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2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测试卷8K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2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习题与实践训练】答案第一章判断题1.×2.×3.×4.×5.×6.×7.√8.×9.× 10.√ 单项选择题1.B2.D3.D4.D5.A6.C7.D8.B9.A 10.C 多项选择题1.BCDE2.ABCD3.ACD4.ADE5.ABC6.ABCDE7.ADE8.BCE9.ABCDE10.BCD 填空题1.工作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2.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3.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4. 变动的数量标志5.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统计总体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6.指标条件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单位7.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基本专题 8. 定性数据定量数据9.母体子样 10.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应用能力训练题 1.略 2.略3. ⑴总体: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总体单位: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每一位顾客;样本:300名顾客;样本量:300名;品质标志:过去六个月是否购买产品;数量标志:每位顾客购买金额;数量指标:300名顾客购买总额;质量指标: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统计量:300名顾客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参数: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购买总额。
⑵本案例采用的统计方法属推断统计。
4.轿车生产总量,旅游收入是数量指标;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出生率,安置再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是质量指标。
区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方法是: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
5.总体:中国农民;样本: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农民;变量:现金收入、工资性收入、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6.略。
第二章判断题1.×2.×3.×4. √5.×6.×7. ×8. √9.× 10. × 单项选择题1.C2.A3.A4.C5.B6.D7.A8.C9.B 10.D 多项选择题1.BDE2.ACD3.BCD4.ADE5.BCE6.ABCE7.ABCE8.BDE9.BDE 10.ABC 填空题1.单一表一览表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4.直接观察法5.有意识随机6.统计调查方案7.表头表体表脚8. 访问法(采访法、询问法)9.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10.网上直接调查网上间接调查1应用能力训练题 1.略 2.略3. ⑴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统计报表⑵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普查⑶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抽样调查⑷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重点调查⑸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典型调查4. ⑴直接观察法直接调查⑵实验法直接调查⑶访问法直接调查⑷网上调查直接调查 5.略6.略第三章一、判断题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选择题1.B 2. B 3. C 4.A 5. D 6.A 7.D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1.ACD 2.BCD 3.ABDE 4.CD 5.ACE 6.BCE 7.BCD 8.ABE 9.BCDE 10.BC 四、填空题1.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2.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3.品质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4.组限每个组的最大值每个组的最小值组中值 5.反比6.上组限不在内7.等距分组异距分组8.按某标志分的组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或频率或标志值频数频率 9.钟型分布、U型分布和J型分布。
贸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这种调查方式是( B ) (2010年1)B. 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7. 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C ) (2009年10)A. 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8.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2009 年 1 月)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9.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 C ) (2008年10月)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C.统计报表制度与专门调查D.直接观察法二、多项选择题1.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2012年1月)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C ) (2011年10月) A.所有自行车车主 B.每一个自行车车主 C.所有自行车 D.每一辆自行车 3.统计报表按填报部门不同.,可以分为(A ) (2011年1月) A.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B.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C.定期报表和年报D.基本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4.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5. 下列哪项不是.问卷调查的特点( A •通俗易懂 (B ) (2010 年 10)B.组织方式不同)(2010年 1)B.准确性高C.适用范围广D.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6.为了获取最新受经济危机冲击情况,调查人员专门选取浙江、 江苏两省,深入当地了解外A.普查 F 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有(BDE )(2012 年1 月)E.2000 年 10 月 31日出生,11月1 1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A.确定调查目的日6时死亡的婴儿 ABCDE)(2008 年 10月)B. 抽样调查A.普查C.统计报表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2 .普查是一种(BCD ) (2011年10月)A.非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全面调查D. 一次性调查E.(2011 年 1经常性调查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直接观察法D.报告法E.米访法4.在实际调查中,访问调查有多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2011 年 1 月)C.电话调查D.文案调查E.留置调查5. 通过对开滦、大同、抚顺等几个大型矿务局的调查,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调查属于(BE )( 2010年10)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 这种C.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6.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ABDE A.准确性C.多样性)(2010年 1)B.及时性 D.合理性E.完整性7.组织普查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有(A. 必须统一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ABCD)(2010年 1)B. 调查项目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综合,降低资料质量D. 在普查范围内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E. 选择范围应尽可能广泛 8.非全面调查包括(ABDE A.重点调查 (2010 年 1)B.抽样调查C. 工业定期报表D.典型调查E. 非全面统计报表 9.要了解某校学生的自习时间安排情况, A.填报单位 C.调查对象则每一位同学是( B.调查单位 D.总体单位ABDE (2009 年 10)E.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1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9 年 1 月)2日出生的婴儿(BDEA.2000 年 11C.2000 年 10 月 30日晚死亡的人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是B.2000年10月31日出生的婴儿 D.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C. 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E.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三、判断题1. 普查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中职《统计基础》各章节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1、统计2、统计学3、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4、统计标志与指标5、变异和变量6、统计指标体系二、填空题1、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三方面特点:、和。
