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物形象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7
听赏人物音乐形象:你是这样的人-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背景介绍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人物音乐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段,呈现出一个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等特征。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物音乐形象,对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以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你是这样的人》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音乐实现人物形象的形成和表现。
教材分析《你是这样的人》是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人物形象,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和爱心等特征,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
在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来形成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并能够在创作和表演时表现出这一形象。
教学目标1.能够听识这首歌曲,并理解歌曲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是什么;2.能够通过表演和创作的形式,表现出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歌曲让学生听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并问学生这首歌曲是关于什么的。
第二步:了解人物特质教师通过歌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所描述的人物特质,包括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和爱心等方面。
第三步:创作人物形象让学生分组,根据歌曲所描述的人物特质创作人物形象,并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找到自己与这个人物形象的共鸣。
第四步:表演人物形象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表演,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舞蹈、话剧等多种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听课评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总结人物音乐形象是音乐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欣赏歌曲、创作和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物音乐形象,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养。
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你是这样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和爱心等的人物形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一、《彼得与狼》曲目特色一开始,乐队把每一个角色分别以七种不同乐器,奏出七个具有特征的短小旋律主题: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
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
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4、表示老爷爷的主题音乐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并且说起话和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又爱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
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
5、表示大灰狼的主题音乐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
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
6、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
7、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
二、《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
浅析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摘要对于任何一种曲艺来讲,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话题,在歌剧的创作过程中,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歌剧在其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着更加丰富的手段,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可以讲,在一部歌剧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本学期所欣赏的三部歌剧:《卡门》、《茶花女》和《图兰朵》进行简要分析,从一个非专业的视角,从歌剧的音乐设计及舞台设计两方面,来浅析歌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
关键词歌剧人物形象塑造音乐设计舞台设计正文歌剧是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自文艺复兴时期歌剧诞生起,歌剧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几乎占据了欧洲人的生活。
在这数百年中,有无数个鲜活的形象,通过歌剧展现在听众的面前。
而一部歌剧对其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则是剧作家需要花费精力思考的事情。
通过这学期对三部歌剧《卡门》、《茶花女》和《图兰朵》的欣赏,我总结出歌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两个重要方法:音乐设计和舞台设计。
一、音乐设计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因而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途径。
一般来讲,歌剧的创作者会通过不同人声的运用及乐曲旋律这两点来刻画一个个鲜活的角色。
下面,我将通过对本学期所欣赏的三部歌剧的一些简要分析来体现这点。
(1)人声的运用不同的人声的主要差别在于不同的音域,而由此带来的则是不同的声音给人的听觉的不同刺激,导致听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共鸣。
而这,恰好给了这些艺术大师充分的空间来刻画不同的人物。
有的人打趣地说过:“歌剧定律第一条:男高音都是俊男,男高音是英雄,男高音拥有许多财富,男高音通常死在最后一幕,男高音演唱最好的音乐片段;女高音都是最漂亮的,女高音都是圣洁的……”这虽然听上去比较诙谐,但其实也确实符合实际。
先拿男高音举个例子。
往往男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强劲有力,特别是当飙到高音的时候,通常会让人感到心潮澎湃。
《红灯记》中李铁梅的音乐设计与人物塑造1. 引言1.1 介绍《红灯记》和李铁梅《红灯记》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音乐改编的京剧作品,剧情取材于清朝末年的历史事件。
李铁梅是该剧中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位坚强、聪明和勇敢的女性,被誉为贞烈女英雄。
李铁梅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她代表了一个时代女性的独立和自强。
