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城市地理学课外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学分/总学时:2学分/32学时讲课学时:32;研讨学时: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课程类别:城乡规划专业限选;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选修。
开课学期:三(2)适用对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及以上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课程负责人:陶岸君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流派学说中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开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学生理解:城市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城市化是如何影响空间的?为何城市化在不同地点展现出差异?空间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当代的空间转型如何重构成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探索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城市发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培养的具体能力包括:1.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分析学派、女性主义等。
2.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3.了解中国和当今世界城市化和空间发展的现状,掌握利用地理学知识处理城市发展现实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道德思考和人性关怀开展研究,了解多元性、包容性、地点的价值对于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空间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二、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应关系表序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作业研讨实验上机1 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全部内容+2 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城市地理学作业城市地理学李军2011013457 地理科学1101题目:实地观看六安城市发展规划蓝图,了解城市近期、远景规划情况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分析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机场建设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
图片: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一:规划内容1、城市性质六安市的城市性质为:大别山北麓中心城市,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 、城市职能(1)大别山北麓的中心城市(2)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3)区域性交通枢纽(4)安徽省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之一(5)六安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 、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20—2030年4、城市规模近期:至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8万,建设用地规模为70 km2;中期:至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8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82 km2;远期: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2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120 km2。
5、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研究层次。
(1)市域范围:包括金安、裕安两区,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县级)。
用地面积为17976 km2。
(2)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安镇、徐集镇、三十铺镇、城南镇、苏埠镇、城北乡、中店乡、分路口镇、韩摆渡镇、先生店乡、椿树镇10个乡镇以及横排头风景区。
规划区面积为1096.8km2。
(3)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合武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
包括现状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接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120km2。
6、城市发展方向“向东主动推进,向北积极延伸,向西跨河拓展,向南逐步完善”,构建未来六安中心城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将城市的发展重心向东、向北转移,适当向西发展,从空间结构上保障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实验报告
课程:城市地理学实验项目: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导老师:
实验室:规划室专业:城市规划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原理:
按照量化原则、一致性原则、简明易操作原则、独立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进行探索验证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
主要运用Excel软件插入散点图功能及添加趋势线功能来寻找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数据来自新疆省《新疆统计年鉴2000》。
二、实验步骤:
1、复习城市化的机制的有关内容
2、选定空间范围界限,以新疆省1980年至2000年工业产值比重、城市化水平、人均GNP 等信息为研究范围。
3、搜集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有关数据资料,本实验数据来自新疆省《新疆统计年鉴2000》。
4、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主要是通过利用Excel表格,以城市化水平(%)为Y轴,以经济水平(元/人)为X 轴,做出散点图,并调整数值轴,调好之后添加趋势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实验结果
四、结论比较
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对数曲线关系,即城市化水平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又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趋缓。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篇一: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ss=txt>(2008年1月16日)姓名学号分数《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2、城镇体系 3.、邻里4.基本经济活动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2008年1月16日)答案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
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城市地理学填空题单独整理1.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城市也是一个“点”。
2.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1920年以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
4.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
5.1920年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6.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社会学家帕克、沃思和伯吉斯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
7.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南德的中心地》一书,首先揭示了城市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层次规律,对城市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作了深入的研究。
