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5
国际旅游界有这样的看法,“没有导游的旅⾏是不完美的旅⾏,甚⾄是没有灵魂的旅⾏”。
翻译导游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其导游、讲解,⽽导游讲解的灵魂和核⼼所在,便是导游技巧和语⾔艺术。
俗话说:“祖国⼭河美不美,全凭导游⼀张嘴”,它充分说明了翻译导游讲解艺术的重要性。
我们伟⼤的祖国,作为⼈类⽂明的发祥地之⼀,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且幅员辽阔、地⼤物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更是举不胜举,可谓遍及天涯海⾓。
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每年都吸引着⼤量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游览。
然⽽,河⼭之锦绣,风光之绚丽,艺术宝库之内涵,⽂物古迹之珍贵,如果没有翻译导游⼈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说明,游客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重要价值,有的客⼈甚⾄还会产⽣“乘兴⽽来,败兴⽽归”之感。
因此,我认为: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授给客⼈,做到寓教于乐、引⼈⼈胜,使客⼈在旅⾏中兴致常存的导游员,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个合格的导游员,其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讲解。
我认为:合格的导游讲解,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遍关于某⼀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那样做,是不可能吸引游客的。
不少导游⼈员,在就某⼀景点为游客导游时⼗分卖⼒,但遗憾的是,客⼈们对其讲解却并不怎么感兴趣,⼏⼗个⼈的⼤型旅游团,能随其听到最后的,往往是寥寥⽆⼏,其他客⼈则早已是各⾏其事了。
仅剩下的⼏位客⼈,有时恐怕也是碍于情⾯,硬着头⽪往下听⽽已,真可谓“费⼒不讨好”。
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不外乎⼆条:⼀是知识深度不够,其⼆便是导游讲解呆板、语⾔艺术⽋缺。
由此可见,导游⼈员知识⽔平的⾼低,导游技巧及语⾔艺术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情绪和导游⼯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着客源市场的进⼀步开拓,是游客及外国旅⾏商评价⼀个导游员和该导游员所在旅⾏社导游业务⽔平⾼低的重要标准。
. 过去,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到异国旅游的主要⽬的,绝⼤多数是为了度假、消遣和休息。
「导游词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首先,作为一个导游,我们必须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游客的注
意力。
在讲解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例如讲述有趣
的历史故事或者当地的民间传说。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兴趣,还能使
他们更加投入到景点的讲解中。
其次,为了让游客更好地理解所见所闻,我们可以运用比喻、夸张、
对比等修辞手法。
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
景点的特色和历史背景。
例如,将雄伟壮丽的古建筑形容为“一座骄阳下
的巨人”或者将古代文人雅士的墨守成规形容为“兔子精心雕刻的府院”。
另外,我们也要注重节奏和语调的运用。
在导游讲解中,适当的起伏
和变化可以使整个讲解更有层次感。
我们可以通过加快语速或者提高音调
来强调重点,通过放慢语速或者降低音调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这样的
技巧可以激发游客的听觉体验,增加他们对景点的好奇和兴趣。
最后,一个优秀的导游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我们要保持
清晰、准确、流畅的语言,同时不失优雅和亲和力。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
意语气的转换和情感的表达,让游客感受到我们对景点的热爱和专业知识。
诸位,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一些技巧。
希望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到各位,在未来的导游工作中更加出色。
谢谢大家!祝
大家旅途愉快!。
一讲解的口语艺术 1.准确恰当导游人员的口语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遣词用语的准确性。
讲解的词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做到就实论虚,入情入理,切忌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的词语。
如把二百年历史的“古迹”夸张为五百年的历史,动不动就是“世界上”、“全中国最美的”、“最高的”、“最大的”、“独一无二的”、“甲天下的”等,这类没有依据的信口开河会使稍有见识的游客产生反感。
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对讲解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讲究斟词酌句,要注意词语的组合、搭配。
只有恰当的措辞,相宜的搭配,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要从纷繁富丽的词汇海洋中选取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叙事、状物、表情、达意、是件不容易的事。
马克思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一丝不苟,“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忆马克思》)。
斯大林说,列宁也非常重视“文字上的修饰”,因此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斯大林全集》)。