李铁梅在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一个人物形象,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她的形象在剧中被音乐设计得淋漓尽致,音乐与李铁梅的性格特点相互配合,使得她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李铁梅的形象在音乐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她的坚强、坚毅和勇敢都在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使得观众对她的印象更加深刻和感人。
在舞台剧中,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烘托氛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的设计,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到李铁梅这一角色,使得她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李铁梅的音乐形象对整个剧情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音乐形象与剧情紧密相连,相互烘托,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生动和感人。
【此处有105字,未达到2000字要求,请继续补充内容。
】1.2 音乐在舞台剧中的重要作用音乐在舞台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为了填补空白的背景音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来增强观众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和共鸣。
音乐有着独特的魔力,可以直接触及人们的内心深处,激发情绪和情感。
在舞台剧中,音乐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揭露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加深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体验。
音乐设计精妙的舞台剧往往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剧情之中,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在《红灯记》这样一部戏剧中,李铁梅的音乐设计将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有助于塑造她的形象,展现她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表达剧情的主题和冲突。
2. 正文2.1 歌曲中表现李铁梅的个性特点在舞台剧《红灯记》中,李铁梅这个角色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
《卡门序曲》教案《卡门序曲》教案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是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从作品中获取美、体验美、表现美,它是培养学生理解、感知、体验、鉴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这一课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为学生创设充分聆听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序曲,享受音乐。
课件的制作加入了视频片段,这样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对欣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达到欣赏的最高境界。
教材分析:《卡门序曲》作为歌剧《卡门》的前奏曲,对于整部歌剧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歌剧序曲所具有的一般特点。
经常被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演奏曲目,它的结构简练,乐曲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部主题:采用紧凑的节奏、带顿音的、模进的旋律、辉煌的音色,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
第一插部:节奏轻快、旋律跳跃,描绘了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的欢乐;第二插部:来自《斗牛士之歌》,这个主题先后呈现两次,第一次,弦乐主奏,抒情细腻,第二次,不仅高八度演奏,还加进管乐,情绪激昂、雄壮,刻画了一位英姿勃勃的斗牛士形象。
《卡门序曲》音乐语言丰富,艺术表现力极强,成功地用音乐描绘了故事场景,刻画了人物形象,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教学目标:1、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3、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学难点:感受《卡门序曲》的回旋曲式中的三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要求学生自主了解《卡门》剧情、作曲家生平及序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流程:一、音乐导入师:首先我给大家来一段音乐,请大家听完这段音乐回答几个问题:(一)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请你选择一下?抒情优美热烈欢快忧郁悲伤(二)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1(媒体播放斗牛场图片)师:这段音乐是描绘了斗牛场的情景,它选自歌剧《卡门》。
音乐家角色扮演教案中班音乐家角色扮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音乐家这一职业,了解其工作内容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其对音乐的热爱。
3. 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音乐家的工作内容。
2. 学习音乐家的表演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家的工作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音乐家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2. 音乐家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
教师向幼儿介绍音乐家这一职业,让幼儿了解音乐家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音乐家的工作场景和表演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角色扮演。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家角色扮演活动。
幼儿可以穿上音乐家的服装,使用音乐家的道具,模仿音乐家的表演动作,感受音乐家的工作状态。
3. 表演训练。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音乐家的表演技巧,如演奏乐器、指挥乐队、指导合唱等。
可以播放音乐家的表演视频,让幼儿模仿学习。
4. 团队合作。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家团队合作活动。
可以让幼儿分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音乐家团队,进行合作表演。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5. 总结反思。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音乐家角色扮演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让幼儿画画、写字或者口头表达,记录下他们对音乐家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
1. 组织音乐会。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会表演,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音乐家表演技巧。
2. 参观音乐厅。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音乐厅,让幼儿亲身感受音乐家的表演氛围。
七、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角色扮演表现、团队合作情况以及总结反思的内容,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
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八、教学反思。