2、如全国人口为总体,每个人是,每个人都有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等。
这里的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等在统计上称做。
,“年龄”是。
“16 岁”是,“性别”是,“男”、“女”是,它也是经过调查后所得到的结果。
3、统计指标由六个要素构成:①;②;③;④;⑤;⑥。
这六个要素可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和。
4、统计指标体系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存在着确定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来表现;另一种是指标体系是联系的指标体系。
5、变异一般描述上的变化,而变量则表示上的变化。
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工人数、企业数、废品数、设备数是,身高、体重、产值、利润、资金等是。
离散变量的数值一般用方法取得;连续变量的数值只能用或的方法取得。
7、变量按其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产品总成本是变量,受偶然因素影响的变量是。
8、按照所采用的不同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和。
9、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特征,通常是用来表述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而也可统称为数据或称数据。
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特征,通常是用来表现的,因此也可称为数据或数据。
10、按照所采用的收集方法不同,统计数据可以分为数据和数据。
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有关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多数数据都是。
11、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统计数据可以分为数据和时间数据。
2011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就是数据。
2006-201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就是数据。
三、简答题:1、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有何区别和联系?2、统计数据如何进行分类?3、简答统计总体的特点?四、判读题1. 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项目二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 D
5. A
6. B
二、简答题
1. 统计调查有哪些分类方法?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照登记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的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2. 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含义。
普查是专门组织开展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或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3. 你做过哪些调查统计?采用了哪些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结合自己情况回答。
4. 如何制订统计调查方案?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
项目,设计调查表或调查问卷,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三、实训题
略。
第2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⒈统计设计⒉指标体系⒊普查⒋典型调查⒌调查对象二.填空题(0。
5×40=20分)⒈统计设计按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其所包含的工作阶段不同可分为和;按其所包含的时期不同可分为、、。
⒉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按其数据依据不同分为和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不同可分为、。
统计指标体系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按指标体系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⒊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是、。
⒋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不同分为和;案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登记的时间连续与否分为、、。
⒌搜集统计数据的具体方法有、、、、等.⒍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⑴确定和⑵确定和⑶拟定和⑷确定、和;⑸确定和;⑹拟定等。
⒎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以为标准来选取的.⒏统计专门调查包括、、和等。
⒐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为标准来选取的。
⒑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包括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等重要国情国力的调查,其中、、、每隔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0、3、5、7的年份进行,2007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普查; 普查每隔5年进行一次,且每逢1、6的年份进行.⒒抽样调查的特点有、和等。
其有、、和等优势。
⒓典型调查的方式有和等;其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较多,一般有、、等。
⒔问卷总体结构及的内容包括、、.⒕问卷问题排列顺序的规则是、、、。
⒖封闭型提问是在问卷上同时列出问题和各种备选答案,由被调查者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或几项作答.备选答案的类型可以归纳为、、。
⒗有机问卷的送交和回收方式很多,如通过,或通过,或由等。
三。
单项选择题(1×8=8分)⒈调查我国公民银行储蓄存款情况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①统计报表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普查⑤典型调查⒉统计设计按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①前阶段设计、中间阶段设计和末阶段设计②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③长期设计、中期设计和短期设计④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⒊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①工人出勤率②工业产品总成本③职工平均工资④产品合格率⑤产品单位成本⑥劳动生产率⒋我国对市场的产品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是()①统计报表②普查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⑤典型调查⒌我国目前搜集重要的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①统计报表②专门调查③全面调查④抽样调查⒍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依据是( )①调查单位的多少②调查项目的多少③调查资料是否齐全④受否包括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⒎统计调查中的一次性调查是( )①至调查一次②对时点现象的非连续登记③按固定周期进行的调查④对时期现象进行的连续登记⒏统计调查的调查对象是指()①已确定进行调查登记的全部单位的整体②被研究现象的全部单位组成的整体③在全面调查重视所研究现象的全部单位组成的整体,在非全面调查中是决定要调查登记的部分单位组成整体④所要调查的全部项目组成整体⒐一个调查单位()。
