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寓言两则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全文注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yù yán liǎng zé揠苗助长gǔ shí hòu yǒu gè rén ,tā bā wàng zì jǐ tián lǐ de hé miáo zhāng dé kuài xi ē,tiān tiān dào tiān biān qù kàn 。
kě shì yī tiān ,liǎng tiān ,sān tiān ,hé mi áo hǎo xiàng yī diǎn ér yě méi zhǎng gāo 。
tā zài tián biān jiāo jí dì zhuǎn lái zhu ǎn qù,zì yán zì yǔ dì shuō:“wǒ dé xiǎng gè bàn fǎ bāng tā men zhǎng 。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石阶笑着问:“你这是给我洗澡呢,还是替我搔痒?如果你是给我洗澡,我嫌这水大少;如果是替我搔痒,我嫌你的力气大小。
”水滴说:“我既不是给你洗澡,也不是替你搔痒,我是想把你滴穿。
”石阶听后,一阵大笑:“哈哈,把我滴穿?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能把石头滴穿。
”水滴没有说话,只是一滴又一滴地往下落。
一年又一年,不知多少年过去了,雨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2、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农夫,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飞快地跑着。
野兔跑得大急,竞一头撞在田边的一棵大树桩上,死了。
农夫赶快跑过去,从地上捡起这只野兔。
他高兴极了,心想: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
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寓言两则一: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寓言两则二: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1、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
2、理解寓言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理念】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导入新课1、“寓言知多少”──调查学生对寓言的了解和积累。
2、寓言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概述,老师总结。
3、引出课题──《白兔与月亮》。
(课件展示。
)三、简介(课件展示。
)四、熟悉课文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
3、字词检查。
(课件展示。
)五、复述课文1、概括复述要点。
(课件展示。
)2、抽生复述。
(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脉络,总结寓意(课件展示。
)七、体验与反思(课件展示。
)八、知识延伸(课件展示。
)九、小结全文(课件展示。
)十、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2、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第二课
寓言两则
会认字:会写字:m1o f% zh~ su#m1o d&n f% c! su# 矛弗盾祠拼音拼音
弗遂
矛遂
卮
m1o
矛盾
长矛
他举起长矛,刺向敌人。
f%
自愧弗如
在这个领域,和张宇比起来,我真的自愧弗如。
zh~
卮酒
漏卮
古时候,人们用卮来盛酒。
su#
遂心
遂愿
爷爷终于买到了他喜欢的骏马图,这下他可遂愿了。
m1o
上下结构
矛盾长矛
一个楚国人在卖他的矛和盾。
矛部
d&n
半包围结构
矛盾盾牌他们之间有很深的矛盾。
目部
f%
独体结构
自愧弗如
在这个领域,和张宇比起来,我真的自愧弗如。
乙部
c!
左右结构
祠堂宗祠
每年清明,爸爸都要回老家的祠堂祭祀。
礻部
su#
半包围结构
遂心遂愿
爷爷终于买到了他喜欢的骏马图,这下他可遂愿了。
辶部。
【导语】课⽂由《亡⽺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组成,分别说明了⼀个深刻的道理。
《亡⽺补牢》讲的是⼀位养⽺⼈修⽺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为了让秧苗长得快⼀点,⽽把秧苗拔⾼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语⾔浅⽩,道理易懂,适合⼆年级学⽣阅读学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能分⾓⾊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内容,体会寓⾔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理,做事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揭⽰的含义 第⼀课时 (⼀)导⼊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第12课《寓⾔两则》。
板书,提醒 谁想展⽰⼀下你的预习作业,教⼀教⼤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字:疲筋 2.认读⽣字词,理解词义. yù zé jiāo jīn pí mèn 寓⾔两则 焦急 筋疲⼒尽 纳闷 3.读通课⽂ 4.按课⽂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因为想让⾃⼰的⽲苗就把⽲苗结果。
告诉我们。
⽣:寓⾔就是⽤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个道理。
(⼆)⾃读⾃悟,理解课⽂内容 1.⾃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读准⽣字新词。
标出⾃然段序号。
(2)理解⽂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读⾃悟: (1)这篇课⽂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先咱们就要揣摩⼀下⽂中这个⼈的动作语⽓,把⾃⼰当作这个⼈,来,⾃⼰试着读读课⽂。
(2)把你认为读的的⼀段读给⼩组的⼈听听,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 (1)第⼀⾃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苗快点长⾼)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段中还有那些地⽅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二年级上册寓言故事
1.《狼和小羊》
有一天,小羊在河边喝水,狼在上游。
狼看见小羊喝它的水,就生气了。
他对小羊说:“你为什么喝我的水?”小羊回答说:“河流是公共的,我喝的水对你的水没有影响。
”狼说:“你应该为我的水付钱!”小羊说:“等你的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时,我一定会付钱。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而不是试图强加自己的规则。
尽管小羊没有直接损害狼的利益,但狼的反应是出于对权利的误解和对他人的不尊重。
2.《农夫与蛇》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
农夫把它放在怀里,想要温暖它。
当蛇醒来时,它咬了农夫。
农夫感到悲伤和后悔,因为他本可以救蛇,但他的善良却被回报了恶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我们友好和感激。
有些人可能会利用我们的善良和慷慨,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他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尽管农夫想要帮助蛇,但蛇的咬伤证明了对那些不值得的人的善良可能不会有好的回报。
寓言两则优秀4篇寓言两则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
认读4个字。
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自相矛盾》。
2.有感情地朗读并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准备:准备矛和盾的道具、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二、理解题意。
寓:寄托,包含。
寓言即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三、理解寓言内容。
分小组自学,要求:1、利用字典学习生字、词。
2、读课文,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困)四、检查汇报。
1、字形:矛盗2、字义:矛→(进攻)盾→(防守)(书上)锐利→刀锋尖而快俺→我3、寓言内容形式:3分钟准备,可以通过读(分角色)或讲故事或演课本剧的形式把内容介绍给大家。
(大家可以对他们的表演提建议或意见)五、我们了解了寓言内容,请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2、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六、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哑口无言,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事,怎样避免?八、读课文,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盾→不论什么矛都戳的穿课后反思: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
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三、检查预习1、投影:形近字组词哑()掩()盗()偷()雾()当()亚()淹()盒()愉()零()铛()2、字义: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
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
“弗能应”:不能够回答。
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
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
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