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灾害救灾物流系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28.54 KB
- 文档页数:6
自然灾害应对中的应急物流研究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自然灾害面前,应急物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是指在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下,将必要的救援物资、医疗设备、食品、药品等物资准确、快速地送达受灾区域,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自然灾害对应急物流的影响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自然灾害给应急物流带来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交通运输受阻。
如房屋、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因透支、被毁等原因造成交通运输中断。
强降雨、台风、地震、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对运输设施造成影响。
2.库存物资受到影响。
自然灾害天气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物资的损失,尤其是农业和渔业产品。
同时,因为水电、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中断,受灾地区的储备物资供应链可能面临压力。
3.网络连接不畅。
自然灾害可能在受灾地区中断通讯线路,对物流信息的收集、交流等造成了不利影响。
4.该地区人员流动。
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该地区人流量的大量减少,使救援物资输送、人员传递等护理工作受到阻碍。
二、如何加强应急物流的建设应急物流建设是在灾难/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来快速依据准确的信息及需要,向目标地区及时提供人员、物资及相关资源。
为了加强应急物流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1.提高应急物资储备水平。
要增加储备的物资质量和数量,根据不同情况分配不同储备物资,例如要提前准备食品、药品等救援物资,减少压力;同理,还需针对不同自然灾害建立应急预案,充实物资库存和储备前线救援队伍所需的物资,以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与完善信息收集系统。
如珍惜建立应急物资G城市中国家(例如在灾难应急物资的储备地点建立GPS培养建设,以确保及时了解救援物资出现的状况、数量、位置等信息。
同时建立与完善多部门协同处理的应急信息管理体系,能够紧急调配资源、物资,缩短物资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3.改进物资装运方式。
针对不同的物资特点,将主要的物资及时签署合同,以确保在发生灾难时就能立即採取采取措施运输。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时变性及可靠性相关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时变性及可靠性相关问题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系统的时变性和可靠性问题。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其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往往巨大。
在灾害发生后,快速、有效、可靠的应急物流系统是保障灾区物资供应、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此,研究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时变性和可靠性问题,对于提高我国灾害应对能力和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时变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从时变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时变性,本文采用了时间序列分析和动态模拟等方法,对灾区物资需求、供应和运输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
同时,结合灾害发生后的实际情况,对时变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在可靠性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网络分析、风险评估、可靠性建模等,对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下的可靠性水平,本文提出了优化应急物流系统、提高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和结论,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我国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概述地震灾害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常常伴随着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物流系统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至关重要。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是指在地震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紧急物流活动,将救援物资、设备、人员等迅速运送到灾区,以满足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我国震后应急物流体系的现状简析我国震后应急物流体系的现状简析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在不断恶化,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
我国近几年也发生了两起较为严重的地震,分别为5.12四川汶川地震和4.14青海玉树地震。
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人们的生命平安和财产平安收到严重侵害,在地震后的黄金72小时内,应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应急物流那么是所有应急工作的根底保障。
关键字:地震;应急物流;解决对策一、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现状应急物流是指在发生突发状况如自然灾害、严重疫情时,把所需物资和人员以最大的时间效益和最小的损耗送达目的地,与普通物流活动相比,应急物流具有着“急、快、准〞的特性,即对应急物资需求急、应急物流工作进行快、物资送达地点准。
我国的应急物流现还处于起步阶段。
2006年,经国资委和民政部批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研究的专业组织。
2007年,中国物流协会把5个与应急物流相关的课题纳入到年度规划中去。
在一次次自然灾害的打击中,各级政府开始越来越意识到应急物流的重要性。
与我国相比,日本、美国、德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有一套科学且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体系内的各部门可以相互协同工作。
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及地质的原因,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所以日本很注重事前的准备工作,运输路线的规划、应急物流流程的规划等等。
对于应急物资,日本采取分阶段管理:政府、部队物资收集发放→民间物流主动配送→民间物流被动配送。
日本政府形成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在美国,联邦应急署负责应急工作,所有的应急工作由其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
在国内救援方面,联邦应急署有专门的物流部门,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和发放;在国外救援方面,由其下属的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负责。
美国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引言 (2)二、应急物流的概述 (2)(一)应急物流的内涵 (2)(二)应急物流的特点 (3)1.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3)2.非常规性与紧迫性 (4)3.弱经济性与公益性 (4)4.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4)(三)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的要素特点比较 (5)三、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一)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 (6)(二)目前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7)1.应急物流预案不完善 (7)2.信息通讯设施修复不及时 (7)3.物资储备不合理 (8)4.