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讲声现象考点跟踪突破训练-2019~2020学年度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讲声现象【考纲要求】(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命题趋势】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考点探究】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例1】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题目中“余音未止”说明钟一直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答案 B.方法总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可继续存在并传播.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例2】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解析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图1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能够传声,故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传声的能力比细棉线强,而不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故选项B错误;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谁发出的声音,故选项C正确;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话筒方说出的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传到听筒方,也就是说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故选项D正确.答案:B方法总结:同学们对“土电话”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同学曾制作过. 试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要考查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这也引导同学们要勤动手、善动脑.考点三:声音的特性【例3】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其中“金属般”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和.解析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演员在演唱时声音通过话筒传到机器放大后播放,这其中改变的是响度,而保持原有的音调和音色不变. 阿宝金属般的、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描述的是与众不同的音色,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答案:音色、音调.方法总结:有关响度、音调和音色在中考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幅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也就是决定于自身.考点四:有关声速的计算【例4】我们看到闪电之后5s,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解析一次雷电过程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非常快,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对于光的速度很慢很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光从有限的距离传过来到达我们的眼睛不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就认为看到闪电之后声音才开始传播过来(实际上是同时传播的,只不过在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路程可以忽略) . 这5s是声音从雷电发生区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用的时间.答案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的距离为s=vt=340m/s×5s=1700m.方法总结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涉及到回声的话,要考虑声音所走过的路程是实际距离的两倍.比如利用声呐探测水中鱼群的位置,声音从发出到回传被接收到,实际走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两倍.考点五:声的利用【例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 验钞机B. 微波炉C. 电视遥控器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解析验钞机是利用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微波炉应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剧烈运动,振动中,分子与分子互相摩擦,产生很多内能使温度升高从而快速将食物煮熟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线使被照射物体发热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应用的是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它发出的超声波碰到水下物体反射形成的回波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还可以测位置.答案D.方法总结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对多方面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作为考试,一般同学能够凭借记忆作出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平常学习,除了要搞清所有基本知识点,还要认真阅读、理解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及章后的“信息库”.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学会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声消声、光污染、喷雾治伤、人工降雨、火箭、卫星等,平时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考点一、【经典考题】1.(2014年广东省)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2.(2014年昆明市)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Hz~20000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__________减弱噪声。
一、知识网络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4和控制51.考点解读:中考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查较多。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的说话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鼓、音叉、琴、铃、钟等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是声学的重点实验,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在此实验中需要把发声体的微小振动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把发生的音叉靠在乒乓球上、插入水中或贴在人的面颊上)进行放大.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了解,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在该实验中所应用的理想实验法。
例1 :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考点二 :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考点解读 要掌握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首先要搞清影响声音的三要素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由于声音的三个特征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系,估计以后还会加大考查力度,所以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不同尤为重要。
例2 :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 .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 .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3.考点三 : 噪声的控制考点解读 噪声污染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危害之一,而当前对环境保护问题又是热门类型题,所以这部分题将有所增加,尤其是如何减弱噪声问题。
2020中考物理考点解析+题型突破训练专题2 声现象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声现象考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与噪声防治、声音的利用。
从考试内容上看,这四个方面在声现象考题中都有出现,尤其是声音的产生更应作为常考热点加以重视。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另外声速也需要考生关注,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本考点考题形式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类型。
选择题:选择题是本章考题常见题型,选择题较填空题更多一些。
当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也不例外。
声音产生与传播在声现象考题中都会和其他考点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不会出现一个考题只考查此考点的问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主要考生能正确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知识,结合上面的解析内容,都会很好的解答。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物理专题之声现象【测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2)在解答第Ⅰ卷中选择题时,先将试题正确选项填在对应括号内,再将答案填在选择题表格内.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请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相应题号的方格内)1.(上海中考)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2. (黄冈中考)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3.(济宁中考).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5.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8.(大连中考)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9.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10.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在重敲一下,两次敲击的声音相比发生变化的是A. 音调改变B. 响度改变C. 音色改变D. 三项均不变11.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章《声现象》单元考试试卷及答案((考试时间 60 分钟 ,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3分,共33分) 1 . 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2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D.在太空讲课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3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
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5 .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酒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6 .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7 . 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
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8 . 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9 . 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最新】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试题汇编考点02声现象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山东菏泽,第4题)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2.(2015福建福州,第5题)2015年3月27日,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
