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传统民居建筑的比较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牌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建筑,一般用木、砖、石建成,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或街道、路口等。
牌坊由来已久,起源于春秋中期的一种原始门,有2500多年的历史,经过发展,柱子形制越来越华丽,形成了一种新样式“乌头门”,宋以后称其为“棂星门”,也是从这一时期牌坊开始作为标志性的作用而存在。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提到:“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成型也。
”在那一时期,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情,需查核后呈报给皇帝,由皇帝亲赐或恩准,方可建造。
能够获得帝王的肯定,降旨建造牌坊,这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城市至高无上的殊荣,可以说树牌坊是古人一生最高的追求。
根据功能的不同,牌坊可分为街市类、纪念类、会馆类、佛教类、祠庙类、陵墓类等。
七世同居坊就属于街市类,这类牌坊一般位于街市的起点、中间位置或交通要道,跨度、体量较大,坊下可下马行车,民间也称之为“跨街楼”。
而功德坊则属于纪念类牌坊,为了表彰、歌颂明末清初尚书郭淐的功绩而建造的。
新乡现存还有陵墓类、祠庙类牌坊,如陵墓类的潞王陵三座石牌坊、比干庙的山门石坊,“殷太师比干墓”石坊则属于祠庙类牌坊。
提起饮马口石牌坊,老新乡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它的全称为“七世同居坊”,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也被称为“赵家牌坊”。
第十代赵家子孙赵珂“辖地千顷,门人二百”,是当地首富,他虽为富商但经常帮助乡邻,在当地威望极高。
清朝初年白莲教造反期间,有人揭发赵家蓄养了数百名壮丁,有谋反之意。
皇帝知道后龙颜大怒,但经过调查后才得知,原来这些所谓的壮丁都是赵家人,赵家已历经七代都没有分家,人丁兴旺,家族和睦,被邻里称道,故道光皇帝特降旨准予赵家在当地修建了光宗耀祖的七世同居坊,立坊铭志,以此来教育后代,延续盛况。
该牌坊为青石砌筑的仿木建筑,据资料记载,石牌坊高10米,宽8.5米,4根立柱共3间,建有三重顶,虽历经多次雷电和数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
新乡风俗调研报告
新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新乡的文化传统,我进行了一次风俗调研,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新乡的风俗习惯可以从婚俗、葬俗和节日习俗等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是婚俗方面,新乡的婚俗习惯相对传统,婚礼上常见的传统元素有鞭炮、红绸、新娘出嫁、拜堂、敬茶等。
婚礼当天,新娘通常会穿着嫁衣,由婚车将新娘接回新郎家,并进行一系列拜堂、敬茶的仪式。
整个过程庄重而隆重,体现了家庭的团结和喜事的意义。
其次是葬俗方面,新乡的葬俗习惯非常注重祭祀和尊重故人。
人们在去世后,会进行一系列祭祀仪式,包括丧事酒、告别仪式、安葬等。
在葬礼仪式上,亲朋好友们会穿着素服来到灵堂,并发表挽联、悼词等,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整个葬礼过程严肃而庄重,彰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死的思考。
最后是节日习俗方面,新乡的节日习俗丰富多样。
其中,春节是新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窗花、挂灯笼,大街小巷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团圆饭。
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拜年,送亲友红包,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通过此次调研,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新乡的风俗习惯。
新乡的风俗文化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相互交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认同的多样化,一些传统风俗习俗正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新乡的风俗文化,让这些珍贵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为新乡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信阳师范学院寒假调查报告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文化遗产)年级2012题目关于对新乡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调查报告学生姓名刘文娟学号20125161226目录一引言二新乡市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三新乡市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一)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二)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新乡市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五结语关于对新乡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北纬35°18′,东经113°54′,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
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紧邻省会郑州,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地理位置优越。
京广和太石铁路在此交汇,石武高铁客运专线正在建设,106国道、107国道及京港澳、大广、济东高速穿境而过。
郑新黄河公铁两用桥(三桥)公路部分已经通车。
与省会郑州隔黄河为邻,平原新区作为全省6大新区之一,是对接郑州、建设“复核”城市的桥头堡,目前已初具规模。
方圆600公里以内重要城市有北京、天津、武汉、西安、石家庄、太原、济南、合肥、徐州、保定、洛阳、襄樊等,从新乡出发,1个半小时左右即可通达郑州、安阳、焦作、鹤壁、濮阳、菏泽等城市,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沿京珠高速公路南行,距新郑国际机场不足100公里,由此可达港、澳地区和欧、亚数国。
