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24
守株待兔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该故事选自《韩非子·五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故事背景,掌握生词,分析故事情节,探讨寓意,以及进行相关语法点的讲解。
教材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守株待兔》的基本情节,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寓意。
2. 通过故事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寓意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生词的掌握、语法点的讲解、故事情节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不劳而获”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守株待兔》。
2. 讲解故事:详细讲解故事背景、生词、语法点,分析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选取与故事相关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寓意,分享各自观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守株待兔》2. 主要内容:故事背景生词语法点故事情节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复述故事《守株待兔》。
(2)运用故事中学到的生词,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2. 答案:(1)故事复述见附件。
(2)示例: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但他贪心不足,想要更多,结果鹅飞走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让学生明白了实践与努力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寓言故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言故事,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守株待兔》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守株待兔》一文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1. 熟悉生字词:株、待、耕、田、释、颈、释、锄、废、筋。
2.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3. 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能贪图安逸,要勤劳致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故事寓意的体会。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有一天,小兔子在农场里遇到了一位农夫,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守株待兔》。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例题1:分析“耕田的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
例题2: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农夫那样“守株待兔”?2.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本。
(3)因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寓意相似的成语,了解其含义。
《守株待兔》(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详细内容为《守株待兔》一文。
该文讲述了一个宋国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兔子没等到,田地却荒芜了。
文章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了“侥幸心理要不得,唯有勤奋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言的含义,认识到侥幸心理的危害,树立勤奋劳动的观念。
2. 学会生字词,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侥幸心理的危害。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侥幸心理的思考。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寓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用法。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描写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侥幸心理现象,以及如何克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守株待兔》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宋国农夫守株待兔,结果田地荒芜。
寓意:侥幸心理要不得,唯有勤奋才能有所收获。
生字词:侥幸、荒芜、勤奋、描写、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侥幸心理的认识和如何克服。
选择文章中的一个描写方法,仿写一段话。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