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20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剪纸,请大家欣赏。
(配乐欣赏剪纸)3、师: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翻来折去,就翻出了万千天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2、姥姥的剪纸)指导书写“姥”左窄右宽。
姥姥是我们的至亲要读得亲切些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好吗?(1)、读准字音:刁难择菜左邻右舍三伏盛夏(2)、读出节奏:啧啧赞叹刷刷几下清清爽爽普普通通(3)、读懂意思:爽:清清爽爽明朗、清亮率直痛快舒服刷刷的剪纸声在小作者听来是那样的清清爽爽,爽是什么意思?“爽”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请看大屏幕。
搞清楚了“爽”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
“爽”这个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紧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
要不然,这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
(腰杆要挺直)2、看来同学们生字词学得不错,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流利吗?指名读。
其他边读边想:这是一位怎样姥姥的?3、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有收获,通过读书你能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吗?(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不简单第一次读书大家就被姥姥深深地吸引了。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姥姥“技艺高超”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请静心默读1--6小节在书上圈圈画画,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记录下来。
2、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A、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写12个字,可分类指导,要着重指导笔顺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域、惯、溅、魏、搜、蚯、蚓、版、阶”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圃”字是全包围结构;“盐、蕊”是上下结构。
2.默读教学提醒学生在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适当加快速度。
一边默读一边理顺课文的脉络,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理解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
每个环节紧密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4.语言表达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一次小练笔。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课件演示动画,把“?”拉直变成“!”)(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
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3.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2.难点: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
教学准备:1.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
2.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老鹰捉小鸡3.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你喜欢的活动。
4.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记一次活动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个传统活动,也可以是个新活动。
如果大家能自己创编一个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活动:写清楚活动是怎么玩的。
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一起举行活动。
(1)分小组进行。
(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
2.交流活动的感受。
3.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4.学生交流。
(1)活动的规则要写。
(2)举行活动的过程要写。
(3)活动时还要关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把人物写具体,这样便有趣了!5.教师相机提问。
(1)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进行很多次?莫非一个一个地写吗?生交流讨论。
《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谈话,导入“交流平台”。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谈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
2.读一读,结合实际交流。
(1)启发引导: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预设: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对啊,勤问勤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它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也能让我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
(2)自读交流。
①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除了“勤问勤查”,还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重点的句子做标记。
②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读出相关的句子。
●勤问勤查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3.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引导交流:在学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怎样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呢?首先,谈话导入,引入交流主题;接着,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谈到勤问勤查的习惯,以及其他三种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好习惯。
二、词句段运用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
师:同学们,词语是汉字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预设: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意思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总是能发现科学的机遇”。
它由四篇课文组成,分别是《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他们那时多有趣啊》。
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尝试写科幻故事。
二、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非常深刻,需要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学弈》中的专注、《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以及《他们那时多有趣啊》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产生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作练。
学弈》教学设计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研究重点。
通过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研究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研究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研究,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这个学期的研究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写作,使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回忆导入,读懂题目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和“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研究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第五单元1.会写“援、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从而进入课文。
)2.板书课题。
说说“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组成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弈(yì)秋弓缴(zhuó)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走近作者,正确断句。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通读课文,感知整体。