二新乡市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新乡市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26日,我市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新乡市人民政府文件新政文〔2008〕118号),大平调、民间剪纸、百泉药会、啸乐(口哨音乐)等10大类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这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5项(姜太公的传说、六月送羊、相思树的传说、柳毅的传说、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民间信仰2项(马皮舞、卫辉比干祭奠);民间音乐4项(啸乐〔口哨音乐〕、开明大鼓、小咚鼓艺术、中州大鼓);民间舞蹈6项(李源屯民间背粧艺术、小宋佛高跷、小冀背粧、独腿高跷、踢棒槌、扎跷秧歌);戏曲8项(西河怀梆、五彩皮影戏、四夹弦、祥符调、落安营怀梆、大平调、落腔、二夹弦);民间手工技艺4项(长垣油馔制作工艺、小店菜刀手工煅制工艺、牛忠喜烧饼制作工艺、长垣烹饪技艺);民间知识3项(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杜氏口疮治疗技法、黑虎丸制作工艺);传统体育竞技1项(罗汉拳);民间美术1项(民间剪纸);生产商贸习俗1项(百泉药会)。
新乡近代建筑略说新乡,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
近代以来,新乡建筑在不断地发展与演变,留下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
本文将针对新乡近代建筑进行略说,以飨读者。
新乡古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有:1.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位于新乡市西北10公里处,是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
殷墟遗址是中国第一个遗址,其中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堪称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2. 新兴路洋楼群:新兴路洋楼群坐落于新乡市中心,是新乡市近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这些建筑包括西式的别墅和商业楼房,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之间,具有浓厚的欧式风情,体现了那个时代新乡的现代化进程。
新乡中华民族建筑独特风格的代表建筑有:1. 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位于新乡市特区北部,是一座集文物陈列、展览、保护、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博物馆建筑设计采用了经典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特色,整体设计优雅大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王府花园:王府花园是新乡市著名的园林建筑之一,位于新乡市中心区域,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王府花园是一座规模宏大、格局宁谧、色彩艳丽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北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具有浓厚的文化历史价值。
新乡城市规划建筑代表性建筑有:1. 新乡火车站:新乡火车站是新乡市交通枢纽之一,位于新乡市中心地带,是新乡市政府加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乡火车站建筑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理念,结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外观庄重大方,内部设施完备,为新乡市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支持。
2. 新乡市体育馆:新乡市体育馆位于新乡市区南部,是新乡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该体育馆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元素,外形优美,内部设施齐全,并具有良好的线条美感,是新乡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场所。
新乡近代建筑在历史沉淀与时代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新乡近代建筑略说
新乡是河南省的一个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近代建筑遗产。
下面是关于新乡近代建筑的一些简单介绍。
1. 新乡城隍庙
新乡城隍庙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位于新乡市区南部,是新乡市现存最古老的近代建筑之一。
城隍庙主要由大殿、配殿和后殿构成,采用庙宇建筑风格,形制严谨,雕刻华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当地民众的信仰中心。
2. 新乡市政府大楼
新乡市政府大楼位于新乡市区东南角,建于1929年,是当时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
大楼的外墙由石材和砖块砌成,造型简洁,现代风格,是新乡市区内最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之一。
3. 新乡哲学社会科学院旧址
新乡哲学社会科学院旧址位于新乡市区南部,建于1931年,是当时河南省内规模最大的人文学院。
该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三个庭院和一幢楼房组成。
建筑风格为西式建筑,外立面装饰相对简朴,内部装饰则较为华丽。
4. 新乡火车站
新乡火车站建于1925年,位于新乡市区中心,是新乡市最早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之一。
火车站建筑呈长方形,外墙由砖块和水泥砌成,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展现了当时的时代气息。
总的来说,新乡市的近代建筑风格多样,有着中西结合的特点。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新乡在过去一百多年间的发展历程,也是新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这些建筑所反映的近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也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启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乡土房设计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新乡土房设计案例是一种融合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建筑形式。
在保留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和舒适性。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乡土房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案例描述该设计案例位于新乡市郊区一个传统村落内,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设计师在保留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给人一种融入自然的感觉。
