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十大长寿之道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89岁,在古代有限的医疗状况下,如此长寿实属难得。
这都要归功于他独到的养生秘诀,尤其是清晨的保健。
后人将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总结成“养生三件事,活到九十九”。
第一件事:深呼吸
清晨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先向左侧,再向右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
然后,随即起床,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
然后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
最后走到户外,大口呼气,将身体内浊气呼出,将新鲜空气吸入,做到吐故纳新。
第二件事: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转向北远眺。
运动迷糊中的双眼,保证了眼睛清爽。
还可以用茶水,清洗眼睛周围,有很好的明目效果。
第三件事:净大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将前一天体内的毒素排出,保持一天的通畅。
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
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和尽快排除。
老中医推荐常舒润通茶,中药配方无副作用,肠道畅通一身轻松。
.。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2017-05-12 17:10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古代与长寿相关的意象在古代文化中,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古代人们常常将长寿与吉祥、幸福、智慧等意象联系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来追求长寿。
以下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一些意象。
1. 仙人在古代文化中,仙人是与长寿紧密相关的形象。
仙人被认为是拥有超凡能力、长生不老的存在。
他们常常被描绘成仙风道骨、容貌年轻,经常以修炼功法来延年益寿。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仙人常常被赋予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形象。
2. 蟠桃蟠桃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传说中,蟠桃是仙界的灵果,食用后可以延年益寿。
因此,人们常常将蟠桃作为祝福长寿的礼物。
蟠桃也是道家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象征之一。
3. 松树松树在古代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松树生长缓慢而坚韧,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能保持绿色。
因此,松树被赋予了长寿、坚韧不拔的寓意。
古代文人常常以松树为题材创作诗词,表达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
4. 乌龟乌龟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乌龟的寿命长,有的甚至可以活到几百年。
因此,乌龟被视为长寿的化身。
古代人们常常将乌龟作为吉祥物,用来祈求长寿和好运。
5. 寿字寿字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重要象征。
寿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吉祥符号,人们常常将寿字绣在被褥、挂在门上或制作成各种吉祥物,以祈求长寿和幸福。
寿字也是古代书法艺术中的常见题材,被视为对长寿的祝福和赞美。
6. 老人在古代文化中,老人往往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老人年纪大、经验丰富,被尊重和崇拜。
人们常常将老人描绘成仙风道骨、智慧丰富的形象,以表达对长寿和智慧的向往。
7. 五谷五谷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重要象征。
五谷指的是稻、麦、粟、豆、黍五种主要谷物。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五谷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维持生命和长寿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五谷被赋予了长寿、丰收、富饶的象征意义。
以上是古代与长寿相关的一些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是古代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寿价值的表达。
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长寿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些古代意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古代人非常重视长寿,并且有许多方法来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以下是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1.饮食健康:古代人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关键。
他们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
他们主要食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和蛋类等天然食物,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此外,古代人还非常注重饮食的烹饪方法,例如清蒸、煮、炖等,以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2.锻炼身体:古代人认为定期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常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注重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曲臂悬垂等,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3.心理调适:古代人非常注重心理健康,认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
他们通过冥想、静坐、读书、写字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他们还非常重视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参与一些社区和宗教活动。
4.定期养生:古代人相信定期的养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他们会定期进行一些养生活动,如洗浴、按摩、针灸、拔火罐等。
这些活动能够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5.均衡作息:古代人非常重视规律的作息时间,他们通常会在晚上早早入睡,早上早早起床。
他们相信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复身体的能量和修复身体的细胞,从而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
此外,他们还注重午休和小睡的时间,以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平衡。
6.自然疗法:古代人相信大自然中的一些天然物质和植物可以延长寿命和治疗疾病。
他们常常使用一些草药和中药来调理身体,如人参、灵芝、黄精等。
此外,他们还利用一些自然疗法,如汤浴、散步、曬太阳等,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
7.避免恶习:古代人知道一些恶习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他们会努力避免这些恶习。