8.二战后,地理学经历了“数量革命”,1958-1962年达到高峰。
9.数量地理学家布莱恩*贝里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地学说进行了许多实证性研究,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把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的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0.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其研究对象分: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
11.三次社会分工:⑴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⑵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开来⑶商业分离出来。
12.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13.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
14.伯德曾以一三角形表示三类城市(中心地职能、专门化职能、交通运输职能)形成和发展相互关系。
15.单一职能只能形成小聚落,身兼两种或以上职能的才有条件形成较高的聚落,大城市之所以能形成,乃是身兼三种职能,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结果。
16.城市化定义中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17.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18.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单一指标)。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城市(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的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三、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2、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①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经济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在研究内容上相互融洽,例如:研究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③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以城市地理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④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所吸收。
⑤与城市形态学的关系:四、我国城市地理学近期的研究重点。
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6、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将加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城镇:广义的城市叫城镇。
2011届高三寒假地理作业及解析(21)【真题亮相】1.(江苏地理,30C)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图甲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
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图乙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
(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等。
(2分)(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2分)(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他地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和两方面的特征有关。
(2分)(4)图乙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项字母)。
(2 分)A.深圳锦绣中华 B.北京颐和园C.苏州周庄 D.阿坝州九寨沟(5)图乙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
2008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2分)2.(山东文综,30)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
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
右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6分:(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4分)3.(广东地理,36)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
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
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一(4)题。
(共10分)资料一资料二(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淡季为(填左图中的数字代码)。
(2分)(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填正确项字母)。
(3分)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C.增加了旅游方式选择的多样性 D.服务质量下降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
地理作业一《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命题人:冯义雄时间:100分钟1.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西气东输、②西电东送、③南水北调、④京沪高铁四个大型工程中,可以让上海市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有哪些?。
(填写序号)(2)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利于上海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等。
(3)长江三角洲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其形成的自然区位优势有、、等。
(4)安徽省位于我国经济地带,其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等。
2.下左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右图是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 。
(2)甲是传统工业城市,该市的主导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其区位优势有:; 。
(3)近20年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具体表现在 ; ; 。
(4)目前甲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等。
3.下图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①工业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2)若在图中③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 ,其理由是 。
(3)若在图中④处布局火力发电厂,是否合理? ,其理由是 。
(4)若在图中P 处新建工厂,比较合理的是 (备选:印染厂、钢铁厂、服装厂),其理由是 。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②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之间常设立 。
(6)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集聚在②石油化工区,其主要目的是 ; 。
4.读“某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1)右图的小麦区和玉米带在农业地域分类上属于 业,在地形上位于美国的 ,在这里发展这种类型的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① ② ③ ④ ⑤(2)该国著名的新兴工业区位于 (城市名),50城区 工业区 等高线 河流图例人们把该工业区称为“ ” ,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① ② ③ ④ ⑤(3)近年来该工业区许多企业把工厂建到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 。
