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走向——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2011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应邀出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中国发展学会举办的主题为―中国的国际融合:前景与挑战‖的2011中国发展论坛,并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发展论坛上的演讲2011年1月22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Mutual Benefit Through Collaboration – China & the World--Keynote Speech by H.E. Ambassador Liu Xiaoming at the LSE China Development Forum201122 January 2011, LSE, London尊敬的戴维斯院长,女士们,先生们:Sir Howard Davies,Ladies and Gentlemen,首先,感谢戴维斯院长的盛情邀请,使我有机会来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发表演讲。
May I begin by thanking Sir Howard for this honour of speaking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其实,我与LSE还很有缘分。
这是我第二次访问LSE。
上一次是我刚上任不久来LSE出席―汉语桥‖英国赛区的预赛。
那是我来英国后的第一场公共活动,也是第一次演讲。
由于预赛在LSE举行,又逢虎年,英国选手个个虎虎生威,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蒋思哲(Stewart Johnson)获特等奖,开了英国选手在世界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总决赛中夺冠之先河。
他们应感谢LSE给他们带来的好运。
(In fact, this is my second visit to the LSE. I made my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and first speech as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the UK at the LSE. That was when I attended the Ninth Chinese Proficiency Competition here. As the competition was held at LSE, and it was shortly after the start of the year of Tiger, every British contestants put on a vigorous an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m glad that Stewart Johnson,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at SOAS wo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UK, and went on to win the top prize in Beijing, becoming the first ever British student to win this prize. Maybe he should thank the LSE for this good luck.)In fact, this is my second visit to the LSE. I made my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and first speech as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the UK at the LSE. That was when I attended the Ninth Chinese Proficiency Competition here. As the competition was held in the LSE, and it was shortly after the start of the Year of Tiger, the British contestants put on a vigorous and tru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m glad to say that Stewart Johnson, an undergraduate at SOAS won thecompetition in the UK and went on to win the top prize in Beijing, becoming the first ever British student to win this prize. Maybe he should thank the LSE for this good luck.当然,真正让LSE闻名于世的还是它深厚的学术底蕴,使它成为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知名学府。
英国教授对中国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中国的一些见解和观点。
作为一名来自英国的教授,我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了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国,尊重中国,和中国人民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
首先,我想谈谈中国的文化。
中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等。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深厚而丰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其次,我想谈谈中国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惠及了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我想谈谈中国的国际地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尊重中国,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谢谢大家!。
AIGC时代未来学将何去何从——访中国科幻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郑军文/郑君竹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这个词来源于80年代未来学名著《第三次浪潮》。
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发明它时,电脑还没进入千家万户,人们没听说过“互联网”,更无法想象有一天会兴起“在家办公”。
当这一切成为现实后,未来学的声音却变弱了。
难道是由于“未来已来”,人们不再需要未来学的引导?进入AIGC时代,未来学还有没有前景?这些问题将由未来学家郑军来回答。
科技尚品:现代语境中,未来学家的背景来自西方体系。
资料显示,未来学最早是在1943年由德国学者欧·弗莱希泰姆提出并使用,他使用定量、定时、定性的传统科学研究实验方法来预测未来。
因此未来学也被称为未来预测学或者未来研究学。
但是我有点疑惑,从当时未来学被建立到现在,它是否有发展和学术转向呢?与您所定义的未来学有何区别呢?郑军:我在定义未来学时,沿袭了未来学的历史传承,未来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02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在皇家学会的演讲中提出了建立一种预测社会未来的专业想法。
后来,他根据这个想法写了一篇论文,主题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为未来学主要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其文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所以人们尊称威尔斯为未来学的开创者。
弗莱西泰姆在德国命名了未来学,但由于德国战败,德国的学术发展受阻,所以未来学的发展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
到了60年代,国际上成立了两个未来学组织,每年召开未来学大会,那时很多科幻作家也参加其中。
虽然科幻作家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但现在科幻和未来学已经分开。
作为一个科幻作家和未来学家,我认为它们本来应该在一起,但不幸的是它们分开了。
我们古代的一些文献中也包含了类似未来学的思想,如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国策时的隆中对,这个属于中期预测,即对社会大趋势的预测,而不是具体战略规划,这种中期趋势的研究就是未来学的一个方向。
虽然当时未来学没有这个名称,但这些文献中包含了未来学的一些要素。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胡髭.(zī)橱.窗(chú)酬.谢(chóu)B.景慕.(mù) 诺.言(nuò)应.许(yīnɡ)C.猖獗.(jué)不禁.(jìn)瞅.着(chǒu)D.跺.脚(duò)攀.谈(pān)同僚.(liáo)2.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赶紧挎着照相机过去同他攀谈..,同他合影留念。
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人口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我见这位魔法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
