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工程建设模式思考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3.58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烟水配套设施管护工作的心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烟水配套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烟水配套设施的管护工作人员,我在2023年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烟水配套设施管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注重预防和维护。
作为烟水配套设施的管护工作人员,我们要时刻注重预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在整个工作中,我们注重对烟水配套设施的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此外,我们还注重维护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对设施进行例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问题发生,保障烟水配套设施的正常运行。
其次,加强沟通合作。
烟水配套设施的管护工作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合作。
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了联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与环保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水务部门等的密切合作,我们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居民的沟通,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优化管护工作的方案和措施。
通过沟通合作,我们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烟水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再次,加强技术应用。
在现代社会,技术的应用对于烟水配套设施的管护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们引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例如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用于对烟水配套设施进行监测和巡查。
通过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设施的全面、精确、快速的监测,及时获取数据和信息,为管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通过技术的应用,我们提高了管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烟水配套设施的管理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支持。
最后,加强宣传和教育。
烟水配套设施的管护工作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更是一项涉及社会公众的工作。
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居民和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烟水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和管护工作的意义。
烟水工程建设模式思考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烟水工程建设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加科学、高效、环保地进行烟水工程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建议。
一、科学选址对于烟水工程建设而言,选址至关重要。
合理的选址既能保证烟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选址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 避免选择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居住的区域。
2. 尽量远离水源、井底、水井的靠近区域,避免污染地下水。
3. 充分考虑烟水处理设备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确保设施不会影响周围的景观、交通等。
二、科学设计科学的设计是建设烟水工程的关键。
只有在设计环节中,我们才能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职责、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为后续的监管、维护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合理规划:在设计阶段,应当对整个烟水工程的规划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既要保证各项审批手续的审核通过,还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与设施的协调性,确保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2. 选择正确的设备:不同的烟水工程需要不同的烟水设备,例如,对于工业废水处理,需要纳滤管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等先进的烟水处理设备,而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则需要生化悬浮填料、MBR及SBR等处理器。
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到其处理效率、维护保养等要素。
3. 保证可持续性:设计烟水工程时,应充分考虑设施的可持续性,即其处理效率、环保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三、高效施工烟水工程建设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若想快速、高效地完成这项工程,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实行科学的施工管理:实行科学的建设管理,对烟水工程建设的完成和后期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应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及时优化工艺,降低施工费用,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2. 加强安全防范:在强化安全防范的同时,应做好烟水工程环保验收和环保手续的申请,以确保烟水工程符合环保政策的相关要求。
烟水配套工程安排意见烟水配套工程安排意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烟水污染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治理烟水污染,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烟水配套工程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烟水配套工程安排意见。
一、加大烟水配套工程的投入力度要想有效地控制和治理烟水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加大对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以便加快烟水配套工程的建设进度。
二、优化烟水配套工程的建设规划在进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保持烟水处理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企业的生产类型、规模和排放量等因素,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烟水处理方案。
三、完善烟水配套工程的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烟水处理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我们建议在烟水配套工程中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例如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等,以便更加高效和彻底地处理烟水污染。