统计基础单元测试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2题24分)1.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指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B.向调查单位收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统计资料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2.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B.是否按期填写调查表C.是否制定调查方案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3.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是A.调查对象B.填报单位C.调查单位D.调查项目4.下列对普查描述中,( )是错误的A.普查是专门组织的B.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C.普查适宜经常性进行D.普查工作量较大、耗资较多5.以下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B.对2010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产量6.对市场占有率特别大的6个大型集市贸易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属于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7.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灵活程度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D.选取单位方式不同8.学校组织期中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要求11月10日至20日全部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时期指标D.时点指标9.对统计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对离散性变量只能编制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B.对连续变量只能编制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C.对离散性变量根据数据特点既可编制单项式分布数列,也可编制组距式分布数列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变量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分成的各组和各组的次数B.分组标志和各级界限C.变量值和次数D.组距和组数11.统计数据整理的中心是A.资料审核B.资料分组C.统计汇总D.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2.调查表是将拟好的调查项目按一定格式进行排列的表格。
《统计学》试题库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统计学基础》复习⼤纲适⽤班级:2011⾦诚泰⼯商管理、2011中专会计第⼀章总论考核知识点:统计的涵义1.什么是统计2.统计⼯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总体2.总体单位3.指标4.标志5.变异6.变量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统计的任务与过程1.统计的任务2.统计的⼯作过程3.统计的认识过程第⼆章统计调查考核知识点: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1.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的要求3.全⾯调查和⾮全⾯调查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调查⽅案1.调查对象2.调查单位5. 调查表6. 调查时间7. 调查期限8.调查的组织计划统计调查的⽅式1.定期统计报表2.普查3. 重点调查4.抽样调查5.典型调查6.各种统计调查⽅式结合运⽤的意义统计资料搜集的⽅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谈访问法4.邮寄访问法5.电话访问法6.互联⽹访问法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8.统计台账9.企业内部报表10.次级资料的搜集⽅法 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1.统计调查误差2.登记误差3.代表性误差4.登记误差的控制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第三章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法1.统计整理的概念2.统计整理的意义3.统计整理的内容4.统计整理的⽅法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3.统计分组的⽅法4.统计分组体系5.简单分组6.平⾏分组体系7.复合分组8.复合分组体系9.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10.统计⼯作中常⽤的统计分组次数分布1.次数分布2.分配数列3.品质数列4.变量数列5.组距6.组限7.等距数列8.异距数列9.组中值10.频数11.频率12.正态分布13.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14.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16.计算频数与频率17.⽤列表法和图⽰法表⽰次数分布 18.正态分布数据的计算机录⼊汇总与质量控制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2.数据录⼊的质量控制3.计算机数据审查⽅法统计表1.统计表2.统计表的作⽤3.统计表的构成4.统计表的内容5.统计表的分类6.统计表的编制第四章综合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2.数量指标5.相对指标6.平均指标7.标志变异指标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9.统计指标的特点10.统计指标的作⽤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4.时期指标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7.价值单位8.劳动时间单位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12.总量指标的作⽤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15.总量指标的计算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结构相对指标5.⽐例相对指标6.动态相对指标7.⽐较相对指标8.强度相对指标9.相对指标的作⽤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2.简单算术平均数3.加权算术平均数4.简单调和平均数5.加权调和平均数6.平均指标的作⽤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1.标准差及其计算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第五章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抽样调查2.随机原则3.抽样调查的特点4.抽样调查的种类5.⾮概率抽样6.概率抽样7.重复抽样8.不重复抽样9.简单随机抽样10.系统随机抽样11.分层随机抽样12.整群抽样抽样推断的⼏个基本概念1.总体2.样本3.总体指标4.样本指标抽样误差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4.抽样极限误差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参数估计1.点估计2.区间估计样本单位数的确定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个主要因素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1.时间数列2.时间数列的作⽤4.时间数列的特征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时间数列的⽔平指标1.发展⽔平2.平均发展⽔平(序时平均数)3.增长量4.平均增长量5.平均发展⽔平与⼀般平均数的关系6.平均发展⽔平的作⽤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8.增长量的计算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1.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3.年距发展速度4.年距增长速度5.发展速度的计算6.增长速度的计算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第⼋章统计指数分析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1.狭义的指数2.⼴义的指数3.个体指数4.总指数5.动态指数6.静态指数7.统计指数的分类8.统计指数的作⽤总指数及其编制⽅法1.平均指数2.综合指数3.平均指数的编制⽅法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1.指数体系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种常⽤的统计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国房景⽓指数3.消费者信⼼指数4.企业家信⼼指数(宏观经济景⽓指数)5.股价指数《应⽤统计学基础》综合复习题第⼀章导论⼀、单项选择题 2 3 4. 5.③ 6.①7.④8.③9.②10.②11.④12.③13.①14.②15.④16.①17.③18.②19.②1、统计认识对象是(.①)。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一.填空题1.对统计资料的基本要求是、、。
2.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3.统计调查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调查单位多少,可分为和。
4.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的单位。
5.重点调查是一种,它所选择的重点单位的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6.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区分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
二.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
A 全面调查B 非全面调查C 专门调查D 一次性调查2.在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营工业企业是( )。
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填报单位D 调查项目3.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