运输能力不足 (9)四、推动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对策 (9)(一)完善应急物流预案机制 (9)(二)建立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 (10)(三)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仓储体系 (10)(四)积极改进运载工具和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 (11)(五)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11)五、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基于重大自然灾害中国应急物流研究摘要对重大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的研究与发展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而且对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Based on the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emergency logistics inChinaAbstractTo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emergency logistics unde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gress, but also to safeguard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our country to major natural disaster emergency logistics. research has relatively few of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emergency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the thorough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olutions.Key wordsChina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Emergency Logistics一、引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突发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如1998年长江大洪水,2003年的“SARS”,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及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等等。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管理系统分析报告(2稿)目录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概述 (4)(一) 自然灾害概述 (4)1 自然灾害的定义 (4)2 自然灾害分类 (4)3 自然灾害的分类 (6)(二)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概述 (9)1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的定义 (9)2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分类 (10)3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的特点 (12)4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作业流程分析 (13)(三)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的特点 (14)1 物流需求更大 (14)2 影响更强 (14)3 时效要求更高 (14)4 信息传递更慢 (15)5 物流管理更难 (15)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15)(一) 重大自然灾害自身影响因素 (15)1 重大自然灾害的类型 (15)2 重大自然灾害的规模 (16)3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区域 (16)(二)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系统的影响因素 (16)1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16)2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信息 (16)3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设施设备 (17)4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供应 (17)5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17)6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配送 (17)7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组织保障 (18)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系统要素分析 (19)(一)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系统网络要素分析 (19)1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节点分析 (19)2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通道分析 (21)(二)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系统流动要素分析 (25)1 灾前的流动要素分析 (25)2 灾中的流动要素分析 (26)3 灾后的流动要素分析 (27)(三)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系统功能要素分析 (29)1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系统中的物资采购功能分析 (29)2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功能分析 (31)3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储存功能分析 (34)4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信息功能分析 (38)(四)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系统管理要素分析 (41)1 人力资源要素 (41)2 物质资源要素 (41)3 资金资源要素 (41)4 信息资源要素 (42)四、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分析 (43)(一)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预案 (43)(二)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信息传递 (43)(三)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设备 (44)(四)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供应 (44)(五)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储备体系 (45)(六)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配送体系优化 (45)(七) 重大自然灾害组织保障与协调 (46)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管理系统分析报告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流概述(一)自然灾害概述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又称为自然灾难,以自然界作用为发生的原动力,使人类社会结构和人类生存环境承受超过极限的承受力而失去固有的平衡和稳定,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破坏或功能失效,以导致人类及其社会损失为特征,并使承受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难以靠自身力量恢复的突发事件。
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救灾物流在灾害应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救灾物资的及时、高效调运是确保受灾地区物资供应和应急响应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以期优化救灾物资的配置和运输,提高救灾效率。
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
在灾害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救灾物资从各个方向汇聚到受灾地区,形成了复杂的物资供应链。
然而,现有的物资调运模型往往忽略了灾害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满足实际救灾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适应灾害环境的动态物资调运模型,以解决现有问题。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历史灾害数据、救灾物资运输数据和灾区需求数据,为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灾害影响评估:结合地理信息和历史数据,分析灾害对救灾物资需求和运输路线的影响。
建模与优化:运用运筹学、图论等理论,建立动态物资调运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模型建立:以灾区需求、运输成本、时间窗限制等因素为约束条件,以最小化总体运输成本和最大化灾区物资供应能力为目标函数,建立动态物资调运模型。
模型求解: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不断迭代寻找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佳解。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分析动态物资调运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的优越性。
模拟结果表明,动态物资调运模型在处理复杂救灾物流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平衡运输成本和物资供应能力,提高了救灾效率。
模型还能够根据灾害动态环境和实时数据调整优化方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本文通过对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应灾害环境的动态物资调运模型。
该模型能够有效处理复杂救灾物流问题,优化救灾物资配置和运输方案,提高了救灾效率。
同时,模型还能够根据灾害的动态特性和实时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实际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还有以下方向值得深入探讨:扩展模型适用范围: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灾害对物资调运的影响,将模型应用于更多实际救灾场景。