他们会限制酒精的摄入,尽量戒烟,远离毒品。
他们还会避免过度大声喧哗、生气和压力过大,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古代养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食粥陆游有一首著名的养生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2、扫地“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诗人的这首诗,为我们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一幅洒扫庭院的生动图景。
闲来无事,执帚扫地,既美化、清洁了生活环境,又活动了筋骨血脉,这比专门请医生“按摩与导引”,益处不知要胜过几多!3、种花“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
”养花种草,是陆游的一大爱好。
每逢一地,他首先要用花草来美化环境。
七十古稀的诗人童心萌发,移兰种簪,实在难能可贵!4、赏花“洛阳牡丹面径尺,牡丹高丈余。
世间万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这首诗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并由此抒发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赏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活动,它赏心悦目,爽神清志,陶性增趣。
这种有滋有味的`活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往往使人心理的愉悦得到升华,而健康的心理又是长寿的第一大要素。
陆游高寿,与他爱养花喜赏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闲嬉“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放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读书作诗困乏之时,经常取孙儿的竹子,来当马骑嬉戏取闹。
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运动,疾病难碰。
且闲来戏嬉取闹,与曾孙儿玩玩,天伦之乐更添趣。
闲嬉动筋腱,健肌肉,悦心灵,陆放翁这位“老来童”焉有不长寿之理。
其他常见中医养生法1、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四类长寿学说看古人的养生保健之道*导读:中医学养生保健之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发明,对于如何中医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时,从古至今各家各派的说法有很多,可称之为长寿学说,以下为你介绍四类:*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
《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生命在于静养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
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
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
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3、重节奏,贵和谐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
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4、生命在于激荡《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
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
这样刚以动故壮。
《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位高权重,对于养生也比普通人更加追求,那么古代帝王使用过的养生秘方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帝王养生方面的秘方,供大家参考。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清乾隆皇帝老当益壮说起养生,古人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我们知道乾隆是年寿最高的皇帝,为什么他能这么长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养生秘方。
清代乾隆不但爱诗,精于诗,还是一位诗人。
同时他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热爱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寿者。
其实,乾隆特别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
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
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
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李世民特殊养生法雄风不倒据了解,唐朝李世民养生比较注意日常生活。
他认为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喝葡萄酒养生。
据野史记载,因为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而且对身体各部位具有刺激作用。
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干隆活89岁创奇迹干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据《干隆医案》记载,干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补血养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御用的壮阳秘方翻开历史,我们知道末代皇帝溥仪一生未有子女。
解放后,中央领导曾就此问题请国内某着名医院为其会诊,病历记载:“患者于三十年前任皇帝时,就有阳痿,一直在求治,疗效欠佳……曾三次结婚,其妻子均未生育。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导读: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老子活到160多岁(也有传言活到200多岁),老子真可谓是养生长寿的大师。
那么,老子长寿的养生秘方是什么呢?下面由凤凰中医为您揭秘长寿秘方。
老子养生秘诀
其实,老子活到160多岁的养生长寿方法,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家八式保身操,坚持锻炼,可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第一式振阳法:振奋身体阳气
闭目、擦眼能保养五脏的阳气,托下巴振奋胃经阳气,叩齿养肾,压头拔伸督脉、膀胱经,拔耳、梳头刺激胆经。
这6个动
作连贯起来,就能振奋元气。
每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12点以前练习,因为早晨和上午是元气上升的时候。
具体操作方法为:
1.闭上双眼;
2.用掌心及掌根处抵住下巴,虎口向外;
3.用力托下巴,依次向上、左、右、前、后托;
4.睁开双眼;
5.叩齿,也就是上下牙相碰;
6.叩齿的同时,四指并拢,用手掌的前半部分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的方向擦眼睛;
7.将手掌放在头顶上,掌心使劲,轻轻地向下压头,做5~6次;
8.双手抓住耳朵,向外拔耳;
9.左右手张开,用手指梳头。
古人十大养生法古人十大养生法养生是古人一直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他们将养生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调养身体和精神,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古代,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环境,总结出了许多养生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人十大养生法。
第一、饮食调养。