四、强化烟水配套工程的管理与监管对烟水处理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管,是确保烟水配套工程可以有效运营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对烟水处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加强对烟水排放企业的日常管理,确保烟水配套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五、加强烟水配套工程的宣传与普及为了提高公众对于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于烟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建议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在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和宣传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的意义、优势和效果,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烟水配套工程的建设和推广。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有效地推进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控制和治理烟水污染,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环保、和谐的生活环境。
烟水工程规划设计浅析作者:杨学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0期[摘要] :本文根据镇沅县2005年~2012年的烟水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情况,对镇沅县烟水工程从规划原则、建筑物设计、运行管理等调查、总结分析,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水工设计建筑物形式,为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供参考。
[关键词] 烟区水利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镇沅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东北部,全县辖五镇四乡,有国土总面积4109.38km2。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据镇沅县气象站历年的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1.59℃,最冷月平均气温12.5℃,最热月平均气温23.5℃。
镇沅县境内河流密布,多年平均降雨量1243.6mm,径流量25.54亿m3,水资源丰富,但降水、径流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县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利用率仅3.2%,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
镇沅县是云南省新烟区的重点及普洱市现代烟草农业推进县之一,目前,全县实有耕地面积64万亩,海拔高程在1200-1800m,适宜种烟面积有56万亩。
但是,镇沅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杂居,山区比重大,交通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靠天吃饭的现象突出。
镇沅县随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加快,项目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工程性缺水现象严重,致使丰富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作物难以大面积推广,缺水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镇沅县2005~2012年共规划建设烟水工程962件,其中水窖183件,容量2260m3;水池524件,容量31957m3;沟渠63件,长度53.04km;管网192件,长度857km。
建设项目预算总投资3537.64万元,均为烟草行业补贴,涉及受益面积5.31万亩,受益农户0.2万户。
通过对全县烟水工程从规划原则、建筑物设计、运行管理等调查、总结分析,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水工设计建筑物形式,给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参考。
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模式探讨摘要:本文以福泉市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为例,探讨了以当地水管所为管护中心的烟水运行管护模式以及分级分部位管理方式,为如何搞好烟水配套工程项目运行管护与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地运行模式中不失为一种新的管护渠道。
关键词:烟水配套工程;水管所;运行管护模式;探讨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引言烟水配套工程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是农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保证。
福泉市是贵州省黔南州第二大产烟县市,年产干烟叶10万担以上,该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烟水工程项目,到2010年已经实施了5个年头,项目总投资3534.81万元,完成工程灌面3398公顷。
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广大烟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夯实了烟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树立了“责任烟草”的良好形象,深受烟区百姓的好评。
为全面掌握2005~2010年期间已建烟水工程项目运行和管护情况,推动落实管护责任,确保烟水配套工程设施设备长期发挥作用,总结运行经验,探讨管护思路。
2011年6月15至2011年6月28日,福泉市烟草分公司积极开展了对全市2005~2009年度期间已建烟水工程项目运行管护的调查工作。
本文主要阐述在福泉市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调查的基础上以当地水管所为管护中心的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模式进行探讨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1 运行管护现状调查1.1小水窖工程项目2005~2007年度期间,福泉市建设小水窖工程项目3939口,灌面985公顷。
本次实行100%调查,调查结果:正常运行数2822口,损坏数806口,废弃数311口。
调查的小水窖中有人管护能正常运行的有2517口,无人管护或遭到损坏的有1422口。
1.2单体工程项目2007~2008年度期间,福泉市单体工程项目建设17处,灌面780公顷。
调查结果:水源点(山塘)项目调查14处,正常运行数14处。
湖南江华县烟基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位于湖南省的最南端,是全国烟叶生长的最适宜区之一,烟叶生产也是江华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江华县的烟基建设逐年改善,各项管理制度也不断健全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江华县局纪检监察部门在烟基工程建设工作中坚持全程监督、重点监控的方针,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多年来,笔者一直参与了江华县烟基工程建设的监督工作,对江华县2021度烟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反思。
在2021年度的烟基建设工作中,县局结合江华县烟基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协同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江华县2021年烟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规划布局缺乏科学合理性,工程项目分散,难以有效监管。
江华县2021年度烟基工程建设分布在全县涛圩镇、白芒营镇、大路铺镇、沱江镇、大石桥乡、桥市乡等六个乡镇,缺乏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工程项目分散。
而负责烟基建设的机构县烟基办只有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难以有效监管。
(二)执行合同不够严肃,违约处罚缺乏力度。
项目组在合同的执行中原则性不强,过分迁就施工队伍,奖罚不分明,导致施工合同如同虚设。
而且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部分工程承包人对在农村开展烟水配套建设工程比较陌生。
