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 · 宿州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480.18 KB
- 文档页数:8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修养的“外在”方面是效法楷模所具备的属性—评价之心充分发挥作用,确立把“义”置于其他一切考虑之上的恒常态度,实行心所命令的某种社会行为。
德性的关键在于培养“义”领先的恒常态度,因为这一态度把作出评价与依据评价指导实际行为联系了起来。
被仿效的楷模有时是历史上的典范——业绩记录在册的圣贤。
荀子说:“故学者以圣王为师。
”实行修养就要学习描述圣王行为的著作。
有时楷模是活着的人,如教师、父亲、长官或君主。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
”中国的学习理论设想:人们天生具有学习榜样的能力,这种学习可能是对周围人无意识的仿效,因此,善择邻人就显得很重要。
学习也可能是自觉地试图模仿教师、士大夫或祖先的态度与行为。
尽管个人可能受到否定性榜样(如恶邻)的行为的影响,但多数人必定为道德楷模所吸引并自觉仿效。
对儒家来说,效法楷模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途径,更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通过树立正确榜样向人们反复灌输各种德行。
中国早期许多政治著作中都暗含这一设想。
它们经常描述有修养之人充当他人仿效楷模的责任,赞扬道德楷模在改变众人的行为方面的功效。
换句话说,当道德高尚的榜样存在时,社会的混乱就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根据《论语》的说法,如果当权者以正直来引导人民,那就没人敢于背其道而行之。
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整个中国历史充满了供人民效法而树立的楷模,从古代的崇高人物如关羽(忠诚的楷模)和舜(孝顺的楷模),一直到活着的和邻近的楷模。
楷模理论中另一个信念是,人的行为目的不应是获取财富,而应是做一个模范之人,也就是使他的先天的评价之心和社会倾向得到实现。
“圣人”和“君子”是用来称呼这种榜样的,他们应当享有官职并充作别人效法的楷模。
宿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下·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年羹尧是清代杰出的军事奇才,曾在康雍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被雍正视为股肱之臣,饱受恩宠。
然而这位封疆大吏却最终落得了个________、身败名裂的下场,成了一位悲剧英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________的年羹尧,最终成了雍正痛恨的罪臣呢?随着年羹尧屡立奇功,他居功自傲,并逐渐提拔亲信,笼络势力。
这成为年羹尧倒台的重要原因。
如年羹尧家仆桑成鼎,因平藏之时,随军有功,于是官至直隶守道。
不仅如此,年羹尧________,还对政敌加以参劾,无情打压,致使四川、西安一带的官员均成为年羹尧的心腹。
另外,年羹尧还十分贪婪。
他借口以治理盐枭为名,杀死数十人,甚至围攻民堡,还擅自通过征用正课,私占大量财产,招致朝中官员纷纷参劾。
更为重要的是,年羹尧出入时,竟然要求朝臣下跪相迎,甚至还命蒙古的额驸向其跪拜。
()。
雍正帝对其早已________,将其革职削衔,并命朝中大臣对其加以参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千夫所指声名显赫营私舞弊深恶痛绝B . 千夫所指叱咤风云党同伐异深恶痛绝C . 众矢之的叱咤风云营私舞弊痛心疾首D . 众矢之的声名显赫党同伐异痛心疾首(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借口治理盐枭,杀死数十人,甚至围攻民堡,还径自通过征用正课,私占大量财产,招致朝中官员纷纷参劾。
B . 他借口治理盐枭,围攻民堡,甚至杀死数十人,还擅自通过征用正课,私占大量财产,招致朝中官员纷纷参劾。
C . 他借口以治理盐枭为名,围攻民堡,甚至杀死数十人,还擅自通过征用正课,私占大量财产,招致朝中官员纷纷参劾。
D . 他借口以治理盐枭为名,杀死数十人,甚至围攻民堡,还径自通过征用正课,私占大量财产,招致朝中官员纷纷参劾。
学习资料专题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试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
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判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出现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
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了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察”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了“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该时时注意问“心”,注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
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变过程中,“德”观念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
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打败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
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一试卷语文本试卷总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然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是变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地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从大禹治水到诺亚方舟看中西文化差异古老的文明是从人类与洪水的斗争开始的。
