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会主义2011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33
2011-2012年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目考查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及其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中共十三大提出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阶段。
它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等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社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
历经了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的考验,穿越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波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巨轮驶入了新的历史航道,13亿人民迎来了下一个十年。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2010年的中国写下了精彩篇章。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开拓进取,战胜了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活力,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十一五”铺下了厚重基石。
过去五年里,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
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为我国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
回首上一个十年,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下一个十年我们如何作为,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效,关系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成败,关系到中国在国际新格局中的地位。
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我们才能在把握机遇中成就下一个十年的辉煌。
从国际看,未来的十年我们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深度冲击,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中国还是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二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成熟、上层建筑不完善的阶段。
我查的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是:“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并存发展.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是否还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议论纷纷。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但是中国仍然存在着和多问题。
2011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1. 试述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崛起,对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是促进还是促退,这是目前思想理论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我们只能坚持前者,否定后一种错误观点①建立和发展了新的更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文明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实现了从资本主义旧世界向社会主义新世界的转变,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是中国革命的胜利,突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三是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古巴革命的成功,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
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相继出现了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
这三个对抗社会的文明都具有两重性:既推动社会进步,又产生和扩大阶级对抗。
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却被剥削阶级所据有,并把它作为压榨和奴役劳动人民的手段。
文明和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文明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高度的文明。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本世纪建立了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新的更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文明。
②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法西斯主义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的“大萧条”、“大崩溃”,使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600多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700多亿美元还多很多。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急剧下降,各项工业生产倒退了二三十年。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寻找出路,实行法西斯主义,对内血腥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主义严重威胁着人类和文明。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这场战争后来演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在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强盗的斗争中,苏联红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西斯主义的覆灭,标志着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代替了黑暗。
为什么还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件人:游茂强<237893908@>查看拒收时间: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下午5:26收件人:游茂强<812318075@>十六大党章把总纲部分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修改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样修改,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至少需要100年,全党同志要从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根据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论述,1988年4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内容。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党章在总结部分增写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他有关初级阶段基本问题,基本路线的内容。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又把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关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六大党章修正案把总纲部分关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修改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发展和深化。
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进入2011年,迎接我们的新春佳节,我们怀着新的面貌,面临着一个加速变化的崭新世界,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如何才能适应现代改革的要求,担负起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并且顺利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我想不断学习是现代青年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社会越是发展,知识的作用就越是显著,离开了对知识的拥有,一个人就不可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
勤学、思考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的工作。
我想作为一个要求入党的现代青年不应成为空谈者——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行动中却很少动真格,而应成为一个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者。
工作成绩的取得需要实践,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
作为一名即银行客户经理,我应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但仍然有很多敌视社会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存在,而且,我国当今的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很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难免会发生偏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因该旗帜鲜明,摆正我们的政治立场,拥有崇高的政治追求,积极入党,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党员的修养,很有必要性,我们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现在我认识到了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为我们党的事业出谋划策,用更多的热情和更好的务实精神支持党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
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组织靠近,加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早日加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其优秀的一员,用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深刻理解里面的精髓,用于指导实际行动。
时间在继续,每个人也在不断地变化,有长大成人的,有变老的……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要保持优点,改正错误,争取早日达到一个共产党人的标准,请党组织给予批评教育。
汇报人:2011年2月6日敬爱的党组织:2011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2周年。
1995-2011年社会背景
这个阶段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在社会结构上的特征是“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深入发展,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和冲突博弈,传统的单位制和人民公社制迅速瓦解,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也开始逐步松动,整个社会的流动日益频繁和活跃,中国社会结构逐步过渡到以十大社会阶层为核心的现代化的阶层结构。
[2]这一阶段是我国社会结构分化与重组、变迁与再造的重要阶段。
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和特质已经蕴生,为构建一个现代化社会奠定了重要结构基础。
这一阶段农村发展变迁的主线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基于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并针对长期实行城乡分割和农业养育工业所导致的“三农”问题凸显的状况,国家确立了扭转不利于“三农”的收益分配和城乡分治的政策取向,开始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将农业养育工业调整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明确与实施,促进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低于城镇居民增幅的差距缩小并转为自2010年开始有所超过、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快速构建、城镇化稳步推进、农民单一向外地流动就业转变为部分回乡创业、新型农民成长步伐加快,农民生活由小康水平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辨析题(判断):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答:错。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存在的,是为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中国特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不具有普遍性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与它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和软弱性,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党的领导。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简论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两个决不会”理论则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
依据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二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路径abstract: theory about “two cretins” proposed by marx and engels reveals historical trend from capitalist society to socialist society. theory about “two absolute nonpossibilities” points out conditions which realize the historical trend. there are three paths from capitalist society to socialist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wo absolute nonpossibilities”.key words: capitalist society; socialist society; path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则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学术界将这一思想称之为“两个决不会”理论。
2011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战略任务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演化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且迅速由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由美国扩散到世界主要经济体,其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大危机以来所仅见。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密切关注危机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和产生的冲击,强调要树立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危机的预案。
到了9月,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迅速加剧,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出现急剧下滑势头,对外贸易出口困难,就业压力迅速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从容应对,将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形成了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十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揽子计划。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经济止跌回升,全年增长9.2%。
事实证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方针、政策和举措总体上是有效的。
但采取的一些经济刺激政策会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和深化改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8.7万人遇难,受灾群众达4625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活动。
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同心协力,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无数人在生死瞬间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父母用臂膀为孩子撑起生命的空间,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在地震废墟上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充分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对于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49年-1978年)这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如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国有企业建立等,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这一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现在)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元素,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还促进了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国家的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2020年-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后的15年内,中国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几个显著特点:1. 高度集中的领导和决策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核心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领导和决策方面体现出高度的集中性,以确保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
2.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但并不放弃社会主义的经济目标。
2011中国大事瞭望图表:2011年中国大事瞭望新华社发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新华视点”记者)2011年,“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世人瞩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一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2011年,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
在这一年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更进了一步。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
2011年,全党全国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中国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备受瞩目。
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和未来一个时期历史方位和外部环境作出的科学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的“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
专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复习指要]1. 掌握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
2.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主要环节。
3.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各个时期兴起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影响。
【知识梳理】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1836年——1848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2、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3、由理想变成现实——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随着二战结束,社会主义国家超出一国范围,世界上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由一战后的一国,发展到二战后的多国。
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地跨欧亚的12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阵营。
5、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至破裂。
苏联和东欧改革受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探索发展—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结合基本国情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和可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