A 调查单位数目不同B 搜集资料方法不同C 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D 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4.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
A 重点调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非全面统计报表5.统计调查时间是( )。
A 调查工作的时限B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C 调查登记的时间D 调查期限6.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
A 统计整理B 统计分析C 统计调查D 统计分组7.统计分配数列( )。
A 都是变量数列B 都是品质数列C 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D 是统计分组三.多项选择题l.统计工作阶段可分为( )。
A 统计设计B 统计调查C 统计预测D 统计整理E 统计分析2.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A 重点调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非全面统计报表E 统计报表3.普查是( )。
A 非全面调查B 专门调查C 全面调查D 经常性调查E 一次性调查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
A 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B 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 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E 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5.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全部人口是总体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C 调查单位是“户”D 填报单位是“人”E 男性是品质标志6.统计整理是( )。
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答案第一篇: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答案《统计学》习题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对某地工业企业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③)。
① 各工业企业② 每一个工业企业③ 各工业企业全体职工④ 每位工业企业职工2、在统计调查中,报告单位是(③)。
①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② 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③ 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④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3、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③)。
① 了解总体的全面情况② 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③ 由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④ 由个别推断总体4、要调查某工厂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情况,该工厂的每台机器设备是(①)。
① 调查单位② 填报单位③ 调查对象④ 调查项目5、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哪种调查方法(④)。
① 统计报表② 全面调查③ 重点调查④ 抽样调查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是(③)。
① 企业设备调查② 人口普查④ 农村耕畜调查③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7、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③)。
① 重点调查② 典型调查③ 一次性调查④ 经常性调查二、多项选择题:1、对统计调查资料的要求是(①②③)。
① 准确性② 及时性③ 全面性④ 大量性⑤ 差异性2、统计调查中的非全面调查有(②③④)。
① 统计报表② 抽样调查③ 重点调查④ 典型调查⑤ 普查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②③)。
① 调查对象② 调查单位③ 填报单位④ 总体⑤ 总体单位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① ②③④ ⑤)。
① 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 确定调查项目④ 确定调查时间⑤ 落实调查的组织工作5、普查属于(①③④)。
① 专门组织的调查② 经常性调查③ 一次性调查④ 全面调查⑤ 非全面调查6、某市对2007年居民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进行调查,3月1日随机抽取了1500人,发现有348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漏缴税款情况。
这种调查是(① ②⑤)。
统计学基础试卷(二)答卷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试题卷上答题。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宜过大,以防试卷不够使用。
4、本卷共4大题,总分为100分。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1.统计总体的特征包括:、和差异性。
2.统计的具有、和监督三种职能。
3.重点调查、____ _ ____和______ _ __ __属于非全面调查。
4.平均指标中和属于位置平均数。
5.抽样推断的基本要求是严格按照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20分,每小题2分))。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工资水平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D.调查资料的来源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学生的性别B.学生的年龄C.学生的专业D.学生的住址4.统计整理是( )的前提。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研究5.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指数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6.某商店计划规定本年费用水平比上年下降6%,实际下降了10%,则该商店的费用水平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B.95.74%C.102.15%D.101.96%7.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8.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样调查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9.在统计分组中,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的处理方法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的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的组C.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的组均可D.另立一组10.()是时期数列。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l、统计学是一门(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C、实质性科学D、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4、变量是( )A、可变的质量指标B、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C、可变的品质标志D、可变的数量标志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标志B、总体单位 c、指标 D、总体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D、工人工资等级8、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D、总体特征的名称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随机变量值D、连续变量值lO、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中等学校数B、国营企业数C、国民生产总值D、学生人数ll、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B、水塘中所养的鱼C、城市流动人口数D、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省的人口B、每一户C、每个人D、全国总人口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A、指标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业总产值”是( )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A、数量指标B、变量C、变量值D、品质标志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A、标志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 ,A、测量值数据B、计数值数据 c、排序数据 D、分类数据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l、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A、确定性变量B、随机变量C、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 )A、所有制B、职工人数C、月平均工资D、产品合格率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 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 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3.