无论是我国的大禹治水传说仍是西方诺亚方舟故事,都说了然在远古洪荒时代已经开始了与洪水抗争的事实。
两个故事在东西方千古流传,积淀了各自的文明,饱含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演绎了多彩的文化世界。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表达了中西文化不相同的世界观。
诺亚靠神的启示,借方舟开避了神降给人们的灾祸,而大禹那么把洪水看作自然现象,带着人民一起用开导的方法战胜洪水;诺亚给人类繁衍留下了种子,但也给人类向上帝后悔自己的罪恶供应了先例,而大禹留给人类的倒是与自然界友善与斗争的思虑。
在中国,一般把宇宙的起源和睁开视为一种健动不息的自然过程,而人那么是宇宙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人要适应宇宙的流程,也就是“天人合一〞。
正是这类宇宙观,使大禹面对洪水,因势利导,不“堵〞而“疏〞,使我们的人民在治水斗争中凝聚一起,形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造就了一种古老的东方文明。
而在西方,却试图为宇宙搜寻一个不变的绝对存在,并从这类绝对存在出发规定万事万物的根本性质。
作为西方文明源泉之一的犹太—基督教神学,就把上帝作为时间和万物的创立者,是上帝拯救了诺亚,从而演绎了西方文明。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表达了中西文化的核心———庄重和激进、娴静和跃动、综合和解析的差异。
面对人类的“罪恶〞,上帝采用的方式是消灭人类。
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9位市统考号、4位班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2.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3. 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
非选择题做在答题卷上。
4.试卷共8页,答题卷共4页,作答时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指定答题处。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采撷./诙谐.狭隘./宁谧.隽.永/隽.秀B.贬黜./矗.立棘.手/冲刺.会.计/会.晤C.奢侈./对峙.侪.辈/跻.身下降./降.服D.吞噬./嗜.好骸.骨/弹劾.薄.弱/薄.暮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郭德纲最近可谓“背”到极点,不仅深陷“圈地”“打人”风波,连苦心经营的德云社也被迫宣布停业整顿。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郭德纲的事业恐就此一蹶不振之时,郭德纲团队却展现了其不俗的危机公关能力。
事出仅半个多月,郭德纲就大有缓过气来之势,曾一落千丈的公众形象也有了卷土重来的可能。
A.苦心经营B.一蹶不振C.一落千丈D.卷土重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B.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C.19岁那年,钱伟长以中文100分,历史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100分考入清华大学,最终进了物理系,而物理他只考了5分。
D.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A.④①⑤⑥③②B.④⑤①②③⑥C.③②①④⑤⑥D.③④①⑥⑤②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安徽省淮北+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讲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随着人推理和预见能力的提高,个体很快就会从经验中学到:假如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通常今后他也会反过来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
出于这种低水平动机,他可能会习得助人的习性。
同时这种表现仁慈行为的习性也会强化其同情心,而同情心是仁慈行为的原动力。
这种习性在许多代以后可以经过遗传而获得。
”②当然,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错误的。
我们现在知道,父母其实是通过教导或者示范而不是通过基因,将习性传承给子女的。
事实上,任何生活经验都不会影响基因的传递。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严格形式上讲,它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没有规定说后天习得的特性也是会遗传的,而在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中对这一点则是有要求的。
达尔文发现了这一美妙性,并重点强调了其理论的这一方面。
但是他仍然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两可的技巧来解决让人费解的问题,例如道德情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当他老了之后。
③1966年,乔治·威廉姆斯提出了一个方法使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更有用,即,不仅去掉最后一句,也去掉关于“推理”和“预见”及“习得”的部分。
在《适应与自然选择》一书中,威廉姆斯回想起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写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有意识的动机需要被纳入进来。
很显然,如果自然选择青睐助人这一行为,那帮助他人之后就有可能反过来获得他人的帮助。