教师对音乐家角色扮演教案进行反思,总结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全5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ABAC的曲式结构。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天再来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集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同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现在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来?……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活动延伸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2活动目的:1、幼儿在有韵律地念儿歌的基础上,尝试将计算应用题创编于儿歌中。
2、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与特征,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并进行合作游戏。
小学四年级下音乐第四单元学戏剧教案:人物形象塑造学戏剧,就是要学会如何创造一个人物形象,塑造一个丰满、有血有肉的角色。
在小学四年级下音乐第四单元学戏剧教案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让孩子们能够在戏剧表演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一、引入在开始正式的教学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预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或者展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渐进入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这个话题。
二、通过角色走入人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通过模仿、体验的方式进入一个角色,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描写,让他们尝试着去理解这个角色。
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课文、图片、视频等教材,逐步深入了解这个角色的性格、容貌、过去的经历等方面,从而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物形象。
三、通过表演走入人物在学生理解了人物的各个方面之后,我们需要引导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深入体验和解析这个角色。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表演技巧,比如说,对于一个悲剧性的角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表演“哭泣”的技巧,来表现出角色内心的痛苦、悲哀;对于一个喜剧性的角色,我们可以让学生采用贴近生活、滑稽可笑的表演方式,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剧情氛围。
四、通过绘画走入人物在课堂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让学生画出自己塑造的人物的面部特征、服饰、表情等细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角色的形象和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经历。
五、通过创作走入人物创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在学生创作角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设计、台词的撰写等方面。
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创作的案例,我们不仅能够增进他们的创作才能,还能够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传授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例证。
《音乐之声》教案6篇音乐之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欣赏音乐剧作品,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欣赏音乐剧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简介影片(视频资料)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欣赏音乐剧作品)二、了解剧情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2、课文有两个场景,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后分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内成员汇报。
明确:1、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他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娅,并谈论他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他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2、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纵情歌唱。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走进剧情,认识玛丽亚第一场景:播放电影第一个场景的情境,随影片一起歌唱唱词。
描述自己初步认识的玛丽亚。
学生自由发言汇报。
情境表演:感知剧情,模拟玛丽亚在第一个场景中的活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配合歌唱唱词,走进剧情。
第二个场景:我们认识一个活泼自由、热爱生活、音乐、心地善良美好、有丰富情感的少女,那么,院长及众嬷嬷眼中的玛丽亚是什么样的姑娘呢?学生分角色朗读。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含反思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含反思1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环境与材料: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
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一次备课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我们班又是以闽南高甲戏为特色,高甲戏与京剧间或多或少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在欣赏歌曲后我利用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我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合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效果很好。
再次,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
音乐家角色扮演教案小班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音乐家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内容。
2.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音乐家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内容。
2.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音乐家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音乐家的音乐作品。
3. 教学道具和装饰。
四、教学过程。
1. 制定角色扮演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音乐家进行角色扮演。
规定每个小组要有一位指挥、若干位乐手和一位观众。
指挥负责指挥乐手演奏,乐手演奏音乐家的作品,观众观赏演出并进行评价。
2. 认识音乐家。
通过图片、音乐作品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包括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
了解他们的成就和对音乐的贡献。