少数施工队伍负责人综合素质较差,理论水平较低,对合同工程计量报审资料不能亲自制作或不能按规定时间报审。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违约施工等问题,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施工资料不齐全,隐蔽工程管理仍不规范。
由于技术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隐蔽施工工程不能公开透明化,管理欠规范。
少数工程施工队伍在做隐蔽工程时,不按规定及时做好隐蔽施工记录、签证,有的甚至到工程项目竣工时也拿不出规范的隐蔽工程记录,这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工程量核算的准确性,也难以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关于大方县烟水配套工程实施中的工程技术问题探讨摘要:烟水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对对解决” 三农” 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大方县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特点和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详细分析了烟水配套工程实施工程技术。
关键词:大方县烟水配套工程工程技术特别是严重的灾害性气候和薄弱的基础设施条件,制约着大方县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烟水配套工程实施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烟水配套工程的建设特点(1)投资规模相对较小;(2)建设工期相对较短;(3)建设管理单位大都是临时组建的,人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有些人员甚至没有接触过水利工程; (4)工程分布点多面广;(5)施工单位的施工队伍多数是临时组建的当地民工,他们不了解水利行业的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意识较差; (6)参建单位没有施工现场质量检测设施的配置,或检测设备不齐全,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检测的需要; (7)设计工作的深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过多,设计单位因工程点多面广,难以满足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服务的需要。
二、烟水配套工程技术特点1、注重规划。
明确基本烟区、基本烟田、基本烟农,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在烤烟种植区域。
通过优化种烟区域、优化种烟土地和优化种烟农户,将烤烟种植区域向最适宜和适宜区域转移,向中上等肥力坝子地和缓坡地转移,向条件好、懂技术的种烟能手及大户转移。
在烤烟种植布局规划过程中,向基础条件好、技术较为成熟的区域适当集中连片,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减少或取消零星种植。
布局调整充分结合各地实际,土地资源、自然环境、烟区分类指标和经济条件相结合,合理规划烟地,规模适宜。
坚持“围绕烟区搞规划、因地制宜搞建设、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建管并重、长久运行”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水源为依托,自流引水、机械提水、山塘水窖集蓄雨水为措施,“宜引则引、宜提则提、宜蓄则蓄”,整村连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工作。
烟水工程建设模式思考建议烟水配套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第一“抓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解决我县旱地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到2019年农村人均有效浇灌溉面积达到05亩目标的重要措施;是解决烟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烟农收入,推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一项政府牵头,烟草出资,部门配合,农户受益的惠民工程。
我县境内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地势起伏跌宕,耕地破碎,工程性缺水面积大,由于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农业生产一直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
目前,我县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38亩,距省政府提出人均05亩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待烟水工程按规划实施完成后,即可实现省政府提出的人均05亩有效灌溉面积的目标。
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为我县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自2019年12月州人民政府对实施烟水配套工程作出部署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办公,立即着手编制工程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十一个种烟乡镇也分别建立了工程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并在烟区召开群众会宣传发动、规划布点。
至此,全县拉开了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的序幕。
一、烟水配套工程实施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从2019年10月算起,烟水配套工程在我县实施已接近四个年头,四年来,烟水配套工程遍及十一个乡镇,烟草部门投入建设资金46114万元,其中共投入小水池建设资金392611万元。
建成小水池6757口,其中3031751口,6035005口,2803口,全部水池容积为3529万立方米;建成单体工程21个,工程概算投资68529万元。
烟水工程覆盖面积41951亩。
此外,县水利部门争取到省级配套以工代赈烟水工程项目4个,投资279万元,工程覆盖面积4742亩,两项共计工程覆盖面积为51393亩。
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相关建议自XX年开始,烟草行业踊跃扶持“三农”、工业反哺农业,在全国烟叶产区实施为期5年的以开展烟水配套工程、烤房改造为重点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广大贫困农村脱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变做出了庞大的贡献。
为保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的合理、合法、合规利用,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地局出台一系列关于补助资金的管理办法,各建设单位确立了对建设项目以资金运用为主线,以批准预算为底线的管理监督体系,对建设补助资金进行全方位、全进程的监督管理。
可是,在实施进程中,各项目建设单位往往忽略了各类各样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审计的角度对审计进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观点,予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不重视充分开展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局提出的“科学论证、制定计划、编制预算、筹措资金、弄好试点、分期实施、规范运作、增强监管、确保效益”的指导思想,应科学合理计划大体烟田,因地制宜肯定建设项目内容。
审计发现,有些项目由于建成时间仓促,存在紧缩可行性研究时间的情况,使得可行性研究无法全面深切细致开展;有的项目在基础数据缺乏、调查不充分,研究不透彻的情况下,编制出可行性报告,比如对项目选点只考虑昔时种植面积及收购量,未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及各类环境因素;建设项目未充分突出小而精,因地制宜地选择项目,提高本地的水利设施条件,以致有些项目建成后运行效果不尽理想。
究其原因,仍是缺乏科学态度,没有充分熟悉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将可行性作为项目建成设的基础性工作来完成。
项目设计缺乏严谨性和周密性由于工期紧等原因,设计方没有充分理解建设单位用意,也没与项目建设单位充分沟通,前期的勘探设计工程较简单仓促。
表现为:一、在设计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施工难度和投资预算。
二、一些工程设计图设计前未进行必要的基础勘探、实地地形测量工作。
3、设计图精度不够,无开挖图、纵坡剖面图,平面图只是个示用意,建筑图也只是个标准断面,放到哪都适用,一些沟渠施工图没有分缝要求及做法,造成完工的沟渠自然拉裂。
