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演进(15页)
- 格式:ppt
- 大小:977.50 KB
- 文档页数:15
建国以来中国的民主发展进程中国自近代以来民主发展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实现民族自决阶段、实现社会平等阶段和广泛政治参与的阶段。
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迈出的三大步。
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民主政治的实践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60 多年,我们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以及相适应的民主制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民主生活被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起来。
然而,在民主建立的过程中,也充满这曲折。
迄今为止的人类政治实践表明,在任何国家,由于国家的人口之众幅员之广,事实上人民都很难甚至说根本就不可能直接地来实现其真正的“当家作主”。
一、新中国初创时期的民主的曲折发展旧中国无民主政治可言,那时主要是封建统治和军阀统治,人民群众根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在彻底推翻了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背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以后,把人民民主作为国家统治的形式,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
建国前夕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刘少奇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上宣告: “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完全新时代———人民民主时代。
”大会还通过了《共同纲领》,它标志着中国开始由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的过渡。
1954 年9 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把国家的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针步骤、国家的机构、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义务等重大问题明确规定下来。
然而,我们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以及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足,民主建设中发生了巨大的曲折。
当时的民主还是低级形态的民主,其出现的错误也是由其时代背景所导致的。
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久,我国的民主模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模仿了当时的苏联模式,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受到较大的限制,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绝大部分被纳入国家政治生活的范畴。
特别是在“左”倾思想横行,林彪、“四人帮”活动猖獗的年代,由于爆发大规模的严重错误的政治运动,民主生活在形式上被大民主所取代,在实质上被引入为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掌控的邪恶道路上,正常的民主化进程被大大地扭曲。
摘要:中国与西方在民主制度上经历了两次历史分野。
第一次分野发生在各自国家的起源时期,西方走向城邦民主制,中国走向专制集权制;第二次分野发生在近现代,西方选择三权分立体制,而中国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两次分野是一系列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造成的,并导致中西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
同时这两次分野也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主制度;历史分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权分立中图分类号:D0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1-0046-04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兼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必然性潘传表(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44)现代政治文明的演进和传播,使民主日益成为一种神圣价值,以至于当今的任何一种政权都必须从“民主”那里取得合法性。
然而,民主的神圣性并不意味着民主的现实性,民主要成为一种现实,必须依赖一种有效的民主制度的支撑。
在现在的中国,这个支撑点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史上,中西的民主制度经历了两次大分野,这是由一系列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造成的,而这两次分野的后果导致中西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
一、第一次历史分野:城邦民主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里,原始人对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这是原始民主。
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原始民主逐渐消亡。
在西方,代之而起的是城邦民主制,以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最为典型;在中国,代之而起的是邦国封建制,以西周的分封制最为典型,并在秦朝发展成为专制集权制。
这是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
城邦民主制施行于古希腊多数城邦国,以雅典最为典型,其鲜明特征有: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抽签选举和多数决定等。
城邦民主制极大地调动了城邦公民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造就了城邦的繁荣与强盛。
然而,城邦民主毕竟只是人类刚迈入文明社会时期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陷。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017年中考真题1. (2017·湖南邵阳)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
右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
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 )·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李鸿章说:我学·康有为说:我变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2. (2017·湖北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 师夷长技、自强B. 民主、科学、新青年C. 民族、民权、民生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 (2017·湖南郴州)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最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 民主思想B. 政治制度C. 军事技术D. 风俗习惯4. (2017·江苏扬州)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A. “自强”“求富”B. “振兴中华”C. “打倒孔家店”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5. (2017·江苏南京)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
”他强调兴办( )A. 军事工业B. 民用工业C. 出版机构D. 新式学堂6. (2017·山东烟台)洋务派试图通过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自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A. 安庆内军械所B. 江南制造总局C. 福州船政局D. 轮船招商局7. (2017·湖北鄂州)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政治制度演变及政治民主化苏州三中备课组政治民主化可以理解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
主要目标是从传统的非民主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
政治民主化是建设高度政治文明的必经之途;它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有助于以和平手段消除社会争端,促进全球各个不同的政体形式和政治体系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知识拓展】1.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3、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两者都是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是公民与国家间的政治纽带。
(2)区别:具体表现为下表4、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的必然性古代希腊形成较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罗马形成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与古代中国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有其必然性。
其必然性在于:(1)古代希腊、罗马地处地中海南部沿海,山多地少,港湾、岛屿众多,所以形成了以工商业、航海业为主的海洋型经济(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这种经济要求社会有公平的法则,以及较自由、宽松、民主的政治氛围,这样,古代希腊就逐步形成了小国林立、民主政治发达、法制体系较完善的社会。
(2)古代中国区域广大、土地辽阔,适于农耕,逐渐形成了一种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府、强大的皇权,来控制协调农业生产。
中国长期存在的分散性封建自然经济客观上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保护,政府也必须保持强大,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确定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在于经济基础,在于国情;从哲学原理上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下图解是东西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点的不同导致的文明特征。
5.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类型特征。
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
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
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①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④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②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
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
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
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②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9、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条件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⑵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⑶直接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⑷重要原因:以前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失败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B、传播过程(略)②毛泽东思想A、背景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⑵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重要问题一:中西方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背景材料民主政治成为当今世界的政治主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刚结束的两会上,温总理提出推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首要价值是当今主要任务。
★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过程;1.民主思想的产生(古今中外的理论)2.为实现民主化而进行的斗争(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改革;民族统一运动)3.民主化进程的起步:法制建设4.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与存在的问题;(法治强化)★知识落实:一.世界近现代史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工业化决定政治民主化)1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演变:(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2.近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资产阶级反专制的斗争,英国:1.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利,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美国:1、1776年,《独立宣言》,马克思把它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为美国民主化进程作了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
2、《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联邦总统制国家。
3.1789年,美国宪法增加了10条修正案,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等。
法国:1.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
2、《人权宣言》提出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3、《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4、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起来。
■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健全法制的努力。
1.民主政治的基本定型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垄断阶段,健全体制)2.民主政治的危机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法西斯主义的出现)3.二战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与存在问题(1945年至今)(德日的民主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社会制度,阶级矛盾,种族矛盾。
政治文明的发展(当湖高级中学钱秀林)[背景简介]新课程的史学观和学习要求:“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要“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入题角度]主题:“民主与专制”;包括政治思想理论、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实践;进程:政治民主化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法治还是人治、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是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统治者产生是选举还是世袭,权力结构框架是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3.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蕃汉分治制、行省制、土司制、改土归流4.地方组织制度:编户制、保甲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度5.选官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军功爵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荐求官制6.监察制度:御史大大、刺史制度、通判、厂卫制度二、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步1.洪仁玕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2.早期维新派倡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维新派发起政治改革——戊戌变法4.革命派组建革命团体、政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5.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思想进行猛烈抨击6.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治实践(1)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宪法大纲》(3)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5)抗战胜利后,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先后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后通过军事斗争推翻了蒋介石独裁政权(6)1949年,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互相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7)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7.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文明建设(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对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实行村民自治和直接选举制度等三、世界史涉及的相关内容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2、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在各国的实践3、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相关的法律文件)四、教师还应关注新课程中相关内容[例题]法制观念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法制又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