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 全面调查4.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A.连续性典型调查 B. 连续性全面调查C.连续性重点调查 D. 一次性抽样调查5.非抽样误差( )A 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B 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C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D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二、多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A. 采访法B. 抽样调查法C. 直接观察法D. 典型调查法E. 报告法2. 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 农作物亩产量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A. 经济性B. 时效性C. 准确性D. 全面性E. 灵活性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5.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 )A 调查员的调查误差B 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C 无回答误差D 随机误差E 抽样框误差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习题与实践训练】答案第一章判断题1.×2.×3.×4.×5.×6.×7.√8.×9.× 10.√单项选择题1.B2.D3.D4.D5.A6.C7.D8.B9.A 10.C多项选择题1.BCDE2.ABCD3.ACD4.ADE5.ABC6.ABCDE7.ADE8.BCE9.ABCDE 10.BCD填空题1.工作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2.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3.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4. 变动的数量标志5.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统计总体数量指标质量指标6.指标条件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单位7.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基本专题8. 定性数据定量数据9.母体子样 10.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应用能力训练题1.略2.略3. ⑴总体: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总体单位: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每一位顾客;样本:300名顾客;样本量:300名;品质标志:过去六个月是否购买产品;数量标志:每位顾客购买金额;数量指标:300名顾客购买总额;质量指标: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统计量:300名顾客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参数: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购买总额。
⑵本案例采用的统计方法属推断统计。
4.轿车生产总量,旅游收入是数量指标;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出生率,安置再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是质量指标。
区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方法是: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
5.总体:中国农民;样本: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农民;变量:现金收入、工资性收入、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6.略。
第二章判断题1.×2.×3.×4. √5.×6.×7. ×8. √9.× 10. ×单项选择题1.C2.A3.A4.C5.B6.D7.A8.C9.B 10.D多项选择题1.BDE2.ACD3.BCD4.ADE5.BCE6.ABCE7.ABCE8.BDE9.BDE 10.ABC填空题1.单一表一览表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4.直接观察法5.有意识随机6.统计调查方案7.表头表体表脚8. 访问法(采访法、询问法)9.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10.网上直接调查网上间接调查应用能力训练题1.略2.略3. ⑴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统计报表⑵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普查⑶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抽样调查⑷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重点调查⑸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典型调查4. ⑴直接观察法直接调查⑵实验法直接调查⑶访问法直接调查⑷网上调查直接调查5.略6.略第三章一、判断题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二、选择题1.B 2. B 3. C 4.A 5. D 6.A 7.D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1.ACD 2.BCD 3.ABDE 4.CD 5.ACE 6.BCE 7.BCD 8.ABE 9.BCDE 10.BC 四、填空题1.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3.品质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4.组限每个组的最大值每个组的最小值组中值5.反比6.上组限不在内7.等距分组异距分组8.按某标志分的组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或频率或标志值频数频率9.钟型分布、U型分布和J型分布。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指()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统计资料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B、两者不相干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他们划分的标志是()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B、是否按期填写统计表C、是否制订调查方案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4、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C、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5、经常性调查要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取得资料。
下述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B、对1991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C、对近几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6、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A、定期调查方式B、统计报表制度C、普查D、典型调查7、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8、属于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有()A、普查B、非全面调查C、全面调查D、专业统计报表9、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属一次性调查的是()A、全国实有耕地面积B、职工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变化C、商品购销季节变化D、单位产品成本变动10、普查是()A、专门组织的经常性全面调查B、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C、专门组织的一次性非全面调查D、专门组织的经常性非全面调查1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 、灵活程度不同B 、组织方式不同C 、作用不同D 、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A 、调查的组织形式 B 、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 、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D 、调查资料的来源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 、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 、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 、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 、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A 、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B 、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C 