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成果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458.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给排水实习报告四篇关于给排水实习报告四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排水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排水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 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及游泳池水循环系统。
2. 了解污水厂水处理流程。
3. 了解城市给水水厂处理流程4. 给将要走入社会的学生提供一次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5、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工程形象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查资料,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6、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的认识,增强感性认识,稳定专业思想。
二、实习内容1、建筑给排水工程7月3日早上,专业老师对实验的目的、注意事项、日程安排做了简单介绍之后,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我们先到前湖校区建工楼实习。
建筑给排水分为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和建筑消防三部分建筑给水系统的任务是按其水量、水压供应不同类型建筑物及小区内的用水,即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的用水需要;而建筑排水系统的任务是将建筑物内的生活、生产中使用过的水收集并排放到室外的污水管道系统。
前湖校区建工楼为13层,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与一般建筑物的供水方式不同。
高层建筑物层多、楼高,为避免低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造成管道漏水;启闭龙头、阀门出现水锤现象,引起噪声;损坏管道、附件;低层放水流量大,水流喷溅,浪费水量和影响高层供水等弊病,高层建筑必须在垂直方向分成几个区,采用分区供水的系统。
设备工程师在设计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时,首先要确定整幢建筑物的用水量。
在高层建筑内工作和生活的人数很多,用水量很大,设备使用频繁,所以对供水设备和管网都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城市给水网的供水压力不足,往往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供水要求,而需要另行加压。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作者:周天然狄军贞安文博刘博安源来源:《科技风》2023年第33期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发展新形势已成为给排水科学和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新挑战。
以行业发展对本学科专业人才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构建“重知识、强能力、拓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教育理念、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的培养。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学科交叉;创新实践;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TU994;G6411概述“十四五”期间,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指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发展新形势成为给排水科学和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新挑战[12]。
新形势下,专业教育理念滞后、跨学科交叉融合不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完善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须解决的问题[3]。
面对新形势下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需求变化,如何提升专业教育理念、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满足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社会未来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
2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1新形势下传统工科专业教育理念的革新路径问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工科”建设以及新形势下行业发展需求的挑战。
以新形势下行业发展对本学科专业人才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协同共研面向产业、对接新工科建设需求,以“新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重知识、强能力、拓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图1)。
地方应用型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研究
与实践
黄雪征;何亚丽;高宏斌;李松亚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22()32
【摘要】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给排水专业实习单位不稳定、实习教学手段单一、实习内容设置不合理、思政意识薄弱、实习考核不全面、实习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并加以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给排水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模式可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黄雪征;何亚丽;高宏斌;李松亚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刍议
3.应用型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
4.应用型高校给排水科学
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5.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为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CAD-Revit-BIM-专业计算软件等以BIM 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专业课学习与BIM 应用全过程相融合。
并对课程实验进行多元化改革、对传统专业见习进行驻场实习改革、校企合作方面建立了动态运维反馈模式,对创新实践教育进行学分化改革。
经过这一系列改革探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实践教学;BIM[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33-0105-04新工科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①梁丽娥(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延安716000)一、引言随着现代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未来新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对工程科技人才要求更高[1]。
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计划,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卓越技术人才[2],“复旦共识”[3]、“天大行动”[4]和“北京指南”[5]相继形成,打开了人才培养新格局[6]。
新工科的理念具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科交叉融合、面向未来主动布局、综合全面突出创新四大特征[7]。
但是,传统的工科专业是以传授既有知识体系为主,在专业设置、人才输出等方面与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问题,且实践教学薄弱,实践环节越来越少[8],实践教学内容不科学,不成体系,缺乏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开放管理机制[9],“新工科”的提出,将使传统工科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为推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各高校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0-12]。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工科”大背景下良好发展?值得思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报告假期又来了,那个假期我于X月5号至X月10号之间来到了金阳小区的建筑工地,进行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参观实习,并有幸观看到小区室内外给排水管道施工,在参观实习的进程中,通过现场参观、看施工图纸、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请教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有了更清楚的熟悉,专门是给排水管道施工,这次实习真是收成颇丰。
金阳小区室内外给排水管道施工:一.室内给排水管道施工:一、消防管道室内消防管道的安装主若是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
由于施工方不同,我学到了两种消防管道的连接方式:一种是卡箍连接,即将两根消防镀锌钢管的管口对正后,在上面套上橡胶圈,最后用卡箍卡住,锁紧卡箍两边的螺栓;一种是螺纹连接,即在开有螺纹的两根根消防镀锌钢管的管口处,缠绕聚四氟乙烯密封带,再用内开螺纹的外接,最后旋紧。
消火栓的安装是一大要点:消火栓口离地,许诺误差正负2mm;栓口朝外,并应安装在门轴侧;阀门中心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mm,许诺误差正负5mm;消火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许诺误差为3mm。
由于施工的缘故,有些地址没有做到位,比如有些地址的消火栓箱的安装,将箱底紧贴地面,如此将手提式灭火器放在箱内就不符合要求。
消防立管要用管卡在距地~固定。
