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 全一册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93.00 KB
- 文档页数:55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出品人:审核人:时间: 10、1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三、当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课题:地球的运动 _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运动的意义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新-课-标-第-一-网(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方向;4、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3.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4页“活动”1题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探究问题】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4、教师点评【探究结论】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5、拓展延伸:你还知道用那些知识或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二)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4、教师点评:⑴平均半径...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拓展延伸:地球的表面积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假如你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序言与同学们谈地理【学习目标】: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想一想、做一做(读课本P1——P2页内容回答):1、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非高原的选手为什么在国际长跑中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江浙一带为什么多丝绸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本P2——P4页内容回答1、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于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学习地理的目的:能使人们了解________的奥秘,了解一些_________、________现象,会用地理的_______和_______看待身边的事情,更科学的选择、安排_________和________.3、“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 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 D.语言和宗教2.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B.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文盲率大大降低C.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的D.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B.因地制宜,扬长避短C.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D.具备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过去山坡上种粮食,收成不好,现在改种果树,效益好了,其原因是()A.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B.能够综合的分析问题C.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D.粮食价格低,水果价格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3.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等地理事物【学习过程】:一、读一读、找一找(读课本P3页图1.2和P3页活动题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出品人:审核人:时间:10、13●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究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研究:(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匀称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毗连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协作、探讨、展现: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 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不是相称?(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纬经线线定与地轴并且环绕地连接两极并与纬义球的圆圈。
线相交的半圆。
圆弧状况长长度,最长,所有长度度往南北极逐渐收缩,最后成一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3)、南亚的主要国家(7国)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一、温故知新4)、西亚的主要国家(写10个)说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世界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5)、中亚的主要国家二、读一读、找一找1、请同学们读2页教材及图 6.1(“东西两半球图”)回答,亚洲在哪个半球?6)、北亚的主要国家小结:亚洲主要位于和。
【学习自评】2、读图 6.2“亚洲的范围图”,看亚洲相邻的大洋和大洲是什么?一、选择题读亚洲范围示意图,回答第1~3 题。
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南面是洋、北面洋、东面洋。
2)、亚洲的西北是洲,以、、、、、为界。
3)、西南临,以为洲界;4)、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三、读课本P4页内容完成1、亚洲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是世界上的大洲,也是世界上、的大洲。
2、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1 .图1 中的①地点的经、纬度是()为、、、、、6个地区A .(150°,40°)B .(150°N,40°E)四、比一比,看谁找得多1)、东亚的主要国家:(5国)C .(150°E,40°N)D.(150°W,40°S)2.图1 中的②是()2)、东南亚的主要国家(11国)A.中南半岛 B .印度半岛 C .朝鲜半岛 D .阿拉伯半岛3. 右图1 中箭头③指示()A. 正北方B. 正南方C. 正西方D. 正东方14.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课堂作业】(100 分) A.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 白令海峡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 5. 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A.非洲B.北美洲C.南极洲D.亚洲A.东半球、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6.下列有关亚洲位置的说法,错误的是()2.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A.亚洲的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B.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3、亚洲的半球位置是位于( )C.亚洲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D.亚洲的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A、西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7.与亚洲仅以海峡相隔的大洲是()C、东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A.非洲B.大洋洲C.北美洲D.欧洲4、按顺时针方向,围绕亚洲的大洋是,(,)8.下列水域位于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上的是()A、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A.黑海B.死海C.红海D.南海C、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D、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二、材料题从给定的材料中获取信息,仔细观察右边亚洲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重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以西的地方称为“”,后来,亚细亚成为的名字,欧罗巴成为的名字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这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陆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4、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②欧洲全部在,主要在③欧洲北临,西临,南临,东临,西南隔海峡与相望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2、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巩固练习】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说明了亚洲的地面起伏,高低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中,、的面积广大,地势高,低③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洲的分界线,连接了海与海【课堂小结】1、读图1-1,找到下列地形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2、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河流)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②影响气候的因素③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气候要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分析气温,根据所在的维度位置说明所处的温度带,分析降水,根据纬度、海陆位置1、亚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之间,跨三带,亚洲有、、气候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距海近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距海远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③地形因素:地形复杂,起伏大,同一纬度不同海拔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综上,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2、季风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差异造成的②简述亚洲季风的成因③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读图1-8 1-9,思考季风风向的成因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3、欧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以气候类型为主②海陆位置:距海,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③和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广二、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1、亚洲的河流①读图1-1,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注入太平洋的:、、、、注入印度洋的:、、注入北冰洋的:、、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第一,大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成因:亚洲的地势第二,内流区面积广大成因:亚洲低于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喝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世界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的河流,发源于,在我国称为2、亚洲的湖泊读图1-1,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3、欧洲的河流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运输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部分是(内、外流河)④读图1-13,分析多瑙河流经、、、、、、、、⑤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内河航运中的价值: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巩固练习】1、亚洲与欧洲相比,气候最显著的差异是A 