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
”他接着说:“简单地讲,如果个体放大他友善的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那么他就享有进化上的优势,自然选择青睐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优化的性格。
”④威廉姆斯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达尔文无疑明白,并且在其他环境中也有强调)就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朱凤瀚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
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
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
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
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
淮北·宿州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节日,当然要符合岁时活动的特征,每年重复进行,内容相对稳定。
元宵节最初是以地方性、民间性节日的面貌呈现的。
到唐朝,元宵节受到更多的推动,尤其是朝廷和皇帝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元宵节的重要性,而通过唐令确定元宵节为国家节日,作为国家行为的元宵节获得了空前发展。
把传统的民间节日“律令化”,变民间传统为国家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引导风俗的努力,而后世对这些节日的继承证明,唐朝的制度化获得了后世的承认和继承。
就唐代的元宵节而言,已经有研究者使用“狂欢”来形容,其狂欢特性值得重视。
狂欢的社会价值是尽情娱乐与放松,对于任何社会生活而言,作为张弛有度的一部分,狂欢节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狂欢节日,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全民性。
对于狂欢节日而言,必须获得社会各个阶层和人群的认同,认同率越高,狂欢的社会热情越高,狂欢节越成功。
唐朝继承隋朝传统,长安的元宵节继续在娱乐方向发展,而其全民性参与的程度有增无减。
《大唐新语》记载,从“王主之家、贵戚之属”,到“下隶工贾”,“无不夜游”,参与十分充分。
所有人群都认为元宵节与自己有关,这是全民性认同的基础。
第二,娱乐性。
娱乐作为人群生活,需要是绝对的,不论贵贱、高低,凡社会人群都是一样。
所以,节日必须具备娱乐性,才会获得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
从隋朝开始,元宵节的娱乐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传统中的与祭神相关的“神圣性”则渐渐褪色。
密★启用前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淮北·宿州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狂欢逐渐成为元宵节的核心内容”有误,“核心内容”是“娱乐”。
2.C【解析】“文章层层深入”有误,所论三点为并列结构。
3.D【解析】A项前后条件关系不成立,且“获得后世的承认和继承”为“唐朝(对元宵节)的制度化”;B项原文表述为“节日必须具备娱乐性,才会获得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C项前后分句没有逻辑联系。
4.C【解析】“TOTO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TOTO海外事业部整体销售量中,中国销售量占了一半左右”。
5.C【解析】“不仅由于它更为方便、卫生”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新厕所”特征,并非“中国传统粪便处理”。
6.(1)政策层面,既要有高层宏观决策,又要有基层协调配合。
(2)意识层面,要调动民众的积极参与,也要激活社会组织。
(3)技术层面,既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又要发扬传统生态理念。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C【解析】“在城市里很好地生活”并不是“骆驼”的“理想”,“骆驼”的理想是在城市里拥有一只骆驼,或,在现实生活中安顿他的情感。
8.(1)“我”是比较现实的打工者,我不会因为怀旧去添置现实生活中没有丁点作用的石磨或水车;(2)“我”也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但“我”不在现实中安放,“我”通过创作小说去“构建”;(3)“我”重视友情并尊重他人,“我”曾为离别而伤感,又为“骆驼”拥有骆驼而“十分佩服”。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1)“南海驼铃”是打工者“骆驼”渴望的生活图景,在南海生活,而能有乡音相随;(2)“南海驼铃”象征所有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精神需求,寄寓了普遍的情感与思虑;(3)“南海”终无“驼铃”,暗示有些理想总与现实难以相容,抒发了作者的深沉慨叹。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11.A【解析】“是汉代设立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解说错误,“孝廉”是一种“察举考试”。
12.D【解析】“晋愍帝亲自拜”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帝遣大鸿胪辛攀拜”。