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他们强调饮食的清淡,主张以粗粮、蔬菜、水果为主食,少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规律,提倡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第二、运动保健。
古人非常注重运动对养生的作用,他们认为运动可以调节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古人的运动方式多样,如太极拳、气功、游泳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第三、睡眠养生。
古人认为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他们注重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古人还提倡午睡,认为午睡可以补充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情志调养。
古人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他们主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的悲喜之情。
古人通过修身养性、读书写字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
第五、养生保健。
古人注重养生保健的方法多样,如按摩、针灸、拔火罐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古人还喜欢喝茶,认为茶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对身体有益。
第六、文化修养。
古人认为文化修养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注重修身养性,提倡读书写字,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古人还注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修养,认为这些活动可以舒缓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七、精神寄托。
古人认为精神寄托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注重信仰和宗教活动,通过参加祭祀、祈福等仪式,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第八、环境调节。
古人认为环境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注重居住环境的整洁和舒适,避免噪音和污染。
古人还注重与大自然的联系,喜欢户外活动,享受自然的美景。
第九、适度劳动。
古人认为适度的劳动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主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懒散。
李庆远《长生不老诀》257岁长寿老人李庆远述养鹤轩主人辑第一章长生大道章长生总诀长生之术,其道有十。
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以延龄。
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与言长生。
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形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
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住坐卧。
心似泰山,不动不摇。
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无遇不安,无入不得。
能如此,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佛。
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邈邈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
此是真定,不必降也。
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练性,如理瑶琴。
促则弦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调美。
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
钢铁得中,则剑利矣。
真旨如此。
练真性者,易深体而曲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私欲浑忘,即超欲界。
尘境浑忘,即超色界。
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
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
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
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
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
可见圣人亦从此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
尘缘不断,最足蔽心。
万般聪明,皆为所蒙。
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
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
于是乎而纭纭扰扰,尘缘绕人。
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
此大忌也。
古人云: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
勿显徳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
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
一切生死老病之事,不蒙于心,则尘缘自断。
古人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
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
静则生慧,动则昧矣。
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日远。
若能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
心与道合,名曰归根。
归根不离,名曰定睛。
归根定睛之后,其心泰然。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古代人普遍寿命较短,但在历史文献和医学古籍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古代长寿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是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1.饮食养生。
古代人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健康,他们注重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少食肉类和高脂食物。
他们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法,避免过度烹饪和过多使用调味品。
古代人还认为适当的节食和定期的禁食可以促进长寿。
2.运动养生。
古代人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
他们喜欢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如步行、跑步、跳绳、打太极和做瑜伽等。
他们还认为呼吸练习、按摩和医疗理疗对于身体健康和长寿非常重要。
3.精神养生。
古代人注重心理健康和内心的平衡。
他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倡导道德修养和情感的调和。
他们进行冥想和禅修,追求心灵的成长和提高。
他们相信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延长非常重要。
4.养生保健。
古代人注重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卫生。
他们每天洗澡、刷牙、剪指甲和修剪发型。
他们还认为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避免接触有害细菌和病原体是延长寿命的关键。