趁热打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景慕海姆佗的大名——我们早就从优美的德国民间故事里熟悉她了——中国作家代表团提前半小时到达贵市。
B.最重要的是,我第一个发现了那位花衣吹笛人,(这使我不禁有点得意了)于是,我赶紧挎着照相机过去同他攀谈,同他合影留念。
C.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开。
(笑声)D.我见这位魔法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过去统治海姆佗的那帮该死的贵族老爷,早就完蛋了!……”4.下列句子说的是这次讲演成功的原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讲演者是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
B.讲演者熟悉海姆佗市历史风俗的显著标志。
C.讲演者从海姆佗市人的角度说话、求情,表达了对德国真诚而自然的赞美。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 A 亦B 亦 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 A 亦 B 亦 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作文主题训练-------鼓起勇气,心怀希望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卢梭则谈道:“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
”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也可以从整体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人生最重要的才能,第一是无所畏惧,第二是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培根相信神圣的人都有所敬畏。
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
――周国平畏惧是害怕遭到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也知道畏惧什么。
――佚名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立意在材料范围内。
3.阅读下面“典型素材”和“相关话题”中的两则材料,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典型素材: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不久前,北京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援武汉医疗队启程。
临行前,一位丈夫依依不舍,送别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
“相识20载,今日送你出征是我最艰难的决定。
虽然忧心,但我更有信心!”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康,多少“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无畏出征,扶危渡厄——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向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致敬!祝福“白衣天使”们平安凯旋!(2020-01-31新华网)相关话题:最美逆行者,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你的位置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争分夺秒鏖战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人员、为生命接力星夜驰援运送医用物资火车司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防控部署,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一场疫情防控战正在进行。
‘The larger trend’: China, Britain and Europe in a multilateral world大势所趋”:多边世界中的中国、英国和欧洲It’s good to be back at the Party School.And to come now, just as you approach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Republic. China’s achievements are a cause of celebration for all of us. And I also celebrate the fact that relations between Britain and China have never been stronger.We have fifteen Britis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presented in our Beijing embassy which is testimony to the extent and depth of our bilateral co-operation.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央党校。
这次访华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值得我们所有的人一起为之祝贺。
我还要祝贺的是,中英两国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牢固。
我们的北京大使馆就常驻有十五个英国政府部门的代表,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双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I last spoke here four years ago, as EU Trade Commissioner. It was during my time in that job that I really became convinced t hat China’s re-emergence as a global power would redefine not only Asia but the whole landscap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politics. All this would be difficult and complex enough - but added to that challenge is the task of governing China itself through a period of immens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Regional imbalances, income disparities, ethnic tensions, provision of education, health, and pensions: these are familiar challenges for most governments. But in China, the scale and speed of change is unique.我上一次来中央党校演讲是四年之前,当时我担任欧盟贸易专员。
英国会议辩论发言稿中文尊敬的主席,尊敬的各位代表:首先,我要感谢主席能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议题是关于英国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欧盟的问题。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也是波光粼粼的欧洲政治中的关键课题,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对此心有所感,耳目所闻。
我作为演讲者,将在今天的辩论中阐述英国应当留在欧盟的重要性,并且反驳那些主张英国脱离欧盟的观点。
我相信,通过我的辩论和逻辑推理,我将能够说服各位代表,让大家对于这个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要讲述英国留在欧盟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它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群体非常庞大。
如果英国退出欧盟,那么将失去对这些市场的自由进入,这对于英国的出口和国际贸易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留在欧盟,则能够继续享受欧盟市场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能参与欧盟的经济政策制定,对自己的利益予以维护和促进。
除此之外,英国留在欧盟也可以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的协调中,并且能够更好地维护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
而如果英国脱离欧盟,可能会使得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减弱,难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此外,英国留在欧盟也对于国内政治稳定有益。
欧盟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组织,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欧洲各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英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能够在这个组织中参与到各种政治议题的讨论与决策中,从而使得欧盟和英国能够更好地协调和共同发展。