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联考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的结果。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A.催化一脉相承各有千秋B.催生相辅相成各有千秋C.催生一脉相承平分秋色D.催化相辅相成平分秋色2.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①千秋绝唱消魂句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词里红瘦咏海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在那种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①④②③⑤B.②④③⑤①C.④①②③⑤D.④②③⑤①4.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富有悠闲生活意味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
究其因,千百年来,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在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都占有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走近书院,不只是重温其昔日荣光,也不只是向先贤致敬,而是感受氤氲其中的文化气质,聆听的历史跫音,挖掘意蕴深刻的时代价值。
这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具有深意的梳理;也不是式的巡视,而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进文化认同。
书院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文化与学术的标志。
走进书院,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文化精神的灵魂所在。
()。
当我们走进书院,深情抚摸书院文化,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从的卷帙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先贤思想中赞叹我国人才辈出。
文化自信从何处来?不是来自抽象的宣教,也不是来自盲目的自大,而是来自肥沃的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举足轻重薪火相传浮光掠影浩如烟海B . 举重若轻薪火相传浮光掠影星罗棋布C . 举足轻重弦歌不辍走马观花浩如烟海D . 举重若轻弦歌不辍走马观花星罗棋布(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走近书院,有益于感受文化底蕴B . 当我们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C .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D . 当我们走近书院,文化自信油然而生(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B . 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关怀、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C . 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关怀、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D . 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统一精神,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下·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块诊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番茄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爱之情便__________。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
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赠予的爱称——西红柿。
可是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才在餐桌上_____________。
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
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
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
但最终总会出现_________的人。
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
有一天,他___________吃下了一颗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回味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去见上帝。
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食欲大增。
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
现在,无论中餐、西餐,番茄都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与时俱进崭露头角敢作敢为鬼使神差B . 与日俱增崭露头角敢为人先阴差阳错C . 与日俱增初露头角敢为人先鬼使神差D . 与时俱进初露头角敢作敢为阴差阳错(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B . 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C .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淮北·宿州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节日,当然要符合岁时活动的特征,每年重复进行,内容相对稳定。
元宵节最初是以地方性、民间性节日的面貌呈现的。
