①⑤C.④③②⑤⑥①D.④⑤②⑥③①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今日高朋在座,满室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C.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D.今日叨扰老师多时,请您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4.对下面这段文字语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常有人这样表述:西塞罗是这样说的,柏拉图如此认为,亚里士多德说……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判断?一位罗马富翁网罗来一大批饱学之士,让他们随时陪伴。
在跟朋友聚会时,一旦谈到什么问题,他就让这些人替代他。
各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随时给他提供材料,这人给他一段发言稿,那人告诉他荷马的某一首诗。
富翁认为,学问装在他手下人的脑袋里,也就变成自己的了。
A.虚心吸取优秀人才的智慧可快速提升自我。
B.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手下人的全部特长。
2020届高三七市二模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C2.(3分)B3.(3分)B4.(3分)C二、文言文阅读(20分)5.(3分)B(课:考核。
)6.(3分)A(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秀才指府、州、县学的生员。
文中也未说吕留良参加乡试考试。
)7.(1)(5分)陈执斋起初惊讶地注视(他)没有答应,接着听说他内心隐秘事情的原委,于是起身作揖说:“这真是古人难以做到的事,只是遗憾先前知道你(名字)却没有认识你啊。
”评分建议:“眙”“衷”“本末”“恨”、语句通顺,各1分。
(2)(5分)先君果断地说:“(只要有)一口气还在,不敢不勤勉,何况现在(我的)精神还能忍受,暂停(著书的心思)后这又怎么能来得及(编完书)呢?”评分建议:“息”“勉”“堪”、反问语气、语句通顺,各1分。
8.(4分)①淡泊名利;②治学严谨(勤勉刻苦);③严于律己。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5分)①居住环境;②人生志向;③兴趣爱好;④生活态度(胸襟气度)。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4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①“卢沟旧曾驻马”等,表达对范成大功业的颂扬;②“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表达对范成大寿宴的祝贺;③“明年定在槐府”表达对范成大美好前程的祝愿。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恐年岁之不吾与(3)则素湍绿潭(4)艰难苦恨繁霜鬓(5)绝胜烟柳满皇都(6)赢得仓皇北顾(7)士不可以不弘毅(8)苟利国家生死以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3分)C13.(6分)①语言描写:胡顺昌对妻子又劝又怪,表现他既疼爱妻子,又性情暴躁。
②环境映衬:“阳光强烈得刺眼”映衬了胡顺昌的焦灼不安。
③细节刻画:胡顺昌自艾自怜的心理,“昏沉地抱着头”等细节凸显了他的无奈与辛酸。
④侧面表现:郭老二说还要征粮,侧面表现了人物处境的艰难。
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
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
一、审题与立意
1.审题和立意
记忆是人对经历过的人、事、物的识记、保持或再现。
材料的第一句话“个人有
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明确了记忆的主体,个体的人、群体的民族、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记忆。
从小到大、到老,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事、物,这些经
历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一个民族,从古到今会经历繁荣、衰败甚至会经历耻辱,这
些都会成为民族的记忆。
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在生长过程、进化的长河中也会出现重复
或类似的情况,这些是大自然的记忆。
材料的第二句话“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阐述了“记忆”的价值意义,记忆的前提是经历了一段特定的时光、过程,然后积淀在个人、民族、
大自然的“大脑”中,对个人、民族、大自然的“成长”、发展起着启发、警醒或激
励等积极的作用。
理解材料时,要明确“记忆”的特点。
“记忆”的前提是在一段时间内经历过特
定的人、事、物,留下明显的印象,一直储存在“大脑”中,记忆的主体应“念念不忘”。
记忆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但不是对成长、发展历程中早已淡忘的、没有对主
体起到一定作用的回忆。
2.立意
材料中的“记忆”应是对记忆主体能起到正能量的一段“经历”,行文时不能脱
离这个立意。
即使过去的经历算不上繁荣、成功,但若能对记忆主体起到正面作用,
视为符合材料立意。
不管是正面的肯定还是反面的警醒,最终指向应落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个核心价值观上来。
3.写作注意点
“记忆”的主体可以是人、民族、大自然,“记忆”的内容也可以是人、民族、
大自然或某个事物。
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可以思考生活,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以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文化进步、生物进化等宏大的主题。
只要符合“记忆”的特点,皆可作为写作内容。
写作时应该从材料出发,谈“记忆”的价值、意义等内容,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都应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
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的要求。
需注意的是
: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
.....
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运用恰当,要敢打高分。
2.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立意】
①文章立意要与材料相关,且对“记忆”理解正确;如出现貌似说“记忆”实为
贴标签的作文,应定为五类卷。
②如脱离“记忆”,只写往事、过去等,且未彰显其价值、意义,应视为不切题,不得超过42分。
③立意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定为六类卷。
【文体】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要言之有据、辩
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
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一档,以
适应《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的要求。
【其他】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
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
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
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应在48分以上判分。
以充分肯定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作文,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③对有特色的作文,如文体创新、见解独特、立意新颖、富有生活情趣等,阅卷
者应秉持公心,以欣赏的眼光,勇于打高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甚至创作的积极性。
④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⑤慎打40分以下作文。
4.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阅卷组长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
(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低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缺作文题,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