伟人力求词不虚发、表意准确的精神是我们运用语言时应当效法的榜样。
2.鲜明生动在讲解内容准确、情感健康的前提下,语言还要求力求鲜明生动,言之有神,切忌死板、老套、平铺直叙。
一般地说,导游人员要善于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比喻、借代、映衬、比拟等来“美化”自己的语言。
只有“美化”了的语言,才能把导游内容亦既故事传说、名人轶事、自然风物等讲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才能产生一种美感,勃发一种情趣,以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游客去领会你所讲解的内容,体验你所创造的意境。
请看实例:有位导游员在带游客去苏州城外时,这样讲解道:“苏州城内园林美,城外青山更有趣。
那一座座山头活脱脱像一头头猛兽,灵岩山像伏地的大象;天平山像金钱豹;金山像卧龙;虎丘山犹如蹲伏地的猛虎;狮子山的模样活似回头望着虎丘的狮子,那是苏州一景,名叫狮子回望看虎丘。
”另一位导游员在带游客去苏州城外时,是这样讲的:“那是灵岩山;那是天平山;那是金山;那是虎丘山;那就是狮子山。
导游的多语言沟通技巧与翻译能力导游作为旅游行业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向游客介绍景点、提供相关信息以及解答各种问题的任务。
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导游的多语言沟通技巧和翻译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导游在多语言沟通和翻译方面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语言学习与沟通技巧1. 提前准备:作为导游,提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接待外国游客之前,导游应该对游客的国家和语言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学习。
了解游客的文化背景、习俗和礼仪,可以帮助导游更好地与游客沟通,避免文化冲突。
2. 学习基本语言知识:导游需要学习游客所使用的语言,并掌握一定的基本词汇和语法。
这样可以帮助导游与游客进行基本的问候和交流,传递简单的信息。
3. 借助翻译工具:在沟通过程中,导游可以借助翻译工具,如翻译软件或翻译本,帮助解决一些简单的语言障碍。
但是,导游应该注意翻译工具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翻译错误或误导游客的情况。
4. 互动交流:导游应该注重与游客的互动交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专业的词汇。
导游可以通过示范、手势、图片等方式,辅助语言的交流,提高沟通的效果。
二、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 语言能力的提高:导游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可以通过参加语言培训班、自学教材、与外国人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2. 文化背景的学习:导游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还需要了解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以便更好地进行准确的翻译。
导游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文化书籍、观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3. 翻译技巧的掌握:导游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准确和流畅。
例如,导游可以学习使用同义词、反义词或类似词来表达相似的概念;还可以学习使用上下文来理解和翻译句子的含义。
4. 实践经验的积累:导游可以通过实践经验来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可以参加一些实地考察、培训或志愿者活动,与外国游客进行实际的交流和翻译,从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导游词翻译技巧【篇一:导游词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导游词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论文字数:3000论文编号:org200904071216091440语种:中文论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收藏:google书签雅虎搜藏百度搜藏关键词:导游词英译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on of tour commentariesthe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摘要本文以广东名胜陈家祠导游词英译为例,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探讨导游词翻译的问题。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作者论证了导游词的两大英译原则即“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只有在该原则指导下的导游词译本方能使涉外导游真正成为“友谊的使节,文化的传播者”。
abstract:the p resent paper attemp ts to app ly the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s of tour commentaries, referring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tour commentaries of the chen clan temp le as a case of examp le. two major p rincip les are then proposed for c2e translation of tour commentaries: the p rincip le of being tourist2oriented and that of p 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it is then argued that these p rinciples can serve as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interp reters as“envoys of friendship and disseminators of culture”.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导游词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 一) 巧用声音无论是口头语言, 还是书面语言, 都有一个" 声音" 的问题, 即读起来顺不顺口, 听起来悦不悦耳。