自动喷淋系统(金阳小区)的喷淋管都布置在梁下15~20cm。
我在实习期间喷头尚未安装上去,因为现在刚做完系统试压,还要等冲洗合格后方可安装喷头。
二、给水管道自来水给水管道采纳UPVC给水塑料管,中水给水管采纳PP—R浅绿色塑料管,连接方式均采纳黏接。
由于住宅楼所在地地形较高,1~3层采纳中心给水管网供水,4~7层采纳屋顶水箱供水。
每幢宿舍楼又分为A、B幢。
A幢屋面上设有一个中水水箱供整幢楼的4~7层冲厕用水,B幢楼上设有两个水箱,一个是生活水箱,一个是消防水箱(供整幢楼的消防用水)。
所有水箱均设置在楼梯间正上部,由2根管道用2个浮球阀操纵进水量,设带有避免小动物进入的网罩的通气管、溢流管和泄空管,水箱的长度无法测量,宽为,外墙高为,墙厚为22cm,内壁贴有瓷砖。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给排水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摘要:为实现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培养目标,本文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验教学,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等几个环节阐述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以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实习;实验一、给排水专业的培养目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土木工程类的四个本科专业之一。
该专业培养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镇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和城市水系统等领域。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环节:熟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广的工程基础,熟练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专业工程原理和技术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可行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以人文、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视角,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并能够应对突发事件;能够掌握和应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能判断所从事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管理和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渠道,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
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XX公司
实习时间: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
一、实习单位概况
XX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和先进的设备。
公司主要从事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致力于提供高效、环保的排水解决方案。
二、实习目的
1.了解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设计排水系统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3.了解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增加对行业的认识;
4.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和收获
1.学习了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2.参与了一些实际项目的设计工作,包括绘制排水系统示意图、计算管道流量等;
3.了解了常用排水系统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4.参观了几个排水系统的实际工地,亲身感受到了排水工程的现场施工环境;
5.参与了公司的技术会议和讨论,了解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四、实习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对排水科学与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和同事们的交流和解决,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也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意识到了作为排水工程师应具备的技能和素养。
我会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排水工程师。
总之,这次实习对我个人和专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非常感谢实习单位的培养和支持。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发挥出来,为城市排水事业做出贡献。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前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文通过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实验教学的特点、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寻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之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2000字】1.2 问题背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探索与改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引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有必要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方法,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学与科研 Teaching & Research– 13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市政基础建设快速发展,在目标驱动及经济利益的影响下,市政工程决策、招投标、设计、施工及验收过程中伦理冲突与矛盾不断出现,这种矛盾彰显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伦理素质及其对社会和工作的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加强。
若要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决策、设计、施工及监理等环节工程伦理缺失的局面,需要在大学学习阶段加强工程伦理知识培养。
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讲,工程人员除了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还需要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与方式,在需要从伦理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工程问题并作出相应决策时,能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同时也促使高校在进行基于国际工程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思考和探索高级工程技术毕业生培养过程中伦理教育的内涵式教育及实现路径[1]。
一、工程与技术之间内在关系现代工程社会中,人类的工程活动离不开技术支撑。
因此,工程与技术密切相关。
讨论工程伦理相关问题前,需要理顺技术与工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相关问题为例,相关内容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第一,二者体现的实质内容不同,技术开发的成果最终的表现形式为发明创造,而工程的核心内容是设计和施工建造;其次,两者的成果表现形式不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的主要形式为发明、专利、论文、技术技能等,工程活动的成果表现形式主要为物质产品与设施,如各种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及水厂等工程设施。
第三,工程技术完成人一般为科学家,而工程活动主要由工程师、设计师及工人、投资方等完成。
此外,技术和工程活动需要完成的任务、处置对象及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问题的解决方法均有不同,工程技术方法有可重复性,而工程项目具备各自独立的工程属性。
技术和工程虽属性有差别,但也有紧密联系,他们都是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同需要的产物。
工程需要技术作为基础,是支持技术发展的系统集成,同时工程也承载着技术的各种实现及实物化,使技术的本质特征得以具体化。
基于学习成果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者:丁锐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27期摘要:工程实践基本能力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实习环节是学生获得工程实践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章通过现状分析,找出了当前青海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实习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改进的实习教学工作方案。
Abstract: The basic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training goal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the practice link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obtain the basic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found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Qinghai University, and based on results 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analyz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goal, teaching process,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and formulated an improved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关键词:实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教育Key words: practice;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ngineering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7-0227-030 引言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环节之一,实习一般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如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单元。