整个建筑采用土坯砌筑,木材搭建的结构,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采光设计,使得室内空间明亮且通风。
3. 设计特点3.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设计案例在保留传统土坯砌筑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如玻璃墙面、木质楼梯等。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建筑更具魅力和时代感。
3.2 空间布局合理设计案例将生活空间和功能空间合理分布,避免了传统土坯房常见的混乱和拥挤。
主卧室设在一楼,客厅、餐厅和厨房则布置在二楼,使得客厅和餐厅可以享受到室外的美景。
3.3 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案例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使得室内充满阳光,通风良好。
同时,设计师在天花板和地板设计了通风口,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流通。
4. 设计效果评价4.1 美观性设计案例在保留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元素的融入,使得建筑更加美观。
外观色彩和谐、造型简洁,给人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4.2 实用性设计案例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区域明确,满足了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室内通风和采光效果良好,使得居住环境更加宜居。
4.3 可持续性设计案例采用土坯砌筑和木材搭建的结构,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电力的依赖。
5. 结论新乡土房设计案例是一种具有传统元素和现代化设计的建筑形式,其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特点,使得建筑更加美观、实用和可持续。
设计案例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也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相信这样的设计理念将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77豫北民居院落空间格局探究——以新乡市获嘉县中和镇为例沈晨阳1,李嘉华1,龚彦俊2(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2.甘肃省酒泉市自然资源局,甘肃酒泉 735000)摘要: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以合院形制为主的豫北民居,其院落承载着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储存物资等基本生活功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以新乡市获嘉县中和镇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当地一进制式民居院落的建筑材料、空间构成要素、空间人居行为及空间布局与保护进行分析研究,期望对豫北地区民居院落空间格局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豫北民居;院落构成;空间序列;布局演变与保护[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7.20Research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s in Northern Henan—— A Case of Zhonghe Town in Huojia County, XinxiangShen Chenyang 1, Li Jiahua 1, Gong Yanjun 2(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China; 2.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of Jiuquan, Gansu, Jiuquan Gansu 735000, China)Abstract: Henan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Central Plains.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northern Henan are dominated by courtyards. The courtyards carry the basic life functions of local residents, such as production, living, and storage of materials,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sidents ’ live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Zhonghe Town in Huojia County, Xinxiang as an exampl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building materials, spatial components, spatial human settlement behavior, and spatial layout and protection of the local unary residential courtyard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s in the northern Henan. Key words: traditional houses in northern Henan; courtyard composition; spatial sequence; layout evolution and protection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院落空间是最基本的建筑组成形式,最根本的“间”围绕成一个具有院落空间的建筑体,这便是中国的院子。
关于对新乡市文化与自然遗产调查的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新乡市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调查,并对其保护和利用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新乡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但在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制定综合的保护管理措施,以确保这些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引言新乡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壮丽。
