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2课时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Ⅰ)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01.06 KB
- 文档页数:9
苏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课时练习(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D.DNA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原核生物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NA中非基因片段的碱基对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2.(柳州模拟)由于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酶的活性下降,这种改变是由() A.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C.mRNA中碱基的缺失引起D.染色体片段的移接引起B[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后,会引起相应的mRNA上突变点后的密码子全部错位,这将导致之后的多个氨基酸顺序改变,A错误;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将导致该处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改变,从而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酶的活性下降,B 正确;题干中提出“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即基因发生改变,不是mRNA发生改变,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3.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注:字母代表氨基酸序列上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箭头表示突变的位点A.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缺失B.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C.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C[从图中可以看出,突变①只引起一个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替换。
突变②引起突变点以后的多种氨基酸的改变,所以应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4.(海门检测)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
高中生物 3.3《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2(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精选考题·江苏盐城调研)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的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①、增添②、倒位④;③是基因突变或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所致。
答案:C2.(精选考题·江苏泰兴期初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②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其不是三倍体③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包含番茄和马铃薯的各一条染色体④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解析:由于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大小不同的异型性染色体,所以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一个基因组;根据单倍体的概念,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不是三倍体,是单倍体;番茄和马铃薯均为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内均含两个染色体组,经过细胞融合形成的每一个单核杂种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由其培养成的植株应为四倍体;马和驴由于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异源二倍体,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但由于它有特殊的减数分裂(假减数分裂),表现为可育的。
答案:B3.(精选考题·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自然界多倍体的产生主要是低温诱导产生;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第1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染色体结构会发生变异1.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使雌蚕都有斑纹。
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
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
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A[根据题意知,该育种方法是将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粒,则图乙~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A[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属于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属于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位置发生颠倒,属于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属于易位。
]3。
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 的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
已知9号染色体异常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能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的F1表型及比例为()A.黄色∶白色=1∶1 B.白色∶黄色=1∶0C.黄色∶白色=3∶1 D.白色∶黄色=3∶1A[若T位于正常染色体上,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Tt自交时产生T和t两种卵细胞,产生T一种精子,F1表型都为黄色;若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t位于正常染色体上,Tt自交时产生T和t两种卵细胞,产生t一种精子,F1表型为黄色∶白色=1∶1。
]题组二染色体数量会发生变异4.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D.单倍体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D[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A正确;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都叫单倍体,与染色体组数无关,B正确、D错误;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等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C正确.]5.如图为某果蝇及其一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果蝇为雌性,图示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B.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ⅩC.果蝇体内的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C[根据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可知,该果蝇为雌性,细胞内含有6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共8条染色体,A正确;由“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可知,该细胞中的8条染色体,可分成2组,一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分别为Ⅱ、Ⅲ、Ⅳ、Ⅹ,B正确;果蝇体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一个染色体组包含了该种生物的一整套遗传信息,D正确。
高中生物《3.3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1)》学案苏教版必修2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1)目标:简述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重点、难点:染色体组的识别【自主学习】染色体变异可以用直接观察到。
它包括染色体的和发生变异两大类。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种类: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可分为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四种类型。
2、实例:猫叫综合征是人的染色体引起的。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以体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为例)。
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概念:染色体数目,或者的增加或减少等,都称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1)非整倍性变异:在正常的中,丢失或添加了的染色体。
(2)整倍性变异【合作探究】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分析以下图示,判断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哪种类型,请填写表格二、染色体组的识别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在________________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
如右图中的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_________________就代表一个染色体组。
★★★ 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 (1)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在细胞内任选一条染色体,细胞内与该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共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甲有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乙该生物含有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
染色体组的数目 == 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韭菜细胞共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可推出每种形态有4条,进而推出韭菜细胞内应含个染色体组,而且染色体形态数就代表着每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条数。
【探究提升】1、猫叫综合症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染色体缺失片段B、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1800C、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染色体增加片段2 、某生物正常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3、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5、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说出下列细胞中分别含有几个染色体组(1)(2)(3)(4)。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例1】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解析】图①表示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因为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为其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③表示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图④表示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
图中4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技巧点拨: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为“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量不变);基因重组为“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为“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例2】如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解析】根据题图可推知,A、B、C、D中分别具有4个、1个、2个、4个染色体组。
但有丝分裂过程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具有相应的4个基因,如A。
故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D。
【答案】D【例3】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洋葱的不定根在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36 h,可抑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细胞D.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解析】低温诱导不会抑制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而是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染色,不能用于固定;显微镜下观察,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只有少数细胞,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看不到染色体,还有部分细胞有染色体,但可能是正常的有丝分裂。
第12课时 细胞核目标导航 1.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观看DNA 和RNA 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
一、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由内、外____层膜构成,其上有________,核孔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核内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大分子物质的交换离不开核孔。
核膜上还有____________。
2.核仁:无____包围,与核糖体中________的形成有关。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________周期性地消逝和重现。
3.染色质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_____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质简洁被______________染成深色,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核的功能1.细胞核是细胞________特性和细胞__________活动的把握________。