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3(2015四川宜宾,第2题)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4.(2015广东广州,第5题)如图4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5.(2015山东德州,第6题)如图3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6.(2015四川成都,第2题)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7.(2015四川乐山,第2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8.(2015四川资阳,第1题)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9.(2015年山东济南,第14题)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专题02 声现象讲和练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4.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5.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1.(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正确。
故选D。
2.(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答案】A。
【解析】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所以选A。
3.(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A。
【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从而形成回声。
当回声比原声晚0.1 s 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4)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或捂住耳朵知识点4:声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 1. 考查热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2. 考查题型: 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3. 备考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噪声的控制,声音的特性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 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振动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空气__传到人耳。
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方法点拨:1.关于振动与发声关系的理解: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被人们看到,微小的振动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考点2:声音的特性例2 白族的唢呐、彝族的芦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__振动__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选填“音★知识梳理★突破考点,典例呈现★备考指导 ★考纲要求: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探究) 2. 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途径.(认识)调”“响度”或“音色”)。
听演奏的人能分辨出曲调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是因为各种乐器的__音色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之2:声现象(含答案)第二章《声现象》『知识回顾』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从而形成回声。
当回声比原声晚0.1 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4)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与频率有关,振东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小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或捂住耳朵知识点4:声的利用声传递信息如:B超检查胎儿、倒车雷达等声传递能量如:超声波体外碎石、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考点总结』1. 考查热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2. 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3. 备考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噪声的控制,声音的特性『经典例题』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 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振动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空气__传到人耳。
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方法点拨:1.关于振动与发声关系的理解: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被人们看到,微小的振动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考点2:声音的特性例2 白族的唢呐、彝族的芦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__振动__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考点归类训练——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特性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都有可能2.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蚙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昆虫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孩子们耳朵的,能分辨出不同昆虫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蟋蟀是依靠相互摩擦的双翅________产生声音的.3.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________ 。
4.音乐厅正在开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 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 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 效应.5.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向上推活塞时,声音的音调会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6.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_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
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___变低;(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
第二讲声现象
(分值:45分建议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17上海)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2017福建)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制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C)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3.(2017广州)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A)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4.(2017兰州)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5.(2017日照)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响铃时,不断地抽出瓶内的空气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6.(2017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B)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导学号59824105)
7.(2017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B)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8.(2017潍坊)声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9.(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10.(2017巴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在各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都是340 m/s
B.防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锣鼓喧天说明锣鼓声的音调高
D.吹口哨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11.(2017山西)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导学号59824106)
12.(2017淄博)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 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
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护航官兵配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
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
13.(2017青海)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
A. 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B.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播能量
D.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同学们的影响,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2017衡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C)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5.(2017内江)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6.(2017资阳)2016年12月17日,央视《美丽中国唱起来》大型演出活动资阳现场,著名歌手刘和刚一曲饱含深情的《父亲》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刘和刚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7.(2017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_振动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能量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18.(2017云南)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音调_,根据乐器发声的_音色_,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导学号59824107)
19.(2017抚顺模拟)如图是小明在联欢晚会上玩贴鼻子的情景,小明蒙着眼睛,同伴通过拍手引导小明前进.小明能按同伴的指挥声完成任务,说明声音能传播_信息_,指挥声是通过_空气_传到小明耳中,同学将音响声调大来干扰小明,这时音响的声音对小明来说是_噪声_(选填“噪声”或“乐音”).20.(2017本溪模拟)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吹气引起空气柱的_振动_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_音调_(填声音的特性)不同的笛音.为了不影响周围人的休息,小华吹笛子时将家里的双层玻璃窗关上,这是在_传播过程中_减弱噪声.
21.(2016娄底改编)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液体(或介质)_中传播来工作.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_9_s才能接收到信号.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真空不能传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