本报告旨在对新乡市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当前的保护状况和利用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促进新乡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走访、文献搜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我们首先前往新乡市各个县市区,参观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包括故宫遗址、太行山脚下的自然保护区等。
同时,我们还搜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和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等。
最后,我们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三、新乡市的文化遗产新乡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历史遗址、古建筑、传统工艺等。
其中,故宫遗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它见证了新乡市的历史变迁。
此外,新乡市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宫殿。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新乡市独特的建筑风貌的体现。
此外,新乡市的传统工艺也是它的瑰宝,如剪纸、刺绣等技艺。
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乡市的一些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困境。
一方面,一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着倒塌和破损的风险;另一方面,传统工艺因为人才流失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衰落。
因此,我们建议新乡市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综合的保护管理措施,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
四、新乡市的自然遗产新乡市的自然遗产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和黄河等地。
太行山脚下的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重要的自然遗产,这里除了风景如画的山水之外,还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而黄河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变幻莫测的自然遗产,它为新乡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新乡近代建筑略说新乡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近代建筑方面,新乡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贡献。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乡近代建筑的情况。
新乡近代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宗教建筑和民用建筑。
宗教建筑包括寺庙、教堂等,而民用建筑则包括商业建筑、民居等。
在寺庙建筑方面,新乡的代表性建筑有晋阳寺。
晋阳寺坐落于新乡市西区,始建于唐朝,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
该寺始建时为道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佛寺。
晋阳寺哪怕历经千年沧桑,仍然雄伟壮观,堪比少林寺。
在教堂方面,新乡有两座古老的教堂:主教座堂和母亲堂。
主教座堂建于1885年,是新乡最早的基督教堂。
母亲堂是一座租界教堂,建于1934年,是新乡市内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这两座教堂不仅是新乡市的标志性建筑,更反映了新乡近代宗教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在商业建筑方面,新乡有两座建于20世纪初的市场:祥和市场和兴华市场。
祥和市场建于1907年,是当时新乡最大、最整洁、最有规划的市场。
兴华市场建于1916年,是新乡最早的欧式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欧式装饰和格局。
这两座市场不仅是新乡市最早的商业中心,更体现了当时新乡商业发展的风貌。
在民居建筑方面,新乡有许多典型的近代民居建筑,如丁家大院、李家大院等。
这些大院均建于20世纪初,是当时新乡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秀的传统民居之一。
这些大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元素,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价值,是新乡近代民居的典型代表。
综上所述,新乡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体现了当时新乡的经济、文化和宗教面貌。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今天仍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欣赏。
新乡近代建筑略说新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气息的城市。
在新乡市的建筑中,既有许多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建筑,也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这些建筑既是新乡的文化遗产,也是新乡城市发展的见证。
在这里,我们将略述一下新乡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建筑发展历程新乡近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时候。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新乡的建筑经历了很多变迁,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风貌。
在这一时期,新乡的建筑主要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乡城市开始出现了现代化的建筑,这些建筑多为西式建筑,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商业街等。
这些建筑的风格多为欧式建筑,具有浓厚的外来文化气息。
与此新乡的传统建筑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
这些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了新乡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建筑特点新乡近代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两个方面。