他们还注重睡眠的质量和充足,相信良好的睡眠对于健康和长寿非常重要。
5.社交和人际关系。
古代人重视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力量。
他们喜欢与家人和朋友聚会、交流和交往。
他们相信亲情、友谊和爱情对于身心健康和长寿非常重要。
他们还相信帮助他人和行善积德可以带来心灵的满足和长寿的奖赏。
6.养生调养。
古代人注重调养和养生的方法。
他们喜欢参观自然风景和花园,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他们认为身心的放松和放松对于健康和长寿非常有益。
他们还喜欢听音乐、读书和写字,相信美好的艺术和文化可以提高心灵的愉悦和幸福感。
7.信仰和宗教。
古代人相信信仰和宗教对于身心健康和长寿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们参加宗教仪式和祭祀,信仰神灵和超自然的力量。
他们相信祈祷和祈福可以带来心灵的宁静和长寿的祝福。
他们还相信命运和缘分,认为接受自己的命运和享受当前的生活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和长寿的奖赏。
总结起来,古代长寿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养生保健、社交和人际关系、养生调养和信仰和宗教。
古人的长寿方: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乾隆帝曾总结出一个长寿之道:“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
前半句自然好理解,而后半句这“一盆汤”指的则是泡脚。
泡脚养生的方法,不是乾隆独有,最早在晋代的《肘后备急方》中便有记载,历代大医更对此深以为然。
清代的另一个养生大家慈禧,也用一生践行此法。
随身伺候慈禧八年的宫女何荣儿,就曾在《宫女谈往录》中提到——“老太后洗脚不仅是为了卫生,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养,说穿了,有点小病小灾的,洗脚比吃药还便当。
”更难得的是,这个方法,老少咸宜,操简单,也不拘于什么家境条件,想做就能做得到。
唯一需要的,就是坚持。
1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泡脚相对于古代人来说,现代人可能更需要坚持每天泡脚的习惯。
久坐、不运动、常年吃肥甘厚味……这些坏习惯,都容易在体内积聚湿气。
湿气,就像是身体里的沼泽。
古人评价——“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原本极易拔出的些许热气、寒气,一遇湿邪会立马在身体里生根发芽,久除不尽。
体内湿重,气血也会运行不畅,很多烦人的小问题也多是由此而来。
①舌苔发腻②口干,口苦,口臭③反复的口腔溃疡④久咳、有痰⑤抵抗力差⑥易有瘙痒⑦经常便秘或腹泻⑧脸上长痘、疹、斑⑨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⑩手足无力⑪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2每日泡脚而每日泡脚,不仅适用于养生,在祛湿方面也有卓有成效。
大文豪苏东坡曰:“热浴足法……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毛孔洞开时,配合适当的中药,还能让祛湿事半功倍。
足部有很多穴位和人体反射区,通过药水泡脚,透皮吸收,比吃药“便当”多了,还不用担心伤脾胃。
——节选自《允斌顺时生活》3蕲艾+小黄姜+花椒能帮助泡脚祛湿的中药有很多,陈允斌老师在书中主要介绍了三种——1.蕲艾艾,又称“纯阳之药”,专入人体的足三阴。
寒湿,对人体下焦的伤害尤其大。
皮肤反复发作湿疹、慢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病、女性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等,多是下焦湿气引起的。
——《允斌顺时生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长寿养生法
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习武术。
2.辰时(7:00~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温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
洗脸漱口,吃早餐。
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
3.巳时(9:00~11:00):此时或是读书,或是理家,或种菜养花。
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牙咽津数十口。
不宜高声与人长谈,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午餐要求食物暖软,吃八分饱。
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15:00):此时或午休,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读书,或做家务。
6.申时(15:00~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习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散步,或观赏落霞。
7.酉时(17:00~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一小杯酒,但不可至醉。
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
晚餐后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戍时(19:00~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
先睡心,
后睡眼,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
“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适当节制房事,但也不宜抑制。
(摘自广东科技出版社《〈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经》编著:《养生馆》编委会)。
40益 寿康寿之道2015.02古代老人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当中,有许多适合老人锻炼保养身体与延年益寿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历代养生长寿实践经验的总结,直到今日仍然值得人们借鉴。
宋代有位叫陈直的养生家,他写了一本养生学名著《养老奉亲书》,书中搜集了宋代以前许多长寿经验和养生方法。
其中一篇叫《述齐斋十乐》的文章,说的就是老人10种养生保健方法: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这说明早在宋代以前,我国对老人保健养生已有很丰富的经验。
现将10种方法介绍如下。
1.读义理书: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读书看报。
老人经常读书看报,不仅增加知识,还可以使思维敏捷,防止和延迟大脑衰退。
俗话说,勤用脑,防衰老就是这个意思。
2.学法帖字:就是练习书法。
书法是一种艺术,练习书法可以提高艺术素养,还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人在写字时全神贯注,身体正直,虽然主要用的是手,但是包括肩膀在内的整个上肢,甚至腰腿都会自动配合协调用力。
这样才能使气与神贯注到手上,力量运用到笔尖上,好像气功导引一样,使身体气血流通顺畅。
如果站着写字,腕部离开纸面,锻炼效果会更好。
3.澄心静坐:就是定下心来,排除各种杂念,静坐养神。
如果每天有一两次澄心静坐,每次半小时左右,对老人健康十分有益。
这是我国传统调息养神方法,脑子里什么都不想,静下心来,轻松自然端坐在那儿,思想、呼吸和血液循环会达到和谐统一。
心静则神安,气调则血液周流,这样不仅使头脑清醒、精神旺盛,还可以使全身气血通畅,得到充分休息。
4.益友清谈:经常找几位知己在一起促膝谈心,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可以舒展情怀,增广见识,交流感情,对老人健康有益。
不过要注意谈话时间不可过长,次数不要过多,要适可而止。
5.小酌半醺:就是说适当喝点酒,在中医看来,稍微喝点酒对身体有益。
老人每天喝一两杯酒,分量不超过一两,可舒筋活血、通络防病。
如果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身体状况适量喝点药酒,对身体会更有好处。
古代长生的方法古代人们一直以来都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
虽然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寿命得以延长,但古代人们却拥有许多独特的长生方法。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古代长生的方法。