调研烟水工程建设方案怎么写一、研究背景烟水工程是指对烟气和废水进行处理、净化、排放的工程技术。
烟水工程的建设对于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当下,对烟水工程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对烟水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分析,为相关单位提供可行的建设方案参考。
二、研究目的1、分析全国烟水工程建设现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2、调研各种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评估建设成本、效益;3、探讨烟水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4、总结烟水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设优化方案。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采集全国各地烟水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技术资料和案例;2、实地调研:走访国内一些烟水处理厂,了解其建设情况和运营管理模式;3、专家访谈:邀请相关烟水处理行业专家,就工程建设技术、设备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四、烟水工程建设现状与政策法规分析1、全国烟水工程建设现状截止目前,国内烟水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重工业和化工行业。
大多数工厂都配备了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等设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设备老化、运行不够稳定、排放标准未达到国家要求等。
2、相关政策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对于烟水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烟水工程建设。
五、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调研1、烟气治理技术目前,常见的烟气处理技术有湿法脱硫、干法脱硫、脱硝技术等。
各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案。
2、废水处理设备常见的废水处理设备有反渗透膜、生物处理设备、物理化学处理设备等。
废水处理技术也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案。
六、烟水工程建设经验和教训总结1、经验总结在烟水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工厂实际情况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和技术,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
烟水配套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第一“抓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解决我县旱地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到20xx年农村人均有效浇灌溉面积达到0.5亩目标的重要措施;是解决烟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烟农收入,推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一项政府牵头,烟草出资,部门配合,农户受益的惠民工程。
我县境内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地势起伏跌宕,耕地破碎,工程性缺水面积大,由于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农业生产一直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
目前,我县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38亩,距省政府提出人均0.5亩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待烟水工程按规划实施完成后,即可实现省政府提出的人均0.5亩有效灌溉面积的目标。
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为我县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自20xx年12月州人民政府对实施烟水配套工程作出部署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办公,立即着手编制工程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十一个种烟乡镇也分别建立了工程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并在烟区召开群众会宣传发动、规划布点。
至此,全县拉开了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的序幕。
一、烟水配套工程实施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从20xx年10月算起,烟水配套工程在我县实施已接近四个年头,四年来,烟水配套工程遍及十一个乡镇,烟草部门投入建设资金4611.4万元,其中共投入小水池建设资金3926.11万元。
建成小水池6757口,其中30m31751口,60m35005口,280m3口,全部水池容积为35.29万立方米;建成单体工程21个,工程概算投资685.29万元。
烟水工程覆盖面积41951亩。
此外,县水利部门争取到省级配套以工代赈烟水工程项目4个,投资279万元,工程覆盖面积4742亩,两项共计工程覆盖面积为51393亩。
根据省州要求,我县20xx—20xx年五年总体规划按8万亩轮作面积规划,扣除原有“三小”水利工程覆盖面积4700亩外,实际列入烟水配套工程规划面积为75300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完成工程覆盖面积51393亩,占实际规划面积的68.25%,还有23907亩规划面积等待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由此可见,我县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二、两种工程建设模式的对比分析
我县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模式分为小水池和单体工程两类,20xx—20xx年主要实施小水池建设,20xx—20xx年以实施单体工程为主,两种模式各有所长。
从我县烟区规划的地域和耕地破碎、石旮旯土地面积大、烟地分散的特点看,以建设小水池这种工程模式解决烟地的浇灌问题是适宜的,也深受广大烟农的欢迎。
小水池一般以雨水集蓄为主,比较适合
单体工程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一种工程建设模式,项目点要求有一定规划面积,有比较稳定的水源,通过山塘或蓄水池将水集蓄后,采用管网和沟渠的形式将水输送到田边地头。
其好处是,单个项目投资多,工程受益面积大,农户用水方便。
工程一般由有水利资职的施工队实施,无需受益户投工投劳,工期质量有保证。
不足方面:一是建后管理的难度大,工程经验收合格后一般移交给村民委员会管理,从实践来看,管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没有管护经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一些农户只知道用水而不会关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分布在田间地头的闸阀井龙头被盗,井盖被损坏无人过问。
类似工程运行年限的长短主要看管理,管理不落实或者跟不上,必然使工程寿命大打折扣。
二是类似工程的立项有其局限性,适宜建此类工程的地点太少,如果上级不采取灵活的工程建设模式,非单体工程不建,那么,剩下的烟水配套工程规划建设任务就很难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和指导好烟水配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对烟区规划,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大稳定、小调整,对那些经多年实践,土壤病害严重,烟农种烟收入低的地区,要果断地退出;对一些有烤烟生产发展潜力的区域,要及时纳入规划区,并同步配套建设烟水工程。
(二)在工程建设模式上,应根据本地实际,灵活运用。
适合建设小水池的地方,继续修建小水池,适合建设单体工程的,经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上报审查批准后实施,上级部门应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合理划分项目审批权限。
比如说单体工程,能否划定50万元以上报州审批,50万元以下由县审批报州备案。
分级负责,加快项目审批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