首先是建筑风格。
新乡近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欧式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建筑,还有一些兼具两者风格特点的建筑。
欧式建筑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上,如政府大楼、学校、银行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石材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外观雄伟壮观,具有现代化的气息。
而传统建筑则主要表现在一些民居和庙宇等建筑上,这些建筑多为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安宁祥和之感。
一些建筑还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既有西式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
其次是建筑材料。
新乡近代建筑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石材、钢筋混凝土和木材等。
石材主要用于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外墙装饰,它们的外观雄伟壮观,具有独特的气质。
而钢筋混凝土则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的工业建筑,这些建筑通常拥有现代化的外观和结构,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稳固性。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牛村观音堂的民族志研究本文将对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牛村观音堂进行民族志研究。
观音堂作为一种文化民俗遗产,是研究中国民间信仰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牛村观音堂的历史和发展。
其次,通过对牛村观音堂建筑、雕刻、祭祀活动、音乐和手工艺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其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最后,本文结合实地考察和民间传说等方面对牛村观音堂的发展变迁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一、牛村观音堂的历史与发展牛村观音堂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牛村,建于明朝,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从明朝到清朝,牛村观音堂曾经历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庙宇,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
随着时代的变迁,马路建设、工业化等因素影响,牛村观音堂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风采。
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对牛村观音堂进行了修缮,为它注入新的生命。
二、牛村观音堂的建筑、雕刻和装饰牛村观音堂建筑风格为明代官式建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中轴线上的建筑物依次为大门、东厢房、正厅、西厢房和配殿。
正厅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像,像高2米,胸前刻有观世音菩萨的心字;观音堂中的福德正神、文昌帝君等神明装饰华丽而富有神秘感。
这些建筑、雕刻和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三、牛村观音堂的祭祀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和观音诞辰日,牛村观音堂会举办盛大的庙会,邀请当地村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加。
在庙会上,不仅有各种传统乐器和表演,还有烹制传统美食的特色饮食节目,例如:“腐乳包豆腐”、“面筋敬佛”、“灯影戏”等。
这些祭祀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牛村观音堂的音乐牛村观音堂的音乐有“百天”、“十三”、“十二”等多种,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典范之一。
这些音乐均由手工制作的敲击乐器和管乐器演奏而成。
乐曲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旋律古朴悠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牛村观音堂的手工艺品牛村观音堂的手工艺品主要包括木雕、石雕、土蜡调制等。
新乡市统筹城乡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作者:————————————————————————————————日期:新乡市统筹城乡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前言:今年,我们围绕我市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改革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扎实而富有创新性的调研活动。
本着多渠道、全方位调查和研究的原则,课题组分别选取我市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好和启动困难、进展较慢的部分地区城市周边、中心镇和偏远农村;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和山区村镇作为典型样本,以便加以分析比较。
整个调研活动,既是对我市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活动在实践层面上的一次总结回顾,同时也通过查找问题,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上探索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模式与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撑。
总体情况:自省委、省政府确立我市作为河南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农民增收、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大目标,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化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新的进展.据市农办初步统计,全市首批规划的重点区域329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工建设263个,完成各类投资75。
8亿元,建房面积887万㎡。