到唐朝,元宵节受到更多的推动,尤其是朝廷和皇帝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元宵节的重要性,而通过唐令确定元宵节为国家节日,作为国家行为的元宵节获得了空前发展。
把传统的民间节日“律令化”,变民间传统为国家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引导风俗的努力,而后世对这些节日的继承证明,唐朝的制度化获得了后世的承认和继承。
就唐代的元宵节而言,已经有研究者使用“狂欢”来形容,其狂欢特性值得重视。
狂欢的社会价值是尽情娱乐与放松,对于任何社会生活而言,作为张弛有度的一部分,狂欢节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狂欢节日,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全民性。
对于狂欢节日而言,必须获得社会各个阶层和人群的认同,认同率越高,狂欢的社会热情越高,狂欢节越成功。
唐朝继承隋朝传统,长安的元宵节继续在娱乐方向发展,而其全民性参与的程度有增无减。
《大唐新语》记载,从“王主之家、贵戚之属”,到“下隶工贾”,“无不夜游”,参与十分充分。
所有人群都认为元宵节与自己有关,这是全民性认同的基础。
第二,娱乐性。
娱乐作为人群生活,需要是绝对的,不论贵贱、高低,凡社会人群都是一样。
所以,节日必须具备娱乐性,才会获得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
从隋朝开始,元宵节的娱乐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传统中的与祭神相关的“神圣性”则渐渐褪色。
神圣性多与禁忌相伴随,而与娱乐相违背。
从开元后期始,时常由政府出资促成官员们的游乐活动,并努力推动整个长安的娱乐活动。
而元宵节获得国家法律的认可,尤其是拥有特定假日,这就为元宵节的娱乐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
现在可以看到的唐代文字记载,元宵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娱乐,神圣禁忌、政治纪律、道德教化等等,在元宵节的狂欢中,一切为娱乐让路。
第三,丰富性。
唐代,都城长安的元宵节所持续的时间尚不确定。
从隋朝的记载来看,正月十五不过是起点,庆祝活动常常进行到月末。
唐代元宵节,最初是一日假,从天宝三载之后,延长到三日假,那么狂欢活动就有了连续三日进行的条件。
但不管是一天还是三天,狂欢活动必须有足够多的内容,否则没有办法填满假日。
元宵节,给人印象最深的通常是燃灯,先天二年,玄宗的巨大灯轮竟然燃放五万盏灯。
因为元宵节燃灯事项最突出,后来也称元宵节为灯节。
当然,灯下踏歌、戏剧展演和美食供应等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其实,包括元宵节在内的唐代法定节日,都多少带有娱乐化的倾向,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节日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健康的,具有必要性。
(摘编自孟宪实《元宵节在唐代的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宵节作为岁时活动,到唐朝借助律令转变成一种国家行为,从而获得空前发展。
B.隋唐时期,狂欢逐渐成为元宵节的核心内容,甚至违背了与祭神相关的神圣禁忌。
C.唐代的元宵节假期由一日增加到三日,但实际上庆祝活动所持续的时间尚不确定。
D.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唐代的元宵节娱乐项目丰富多彩,而燃灯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明确唐朝把民间节日“律令化”,接着分析社会狂欢节日的基本要素。
B.文章援引《大唐新语》的内容,意在论证元宵节狂欢的成功离不开全民参与。
C.文章层层深入,论述社会狂欢节日三个要素的不同特点及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D.文章以唐朝的元宵节为例,论证娱乐性狂欢节日对社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朝时朝廷和皇帝对元宵节的重视、引导与推动,使元宵节获得后世的承认和继承。
B.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是娱乐性成为节日必备属性的前提,是绝对需要。
C.内容不够丰富,就无法填满元宵节三天假期,为此唐朝政府甚至出资推动娱乐活动。
D.带有娱乐化倾向的元宵节,作为社会生活张弛有度的一部分,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小厕所,大民生。
厕所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推进“厕所革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仅景区、城市要搞好厕所,农村更要来场“厕所革命”。
既抓好硬件建设,也注重养成文明如厕习惯,既讲究清洁干净,又兼顾经济实用,让“厕所革命”成为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推进“厕所革命”促进社会文明》,2017年11月27日)材料二:中国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已经引起了多个邻国的注意。
2017年12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访华时,曾提出两国可在新的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就包括高质量的厕所。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厕所外交”为中日两国改善关系创造机遇。
日本将在技术支援和卫生教育领域作出贡献,借此强化中日合作。
另外,中国的“厕所革命”也为日本的有关企业带来了商机。
在日本著名企业TOTO海外事业部整体销售量中,中国销售量占了一半左右。
2018年11月6日,比尔·盖茨在北京举行的“新世代厕所技术博览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开展的“厕所革命”,将为全球创造60亿美元的新商机。