、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D 、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 、绝对数B 、绝对数和相对数C 绝对数和平均数D 、相对数和平均数 总量指标按其时间标准不同可分为( )A 、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B 、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C 、基期指标和报告期指标D 、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 ) A 、 若干个相互联系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B 、 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C 、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D 、 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 )A 、抽样调查B 、重点调查C 住户调查D 、快速普查某市通过调查 100 个大中型企业来了解全市职工工资情况,则该调查属于 )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全面调查 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 )方法A 、重点调查B 、抽样调查C 、直接调查D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 )A 、 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个别或少数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B 、 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C 、 在调查总体中抽取全部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 、 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调查中代表性误差是( )产生的误差A 、全面调查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 、工作不准确D 、用部分总体单位资料估计总体 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将(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分开来B、总体标志区分开来C、一总体与它总体区分开来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区分开来2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A、组中值B、组距C、组数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26、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
WORD 格式可编辑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4、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5、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6、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7、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
8、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二、填空题:1 、“统计”一词的含义是、和。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3、标志是说明特征的,分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前者的具体表现是,后者的具体表现是。
4、当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全部工业企业就构成,而每一个工业企业则是。
5、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属于标志,而工人的性别、民族、工种属于标志。
6 、设备台数、工人人数属于变量,而身高、年龄、体重属于变量。
7、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综合指标法。
8、要了解某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
10、在人口总体中,总体单位是,“文化程度”是总体单位的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同质性、广泛性、社会性B、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C、同质性、综合性、大量性2、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3、某组五名学生的考试得分分别为:60、 70、80、 85、 90,这五个数字是:( )A 、指标B、标志C、变量值D、变量4、要了解某班40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40 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的成绩专业技术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5、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A、相对数B、绝对数C、平均数6、某学生某门课考试成绩为80 分,则成绩是:( )A、品质标志B、变量C、变量值D、标志值7、某店有 50 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这是: ( )A、对 50 个变量求平均B、对 50 个变量值求平均C、对 50 个标志求平均D、对 50 个指标求平均8、某市全部商店作为总体,每一个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市全部商品零售额是:( )A、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数量指标D、变量值9、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下面哪个是统计指标()A、该地区所有职工的工资水平B、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所从事的工种10、统计工作的过程不包括()A、统计调查B、统计分布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四、多项选择题:1、要研究某局所属30 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则:( )A 、总体是某局B、总体是某局所属30 个企业C 、总体是30 个企业全部职工D、总体是 30 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E 、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企业F、总体单位是每一名职工2、下列指标中哪些是质量指标:( )A 、工人劳动生产率B、设备利用率C、新产品数量D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E、废品量F、利润额3、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 )A、身高 B 、人数 C 、体重D、年龄 E 、设备台数 F 、企业数4、以某市工业企业为总体则下列各项中哪些是指标:( )A、某市某厂职工人数B、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C、全市工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D、全市工业企业数5、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变业率是统计标志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是数量标志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6、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7、在工业普查中()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WORD 格式可编辑A、 2009 年全国人均总产值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C、某市年供水量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E、某学员平均成绩第二章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得基本任务就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就是指( )A、统计部门掌握得统计资料B、向调查单位搜集得尚待汇总整理得统计资料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得预测数据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得资料2、统计调查所搜集得资料可以就是原始资料,可以就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得关系就是( )A、次级资料就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得B、两者不相干C、原始资料就就是次级资料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之分,她们划分得标志就是( )A、就是否进行登记、计量B、就是否按期填写统计表C、就是否制订调查方案D、就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得单位进行逐一调查4、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所有单位得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得就是( )A、就全国钢铁生产中得重点单位进行调查B、对全国得人口进行普查C、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得资料进行复查5、经常性调查要随着调查对象情况得变化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取得资料。