重大自然灾害下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摘要:应急物流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成为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分析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构建应急物流体系,以信息流等方式作为保障机制,增强救灾工作及其监督的有效性,本文的写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构建保障机制1 文献综述1.1 应急物流概述应急物流最初是与军事物流联系在一起的,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从发展期进入了成熟期。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的国家,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是从2003年的“非典”开始的,应急物流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相关研究成果不成熟。
关于应急物流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应急物流的定义为: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是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应急物流能够保障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迅速的把应急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应急物流的特点1.2.1 时效性强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物流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群众手中。
1.2.2 不确定性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1.2.3 弱经济性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民的生命财产是第一位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受困群众及时救出,及时救治,对在整个救助过程中的经济代价的考虑比较小,淡化了物流的成本原则。
1.2.4 军地物流的共同参与性军队物流是国家应急物流体系的主导力量,应急物流与军队物流在本质特性和物流要求方面具有相通性,在自然灾害面前,应积极把握军队物流与地方物流相结合的特点,军民团结,并肩作战。
2 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分析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2.1 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灾害应急中的物流管理和协调技术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都造成重大损失。
在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而物流管理和协调技术则是保证物流运作顺利的基石。
一、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在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物资的供应和运输是关键。
为了保证快速响应和高效运转,应急物流体系需要有以下功能和能力:快速反应和调度能力、快速预测和响应能力、精准的需求预测和供应规划能力、全面的信息管理和预警能力、高效的物流执行和控制能力、快速稳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可持续的物资备用能力和保障能力等。
二、物流管理技术在灾害应急中的应用物流管理技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轨迹追溯、物流监控、人员管理、事故响应等多个方面。
同时,在物流车辆和物资运输中,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物资、人员等位置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度。
三、物流协调技术在灾害应急中的应用物流协调技术是指在物流执行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协调和安排,实现物资运输的高效率,提高物流执行效果和服务水平的技术。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物流协调技术包括集装箱运输技术、仓储管理技术、物流网络优化等。
在灾害应急中,物资的来源、数量、种类等都是时时变化的,这就需要通过物流协调技术实现物资协调和调度。
四、物流管理和协调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物流管理和协调技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技术上的挑战,包括技术不成熟、系统集成不完善等问题。
二是人员的挑战,包括人员素质不高、队伍建设不完善等方面。
三是管理层面的挑战,包括预案制定和实施不完善、应急资源保障不足等问题。
未来,物流管理和协调技术还需要继续发展。
一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物流管理和运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物流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第三方物流参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研究近年来,各种突发性灾害事件爆发频率日趋频繁,危害程度十分严重。
尽管我国政府建立了较完善的防灾减灾预案,但我国现行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必要提出改进方案。
文章借助现代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思想,考虑将第三方物流参与到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活动中来,进一步改善救灾效率和效果。
标签:第三方物流;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保障机制众所周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因而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震这种灾害的发生往往是很难预测的,即使有些可以预测,但由于预测时间和发生时间间隔太短,现有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难以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这些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地点分散的灾难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制约因素。
作为应急救援最为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力量,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过程中,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等优势,是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应急救援手段,也是我国亟待提升的最佳应急救援力量。
1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问题分析国内现有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虽然在历年来的救灾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该体系相比于国际社会这个大环境而言已经严重滞后,在突发性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其问题主要表现为:1.1 缺乏专业化救援力量突发性地震灾害发生时,需要专业的救援力量,专业不仅是救援人员的专业,还包括专业的救援装备、专业的分工协作,没有这些专业性,在地震灾难中,人多与有效发挥作用之间并不是等号关系。
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实施主体,专门参与到灾害应急物流活动的还是相当缺乏。
这也是当前救灾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1.2 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分散1998年张北地震后,全国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加强了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包括调整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布局,全国中央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由10个增加到24个。
2016年6期总第813期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产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重。
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大气污染;工业化和能源消费的增多导致酸性排放物的增多继而形成酸雨;人类的肆意活动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造成水污染。
固体废物、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变化、赤潮、水土流失、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无一不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纵观我国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情况,当自然灾害突发时,我国对事件的处理并不理想。
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的汶川大地震。