人们之所以喜欢百灵鸟?璩?, 讨厌乌鸦的嘶叫, 原因就在于百灵鸟声音欢快、清脆、悦耳, 而乌鸦的声音沙哑、沉闷、哀伤。
当然, 音质是天生的, 很难改变, 然而, 正确运用声音的技巧, 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到的, 有些还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意大利一位著名演员上台表演数数字的节目, 从1数到100, 当时观众认为这个节目平淡无奇, 实在没有意思, 可是这位演员一念, 竟把全场吸引住了。
观众听到的仿佛不是枯燥的数??, 而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倾诉, 使人大为感动。
这位演员表演成功的诀窍很简单: 在数数的时候, 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技巧, 充分发挥了它的传情作用。
因此, 要使自己的语言收到" 声入心通" 的效果, 就要善于运用声音的技巧。
1. 掌握语调任何语言都少不了要用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声调和语调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情感。
英语、法语、日语等语言如此,汉语更是如此。
在现代汉语中, 语调是以声调为基础的。
每个音节都有四个音调( 有的还有轻声), 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这"四声" 又分为" 平声"、" 仄声", 平仄的对应和交错就形成了语言的抑扬之美。
古代汉语诗词歌赋都极讲究平仄等" 格律" 。
现代诗文虽不讲" 格律", 但说话和写文章同样需要讲究声音的节奏美。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 我写文章, 不仅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 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
不仅写文章是这样, 写报告也是这样。
我总希望我的报告可以一个字不改地拿来念, 大家都能听得明白。
虽然我的报告作的不好, 但是念起来很好听, 句子现成。
比方我的报告当中, 上句末一个字用了一个仄声字, 如‘他去了'。
导游讲解技能与语言艺术论文(摘要)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行社的支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者导游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很优秀的导游从业人员。
导游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好整个旅游活动,作好导游讲解和各服务工作,在物质和精神上给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必须熟练的讲解技能和语言艺术。
所以我们导游人员的讲解技能、语言艺术是必须熟练并加以应用的转移知识,在一定的原则和技能的要求下运用,了解导游人员讲解服务应遵循的以客观为基础,针对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带团中的各种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
关键词:导游人员导游讲解技能导游语言艺术导游讲解艺术。
(二 )、导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导游服务的地位旅行社,饭店和交通是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其中旅行社处于核心地位,导游服务是把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分别连接起来的一个环节,使相应服务的单位和部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得夜实现,游客在旅游途中的种种需要得夜满足,使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得以进入消费。
所以导游服务无疑居于主导地位。
二、导游服务的作用1、纽带作用,导游人员是国家相关法规和方针的宣传者和具体执行者,具有下达、协助和监督等等,了解游客,了解国外。
2、标志作用,导游人员是民间大使,是国家有关法规的方针的宣传者和具体执行者,游客每天接触的就是导游人员,对其他感受最直接,反应最敏感,如果服务质量好,可以弥补其服务质量的欠缺,然而导游服务质量的低劣却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导游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整个旅游服务的高低,甚至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的声誉。
3、反馈作用在接待游客中,导游在其第一线,同游客交往和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导游人员可根据这个优秀的条件综合游客的意见,反馈到旅行社有关部门,以便于质量得到不断改进,更好的满足其需要或要求。
4、宣传作用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游得开心,满意、游客会认为此次旅游产品物有所值,而且在满载而归后,就以其亲身体验向亲朋好友进行一番宣传,从而大大地扩大了我们社的知名度,同时也扩大了旅游产品的销售路,扩大客源。
导游讲解技巧及语言艺术的探索-语言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合理运用语言艺术的意义(一)有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人们大都喜欢选择节假日外出旅行,主要是因为旅游不仅能使自己全身心得到放松,还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尤其是游览一些名胜古迹,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都会提前聘用一位导游。