下述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得就是()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B、对1991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得调查C、对近几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6、对1990年6月30日24时得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就是( )、A、定期调查方式B、统计报表制度C、普查D、典型调查7、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得基本状况。
这种调查方式就是(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8、属于专门组织得统计调查有( )A、普查B、非全面调查C、全面调查D、专业统计报表9、下列情况得统计调查属一次性调查得就是( )A、全国实有耕地面积B、职工家庭收入与支出得变化C、商品购销季节变化D、单位产品成本变动10、普查就是( )A、专门组织得经常性全面调查B、专门组织得一次性全面调查C、专门组织得一次性非全面调查D、专门组织得经常性非全面调查11、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都就是非全面调查,两者得根本区别在于( )A、灵活程度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D、选取单位方式不同12、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得划分依据就是( )A、调查得组织形式B、调查登记得时间就是否连续C、调查单位包括得范围就是否全面D、调查资料得来源1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就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得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得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得品质标志得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得单位14、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得质量检查与控制应该采用(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15、统计指标反映得就是( )A、总体现象得数量特征B、总体现象得社会特征C、个体现象得数量特征D、个体现象得社会特征16、质量指标得表现形式就是( )A、绝对数B、绝对数与相对数C、绝对数与平均数D、相对数与平均数17、总量指标按其时间标准不同可分为( )A、预计指标与终期指标B、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C、基期指标与报告期指标D、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18、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由( )A、若干个相互联系制约得统计指标组成得整体B、若干个相互矛盾得指标组成得整体C、若干个相互联系得数量指标组成得整体D、若干个相互限制得数量指标组成得整体19、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得就是( )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住户调查D、快速普查20、某市通过调查100个大中型企业来了解全市职工工资情况,则该调查属于(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21、要了解某批灯泡得平均寿命,宜采用( )方法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直接调查D、全面调查22、抽样调查就是( )A、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个别或少数有代表性得典型单位进行调查B、在所要调查得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得调查C、在调查总体中抽取全部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23、统计调查中代表性误差就是( )产生得误差A、全面调查B、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C、工作不准确D、用部分总体单位资料估计总体24、统计分组就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得统计方法,它能够将( )A、总体中性质相同得单位划分开来B、总体标志区分开来C、一总体与它总体区分开来D、总体中性质相异得单位区分开来25、统计分组得关键在于确定( )A、组中值B、组距C、组数D、分组标志与分组界限26、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得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
统计基础知识测试题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统计表的内容可分为主词和宾词两部分,前者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后者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
×2.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的依据。
√3.所谓“上限不在其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
×4.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5.统计调查中的代表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6.普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7.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重点单位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
×8.统计分类是从统计总体内部对所有总体单位进行分类。
√9.我国的人口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经常性调查方式。
×10.标准时间是指全体调查者在对被调查现象进行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的时点。
√11.复合分组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并列分组。
平行分组体系是要按照主要标志和次要标志对总体进行多次分组。
×12.统计表中各项标题应按合乎逻辑的顺序排列,主词栏通常用甲、乙等文字编号,宾词栏用1、2、3等数字编号。
√13.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14.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15.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级,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6.统计表中如果不存在某项数字时,应用符号“…”表示。
×17.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8.抽样调查的特点是按照随机原则抽样样本,同时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量,它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19.“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亿万元”是一个要素完整的指标。
×20.统计分组实际上是通过分组保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组间统计资料的差异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并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21.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
A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2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指( B )。
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统计资料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23.按统计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C)。
A综合报表和基层报表 B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C国家报表、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D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24.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采用( D )。
A普查的方法 B重点调查的方法C典型调查的方法 D抽样调查的方法25.了解工业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调查人员去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B)。
A采访法 B直接观察法 C大量观察法 D报告法26.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C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7.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
A每一个人B所有的户主 C每一户的户主 D所有的人28.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
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D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29.对某校学生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C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30.统计调查主要是采集( B )。