此次地震严重破坏地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达到9度,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总共超过8万人,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为突发自然灾害,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出现了通信不畅、调度指挥权限不明确、装备配置不足、后勤保障不利、救援团队专业培训不到位等问题。
同样,因道路严重受阻,都江堰通往汶川的213国道出现10余处塌方,机动车辆基本不能通行。
成都军区派出的由副司令带队的一线指挥所只能先开进都江堰附近进行救援;5月13日凌晨,成都军区空军派赴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区查看灾情的4架军用直升机遭遇恶劣天气被迫返航,医疗队于凌晨才到达四川德阳一线灾区。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而物流是运送伤员、物资、医疗器械等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自然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位置。
多山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易发生地震、洪涝、台风、火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诸如此类的自然灾害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等,这些都催生出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即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等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其主要通过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效益,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和社会公益性等特点。
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作用探究1.引言1.1 概述概述: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更是在灾害发生时,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的快速运送和分发的关键。
本文将探究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作用,分析其在灾害发生时的重要性和挑战,以及展望未来物流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通过该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物流在灾害救援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从而为读者提供整体的思路和流程。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作用探究的背景和意义;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目录和组织结构;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正文部分将包括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性、物流行业在灾害物流中的角色以及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挑战三个部分。
在这部分,将详细分析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和灾害物流中的具体作用和挑战。
结论部分将包括总结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作用、展望未来物流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以及最终的结论。
在这部分将对本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作用,通过对物流行业在灾害应对中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分析,以及物流行业在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进而总结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作用。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未来物流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最终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物流行业在灾害应对中的重要性和挑战的理解,并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本文的探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物流行业在应急救援与灾害物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应急救援中,物流行业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快速、高效地运送物资和人员,成为灾区的生命线。
浙江省救灾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
浙江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和灾情频发的大省之一,浙江省是台风的频发区,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和公共卫生灾害也较常见。
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四种地质灾害。
因此,浙江省救灾应急物流资源储备体系应以地质、台风灾害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其他灾害。
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
自然灾害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其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衍生经济损失与直接经济损失相互交织,对人民经济造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危害,严重影响着该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针对自然灾害的救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救灾应急物流保障是整个救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构建精干、高效、稳定的救灾应急物流系统,是救灾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本文首先阐述了救灾应急物流的概念、特点和介绍了国内外应急物流的发展动态;然后,对我国救灾应急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五点我国救灾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浙江省救灾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有知道作用;其次,分析浙江省泥石流、水灾、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针对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研究救灾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需求,提出救灾物资储备布局方案;再次,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救灾应急物流系统设计问题,在分析总结现有已有救灾应急物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的应急物流系统设计模型,并给出了实例予以验证;最后,提出了提高浙江省救灾应急物流系统即时响应能力的对策。
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流系统设计研究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社会的各种运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应急物流系统便成为了各行各业在保障运作的紧急手段。
如何设计一套高效、灵活、可持续的应急物流系统,成为了许多物流专业人士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应急物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应急物流可以定义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运用物流技术来快速采购、储备、分配、运输和管理物资资源,以保证各行各业持续正常运作的一种物资保障体系。
其特点包括紧急性、全程覆盖性、灵活性、可持续性、高效性等方面。
二、应急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分级负责: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和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级别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实现分级负责、协同配合的运作机制。
2、科学储备: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突发事件的风险及其发生概率,合理制定储备物资的种类、数量和储备地点,并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储备物资的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
3、快速响应: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即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物流流程,及时采购、调配和配送物资,使其能够迅速进入到紧急需要的地方。