年降水量大B 年平均气温高C 大陆性显著D 年温差较小2、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A 多瑙河B 莱茵河C 第聂伯河D 伏尔加河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同为亚欧大陆,在西岸主要分布着气候和气候两种,而东岸则相对复杂,自北向南依次为A B C D 而广大的内陆则为气候②说说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4、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大陆性海洋性5、简述欧洲的河流特征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人口、国家、民族)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民族、语言、政区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洲的人口1、现状①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亚洲有个,分别是、、、、、②亚洲的人口稠密区是,这里自然条件,人口稀疏区是,这里自然条件2、问题亚洲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会带来等一系列的问题二、欧洲的人口1、现状欧洲人口居世界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的一个大洲,城市人口比重,近年来,欧洲出现现象2、问题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面临等问题三、亚洲和欧洲的民族1、亚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洲,现有民族,亚洲多民族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有、2、欧洲多民族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有、四、亚欧的地理分区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欧洲分为、、、、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实际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的概念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时区换算【学习重难点】计算时差、区时【自主互助合作学习】1、地方时:2、世界时:3、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时区,西经度代表时区(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①余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②余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③余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4、区时(1)含义:(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①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为中心,东时区用号表示,西时区用号表示,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小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例一: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例二: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例三: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四: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注: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巩固练习】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 7时B 9时C 15时D 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 6月7日11点B 6月8日1点C 6月7日9点D 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 14点B 16点C 6点D 22点第一章第二节非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科目:七年级地理课型:新知探索课授课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课的目的、意义。
3.掌握一些学习地理学科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世界和祖国的千姿百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习地理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知道地理知识跟人们生活、生产、军事国防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自主学习】一:地理学科内容1、把课本P2的空白小卡片再补充一下。
2、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可能是;夏季,南方地区的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有。
(各举一例即可)3、小明喜爱吃葡萄干,在商店选购时,一般应选择其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新疆)的商品。
4、地理与生产建设关系密切,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在你的家乡主要农作物有。
探究二:1、我国江浙一带为什么多丝绸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南省的人们为什么要修筑梯田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本P3第四幅图介绍了意大利威尼斯这个城市有特点。
【典例分析】下列不是常见的地理现象的是()A、太阳的东升西落B、地球昼夜的变化C、四季的变化D、交通事故的发生【检测反馈】1、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D、语言和宗教2、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B、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文盲率大大降低C、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的D、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B、因地制宜,扬长避短C、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D、具备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过去山坡上种粮食,收成不好,现在改种果树,效益好了,其原因是()A、因地制宜,扬长避短B、能够综合的分析问题C、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D、粮食价格低,水果价格高地球和地球仪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4.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东经160°,纬度0°D.西经20°,纬度0°5读下图回答:1.写出A、B两点的纬度:A_____、B_____2.写出C、D两点的经度:C_____、D_____A点在_____(南、北)半球。
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
目标
本导学案的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
一、地理基础知识
- 研究地理学科的定义和意义。
-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
- 掌握地球上的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 了解中国的位置和国界。
- 了解中国境内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
- 掌握中国的气候特征和主要气候类型。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关系。
- 掌握地理环境对人类农业、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
- 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四、地理信息技术
-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 掌握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等工具进行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五、地理实践活动
- 参观当地的地理景观,了解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
- 进行地理考察和调查,积累地理实践经验。
- 制定地理研究项目,发掘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
通过研究和探索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提高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的主要内容。
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能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能记住纬线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
难点:纬线的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2.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______最大周长约:__________表面积:__________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纬线和纬度4.赤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纬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纬线的形状是______最长的纬线叫_______,最短的叫________。
7.从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9.南北半球分界线是____________。
10.读图1.6,为了把各纬线加以区分,我们给他们划分了纬度,请回答:(1)0度纬线叫________,90度纬线叫________。
(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用_______区分,_______纬线不标注11.度数自南向北增加的是____纬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____纬度。
12.________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英文字母“_____”表示;_______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英文字母“______”表示,南北纬各________度。
13.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_____度。