而如果英国退出欧盟,可能会使得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带来不利的影响。
总之,我认为英国应当留在欧盟,这样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内政治的稳定。
我希望各位代表都能够认识到英国留在欧盟的重要性,支持英国继续留在欧盟中,为英国和欧洲的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
威廉王子在中国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相聚,谈论一个我个人非常关心的话题——中英两国
间的友谊与合作。
作为英国王室的一员,我对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深感自豪,也深知这种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中英友好合作的看法和期望。
首先,我想说的是,中英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中
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长久的交流与合作历史。
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英友好关系迈上新台阶。
其次,我认为,中英两国的合作应该是平等、互利、共赢的。
在合作过程中,
双方应该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利益,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谋求合作的最大利益。
只有这样,中英两国的合作才能够持久稳定,才能够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最后,我希望中英两国的合作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除了政治、经济领域
的合作外,我们还可以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的发展和进步。
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想再次强调,中英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
共同努力,推动中英两国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威廉王子。
(以上为威廉王子在中国的演讲稿,仅供参考)。
6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新华网伦敦6月27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未来中国的走向》的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未来中国的走向——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6月27日,伦敦)尊敬的纳斯会长,各位会员、各位使节,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应邀访问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学会,深感荣幸。
刚才,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我“查理二世国王奖”。
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肯定,同时也是中英两国科技界友谊与合作的象征。
对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巨匠,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过划时代的贡献。
在座的各位会员,同样以自己的杰出成就造福社会。
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担任中国总理以来,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贵国。
这一次和上一次时隔两年,感觉大不相同。
2009年初,贵国遭受一场罕见的大雪,同时也经历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煎熬。
我从达沃斯到伦敦一路走来,感受到一种忧郁不安的气氛。
我当时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宝贵”。
如今仲夏的伦敦,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和自信。
我对贵国应对危机所作的努力和可喜进展,表示由衷的钦佩!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经过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了。
在这里,我想说一件事。
2008年5月12日,中国西南部发生毁灭性的特大地震。
当时,我站在震中汶川的废墟上,对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说,“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
三年过去了,我们一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举全国之力进行灾后重建。
上个月,我第十次来到震区,欣喜地看到: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居民。
我邀请在座各位朋友,有机会到中国汶川走一走、看一看。
如果你们身临其境,一定会为这里发生的奇迹感到震撼,也会从中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生机和活力。
理解当代中国演讲稿三分钟英语演讲开场Ladies and gentlemen, distinguished guests,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stand here today and share with you my thoughts on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China. As we all know,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rich culture, and rapid development. To truly comprehend the essen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one must explore various aspects—its history, culture, economy, and global influence.Understanding Chinese HistoryChina’s history spans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marked by dynasties, revolutions, and significant historical events.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greatly influenced modern China.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deeply rooted in history, and its impact can still be observed today. By exploring the teachings of Confucius, the philosophy of Taoism, and the historical journey of the Chinese people, we gain insights into the character and mindset of contemporary China.Embracing Chinese CultureChinese culture is diverse and fascinating. From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to art forms such as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opera,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is cherished by its people. 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it is important to preserve and appreciate these traditions. By immersing ourselves in Chinese culture, we develop a stronger connection to its people and their values.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China’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growth. It has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global trad e.