4、组织协调: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应实现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
三、应急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储备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是应急物流系统的核心,主要承担储备物资的采购、存储和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需求,对物资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快速的采购、调配和配送物资。
2、运输配送: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输配送环节是将储备物资从储备中心送到需要的地方,保障突发事件现场的第一时间储备补给。
在运输配送环节中,采用预先规划的运输车辆、路线等方式,确保物资能够快速运送到达。
3、信息管理:应急物流系统的信息管理环节主要是为全局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包括储备物资的种类、数量和储备地点、现场需求和运输路况等信息,以便于管理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和调配。
中国救灾问题和应急物流发展研究摘要: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产生巨大威胁并严重阻碍了世界的发展。
而中国是自然灾害最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且每年地震、滑坡、台风、大雪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也在成逐年增加的趋势。
大多数突发性自然灾害都是难以预测的,而每次都会给人民的生命以巨大摧残。
近年来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推动了应急物流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应急物流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文章运用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应急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应急物流储备设施目录中文摘要 (Ⅰ)目录 (I)第一章应急物流的概述 (1)1.1应急物流的含义 (1)1.2应急物流的特点 (1)1.2.1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 (1)1.2.2弱经济性 (1)1.2.3非常规性 (2)1.2.4高响应性 (2)1.3应急物流的要求 (2)1.3.1快速反应能力 (2)1.3.2柔性化 (2)1.3.3及时满足需求 (3)1.3.4合理降低成本 (3)第二章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4)2.1制约中国应急物流发展的主观原因 (4)2.1.1应急物流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4)2.1.2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尽合理 (4)2.1.3应急物流作业流程需进一步优化 (4)2.1.4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5)2.2制约中国应急物流发展的客观原因 (5)2.2.1应急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5)2.2.2应急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5)2.2.3应急物流的概念和知识未普及 (6)第三章应对我国应急物流问题的对策 (7)3.1针对“主观原因”的对策 (7)3.1.1完善应急物流预案机制 (7)3.1.2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7)3.1.3建立应急物流配送网络 (8)3.1.4强化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撑系统 (8)3.1.5提高管理者整体素质 (8)3.2针对“客观原因”的对策 (9)3.2.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法律保障 (9)3.2.2加强应急救援设备的投资,完善应急的基础设施 (9)3.2.3开展知识宣传,重视人才培养 (10)第四章总结 (11)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大规模灾害救灾物流系统研究
作者:李阳, 李聚轩, 滕立新, LI Yang, LI Ju-xuan, TENG Li-xin
作者单位:李阳,LI Yang(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军事交通学院,天津,300161), 李聚轩,滕立新,LI Ju-xuan,TENG Li-xin(军事交通学院,天津,300161)
刊名:
科技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005,23(7)
被引用次数:23次
1.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Incident Command System 1998
2.国际交通安全协会阪神淡路大地震的实况调查--灾害时的道路交通管理之研究
3.刘长斗;刘辉树立大民政大救援思想增强灾害紧急救助能力
4.民政部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5.皱铭;李保俊中国救灾物资代储点优化布局研究[期刊论文]-自然灾害学报 2003(08)
6.高建国;肖兰喜2003年中国地震救灾评价[期刊论文]-国际地震动态 2004(02)
7.Ballou R H 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1998
8.青海省民政厅青海省救灾物资管理办法
1.赵炳强.闫彬.李畅大力发展我国应急物流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交通企业管理2008,23(8)
1.王秋菊灾害中生活类物资的供应分析——以汶川地震重灾区物资供应为例[期刊论文]-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3)
2.张薇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模型探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9(13)
3.杨海龙.邓琪如何快速建立震后应急物流体系——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深度思考[期刊论文]-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5)
4.邓琪从汶川地震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期刊论文]-特区经济 2008(12)
5.李军.张建勇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研究[期刊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6(2)
6.邹泽燕.王波论地震灾害中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1(27)
7.张臻.林国龙基于电子商务的应急物资采购方案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9(6)
8.谭秋月.孙平安.韩希超非毁灭性灾种救灾物资分配方案数学模型的研究[期刊论文]-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
9.魏雯青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及优化研究[期刊论文]-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5)
10.瞿音.袁鸿.张俊汶川县水磨镇应急救灾物资发放与监管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 2010(31)
11.孙毅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与前景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0(30)
12.谭秋月.孙平安.韩希超毁灭性灾难中救灾物资分配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期刊论文]-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
13.方静.陈建校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期刊论文]-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8(8)
14.李周清.马祖军区际救援物资中转调度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12)
15.杨继君.许维胜.冯云生.吴启迪.缪成基于多模式分层网络的应急资源调度模型[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2009(10)
16.梁珊三峡坝区应急物质资源支撑体系初探[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6)
17.庞海云.刘南.吴桥应急物资运输与分配决策模型及其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12(6)
18.祝捷.黄建平.刘贤昌.刘丹闽台应急物流联动体系构建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3)
19.刘玲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研究[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11)
20.赵延勤从汶川地震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9(9)
21.金天皓.王同益基于过程方法的应急物流运作体系探析[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9(11)
22.陈丽群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8(12)
23.应俊应急物流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11(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db200507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