14.低纬度地区是_____________,中纬度地区是_____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导学案目录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2)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2) (5)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1) (9)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2) (11)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 (14)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2) (16)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1) (19)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2) (22)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1) (24)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2) (27)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俄罗斯(1) (29)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俄罗斯(2) (32)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1) (35)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2) (38)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欧洲西部(1) (41)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学效检测(2) (46)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 (51)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澳大利亚(1) (53)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澳大利亚(2) (56)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 (59)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1) (62)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2) (65)第十章极地地区(1) (67)第十章极地地区(2) (71)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自学内容: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自学目标:1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自学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自学过程:一、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说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二、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序言与同学们谈地理【学习目标】: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想一想、做一做(读课本P1——P2页内容回答):1、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非高原的选手为什么在国际长跑中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江浙一带为什么多丝绸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本P2——P5页内容回答1、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于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2、学习地理的目的:能使人们了解________的奥秘,了解一些_________、________现象,会用地理的_______和_______看待身边的事情.【学习自评】1.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 B.河流和湖泊 C.思想和感情 D.语言和宗教2.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 B.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文盲率大大降低C.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的D.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B.因地制宜,扬长避短C.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D.具备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过去山坡上种粮食,收成不好,现在改种果树,效益好了,其原因是()A.因地制宜,扬长避短B能够综合的分析问题 C.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D.粮食价格低,水果价格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 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3.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等地理事物【学习过程】:一、读一读、找一找(读课本P3页图1.2和P3页活动题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证据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二、看一看、想一想(读课本P2页图1.1)1、人们对认识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漫长的过程。
2、哪位航海家以实际考察的形式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_______他是哪个国家的航海家?_______代表哪个国家出海的?_______三、读一读、记一记(读课本P3页图1.2)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有哪些?赤道周长:___________ 表面积: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四、读课本P4页内容完成地球仪:人们仿照_____________,并且按一定的________把它_________,同时在它的表面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表示各地理事物的模型。
【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2.以下关于地球仪的正确描述是( )A.它是地球的模型B.它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C.它是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示的事物D.它能真实的反映地貌3、读课本P2地图回答: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为()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 印度洋、下西洋、太平洋4、地球的形状是()A.两极部位略扁的的球体B.与地球仪一样的正圆形C. 很不规则的形状D. 是一个扁球体5、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地面高低起伏B海边观船,先见桅杆C、登高可以望远D、麦哲伦首次成功环球航行6、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A.5.1亿K㎡B.5.1亿KmC.4万KmD.6371Km7.连线题。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纬线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地球自转轴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8、比一比、谁完成的好。
自制地球仪模型。
(课本P4活动题)第一节地球和地仪(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看图总结说出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2.看图说出、识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习过程】一、找一找、读一读(读课本P6、P7页内容完成):在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________,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________;经线和纬线各有________条。
三、动动手、描一描:1、1.11图中描出赤道、20°W、160°E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_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
四、说一说、议一议(读世界地形图)1、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
2、东西半球分界线为什么不用0°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而用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算一算、想一想:1 、和 150°W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_______和 66°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___2、经线圈的组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自评】1.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西方向的起点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赤道B. 20 °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C.20 °WD. 本初子午线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90 °EB. 60 °WC.150°WD. 0 °3、以下关于经纬线的正确说法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C、纬线长度都相等D、地球上有360条经线4、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极圈B、赤道C、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点B、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穿过C、全球所有经线都不等长D、除赤道和极点外,相同度数的经纬线都有两条6、下列纬线最长的是()。
A、10°SB、20°NC、45°ND、60°N第一节地球和地仪(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
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东西、南北半球位置。
【学习过程】一、忆一忆、做一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二、合作探究:1、南北半球的判定:10°S______半球 75°N______半球2、东西半球的判定:35°E ______半球 170°E ______半球13°W ______半球 50 °W_____半球三、读课本8页内容,完成:1、经纬网是_______或______上由_______和_______交织组成的网。
2、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_________来确定。
3. 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A.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B.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状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2、小明对小龙说:“我爸爸曾经去过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
”小明的话是真的吗?你知道小明爸爸所去的地方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地点中既属于西半球又属于南半球的是()A、19°W 10°SB、5°W 40°NC、160°W 30°ND、140°W 30°S4、写出图中直线型经纬网中A、B、C、D、各点经纬度。
A 、;B 、;C 、;D 、。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使用时间:年___月___日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传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2、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学习过程】一、读一读、找一找(课本P9页内容完成)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产生现象:二、想一想、议一议(1)、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吗?(2)、凭你的感觉,你认为东边的人和西边的人相比,谁先看到太阳?三、动动手、做一做(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北极俯视球仪,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俯视球仪,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时针方向。
【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下图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B.30天C.三个月D.24小时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C.昼夜更替D.昼夜4.地球自转时( )A.以一年为周期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C.总是自西向东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 )A.有公转运动B.有自转运动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D.地球本身不发光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 哥白尼D.布鲁诺7.2020年元旦最早出现在下列城市中的( )A.中国北京B.日本东京C.印度的孟买D. 伊朗的德黑兰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使用时间:年___月___日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