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hina’s middle class and the rise of innovative industries have transformed the nation. Understand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its ambitious plans for the future.China’s Global InfluenceChina’s increasing global influence cannot be overlooked. Through initiatives lik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China is actively strengthening its economic partnerships and global connectivity. Furthermore, i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efforts to tackle global challenges demonstrate its commitment to being a responsible globalplayer. Understanding China’s role on the world stage is crucial for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iplomacy.ConclusionTo truly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China, we must dive into its history, embrace its culture, appreciate its economic growth, and recognize its global influence. By doing so, we develop a holistic perspective that goes beyond superficial headlines and stereotypes. China’s journey is still unfolding, and by understanding its nuances, we can build stronger relationships and foster a more inclusive and harmonious world.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马云《开讲啦》英国行演讲稿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马云《开讲啦》英国行演讲稿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在路上的时候在想,英国是个很了不起的国家,因为很少有一个国家,一个女王和首相都同时代是女性,而且这个国家有很多了不起的女性科学家、女性思想家,甚至女性的作家。
我最早学英文的时候,一定要看的一本小说《简·爱》。
到今天的《哈利·波特》,所有的女性其实在英国的历史上对整个历史的进步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在英国的女性从裙子变成了裤子,推进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女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在这个时代我们要越来越关注的事。
我本来不会关注我们公司做了什么样的工作,直到我们去年上市前的一个月,有一个美国的记者到我们公司,他就走的时候问我一个问题:“你们公司怎么有那么多女性的同事?”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我因为没反应过来这有什么问题。
他说和世界上其他的高科技公司比较,到阿里巴巴来发现女性特别多,我那时候还好奇“真有这样的事情”,我就回去问了一下我的同事。
我说:“你帮我调查一下我们公司有多少女性。
”当时的调查是(女性比例为)52%,现在只有49%。
因为我们买了几家公司男生比较多一点,有一点回去。
52%的员工在我们公司是女性,35%的管理层是女性,23%的高层管理是女性,我们女性的首席执行官、女性的总裁、女性的首席人力官,当然各种各样的首席官我们有很多,我们公司还有很多女性的工程师,当然女性的博士也有很多。
所以人家问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我觉得我们成功很重要的秘诀就是我们有大量的女性,这不是我讨好女性才去说这句话。
事实上证明,阿里巴巴可能是全世界高科技公司工作过程中女性比例最高的。
但是我没有觉得作为一个首席执行官一定要去推广女性在公司中的位置。
所以记者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没反应过来,我觉得不是挺好吗,我们的十八个创始人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女性,我觉得好像理所当然只有男女在一起、大家数量差不多,感觉才会好,工作才会有创新。
英国脱欧首相的演讲稿
尊敬的英国国民,我今天站在这里,向您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都知道,英国脱
欧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它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作为英国脱欧的首相,我深知这一决定的重要性,也深知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首先,我要向全体英国国民保证,无论是支持脱欧还是反对脱欧,我们都是英
国人,我们都是同胞,我们都是一家人。
脱欧不会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会改变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无论我们的立场如何,我们都要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其次,我要向全球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英国是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国家。
我们尊重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选择,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英国脱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世界脱离联系,相反,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要向全体英国国民呼吁,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
英国。
无论是脱欧还是留欧,我们都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要加强国内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让我们展现出英
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让我们共同书写英国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愿上帝保佑英国!。
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是内部力量的延伸——思想是最为强大的力量,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社会主义】、美国的崛起和衰落无不说明了这点,谁拥有最先进的思想,谁就将超越物质取得领先。
——一个伟大的民族挫折就是新的思想的开始。
中国:这是我开始之前要了解的自己,因为我们不是他们,前提不一样,我必须去甑选这些宝贵的财富。
封建对于中国代表集权和专制,但在欧洲代表庄园制,实行庄园主分权,国王享有规定的权利,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这是为什么中国人如此推崇权利,而权力又得不到约束的历史背景,也是至今为止官本位思想的根基,更是中庸思想、儒家思想的沃土,为了争取权利和应承权利,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顺从】,而是追求利益互平衡,这个游戏规则诞生了《大宪章》,使得所有人必须于法治之下,使得君主必须宽容,给予所有人自由,这是为什么欧洲开启了现代之门的最根本原因。
西班牙、葡萄牙(1560):地理冒险家,没有资本和工业,反而将工商业阶级视为海外贸易阶级和王权的最大威胁,只有原始交换,但对大海的远见令人心胆。
任何殖民都是由被殖民开始的,任何冒险都被绝境催生的,任何成功都是失败堆砌的荷兰(1656):将私人个体利润凌驾于王权、主权、政治、科学知识和尊严之上,实现了资本的原始动力,他们将股份分红制、信用、有限责任公司、银行有机统一成为一个金融和商业系统,实现了资本循环流动的爆炸式增长,但是股本没有最终战胜“前工业”的各自为战,财主最终还是一个“马夫”,没有成为企业家。
这些人对客户的信誉实在是高明,商业规则的宪法化,使得他们成为最可靠的商人。
但利润的最大追逐使得这些人的眼界变窄了,只有贸易利润,没有实现生产力的突破,也许这就是将金钱凌驾于政治主权和科学知识的后果。
英国(1688):分权的封建制使人们有了自由的思想,自由要求国王与庄园主的利益平衡,平衡的反复打破使得《大宪章》诞生,使得“光荣革命”胜利,使得君权通过议会民受,使得所有人不得超越法律,君主权力得到了限制,政治得到了稳定,人民获得了权利和自由。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胡髭.(zī) 橱.窗(chú) 酬.谢(chóu)B.景慕.(mù) 诺.言(nuò) 应.许(yīnɡ)C.猖獗.(jué) 不禁.(jìn) 瞅.着(chǒu)D.跺.脚(duò) 攀.谈(pān) 同僚.(liáo)2.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赶紧挎着照相机过去同他攀谈..,同他合影留念。
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人口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见这位魔法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
趁热打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景慕海姆佗的大名——我们早就从优美的德国民间故事里熟悉她了——中国作家代表团提前半小时到达贵市。
B.最重要的是,我第一个发现了那位花衣吹笛人,(这使我不禁有点得意了)于是,我赶紧挎着照相机过去同他攀谈,同他合影留念。
C.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开。