尤其是36个整乡推进的重点乡(镇、办事处),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进取的意识,使推进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计建成搬迁后,可拆旧复耕土地24万亩。
中央领导对我市该项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各大媒体也总结和推广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并先后迎来全国500多批次兄弟地市来我市考察学习经验做法,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据课题调研组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明,95%以上的群众充分肯定了我市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方向,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举措,应当全力推进.伴随着统筹城乡新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市广大农民必将更多享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成果,在不断引导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并对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促进乡风文明和农民生活质量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过程中,如有临时的变化,应保证设计者有能力适应变化,及时修改设计方案,提高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
4结论综上,有关部门应重视植物景观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势,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优化我国植物景观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1]诸葛强,周志美.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J].农业与技术,2016(22):199.[2]李玲璐,张德顺,张慧文,等.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于实践[J].植物景观设计,2014(12):74-79.收稿日期:2019-09-14作者简介:胡周文(1975-),男,汉族,安徽黄山人,工程师,本科,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在设计中的实践运用,主要从事园林设计工作。
新乡地区传统园林初探齐浩洋云惠闫晓云(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9)摘要:新乡市位于豫北地区的中心区域,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原地区,新乡市在中国传统园林这方面,很好地将前人留给我们的园林文化继承了下来。
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积累,使得我国古典园林在全盛时期发展的空前繁荣。
关键词:新乡;传统园林;园林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20-0103-021新乡地区传统园林的起源与发展新乡地区在一直处于政治中心地带,而且农业发达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在这漫长的时期内出现了较多的原始村落、城池等园林的原始形态,但是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起源时期。
1.1新乡地区传统园林的生成汉朝时期,汉武帝为了巩固皇权开始发展传统园林。
在一时期内,新乡地区传统园林的发展还是处于比较稚嫩的初级阶段。
目前已知的这一时期园林有:魏安厘王的离宫———雪宫,齐王建旧居等。
1.2新乡地区传统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这一时期的传统园林发展,也如其思想文化一样处于一个转折期,园林创作风格由写实开始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这一时期的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深刻的影响。
新乡传统民居建筑的比较性研究作者:高斯如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3期摘要:现通过多种方式对新乡三处建筑民居进行比较研究,对新乡传统民居的建筑手法与风格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归纳与总结,并将三处民居风格做了比较。
同时阐释了封建的宗法、礼制观念以及清末民初各类建筑风格对本地民居建筑的渗透和影响。
关键词:新乡民居夏家院小店河民居李家大院中原民居新乡地区存在大量的民居建筑,受到不同建筑手法的影响,他们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特色,留下了历史变革和传统文化的痕迹。
本文涉及三处民居大院,分别为夏家院、小店河民居和李家大院。
这些民居大院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原民居的发展变化。
一、卫辉小店河民居的建筑形制小店河民居建筑群位于新乡卫辉市西北部太行山狮豹头乡小店河村,是新乡地区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它坐落于太行山南麓余脉苍峪山脚下,三面环山,北临沧河。
小店河民居为闫氏家族于清道光年间创建。
该民居皆为砖石结构硬山式建筑。
现存有寨门、寨墙、街道、院落十座,共23进四合院。
寨门面阔1间,硬山建筑,坐南面北,砖石结构。
寨门两侧有高大的寨墙,临沧河用碎石垒砌,向西砌筑到丘陵最高处。
中间无黏合物或仅用黄泥,寨墙将整个建筑群包围形成屏障。
寨墙内有民居建筑十个大院,都采用合院的组合,坐西面东,首先是倒座山门、厢房、第一进院的过厅、垂花门、厢房、第二进院的正房、垂花门,厢房,第三进院的正房等。
每个院落都中轴对称,依坡而建,水平高度层层递增。
小店河民居建筑功能完善、要素齐全,有祭祀的家族祠堂,防卫的设施、生产的磨坊、房后的花园等一应俱全。
二、原阳夏家院的建筑形制夏家院位于黄河之滨的原阳县城内,是阳武县(今原阳县)名门望族夏氏所建,始建于清初。
夏家院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共三进院落,房屋69间。
整个院落规划整齐,砖木结构硬山建筑,坐东面西。
大门为一倒座式门楼,面阔五间,开门于西南角。
门楼砖雕精致,正脊和垂脊两端砖雕吻兽,垂脊下端屋檐角处45度砖雕,称之为“扭头”。
扭头分四层,最下为45度斜出的筒瓦,上部两层卷草砖雕,最顶上末端透雕一铜钱。
门楼对应的厢房山墙做成一面影壁,形成座山照壁。
第一进院落南北向为厢房,东为主厅,西为倒座。
倒座在一般为仆人居住,或置为仓库。
夏家院倒座与厢房之间设置有转厢楼,使其相连接。
厢房为硬山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出前檐廊,面墙皆装有木质隔扇,上雕各种几何图形,做工精细。
主厅位于夏家院的中轴线上,硬山灰瓦,面阔五间,明三暗五,平面呈“凹”字形,前檐通体木装修,次、梢间之间有木隔断。
主厅之后为第二进院,两边设有左右厢房,为硬山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
第二进院无正房,正中直接设置一座月亮门,门后是后院。
后院有左右厢房和主房构成。