初二课外练习地理解答题及答案20题一、选择题1.地球是一个呈什么形状的近似椭球体?A. 圆形B. 正方形C. 梨形D. 椭圆形答案:D2.以下哪个国家面积最大?A. 俄罗斯B. 加拿大C. 中国D. 美国答案:A3.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印度B. 中国C. 美国D. 印度尼西亚答案:B4.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A. 珠穆朗玛峰B. 喜马拉雅山C. 阿尔卑斯山D. 安第斯山脉答案:A5.以下哪个国家没有海岸线?A. 瑞士B. 摩洛哥C. 泰国D. 加拿大答案:A6.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长江C. 亚马逊河D. 老虎河答案:A7.以下哪个城市是巴西的首都?A. 圣保罗B. 巴西利亚C. 里约热内卢D. 萨尔瓦多答案:B8.以下哪个洲是人口最多的?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北美洲答案:A9.以下哪个国家位于南美洲?A. 尼日尔B. 爱尔兰C. 巴西D. 卡塔尔答案:C10.以下哪个大洋面积最大?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A二、填空题11.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是(填大洲名)。
答案:欧洲12.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一天,回到前一天,这条线称为(填空)。
答案:日界线13.阿拉伯半岛所处的洲是(填洲名)。
答案:亚洲14.横跨南极洲的大陆是(填大陆名)。
答案:南极洲1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填湖名)。
答案:鄱阳湖三、判断题16.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填√或×)答案:√17.夏季,赤道附近地区的气温比高纬度地区高。
(填√或×)答案:√18.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的洋。
(填√或×)答案:×19.南美洲是唯一横跨赤道的洲。
(填√或×)答案:√20.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填√或×)答案:√以上是初二课外练习地理解答题及答案的20个题目。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试分析株洲的地理位置,并论述株洲的地理位置与株洲市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答:1.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
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2.株洲气候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400—1700毫米。
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管辖的醴陵市。
3.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银、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株洲是“十字型”国家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
市域内主要有株洲站、醴陵站、株洲北站、株洲西站、醴陵东站、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站。
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吉衡铁路在株洲南3县设有攸县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3个客运站,株洲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二.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你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答:以我的家乡织金县为例,1.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境岩溶地貌发育,多峰林、溶洞、暗河。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是国家实施西电东输的主要工程之一。
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蓄大,品位高的有煤、磷、重晶石、铁矿、铝钒士等26种。
2.织金山川秀丽。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溶洞遍布,有“溶洞王国”之称。
距县城22公里的织金洞,有“天下第一洞”之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四十佳之一,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是贵州建设西部旅游黄金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尔滨市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B、北回归线C、赤道D、南极圈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太阳的东升西落D、全球变暖3、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4、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A、北极圈B、回归线C、南极圈D、赤道5、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是海洋C、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D、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6、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7、右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8、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原因是()A、四面临海B、降水丰富C、河流湍急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9、春节期间,哈尔滨冰天雪地,广州却鲜花盛开,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10、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A、波斯湾及其沿岸B、里海及其沿岸C、红海及其沿岸D、黑海及其沿岸11、右图反映的少数民族是()A、朝鲜族B、蒙古族C、藏族D、维吾尔族1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长江B、黄河C塔里木河D、珠江13、上海宝山成为我国钢铁工业中心的主要优势是()A、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B、技术力量雄厚C、水运便利和广大的消费市场D、农业基础好14、香港回归后,设立的行政区是()A、香港省B、香港特别行政区C、香港自治区D、香港市15、台湾省隔台湾海峡和大陆相望的省是()A、福建省B、广东省C、浙江省D、海南省16、右图所示建筑,属于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17、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东南亚地区——高架屋D、中国南方——平顶房屋18、“前店后厂”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指()A、港澳与珠江三角洲B、港澳与京津唐C、台湾与福建D、朝鲜与辽中南1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汉语B、法语C、英语D、俄语20、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B、国际奥委会C、红十字会D、欧盟2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避开高大建筑物C、注意保护头部D、及时返回室内22、右图是哪个国家的著名旅游胜地()A、英国B、法国C、荷兰D、意大利23、右图中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特有动物是()A、北极熊、企鹅B、袋鼠、考拉C、袋鼠、鸸鹋D、袋鼠、鸭嘴兽24、海尔洗衣机品牌全球销量第一,张裕葡萄酒是融合中、美、意、葡多国资本与技术共同打造的,日本地震使美国汽车商面临零件短缺之苦,这些实例说明()A、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B、国际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C、国家之间和平共处D、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独成一体25、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A、气候复杂多样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C、夏季长D、大陆性强二、连线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线1分,共8分)26、把下列地理事物与其所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2017 年城市地理学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经常集中有年月较老、比较破旧的住所,但略加修葺就能够达到当前的居住标准,这种建筑集中的地区称为( D )A. 穷人窟B. 穷人区C. 棚户区D. 灰区2.同样社会特点的人群的聚集,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称为(A. 邻居B. 社区C. 社会区D. 社会空间3、(B)是由伯吉斯于1923 年创办的。
A)A. 多中心模式B. 齐心圆模式C. 扇形模式D. 单中心模式4、地区因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A. 逆城市化B. 再城市化C. 中心城市化C )阶段。