(笑声)D.我见这位魔法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过去统治海姆佗的那帮该死的贵族老爷,早就完蛋了!……”4.下列句子说的是这次讲演成功的原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讲演者是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
B.讲演者熟悉海姆佗市历史风俗的显著标志。
C.讲演者从海姆佗市人的角度说话、求情,表达了对德国真诚而自然的赞美。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清华圆桌会议的演讲稿PRIME MINISTER:Thank you, and it is wonderful to be here in Tsinghua University, thank you so much all of you for coming out to say hello to me. I just wanted to say a couple of things by way of opening and then you can ask me questions, and you must feel free to ask me any questions that you want to ask. It is a dangerous thing for me to say, but nonetheless, you do that. The thing that is amazing today is that the UK is now the number one destination for overseas students from China. We have got double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a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 like that. And that is a measure of how much collaboration there now is between universities like Tsinghua and universities in Britain. And one of the main universities is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y wife - who is there - she went to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she went to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he got a better degree than I did.So the thing that has impressed me most from being back in Beijing is just the amount of change in China, and I think for the fu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 country, the UK and China is going to be very important. Because the amazing thing is that in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this year, even with Sars and the problems that you had here, you had a growth rate of 8%. In the next couple of decades you will become the number one economy in the world - 1.3 billion people. How you develop both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as a country is going to have a colossal impact on the whole of the world, and 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countries like mine in Europe,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untries like China are working closely together. And one reason why I wanted to come and open the Clean Energy Project is that one of the big challenges we will face will be about climate change, and how we make sure as we grow economically we do so in a sustainable way, in a way that protects the environment, and that collaboration is important too. So we have got so much work that we can do together. And you students here who are the future of China, the decisions you take, and the way that you take them, is going to impact on the whole of the world. Y ou will be the leaders of this country in the years to come, and how you lead, and the values with which you lead, will make a difference even in my own country to the citizens there.And finally I want to say a special word of thanks to Steven here, because he taught at Durham University, which is just by my constituency in England and it is where my father used to teach, so he comes in a very, very good line of teachers from Durham University. That is all I want to say by way of opening. Let's have your questions.布莱尔:谢谢清华大学给我这次珍贵的机会,我想说一些话,你们可以提问,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或者是一些很尖锐的问题。
未来中国的走向——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6月27日,伦敦)尊敬的纳斯会长,各位会员、各位使节,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应邀访问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学会,深感荣幸。
刚才,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我“查理二世国王奖”。
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肯定,同时也是中英两国科技界友谊与合作的象征。
对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巨匠,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过划时代的贡献。
在座的各位会员,同样以自己的杰出成就造福社会。
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担任中国总理以来,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贵国。
这一次和上一次时隔两年,感觉大不相同。
2009年初,贵国遭受一场罕见的大雪,同时也经历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煎熬。
我从达沃斯到伦敦一路走来,感受到一种忧郁不安的气氛。
我当时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宝贵”。
如今仲夏的伦敦,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和自信。
我对贵国应对危机所作的努力和可喜进展,表示由衷的钦佩!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经过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了。
在这里,我想说一件事。
2008年5月12日,中国西南部发生毁灭性的特大地震。
当时,我站在震中汶川的废墟上,对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说,“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
三年过去了,我们一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举全国之力进行灾后重建。
上个月,我第十次来到震区,欣喜地看到: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居民。
我邀请在座各位朋友,有机会到中国汶川走一走、看一看。
如果你们身临其境,一定会为这里发生的奇迹感到震撼,也会从中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生机和活力。
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人们也非常关注。
我愿意借今天这个机会,谈谈我的看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和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全体中国人的福祉。
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中国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