主房面阔五间,硬山灰瓦楼阁式建筑,第二层均为拱券形窗户。
两座厢房面阔五间,厢房左右对称,经“转厢楼”与主房相连相通。
“转厢楼”向下设有楼梯。
通过转厢楼,后院的二层都连通起来,方便实用。
三、李家大院的建筑形制李家大院位于新乡市劳动桥南青年公寓楼后,南临古新乡北城门和卫河。
原有六个四合院,现保持完整有两个,分为西院和东院。
西院坐东面西,正房面阔5间,明三暗五,硬山建筑。
西院正房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明间两柱为科林斯柱式,门窗也为西欧古典风格。
外檐设雕花挂落,大多不存。
正房下还有地下室,是民居建筑中最早使用地下室的。
受西方建筑影响,西院正房屋顶为平顶,并设有围栏。
正房两侧厢房均为硬山灰瓦,五间两层楼阁式建筑。
拱形窗洞,部分窗户上部有倒立的蝙蝠形雕刻,取“福到”之意。
东院是是保存最完整,坐北朝南。
正房面阔5间,平面呈凹字,为硬山三层楼阁式建筑。
正房窗户开拱形窗洞,拱券皆有砖刻花纹,门、窗、栏杆装修豪华,为西欧古典主义风格,但做法稍逊于西院。
楼内二层三层皆铺木地板,木质楼梯尚存。
左右厢房为五间两层楼阁式建筑,形制与西院类似。
四、三处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点(一)采用了合院民居的形式,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
新乡这三处民居建筑都采用北方民居常用的合院式的形式。
合院常见有四合和三合两种形式,与门或倒座相对应的建筑物称之为正房,其建筑等级最高,也是体量最大的建筑物,一般为主人所居住。
其次为正房左右的厢房,一般为晚辈居住。
最次为倒座,一般是仆人所居住。
合院的特征就是中轴对称、封闭独立,讲究建筑的层次和等级,处处体现封建礼制。
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称“凡为宫室(住宅),必辨内外,深宫固门。
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
男治外事、女治内事。
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女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
”其意为在住宅建筑上要保持“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男女有避”的原则。
合院式民居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表现,陕西岐山县凤雏村西周遗址发现有目前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遗迹。
其平面布局形成四合形式,门前有影壁,前为门三间,中为堂六间,后为室三间,左右廊房各八间。
后来四合院的布局流传至今,因其深刻反映了封建的宗法和礼制。
这三处民居的创建者都财力雄厚,皆为乡绅贵胄,尊崇于封建礼法,利用封闭合围的空间,将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寓于建筑物中,用以维系家族传统。
(二)选址布局讲究,注重建筑的风水。
夏家院坐落于县城之内,坐拥财富宝地。
其建筑坐东面西,以东为贵,高墙窄院,防风聚气。
李家大院建于大运河之卫河畔,有坐拥水抱、招财进宝之意。
小店河民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风水上符合藏风聚气之利。
整个村寨都建在丘陵之上,人称称龟背宝地。
小店河民居采用的是坐西面东的设计,这与传统建筑有所不同。
传统观念里坐北为尊,坐东为贵,而小店河恰反之。
如此设计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分不开,小店河民居位于苍峪山和云梦山之间的河流凹地,极易受到山谷风的影响。
山风凛冽,对居住环境影响较大。
小店河建于丘陵之上,西高东低,可以最大限度得到日照,用充足的日照弥补空气对流产生的热量流失。
(三)装修考究工艺精湛,赋予吉祥寓意的装饰夏家院的前院厢房、主厅均通体木制格扇,做工精细,各种木雕更是精致细腻、刀法娴熟。
隔扇门窗上有“金玉其相”、“追琢其章”、“桂森举立”等雕刻。
门楼墀头砖雕两层须弥座,上雕刻大小狮子、绶带鸟牡丹花等图案,厢房墀头砖雕一层须弥座,上枋雕卷草、莲瓣、垂花乳柱,束腰部分雕刻麒麟送子图案,下枋饰方巾,四角饰象足。
小店河的木雕、砖雕更为丰富,八号院门楼木雕传统暗八仙图案、还有“文人四艺”图。
七号院厢房门额砖雕“守身为大”、“作善降祥”,前檐撑栱木雕螭形图案,小店河在墀头砖雕须弥座,束腰部分砖雕各种吉祥字符,“戬谷、罄宜、福、寿、德、祥”等。
李家大院的建筑装饰受到西式风格影响,大量采用科斯林柱式砖雕,但柱子的细部却用中国传统的卷草和花卉图案,门窗多采用拱形装饰,有蝙蝠造型的窗饰,意味“福”;有书卷砖雕,意味着书香门第。
墀头砖雕两层甚至三层须弥座,饰各类吉祥图案。
新乡传统民居大量采用吉祥图案雕饰,体现了封建家庭对求吉去凶、祝福辟邪的美好祝愿,也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合理的空间利用,缓和人地矛盾新乡传统民居兴盛于清代,此时人口集聚膨胀,尤其是康乾盛世之后,人地关系已较为紧张。
本地民居大量采用楼阁式硬山建筑,将房屋上层利用起来,或辟为仓房或修为住所。
小店河有改为仓房有修成绣楼的。
夏家院辟为书房,李家大院干脆修了三层,还修建了地下室,使用空间大大增加。
明清时期对民间住宅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如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清代基本沿袭此制度。
所以在平面上,为避免逾制,本地民居正房大多采用“明三暗五”,即平面五间,保留明、次间前檐廊,梢间用砖墙围砌。
外表看起来三间,其实两侧各有一间,平面呈“凹”字。
另外,新乡民居院落的长宽比大于北方四合院,形成了较窄的院落。
以夏家院第一进院为例,两厢房之间距仅5米左右,主厅露脸的宽度仅一开间有余,在北方四合院中算比较窄的设计。
五、三处传统民居的个性从建筑规模上说,最大是小店河民居,其实是夏家院,最后是李家大院。
从建造时间上,夏家院最早,小店河其次,李家大院最晚。
从结构特点上来讲。
夏家院内部厢房与正房、厢房与倒座之间设置了独特的“转厢楼”。
“转厢楼”是连接厢房和倒座、厢房和正房的建筑物。
它使得夏家院的二层房屋能够相互连接起来,房房相通,加强了建筑物之间的联系,使民居空间成为对外封闭,对内开放联通的关系。
此外,夏家院第二进院落未设正房,通过月亮门直接过渡到后院,是合院民居的“过院”设计。
小店河民居就地取材,形成土、木、砖、石混合的建筑群。
墙体为混合材质,砖、石、土坯混合搭砌,下碱及墙角等重要位置用砖或石砌,墙心部分用土坯填,也有用石填砌墙心的房屋,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色彩。
李家大院因为建造时间较晚,受到当时西方建筑的影响,西院建有地下室,正房为平顶,并修设围栏。
东院正房修建三层,顶层楼阁前辟有小平台,并修设围栏,实用性更强。
从建筑风格影响上来讲。
夏家院受到豫中、豫北中原地区传统手法影响较大,巩义康百万庄园便是此类建筑的代表。
小店河民居作为一处村寨建筑群,受到晋中南和中原地区建筑手法的影响,小店河的建筑装修细节接近于晋中南民居风格,平面上接近于中原传统建筑风格。
李家大院是受到西方建筑影响的中原建筑风格,其内涵还是传统的宗法礼制,将西式的造型和中式的内容融合,形成反映民国初年城镇民居的建筑特色。
参考文献:[1] 左满棠,白宪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陈元靓.事林广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3] 王鸿绪,张廷玉.明史·舆服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3作者简介:高斯如,就读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