1.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案与反思第【1】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方案教材解析《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小说中写的是玛琪从一本旧书中了解到几百年前学校的学习生活,流露出内心的孤独,反思了人类教育的一些缺失以及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等问题。
也留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机器代替人的活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课前导读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品读、想象,了解作者笔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与今天的有什么不同。
与 100 多年前的现在进行比较,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你想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吗?你能想象100 多年以后,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吗?学生充分交流。
2.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而奇特,而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笔下未来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3.引导质疑,梳理问题:(1)“他们那时候”在做什么?(2)现在的我们是怎样学习的?(3)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4.认识作者。
5.什么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
科幻小说,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里,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第5单元14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内容。
3.情感与价值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学习《学弈》一、整体感知,感悟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是诵读。
下面我们再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老师教两名学生下棋的故事。
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这位老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3.结合译文了解句意,找出停顿,练习朗读。
结合译文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善: 诲: 援:4.文中没有提到学生的名字,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1)一人为“专心致志者”,这个称呼合适吗?理由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理解句意,找出停顿并练习朗读。
问:还可以怎么称呼这个人?(2)另一个人起什么名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来学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通用10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1教学目标1.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并且能够做到不懂就问或者及时查资料。
2.懂得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阐述出来。
3.积累名言警句,养成思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都是哪种类型的?你用多长时间可以读完?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一些名著,要边读边思考,阅读完后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和平时训练的习作一样,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要查资料,确保准确。
4.小结: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多读名著。
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并写下心得。
对自己的习作,要多读几遍,发现问题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
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等等。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去推导成语的意思。
课件展示: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不以为然过犹不及赴汤蹈火学生齐读后思考:这些画横线的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走:跑。
弗:不。
俱:都。
然:是,对。
及:达到。
汤:热水。
)2.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句子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说明任何科学发明或者真理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探讨、解决问题中得来的。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口语交际辩论【课前解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辩论”,让学生围绕生活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条理清楚、有理有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全面看待事物。
关注辩论:辩论赛也叫作辩论会。
它在形式上是竞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思维反应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关注表达技巧:1.借力打力,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2.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
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3.顺水推舟,表面上赞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釜底抽薪,刁钻的选择性提问,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
5.攻其要害,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问题,一攻到底。
【教学目标】1.能围绕辩题搜集、整理材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抓住对方讲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用语文明。
【教学重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做好辩论前的准备。
2.全班同学了解辩论流程并分组,知道自己的分工。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比如: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不可以说谎/可以讲善意的谎言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会/不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课前出示课件二、辩论前的准备出示课件1.教师引导:每个小组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辩题,然后抽签是正方还是反方。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3.让学生了解辩论流程:预设1:每个小组根据不同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方阵,推选出主持人。
预设2:主持人组织辩论会,宣布正方、反方的观点;接着正方、反方进行“主辩”陈述,各自陈述时间两分钟内;然后正方、反方“自由发言人”进行自由辩论,时间三分钟内,每人发言时间半分钟内;最后正方和反方推选一名代表总结陈词,各自发言时间一分钟内。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篇略读课⽂。
这⼀单元的训练要点是:⽤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法,引导学⽣找出⽂中的事例,并分析事例,让学⽣明确⽂章是通过什么⽅法来说明观点的。
教学过程典案14 ⽂⾔⽂⼆则第⼀课时学弈【课时⽬标】知识与能⼒:1.学会本课⽣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根据注释疏通全⽂,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法:根据课题质疑、解疑,⼩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能从课⽂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致志、不可三⼼⼆意的道理。
2.培养学⽣热爱祖国语⾔⽂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疏通全⽂,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揭⽰课题。
1.教师谈话:⽂⾔⽂是我国传统⽂化的宝贵遗产,它⾔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明,不少⽂⾔⽂还揭⽰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体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
3.根据课⽂题⽬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什么道理?4.(出⽰课件)作者简介:孟⼦,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的思想。