(摘编自刘霞《中国厕所革命,与全球合作共赢》,《中国周刊》2018年第12期)材料三:国家旅游局连续三年在春节后召开全国厕所工作现场会,“厕所革命”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号工程”,旅游厕所质的飞跃,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南方日报》10月8日报道:“没想到几间小小的公厕,对拉动乡村旅游的人气这么重要。
”但在推进“厕所革命”中,“九龙治水”的弊端尤须注意。
卫生系统、城管系统、旅游系统、交通系统等往往各自为战。
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政府部门出力多大、用力多勤,自上而下的推动也有力有不逮的地方。
没有民众的主动参与,没有社会组织的大力配合,“厕所革命”终究是政府的独角戏,已经给民众带来的幸福感也可能难以为继。
数年前,比尔·盖茨斥巨资在全世界资助奖励“重新发明厕所”,要求廉价、可持续、绿色环保,并实现物质再利用。
依靠科技的创新,发挥市场的推动力,让百姓成为厕所治理和改进的主体,厕所在塑造文明过程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肖罗《上下联动推进“厕所革命”》,《光明日报》2017年12月7日)材料四:水冲式厕所被誉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重大发明之一。
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厕所,需要再次革命!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曾经得到很多西方学者的赞叹。
1909年,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富兰克林·H·金远涉重洋,考察了中国、日本和朝鲜三个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他说:“中国、朝鲜、日本农民实行的最伟大的农业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
而美国和欧洲每年倒入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的100万成年人的粪便中,含氮大约579.43万到1200万磅,钾大约188.19万到451.1万磅,磷大约有77.72万到305.76万磅。
”中国的粮食要自给,钾肥和磷肥是最重要的肥料之一。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进口国,硫磺进口量占需求量60%以上,已经探明磷矿储量也只够消耗不到一百年。
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很大程度掌控在国外几个硫磺和钾肥公司手里。
欧洲源起的“厕所革命”,用水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
中国需要厕所再革命——用方便、卫生、粪便资源化的新厕所,革除水冲厕所。
(摘编自陈波《厕所再革命》,《中国周刊》2018年第12期)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景区和城市要搞好厕所,广大农村的“厕所革命”,因为设施不足和习惯不良等因素尤显迫切。
B.“厕所革命”被认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既有民生建设的考虑,又有旅游经济的计算。
C.中国的“厕所革命”给全球带来了新的商机,其中,日本著名企业TOTO占据了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
D.虽然水冲式厕所“对人类影响”重大,但因为“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也需要革除或优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厕所革命”不能持续推进,如果民众的幸福感最终难以为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受到重要影响。
B.从当前来看,“厕所革命”不仅促进了旅游发展,优化了国民生活,也可以为改善国际关系创造机遇,推动合作共赢。
C.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之所以深受西方学者赞叹,不仅由于它更为方便、卫生,更由于它的粪便资源化反哺了农业生产。
D.学者陈波呼吁的“中国厕所再革命”,从本质上来讲,并不能脱离“厕所革命”而另立,但在内涵上有别于一般认识。
6.中国的“厕所革命”应如何深入推进?请结合材料分层面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南海驼铃茨平他说他叫骆驼,骆驼的骆,骆驼的驼。
我脑子里立即出现一片沙漠。
沙漠起伏,流淌着线条的韵感。
有支驼队在慢慢地移动。
夕阳西照,骆驼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驼铃声随风而过。
我说,你应该叫沙漠王子。
骆驼盯着我,脸上呈现些微的不快,说:你是说我来自沙漠吗?我说:骆驼难道不是来自沙漠?真是太可笑了。
骆驼显然有点激动,说,你是被电影电视误导了。
它只是沙漠中的车队,它并不在沙漠中生活。
你想想,骆驼那么能吃,而沙漠中一根草都没有,不会被饿死呀?这是常识。
这的确是常识,上小学时老师就讲过,骆驼特别能吃,因为能吃才能饿,才能驮着货物带着行人走过大沙漠。
我在想,骆驼老是不厌其烦地说他叫骆驼,还要加上“骆驼的骆,骆驼的驼”,他一定是对这名字情有独钟,便自作聪明地想,他一定居住在水草肥美的地方。
我又一次猜错了。
骆驼说,水草肥美是草原,我老家在大西北。
以前我们那儿有很多骆驼,现在快没了。
骆驼神色有点伤感。
好像骆驼快没了,对他是种严重打击。
骆驼是沙漠中的车队。
现在呢,天上有飞机地上有火车,到处是高速公路,不用骆驼,一样能穿越大沙漠。
人类对于失去实用价值的物种,总是毫不犹豫地扔掉。
骆驼变少甚至消失,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对于个体的人,比如他,曾生活在有骆驼的地方,自然会与骆驼产生感情,自然会伤感。
我与他,是在南海一家工厂里相遇的。
他把我当朋友了。
我也把他当朋友。
下了班,吃过晚饭,我们会一起跑到外面去逛街。
更多的时候,是蹲在厂门口,一边聊天,一边看路上奔跑的汽车。
这时,我会掏出烟来抽,当然也要递一支给他。
他使劲地摆手:我不会。
我说不会可以学,学抽烟又不是学造原子弹。
他说:抽烟这事我是坚决不学,烟这鬼东西会上瘾,那要多少钱来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