一、饮食养生法古代人们注重饮食养生,认为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
其中,药膳是一种常见的饮食养生方法。
古代医书中记载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材,如山药、枸杞、黄精等,被认为可以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
此外,古代人们还注重调理饮食的酸碱平衡,避免食物过于酸或过于碱,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二、养生功法古代人们发展了许多养生功法,如太极拳、气功等。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而流畅的动作为特点的武术,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理气血,延缓衰老。
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姿势来调节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些养生功法在古代被广泛传承,并被认为可以延年益寿。
三、药物疗法古代人们掌握了许多草药的使用方法,用以治疗疾病和延缓衰老。
例如,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草药的功效,如人参、灵芝等。
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延缓衰老的作用。
古代人们还发明了一些药方,如长生不老方、仙丹之类,被传颂为长生不老的秘方。
四、心理调养古代人们认为心理健康对长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注重心理调养,采取各种方法来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开朗。
其中,修身养性、修心养性是重要的方法。
修身养性强调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使自己的心境平和、内心宽广。
修心养性则注重修炼内心的力量,通过冥想、打坐等方法,使心灵得到宁静和平衡。
五、环境调理古代人们认为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注重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安宁,远离噪音和污染。
古代人们还特别注重居住环境的风水,认为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改善环境的能量,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此外,古代人们还养花养鸟、观赏山水等,以享受自然之美,调整心情,延缓衰老。
古代人们探索了许多独特的长生方法。
无论是饮食养生、养生功法、药物疗法、心理调养还是环境调理,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
导语:在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了,人们不再是追求温饱问题,而是慢慢的追求延年益寿的生活。
那么要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延...
在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了,人们不再是追求温饱问题,而是慢慢的追求延年益寿的生活。
那么要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
”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
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
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古代名人养生长寿九秘方养生长寿秘方: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
”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养生长寿秘方: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养生长寿秘方: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养生长寿秘方: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即从保健的角度说,人要节制性欲谨慎行动,顺应时节,去除生病的隐患。
养生长寿秘方:五知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五知”养生,勿要使“七情六欲”宣泄。
养生长寿秘方:六节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养生重在养身,养身即养好人的“精、气、神”。
养生长寿秘方:七食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饮食得当,肌体调理,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养生长寿秘方:八乐石成金认为人生之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高尚、适宜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养生长寿秘方: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思无邪,养正气,养正气,乃养生之精神。
黄帝内经关于长寿的句子
黄帝内经中关于长寿的句子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
1. “生气勃勃,卧终不倦。
”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2. “人年七十,其形全不变,是以方人称之。
”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论》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月季,然后知荣辱之所在;
老而无失者,天命也。
”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4. “法天则长生,法地则安寿。
”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缪传》
5. “人能寿,固以天地之气为贵。
”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这些句子通过运用不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传达了黄帝内经关于长寿的观点和方法。
其中包括重视生活中气血的平衡与流通、疾病的预防与调理、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等方面。
古人的十大长寿之道汇总
养生之道网导读:古人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有很多的研究和经验,养生之道将这些保健良好做了搜集汇总,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
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简单,又很容易做到,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要诀。
一、消瘦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有句带有贬意的民谚叫“懒人伸懒腰”,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
”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病象。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尤其是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流回心脏。
由于伸懒腰时,人体会自然形成双手上举、肋骨上拉、胸腔扩大,使膈肌活动加强,形成深呼吸姿态,以此牵动全身,并引发大部分肌肉收缩,并将淤积血液赶回心脏,从而达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懒人伸懒腰”的好处是:能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
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