3. 角色扮演。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家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家进行演绎。
指挥要学会如何指挥乐队,乐手要学会如何演奏音乐家的作品,观众要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会。
4. 演出评价。
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后,观众进行评价,指出演出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老师也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
五、教学总结。
通过音乐家角色扮演教案小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音乐家的工作内容和特征,还培养了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对人物形象的音乐创作手法的分析摘要:中国著名的歌剧《白毛女》以中国革命为大背景,向人们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剧中采用音乐创作手法将其中的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剧的最大特点便在于将民族歌曲与我国的古典戏曲、西方的歌剧相融合,展现了多元素的民歌新形态,为我国的歌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纵观我国歌剧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但就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来说,尤其是以音乐手段来刻画人物方面,具有较多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主要以歌剧《白毛女》为例,对剧中人物形象及音乐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剖析该剧中的音乐创作手法。
关键词:人物形象音乐创作《白毛女》一、歌剧《白毛女》概述《白毛女》是一部融入多种表现形式的歌剧,主要包括歌唱、独白、对话这三种,使其在音乐的创作上与众不同。
整个歌剧以音乐刻画手段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使用了中西方音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该歌剧既具有本土的民族特色风味,又展现了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
这种创作的方法的生命力有多强,前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也不能妄下定论。
但是仅从歌剧《白毛女》来看,作为第一部中国式的歌剧,是为很多人由衷地称赞的。
歌剧《白毛女》主要是通过说唱的方式来表演歌剧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
用以表达的歌曲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性,生动地传达出剧中人物细腻的情感、复杂的心理状态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二、歌剧《白毛女》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主题音乐创作手法(一)塑造人物形象的主题旋律创作特征鲜明的人物角色安排是每部歌剧必不可少的,《白毛女》为全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创作了一个鲜明的性格和能够贯穿全剧的主导旋律。
本文所谓的通过主题音调对歌剧中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心理世界进行刻画和发展矛盾冲突,便是歌剧艺术的主题音乐手法。
在歌剧《白毛女》中塑造的鲜明人物有:贫苦农民形象的喜儿和杨白劳,以及典型的地主阶级人物黄世仁。
这三个人物形象各自的主题音调的选定,是该剧中最重要的音乐创作工作。
而且,主题音调在整个歌剧的剧情发展、戏剧矛盾的演化、角色音乐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推动力,为该剧奠定了基本的格调。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面人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面人1【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韵味以及说唱的乐趣,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喜爱之情。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发挥想象即兴创编。
3.掌握歌曲的节奏,熟练的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够用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图谱【活动过程】一、出示面人,激发兴趣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去逛庙会,买了一些面人,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一下。
看完这些面人,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小朋友知道这些面人出自谁的手嘛?让我介绍给小朋友看!(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面人摆在孩子面前,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近距离的感受到“面人”的精美,产生了对“面人”的喜爱之情,从“面人”自然过渡到了“捏面人的老爷爷”,为下面的活动做了强有力的情感铺垫。
)二、欣赏课件,视觉刺激师:你们瞧,就是这位老爷爷——咱们一起看一看,老爷爷还捏了些啥?师:小朋友觉得老爷爷怎么样?老师也想用歌声来夸夸老爷爷了,小朋友仔细听!(此环节出示的课件中面人体现了“多”,幼儿通过视觉刺激进一步感受理解歌词——“把眼睛看花”,做了难点前置。
南极仙翁、财神、牛郎织女的选择的本意是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萌发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捏面人”的兴趣,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三、学唱歌曲,感受京韵(一)学习歌曲演唱部分1.教师示范,理解歌词师:小朋友,你听到我是怎么夸老爷爷的?(用演唱的方式来夸老爷爷,承上启下,幼儿对歌词的把握就显得较为轻松了。
)2.教师演唱,幼儿跟唱师:我们一起再来唱一唱,夸一夸老爷爷吧,小朋友可以小点声。
师:我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很好听啊!那这一次请你用响亮的好听的声音再来夸夸老爷爷,有没有信心?(以“夸老爷爷”为教学手段,激发了幼儿主动歌唱的愿望,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之中。
在反复跟唱歌曲之后,歌曲的曲调渐渐地熟悉。
音乐与人物形象教学案例临朐县龙泉中学刘海霞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对音乐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2、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对文艺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并大胆自信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提高学生分析音乐怎样刻画人物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表现。
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讨论实践法、师生合作法。
教学设计:本节课涵盖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作品,理解音乐在表达人物形象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设计这节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音乐,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表现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得熏陶,得到情感得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块来学习。
首先,我做个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请看大屏幕。
我个子不高,身材瘦小,相貌很大众化。
另外我有一毛病就是爱哭,遇到困难就想哭。