D. 郊区城市化5、城市聚落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是(A)A. 非农家产在公民经济中占最重要的地位B. 人口数目多C. 第三家产比重要D. 第二家产人口比重高6、(A)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中心动力A. 工业化B. 地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第三家产的发展D. 地区农业节余劳动力7、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B)A. 工业化B.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第三家产的发展D. 地区农业节余劳动力8、我国市带县市域范围属于以下哪一种观点(A)A. 行政地区观点B. 功能地区观点C. 城市绵延区D. 多半市里9、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这种地理地点属于(A. 中心地点B. 重心地点C. 大地点D. 中地点C )10、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种类称之为(A. 景观型城市化B. 假城市化C. 逆城市化B)D. 郊区城市化11、在外国,穷人窟一般位于(B)A. 城市交通不方便区B. 大城市中心区邻近C. 城市边沿区D.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区12、 1955 年纳尔逊 (H.J.Nelson) 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属于(C)A. 一般描绘方法B. 统计描绘方法C. 统计剖析方法D. 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13、有着密集人口和各样人工建筑物、修建物和设备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 D )。
A. 多半市里B. 城市影响圈C. 城市功能区D. 城市建成区14、扇形模式的城市土地利用构造学说是(C)提出来的。
大田一中2012年暑期作业(四)区域分析A1.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资料一:见下图资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资料三: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资料四:(1)根据资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原因是。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
A.位于河谷、地形平坦B.河流供水充足C.政治中心D.历史悠久E.交通要道(4)根据资料四,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大、小)。
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承载力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5)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太湖平原东北平原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
070。
31谷物年产(千克/公顷)124144916(1)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有:A、建设西气东输工程;B、扩建大亚湾核电站;C、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资源;D、提高城乡居民收入;E、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F、提高能源利用率.(3)从岛屿类型看,P岛为岛,随时间推移,其将首先与岸相连。
请指出该岛及其面积的扩大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
(4)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主要原因是:。
(5)太湖平原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
精品文档《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P1)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P2)●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一、1920年以前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二、1920-1950年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
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三大标志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三、简答题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一、填空题1、广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
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行政地域、、。
3、哈尔滨辖9区9县(县级市),该地域是哈尔滨的。
4、在面积上,哈尔滨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面积(大于小于)。
5、城市的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范围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内出现;另一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
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人口超过2500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
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
8、大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1957年首次提出。
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5个标准,分别是1955年标准、1963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
10、1984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
11、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内容包括、、。
12、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1986年以来则主要的。
13、哈尔滨管辖面积有53840km2,该地域为哈尔滨的;9个建制区的面积为10198km2,该面积为哈尔滨的。
2013年,该市的建成区面积450 km2,该地域为哈尔滨市的。
14、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城镇人口由人口和人口两部分组成。
15、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市人口包括所辖区人口和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温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大多数城市的分布叫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类【1】滨海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城市【7】高平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
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相联系无时无刻不再进行。
4、当代世界城市化有哪四个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5.当代中国的城市化有哪几个主要特征?(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4)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克里斯塔勒和廖士的中心地理论有什么异同?首先,克里斯塔勒和廖士两人的学说均建立在假设的理想平原之上(后者假设的因素更多一些),因而都得出市场区的最佳形式是六边形。
但是,最后形成的中心地模式不同。
其原因在于:克里斯塔勒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从最高级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的顺序开始,由上至下地建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而廖士则遵循“超额利润最低化”原则,从最低级货物的最小必需销售距离的顺序开始,由下至上地建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
一般认为,克里斯塔勒的模式,解释第三产业的区位比较合适。
因为职能的聚集是服务业的重要特征,这能使人们的购物或取得服务比较方便。
而廖士的模式,解释第二产业的区位比较恰当,因为第二产业各企业彼此相对独立,其区位易受市场、交通、原材料、燃料等区位因素的影响。
其次,两个学说还存在其它诸多差异。
如在克里斯塔勒的模式中,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按三种K值分别组成一个等级分明的体系,同一级的所有中心地不仅提供同样数量的中心地职能,而且其职能的类型也是相同的,因此克里斯塔勒的体系是非常严格的。
在廖士的景观中,同级中心地提供同样数量的职能,但不必是同种类型的职能。
