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精编版
- 格式:pptx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11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的计算教学。
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进一步深化,是后面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较复杂的计算教学中的一项不可确少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必要。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按正确的计算顺序计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应用正确的计算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⑵能力目标:学生能激发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得到发展。
⑶情感目标:学生能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美的魅力;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并适时地得到思想教育。
5、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1、笔算要求。
2、计算顺序。
3、约等号的写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是:1、相同的数位对齐。
2、估算的意识。
二、灵活多样说学法、教法1、说教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说学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计算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三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计算错误、方法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1. 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2. 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2. 教学难点: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规律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回答,并引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内容;2. 新课学习: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首先,教师出示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计算方法;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通过学习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一个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的估算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4的情境图。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道六年级来了234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整理有用信息: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部分学生尝试解答,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3+234.(板书)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呢?相信同学们学习过今天的知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探究新知1.探究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先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概有多少人。
那这道题该怎么估算呢?学生可能的估算方法:(1)将223看成200,234看成200,这样子算出200+200=400,可知223+234大于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所以这种估算不合理。
(2)将223看成220,234看成230,这样子算出220+230=450.因为223>220,234>230,所以223+234>450,因此座位不够。
(板书)2.总结归纳。
在估算时,我们要寻找到最佳的办法——将三位数估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巩固练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估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怎样估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一道题目。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4.5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4.5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问题。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三年级上册,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47页至第4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这些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练习题:准备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箱苹果,共有120个,然后又买了一些,一共有了150个。
请问,小明的妈妈又买了多少个苹果?”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课件,向学生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注意数位的对齐,以及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例题为例,讲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过程。
例如:345 + 216 =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农场有鸡和兔子共计230只,鸡的数量是兔子的两倍。
请问,农场有多少只鸡和兔子?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1. 数位对齐2. 相同数位相加(减)3. 进位(借位)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人教新课标教案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作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在面对较大的数字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他们通过估算的方法,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我们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如何使用估算方法,对三位数进行加减运算。
具体内容如下:1. 回顾加减法的运算规则;2. 学习三位数的组成和数位;3. 学习如何将三位数进行拆分和重组,以便于计算;4. 学习如何通过估算,快速得出三位数的加减结果。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学生能够通过估算方法,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拆分和重组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如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2.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估算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运算规则;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计算大量数字的情况?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三位数的组成和数位;2. 讲解如何将三位数进行拆分和重组,以便于计算;3. 讲解如何通过估算,快速得出三位数的加减结果。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456 + 321;2. 引导学生使用拆分和重组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3. 引导学生使用估算方法,快速得出结果。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567 + 234;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3. 集体讲解答案。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三位数的加减估算;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估算方法,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出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在黑板上展示例题和练习题的解题过程。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的计算教学。
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进一步深化,是后面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较复杂的计算教学中的一项不可确少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必要。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按正确的计算顺序计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应用正确的计算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⑵能力目标:学生能激发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得到发展。
⑶情感目标:学生能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美的魅力;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并适时地得到思想教育。
5、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1、笔算要求。
2、计算顺序。
3、约等号的写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是:1、相同的数位对齐。
2、估算的意识。
二、灵活多样说学法、教法1、说教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说学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