下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老师的自我介绍,你们在什么课上经常接触?生:(语文课)师:这种描写属于什么描写?生:(人物形象描写)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除了语文课,你们还在什么课上接触过?生:(美术课)师:非常正确。
其实除了语文课美术课上能刻画人物形象,音乐也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二、《猫和老鼠》1、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猫和老鼠》。
课件播放。
通过观看,同学们能简单的叙述一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故事情节么?2、生:抢答。
总结:三个情节:老鼠出来偷东西;猫睡觉;老鼠依然偷东西,被猫捉住。
以主题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研究歌剧是一种将戏剧、音乐、文学、诗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
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等内容构成。
其重要特征在于音乐元素在其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在歌剧中音乐形象的塑造都是由情节的开展、戏剧的冲突、情感的跌宕起伏和人物性格的表现等综合展现,所以用音乐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是歌剧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以贯穿全剧的主题腔调和独特的节奏打造《江姐》鲜明的人物性格歌剧《江姐》从1964年首演至今一直盛唱不衰,这在歌剧史上实属罕见。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主题歌旋律优美动听,令人着迷;另一方面则因主题歌旋律贯穿全剧,形成了该剧的独特风格。
而该剧以贯穿全剧的主题音调和独特的节奏,所打造出的鲜明的人物性格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该剧由41首唱段组成,其中仅江姐的唱段就超过了一半。
这些唱腔与主题歌的音调一脉相通,尤其是起调与毕曲这两个重要位置的旋律,在歌剧作品中创作出一个主导旋律,这就是主题音调。
它是为主人公和主要角色而创作的贯穿全剧的音调。
歌剧艺术的主题音乐手法正是运用主题音调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展开矛盾冲突。
歌剧作为音乐的戏剧,在其包含的诸多元素中,音乐作为歌剧的灵魂,位居第一。
为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歌剧音乐不仅要具备浓郁的生活气息,还要与剧中人物性格相互统一。
在人们心中,江姐永远是藏蓝旗袍、红毛衣、白围巾的形象,透露出一身正气。
《红梅赞》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分上下两段,均由四个乐句构成,采用了歌谣体的短曲形式和四平调的节奏,以一字多腔和大幅度跳跃的手法,对江姐这一音乐形象的丰富情感世界和机敏个性予以展现。
第一乐句以八度的大跳和昂扬的乐式把在严寒中屹立挺拔的红梅形象展现出来,这是这首歌的主题,也是整部歌剧的音乐核心,第一乐句用音乐形式完美展现了江姐傲雪红梅的形象,把音乐和人物完美地结合起来。
《绣红旗》是全剧中最为生动细腻的唱段。
音乐家角色扮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责,培养学生对音乐家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音乐家的特征和职责,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职责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音乐家的特征和职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家,包括古典音乐家、流行音乐家、民族音乐家等,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特征和职责。
2. 角色扮演音乐家(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音乐家的角色进行扮演,包括服装、形象、演奏乐器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家进行扮演,比如贝多芬、莫扎特、周杰伦等。
3. 学习音乐表演技巧(3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音乐节奏、音准、情感表达等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表演练习。
4. 制作音乐家展板(20分钟)。
学生根据所扮演的音乐家的信息,制作音乐家的展板,包括音乐家的生平、代表作品、演奏风格等内容。
5. 音乐家角色扮演表演(30分钟)。
每个小组进行音乐家角色扮演表演,包括音乐演奏、表演形象展示、自我介绍等环节。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家展板,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音乐家的特征和职责,提高了音乐表演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学生也通过制作展板和表演形式,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音乐家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音乐戏说脸谱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音乐戏说脸谱教案7篇一份实用的教案是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戏说脸谱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与人物形象教案设计深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中学王美云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对音乐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2、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创造性设计,并大胆自信的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提高学生分析音乐怎样刻画人物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表现。
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讨论实践法、师生合作法。
教学设计:本节课涵盖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作品,理解音乐在表达人物形象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设计这节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音乐,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表现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愉悦自然地气氛中,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得到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同学,她身高一米六零左右,身材苗条,瓜子脸,最明显的是脸上带着一副眼镜,她就是我们班的于淇同学。
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老师的介绍,你们在什么课上经常接触?
生:语文课。
师:这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生:人物形象描写。
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除了语文课,你们还在什么课上接触过?生:美术课。
师:非常正确,其实除了语文课和美术课上能刻画人物形象,音乐也能生动得刻画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二、《猫和老鼠》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无声的动画《猫和老鼠》,通过观看,同学们要能简单叙述一下你们看到的故事情节。
生:观看动画(播放课件)并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对故事情节把握的非常正确。
那么,你能看出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吗?请回答。
师:下面,我们把这段动画配上音乐再欣赏一遍,请同学们体会,在刻画人物时,有音乐和没音乐有什么不同?(播放有音动画)
师:你们能告诉老师配上音乐后,对猫和老鼠的形象有什么新的认识
吗?