A总体资料 B原始资料 C次级资料 D数字资料3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
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C各组单位数 D总单位数32.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A)。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具体确定调查单位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齐行动33.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B)。
A统计调查的组织工作 B明确统计调查的任务和目的C统计调查经费 D统计调查的时间和地点34.调查单位是指(D )。
A报告单位 B组成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C 企事业单位 D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单位35.某市工商银行要了解某年第三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A )。
A重点调查 B普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36.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为809元,最低为570元,据此分成由6个组组成的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C)。
A 240B 120C 40D 5637.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B )。
A上方 B左方 C右方 D均可以38.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按以上资料编制分布数列应采用(A )。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39.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A )。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B二者不相干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40.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分组的统计方法是(B )。
A品质标志分组 B复合标志分组C混合标志分组 D数量标志分组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将选项并填在下表对应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41.在某厂工人按日产量(件)分组的变量数列中,( ABCD)。
A“日产量”是分组的数量标志B各组工人的日产量数值是变量值或标志值C各组的工人数是次数或频数D各组工人数的比重是频率42.统计分组有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种,下述人口总体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B )。
A按收入水平分组 B按年龄分组C按文化程度分组 D 按性别分组43.普查属于( BCD )。
A经常性调查 B全面调查C 专门组织的调查 D一次性调查44.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 ACD )。
A普查 B定期报表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45. 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主要有( ABCD )。
A调查一些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B调查一些难于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全面数值的社会经济现象C调查一些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D对普查等全面调查资料的质量进行检查46.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BCD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47.全国人口普查中,(CD)。
A全部人口数是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是“户”C每个人是调查单位 D填报单位是“人”48.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 ACD )。
A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B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C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49.常用的采集统计资料的具体操作方法是(ABCD)。
A文献法和问卷法B报告法C大量观察法D直接观察法50.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通常有( ABCD )。
A设计方案 B资料审核 C资料分组 D统计汇总51.以填报单位来划分,统计报表包括( BD )。
A全面统计报表B综合统计报表C地方统计报表D基层统计报表52.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BCD)。
A组中值=上限÷2+ 下限B组中值=上限 +(下限-上限)÷2C组中值=(上限 +下限)÷2D组中值=下限 +(上限-下限)÷253.统计调查按组织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BC )。
A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统计报表 D经常性调查54.调查单位是指( ABC )。
A调查中所调查的具体单位B需要调查的社会现象的总体的每个单位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55.要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则(AD )。
A调查对象是全校学生B调查对象是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C调查对象是该所学校 D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学生56.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 ABCD )。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57.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80%~100%,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120%以上,则会( ABD )。
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迭C此类数列只能是等距数列,不可能采用异距数列D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应归第二组58.下面哪些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CD)。
A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B工厂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C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D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59.统计汇总的内容概括有(ABD)。
A总体单位总量方面的汇总 B绝对数标志值的汇总C手工汇总 D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值的汇总60.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 ABC )。
A研究目的与任务 B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C现象所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D与过去的分组标志一致四、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61.统计整理的含义。
答: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62. 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五个方面?答:统计调查方案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确定调查项目和选择调查工具、规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安排调查的组织计划。
63.某管理局下属的40个企业20013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要求:(每一组不含上限)⑴根据上面数据分成以下几组:100以下,100~110,110~120,120~130,130以上,根据分组结果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频率、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⑵企业业绩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及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
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完成下表:64.某生产组20名工人同种产品日产量如下(单位:件)完成下表:65.如图为高二(6)全体同学统计基础第一章单元测试成绩(都小于满分100分)情况统计图,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⑴这个班共有多少学生?⑵若80分以下均要重考一次,则重考率是多少?(用百分数表示)40 37.5 %6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