近二十年来,尽管给水排水行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着人才培养规模的加大,行业企业的改制与改革,承载专业实习教学的校外工程实践场所教学服务意愿日益降低;并且,专业教学计划中实习教学安排与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建设时间的差异性,导致驻场(厂)、“做中学”、身体力行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很多院校已成为历史。
认识实习参观[1],毕业实习参观[2],成为一些高校的无奈之举。
模糊的教学目标,单一的教学活动,终结式教学评价,成为实习教学中的常态。
赵林琳等[3]在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心在于辅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非理论的应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这种论述在给排水实习教学中也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工程教育的回归工程,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对强化工程实践的要求,以及“成果导向”为核心理念之一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对学生培养的能力要求,都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改进实习教学的方法,使实习真正成为“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造就工程师不可或缺的环节。
”[4]因此,本文从提高学生实习效果的角度,切实发挥实习环节的“途径”作用,介绍青海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现状分析青海大学2010年制定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除金工实习和测量实习外,其余实习教学任务都由本专业教师承担,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设置情况见表1。
■过去,青海大学给排水专业实习的教学组织方式与国内其他地方院校类似。
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参观,使学生获得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总体印象,了解给排水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1]。
生产实习,则根据实习场所的不同,采用集中和分散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水源地、水厂、污水处理厂采用集中实习方式,给排水工程施工现场实习则采用分散实习方式。
内容也主要涉及“参观城市各种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各类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及特点,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特点及参数,处理工艺的运行经验和特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管线布置、设备性能与特点,给水与排水管道系统的功能、组成与布置特点”[5,6]。
为了检验过去实习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对实习教学的需求以及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的要求,2014年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实习教学效果的看法,结果见图1。
调查发现,给排水专业学生对设定的四项评价内容满意及以上评价的累计值都不超过70%。
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实习教学的目的性不强,实习教学互动性少,考核评价的反馈性差;实习收获没有达到预期。
2 实习教学环节的重构现阶段,我国给水排水行业的服务对象已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到水社会循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行业的任务也已从主要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即以满足“量”的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问题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7]。
显然,给排水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应迎合这种转变。
张建锋[8]等指出,给排水专业原有实践教学环节值得商榷:结构亟待完善、内容单薄、教学单一、实践教学支撑条件不足。
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缺陷,导致难以保证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为弥补当前实习环节学习成效与“成果导向教育”为核心理念之一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对学生培养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也需要从实习过程结束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出发,重新审视实习教学的计划、组织和评价过程,使实习环节成为培养学生“做中学”、工程实践和参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等能力的环节。
借助2014年教学计划修订的契机,实习环节进行了以下调整。
2.1 实习单元①将给排水工程系统介绍性质的认识实习,设置为配合“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的课内实习环节,不再作为集中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②将生产实习周数调整至6周,实习内容涉及水厂实习、污水处理厂实习、污水提升泵站实习、给水排水施工现场实习以及部分水处理实验。
③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合并,充分发挥实习在完成毕业设计所需实际工程基础资料调查、检测与分析过程中的“手段”作用。
同时,实习内容既涉及传统的技术实习,也涉及行业、企业的调查和给排水工程的规划等环节;考核的能力既包含个体技术能力,也包含沟通、口头表达、文字表达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2 实习目标过去,实习任务书中通常采用“掌握”、“熟悉”与“了解”等动词,以向学生表明实习教学的目标。
但这种过于宏观的阐述,并未使学生真正理解实习过程。
过于模糊的实习目标,也极大限制了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
为此,对《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实习环节中的知识技能点的描述和要求,在实习目标设定中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描述,见表2。
2.3 实习教学支撑条件通过与西宁市供水集团、西宁市排水公司的深度合作,借助企业实习基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共同培养单位。
2.4 实习过程评价与反馈构建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跟踪与评估机制,改变过去实习前,学生难以理解实习目标和内容;实习过程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实习后,简单评价,除了分数缺乏其他反馈信息的缺陷。
在实习教学中,根据实习教学目标,细化实习教学活动,明确学生实习任务,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标准,重点从技术实践、调查、口头陈述和书面报告撰写四个维度设计学生实习系列评价量表,考核学生的实习成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实习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并及时反馈。
3 结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是在教室内通过记背书本知识就能培养出人才的学科;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学生能力要求,是学生欢迎、教师追逐的目标。
实习环节通过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既能亲身体验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又能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良好的实习支撑条件、科学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升实习教学的成效。
但是,目前青海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支撑条件的建设以及校企的深度合作,特别是教学服务意愿,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与评价,也需要更深的摸索。
参考文献:[1]魏彩春,林华,黄海涛,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69-282.[2]邵青,程晓如,方正,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41-242.[3]赵林琳,陈宝江,朱焕芝.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120-124.[4]史贵全.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16.[5]李思敏,孙广垠,张胜.给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76-77.[6]苏馈足,陈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37-139.[7]崔福义,张晓健,高乃云,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4):29.[8]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