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
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我们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我们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扩大就业,优先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根本靠科技。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我们持续增加科技投入,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近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2.7%。
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我们力争把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现在的1.75%提高到2.2%。
同时,我们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所有这些,都将促进当前发展并为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世界范围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保证经济的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根本也要靠科技。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诸多领域正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
这场新科技革命,必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必将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科技无国界。
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
在人类历史上,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形成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
只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有所不同。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真正的民主离不开自由。
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
坦率地说,目前中国社会还存在着贪污腐败、分配不公以及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种种弊端。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我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我们要健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中国曾经是封建主义影响很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在开放的环境下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避免产生腐败。
人民的责任感和民主精神,将带动社会的进步。
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越多,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就越大。
近些年来,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等方面,也有许多进步。
例如,实行政务公开,政府预算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
我已连续三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在网上同网民交流。
今年春,我在新华网在线交流时,收到网民来贴40多万条,手机信息11万多条,页面访问量近3亿人次。
同这些普通民众的交流,是心对心的交流,可以直接体察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政府的诉求,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国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发展进步。
唯有开放,先进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唯有包容,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才能使自己充实和强大起来。
我们不仅要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而且在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也要大胆博采众长。
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司法公正问题和廉政问题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遇到过。
对各国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认真借鉴;对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不应重复;对世界面临的难题,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来破解。
我们要创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理性、尊重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
做学问、搞科研,尤其需要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学术自由,像牛顿这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影响的科学家,才能够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敢于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敢于踏进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
不久前,我同中国科学家交流时提出,要大力营造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提倡学术争鸣。
我们历来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我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上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生饱经沧桑。
他在晚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费老先生的这一人生感悟,生动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开放包容的胸怀。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国家。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五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以上。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未来5年,中国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
21世纪应是合作的世纪,而不是冲突和争霸的世纪。
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
我们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
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共担责任、共迎挑战,继续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庄严选择。
中国30多年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始终。
倒退没有出路,停滞也没有出路。
只有坚定信心、继续前进,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但这一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女士们、先生们: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高等教育、金融服务、医疗卫生、低碳经济等领域,都具有中国所需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大型企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同英国的合作,鼓励双方高端人才的交流和合作研究。
英国伟大思想家培根说过,“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
富有思想和智慧的中英两国人民,一定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推动两国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对中英关系的明天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