《孟⼦》⼀书主要由孟⼦的⾔论汇编⽽成,是孟⼦的弟⼦共同编写⽽成的。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的特点,由题⽬质疑,激发学⽣阅读的兴趣。
⼆、初读课⽂,读通句⼦。
1.教师范读课⽂,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复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所学的内容,包括诗词、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掌握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词、文章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生字词、句子理解等。
•提升学生对相关诗篇和文章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回顾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复习:《江南春》诗词赏析、句子理解、生字词复习等。
•第五单元复习:《最美的礼物》故事阅读、情节理解、作文表达等。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和文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深层次意义,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复习第四单元《江南春》(1) 诗词赏析•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的诗文内容,让学生聆听朗读,感受诗词的美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句子理解•导入几个重要句子,让学生依据语境猜测句子含义,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释,矫正错误理解,确保句子理解的正确性。
(3) 生字词复习•复习第四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进行记忆测试,巩固词汇知识。
2. 复习第五单元《最美的礼物》(1) 故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最美的礼物》,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回答问题检测理解程度。
(2) 情节理解•针对故事情节,组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主题、人物性格等,培养学生思考和领悟能力。
(3) 作文表达•提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作文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表现。
课文梳理单元梳理第五单元第1课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2年3月26日第五单元第1课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2年3月26日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五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2年3月26日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课本答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1. 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山脚下、小溪边、田野。
2.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1)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岩石:体积较大、有很多颗粒组成;沙:颗粒体积较小;黏土:颗粒体积最小(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岩石:几乎没有气味;沙:几乎没有气味;黏土:有泥土味(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岩石:粗糙、坚硬;沙:较粗糙、较硬;黏土:有滑腻感、较软(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沙:时间短、容易散开;黏土:时间场、不易散开,黏性比沙的黏性强(5)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涂痕。
沙:涂痕的颜色浅;黏土:涂痕的颜色深3.观察结果记录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名称岩石沙黏土发现地山谷海边公园里特征看有棱角,有光泽黄色,小颗粒组成,有光泽黑色,看不到颗粒,无光泽闻无味无味有味捻粗糙,硬粗糙,硬光滑,软团球不行不行行涂痕无痕少量沙粘住大量的土粘住了4.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第6课.观察土壤1.观察土壤记录结果有什么发现?方法我的发现看褐色,有叶、根、虫子、小石子闻有泥土的气味摸、捻直接摸土壤,微微湿润,有评多捻不碎的小石子和沙;向土壤里加入水后,用手摸会有些黏的感觉,有些小石子和沙能被捻碎。
倒入水有气泡产生,土壤疏松坍塌,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的物质;用小棒搅拌后,水变得很浑浊。
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出现分展现象:大的颗粒在下,细小的颗粒在上。
2.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1)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生看图回答。
师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板书“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5课《表里的生物》。
3.板书课题,生齐课题。
二、出示预示提示1.学会“脆、拦”等5个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1.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
(1)生自己读(2)指名读(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1)让学生带着这段练习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5.《最后的时刻》教案5 最后的时刻教材说明〔解题〕“最后的时刻”有多重含义,本义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本文使用曲笔的方法,用“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或“牺牲前”的说法,体现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1961年出版。
小说以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大进军为背景,着重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并同重庆城内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呼应。
小说展现出敌人垂死前的极端凶残和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斗争的革命者大智大勇、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与革命精神,塑造了在特殊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英雄群体。
小说以磅礴的气势,悲壮的色彩,朴素真挚而又不乏哲理和诗情的语言,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激励和教育着广大读者,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的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写江姐和其他遇难战友在赴刑场的路上。
〔语意理解〕“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一句话极生动细腻地写出作为革命者的江姐那种职业的机敏、准确的判断与超常的沉稳。
她“一听见”特务喊她的名字,马上敏捷地判断出自己牺牲的时刻到了。
这是因为,她在参加革命时就已经有了牺牲的心理准备;还因为,长期的革命斗争,使她对敌人的凶残本性有深刻的了解,知道残杀革命者是敌人的“天职”。
面对牺牲时刻的到来,她没有畏惧与悲戚,首先想到的是保守党的秘密,决不能让革命受些许的损失。
她把文件“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多么机敏!接着写她认真地梳头,表现她大难临头却心静如止水的沉稳,这才是成熟的革命者!本句用对比法写江姐的动作,“一听见”、“跳下”,言其快;“不慌不忙”、“像平常”,言其慢。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位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古诗、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
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
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只有理解科学的精神,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只有张扬科学的精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
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20个成语。
“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在本组课文教学的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
18、跨越百年的美丽学习目标: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1.关于“美丽”的探讨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
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关注语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关注语句: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9、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
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
“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