2.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遗传物质的复制主要在____________中进行。
3.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________性,才能正常地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观看DNA 和RNA 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 1.试验原理甲基绿+__________――→呈现绿色 派洛宁+________――→呈现红色 2.试验流程学问点一 细胞核的结构1.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相同 C .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D .核孔是包括DNA 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当进行B .在显微镜下观看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C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 .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学问点二 细胞核的功能3.科学家将棕鼠卵丘细胞的核物质注入内部已经抽空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以后,移入白鼠的子宫,白鼠最终产下一只克隆鼠。
第12课时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Ⅰ)目标导航 1.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几种类型。
2.知道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概念: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__________引起的遗传病。
2.种类(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丢失,即______。
(2)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即______。
(3)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即______。
(4)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即______。
3.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二、课题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1.研究目的: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对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推荐器材:培养皿、试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蚕豆种子;硫酸铜、改良碱性品红等。
3.实验原理:辐射和化学物质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出现______。
4.实验步骤(1)培养__________:将蚕豆种子洗净后置25℃下培养48 h,移入质量浓度为300mg/L的硫酸铜溶液中培养6 h;自来水冲洗后,再移入清水中培养24 h。
(2)制作__________:剪取蚕豆根尖,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用__________________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500~1 000个细胞,计算________(出现微核的细胞数除以被计数的细胞总数)。
5.引起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引起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很多,其中辐射与化学药物是导致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原因。
本实验证实了硫酸铜可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6.微核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已知某物种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2.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该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
课时作业(十六)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1·海南卷)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2012·山东滨州期末)下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D.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4.(2012·广东深圳一调)一条正常染色体的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EFGH,“·”表示着丝粒,字母代表不同基因,下列哪种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倒位,且倒位片段包含着丝粒( )A.ABCFE·DGH B.ABCD·EFEFGHC.CDAB·EFGH D.ABCD·GHEF5.(2012·苏、锡、常、镇四市联考)如图所示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6.自然界中多倍体植株的形成过程一般是( )①细胞中染色体加倍②形成加倍合子③减数分裂受阻④形成加倍配子⑤有丝分裂受阻⑥细胞染色体减半A.⑤①④② B.①②⑥⑤C.③⑥⑤② D.④①②③7.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在植株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②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一条染色体③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④单倍体的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⑤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一般是单倍体A.③⑤ B.②④⑤C.①②③ D.①③⑤8.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两品种进行育种时,采用如下两种育种方法:一种是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连续自交,再从子代中选出用于生产的类型;另一种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第12课时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Ⅰ)目标导航1.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几种类型。
2.知道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概念: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__________引起的遗传病。
2.种类(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丢失,即______。
(2)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即______。
(3)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即______。
(4)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即______。
3.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二、课题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1.研究目的: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对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推荐器材:培养皿、试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蚕豆种子;硫酸铜、改良碱性品红等。
3.实验原理:辐射和化学物质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出现______。
4.实验步骤(1)培养__________:将蚕豆种子洗净后置25℃下培养48 h,移入质量浓度为300mg/L的硫酸铜溶液中培养6 h;自来水冲洗后,再移入清水中培养24 h。
(2)制作__________:剪取蚕豆根尖,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用__________________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500~1 000个细胞,计算________(出现微核的细胞数除以被计数的细胞总数)。
5.引起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引起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很多,其中辐射与化学药物是导致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原因。
本实验证实了硫酸铜可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6.微核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已知某物种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2.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该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b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C.c是染色体着丝粒改变引起的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知识点二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3.微核是指( ) A.草履虫细胞中的小核B.多核细胞中最小的细胞核C.染色体增加的小片段D.染色体缺失的小片段4.在做“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实验中,培养萌发幼苗所用的培养液是( ) A.自来水B.只受一种物质污染严重的水C.蒸馏水D.用多种污染程度不同的水分别培养基础落实1.染色体中遗传物质的数量不变,但染色体内遗传物质重新排列的变异为( )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2.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 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的自由组合D.无法确定3.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使生物性状发生变化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变化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现代遗传技术直接检验4.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 A.染色体缺失片段B.染色体增加片段C.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180°D.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5.生物科学工作者采用微核研究的方法分析环境污染程度的原理是( ) A.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能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能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微核是某些化学物质在细胞中聚集而成的D.具有微核的生物对污染的抵抗能力强能力提升6.“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实验中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选取什么时期的细胞最易观察到染色体的变异?( ) A.前期B.中期C.后期D.间期7.在果蝇的正常Ⅱ号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为123·456789,Ⅲ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EFGH,中间的黑点代表着丝粒,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的是( ) A.123·476589B.123·46789C.123·4566789 D.ABC·D5EFGH8.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低温B.生物体内代谢产物C.X射线D.某些化学药品9.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如图所示的是指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A.倒位B.缺失C.易位D.重复10.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B.染色体中DNA的1个碱基发生改变C.染色体缺失某片段D.染色体增加某片段11.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 )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数目变异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的影响”的课题研究。
他们到一造纸厂污水排出口采集了水样,并将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
(1)实验原理:蚕豆根生长过程中吸收污染物后,根尖分生区细胞通常会出现染色体断裂。
这些断裂的染色体会与细胞核分开单独存在于细胞质中而成为微核。
(2)材料用具:蚕豆种子、10%的盐酸解离液、龙胆紫染液、蒸馏水、培养皿、量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方法与步骤:①将蚕豆种子用蒸馏水浸泡一天,吸水膨胀后放在培养皿中,保持温暖湿润,待其发根;②用蒸馏水稀释原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一段时间后,规范制作临时装片;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结果并作分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从每个培养皿中选取3条根,在制作的每个装片中观察1 000个细胞。
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13.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
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
Ⅱ.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光学显微镜、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
Ⅲ.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Ⅳ.实验步骤(1)制备细胞悬浮液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入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A、B两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
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临时装片①当细胞繁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吸取适量的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 min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Ⅴ.结果与结论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 =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清单一、1.染色体形态、结构部分缺失2.(1)缺失(2)重复(3)倒位(4)易位3.数目或排列顺序二、1.染色体结构变异3.微核4.(1)蚕豆根尖(2)临时装片改良碱性品红染液(3)微核率6.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出现微核,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