生:分组讨论、回答、总结:老鼠-聪明灵巧,猫-傻呼呼、笨拙,动作夸张。
配上音乐后,通过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使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具体、更形象。
三、《两个犹太人》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两个拟人化的人物形象,音乐把这两个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
下面我们要欣赏的乐曲《两个犹太人》是对现实中两个人物的刻画,这两个人物一个是穷人,一个是富人。
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过身边的人吗?能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吗?(提示:衣着、体态、表情、语气、行为等方面)
2、生:议论、回答,并互相补充。
3、师:大家的观察力都非常强,那么,请展开你们的联想:当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根据你设想的情景,设计一个情景剧。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设计排练。
4、生:自由组合,讨论、编排情景剧。
5、师:我发现有的同学设计的非常好,很有创意。
现在谁能到前边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表演才能呢?
6、生:表演作品。
7、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得好不好?掌声鼓励!还有那些同学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呢?
8、生:表演作品。
9、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情景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而且两位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相互交流表演。
刚才,两组同学的表演,用的是语言和动作这两种手段,下面请同学们领略一下音乐是怎样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播放课件音乐)
10、生:欣赏音乐《两个犹太人》。
11、师:通过欣赏音乐,你们觉得音乐刻画的这两个人物性格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12、生:抢答、总结。
穷人:悲哀、怯懦、可怜巴巴;富人:冷酷、傲慢、盛气凌人。
13、师: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形象把握得非常准确。
那么,音乐是通过那些要素来表现这两个人物的呢?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边这首乐曲,请大家注意听。
(播放课件音乐)
14、生:二次欣赏乐曲《两个犹太人》。
15、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是用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两个人物的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再回答。
16、生:讨论问题。
17、师:我可以给大家提示一下,例如节奏、音调等。
18、生:讨论结束、回答问题并互相补充。
总结:富人:音调干涩、冷漠,节奏僵硬怪异;穷人:颤抖的重复音,下行的调式。
19、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用音乐能把人物刻画的这么逼真的作曲
家真是了不起!大家知道这位作曲家是谁吗?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吗?
20、生:根据课本介绍作曲家是穆索尔斯基。
并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来历:穆索尔斯基有一位好友是著名的画家——维克托.哈特曼,在他去世后,大家为了纪念这位画家,为他举办了一个画展。
在这次画展的作品中,有两个人物画的惟妙惟肖,就是这两个犹太人。
这两个人物本不在同一幅画中,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看到这两个人物后,触动了创作灵感,把这两个人物安排在一起,创作了名曲《两个犹太人》,用音乐对他们做出了生动逼真的描述。
21、师:音乐欣赏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个富人或者穷人,你该怎么做呢?
22、生:议论回答总结。
作为穷人不能自卑,要奋发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作为富人,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扶助弱小;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3、师: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用音乐来刻画,那么故事中的人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呢?下面这首曲子就是取自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千零一夜》。
那位同学能为我们讲一下《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来呢?
四、《苏丹王和舍赫拉查达》
1、生:学生讲故事。
2、师:故事非常感人,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女主人公舍赫拉查达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3、生:美丽、温柔、聪明机灵。
4、师:男主人公苏丹王呢?
5、生:凶残、狂暴。
6、师:那么,音乐是怎样把这两位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的呢?下面请欣赏乐曲《苏丹王和舍赫拉查达》。
(播放课件音乐)
7、生:欣赏乐曲。
8、师:下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这段音乐中刻画了苏丹王和舍赫拉查达怎样的形象?
9、生:讨论、交流并总结。
10、师:那么音乐是通过哪些方面把这两位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出开的呢?请再次欣赏一遍。
(播放课件音乐)
11、生:欣赏乐曲,讨论交流。
总结。
舍赫拉查达——乐器:小提琴独奏;力度:较弱;旋律:优美流畅。
苏丹王——乐器:铜管乐器;力度:非常强;旋律:不流畅、不规整。
五、总结:
1、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通过三个作品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的巨大作用,以及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
语文课上,我们用字、词、句来刻画人物;美术课我们用色彩、线条刻画人物。
而音乐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旋律、节奏、力度、乐器、音调等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艺术之间是相同的。
3、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用乐为自己的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刻画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