而且货物的等级与提供货物的中心地等级之间也并不要求严格一致,较高级的中心地不必提供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低级中心地也可提供某些较高级的职能。
因此,廖士的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暗示了中心地的规模分布很可能是连续的而不是等级分明的。
8、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1)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地理位置包括相对位置和地址。
所谓相对位置是指某城市对该城市周围的一切物质的空间关系,是一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地理因素,它决定了城市的个性和城市的发展前途,但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并不一定有直接影响。
城址是城市所在的地点。
城址主要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
作为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不仅影响城市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形态和内部结构。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克服自然的技术力量日益增大,但是,自然界仍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2)城市地下空间;在城市发展中,抽取地下水以及地下油、汽,会引起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地层在垂直方向发生压缩变化的一种现象。
(3)地基承载力;地面岩土是城市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基基础。
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该考虑地基土堆积年代;地基土成因;地基土性质;地下水情况;建筑物基础;建筑物性质。
(4)城市地形;地形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区组织到道路、工程管网、绿地布局以及城市景观的组织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5)城市气候;城市气候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影响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组织的环境因素之一;(6)城市植被;绿化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市环境各个要素中,起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被誉为城市环境的“绿色卫士”。
它的主要作用有净化空气;减弱噪声;调节、改善小气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市绿化易受到侵占和破坏,绿地面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其结果是未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绿色卫士”作用。
9、什么是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或中央商务区,英文简称CBD),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
现代的中心商务区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在此高度集中;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
10、分析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
12、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成原因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
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所以城市社会问题复杂多样,问题的严重程度强弱不等。
这里只列举现代西方城市普遍存在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a\就业问题在现代社会,就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也是一个城市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现代大城市的就业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分化、贫富差异、地位悬殊等社会矛盾,是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
城市居民通过就业同城市经济密切相连。
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失业。
失业作为社会问题,主要反映在失业者的构成和失业者的分布方面。
失业的分布表现为:①市区的失业率高于郊区,因为市区是贫民和少数民族集中区,而白领阶层多住在郊区。
②工业城市的失业率高于其它性质的城市,因为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
在当代技术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里,职业需求变化剧烈,某些技术过时甚至不再需要,致使一部分只具有过时技术的人失业。
同时,市场上又对某些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有大量需求,这类人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种结构性失业问题,发达国家成立了许多公营和私营的培训机构,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先进技术,重新就业。
但这种途径解决就业问题的成效微不足道。
因为技术发展变化太快,培训节奏赶不上技术变化的步伐,新技术多为技术、知识密集型的,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逐渐减少,致使经过这类培训的人员供过于求。
就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即不充分就业。
当劳动者具有的技术在市场中不属于需求之列,或缺乏技术时,劳动者被迫从事不适合他的技术或潜力的工作,如博士开出租车。
这部分人成为不充分就业者。
在发展中国家,不充分就业实质上是失业的一个滞后影响。
为解决失业问题,过量人员为服务业所雇佣或自我就业。
虽然这些人的就业属于被动行为,但雇拥超过需要的劳动力毕竟是解决失业的一个办法。
b\贫困问题西方国家的城市大都有法定的贫困线,当低于贫困线的城市贫民的比重超过一定比例后,就意味着城市陷入贫困状态。
城市贫困在市区比郊区更严重。
贫困问题具有顽固性。
在西方,城市贫民被称为“低等阶层”,该阶层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多数贫民长期失业,需要救济,受歧视、不卫生的环境、缺乏教育使这个阶层无法改善贫穷状况,因而不能摆脱贫困地位。
城市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的、技术上复杂的、高度分化的社会经济体系的产物。
c\老年人问题在传统社会,老年人构成家庭群体的一部分,年龄越大,社会地位越高,老年人受到尊重。
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社会文化背景也发生巨大变化,老年人情况改变,老年人不再被尊重。
他们失去地位,被迫进入依附性角色,收入也低。
在美国,1/3的老年人收入低于贫困线。
大多数老年人精力下降,健康不佳,于是他们放弃或被迫放弃自己原来的职位,而这种职位对于确立他们的社会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d\社会责任感缺乏城市过分拥挤隐藏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即削弱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争相使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和社会服务,竞争趋势滋生了一些人的自私自利观念,出现了一些人拒绝排队等候服务,对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熟视无睹,无视交通法规,无视他人权益,只图自己方便等现象。
尽管世界上许多文明城市以讲礼貌、尊重他人而著称,但在战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过程中,却无一例外地受到城市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以致越来越多的习惯于安定环境的人们感到城市生活不堪忍受。
e\种族与社会争端失业问题伴随着其它因素问题,产生了许多次一级的城市问题,种族与社会争端就是其中之一。
在美国,相对的经济繁荣等引起了非法移民的热潮。
他们为了寻找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涌入美国城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避难者与合法移民都被允许住在城市里,以及非法移民大量涌入城市,都使其与当地的其它人群成为就业的竞争者,彼此因此产生怨恨情绪,甚至发生直接暴力冲突。
西欧也有类似的情况f\内城问题内城问题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与内城地区工业基础缩减相联系的经济衰退及其对就业的影响;自然环境恶化,服务设施和住宅内设施缺乏;以城市贫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衰败;社区和种族争端。
前述各种城市社会问题及若干住宅问题都可以包容在内城问题之中,之所以称为内城问题,是因为城市问题最集中表现在内城区。
这里对所有涉及上述问题的内城问题作一简单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