客观地讲解景观是每位导游的工作职责,而不同游客的受教程度、文化底蕴、宗教信仰、年龄层次及性别、职业、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如何使团内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就需要导游在工作实践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此外,导游还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位游客的不同特点,灵活多变地运用讲解技巧,让游客从参与游览活动之初,就明显带着浓厚的兴趣,打破默不作声、毫无沟通交流的尴尬氛围,不断地使游客的旅游兴趣得到激发,且在旅游活动时都能够全身心放松,积极参与其中,进而获得享受之美,达到审美的意境,激发观赏兴致。
俗话说:“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也能让人跳。
”说明语句的措辞及文字的组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导游语言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
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语言,可以增强游览兴致;加深观光印象;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了解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许多人文知识,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浓郁人情味,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
没有导游人员语言的艺术,游客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很多珍贵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重要价值,让游客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
(二)进一步拉近主客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旅游活动在参与游览活动之初,往往会没有安全感,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游客都是初次接触导游,再加上网络对导游负面报道较多,游客也会担心自己被卷入强制消费漩涡,往往带有抵触情绪,与导游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更加缺乏维和感。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运用艺术语言,缩短与游客之间的距离。
例如:一位泰国的同行在接团后,在向游客进行自我介绍时,说自己姓马,认识他的朋友都喜欢称之为“马屁”,在泰语中,马屁的真实意义是小马,当他在听到游客向他介绍了中文含义后,就大声说:“在旅途中,我会尽量拍大家的马屁。
导游讲解语言艺术总结导游讲解服务中语言技巧有以下四点1.情感沟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减少环境遭到了一定的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很多的人都热爱旅游来寻找大自然的感受为此导游成为了居民和游客景观与游客之间的沟通纽带通过游客的讲解使得游客通过眼睛和耳朵由悦心悦意的感受达到审美的境界。
2.语言方调导游在对景观讲解或者与游客对话时应该合理调节自己的声音强弱度不管是说话声音的高低还是运用话筒的声音大小都应该适当如果声音过高会给游客一种刺耳的感受如果声音过低不能满足于游客的需求或者游客听不到导游所讲的内容。
语言平淡又会给人平淡乏味的感觉,一些有经验的导游会根据游客的多少或者游客观景周围的环境情况合理的调节自己的声音还会跟讲解的内容来调节言谈和讲解的声音大小,这样会使得游客获得一定的审美感受例如在对故宫的讲解时故宫又称为紧禁城。
是明朝是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帝之家在讲解时候应该语言稳重、表情庄重。
例如在讲解马头墙的时候马头墙又称为封火墙,建筑此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用于防火的效果由于在封建时期的中国一般都是由木质构成的如果一户失火,邻居也会失火,你们肯定是要问既然木质的爱着火那为什么还要用木质的建房屋呢?为什么不用石料的建墙呢?那么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主要我们中国人更加重视文化的结构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建筑都取决于人们对的建筑和建筑物的统一才能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另外中国人具备出世和入世的想法很多人对外面的世界更加感兴超,另外更渴望出世的感受在当今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来化解自身的矛盾思想感情人们可以通过直觉的感受来判读树木的生命的特征应用此作为建筑的材料,为此形成了建筑的生命我们可以通过遐想如果在细雨的午间,让游客来观望灰白墙内人们在那里行走”在导游的语言中让游客体会到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仿佛此景就在眼前。
3.生动的修饰导游在带领游客观景的过程中如果语言平淡无味就好像和尚念经一般缺乏了一种生动的气息那么会让游客感到观景的乏味无趣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运动形象生动、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能够更加引起游客的关注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运用修饰词也可以巧妙的运用比响、排比、夸张等修饰手法将内容更加生动的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石公山,一位导游这样为游客讲解,请看我们现在已经身处仙山妙林之处我们的前方是一片无边无尽的太湖身后是一片绿油油的丛林湖面照应着青山,青山围绕着湖水导游在讲解的时候巧妙的运用情境交融的手法让游客具有一种心旷神怡、身临其境的感受。
英语导游翻译的语言艺术与技巧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前言 (1)一、增强文化翻译意识 (1)(一)地名、景点名称的翻译与跨文化意识 (1)(二)历史人物名字的翻译与跨文化意识 (2)(三)语用意义与跨文化意识 (2)(四)诗词、楹联翻译与跨文化意识 (3)(五)文化信息处理与跨文化意识 (3)二、导游口译的特点 (4)(一)英语导游是有准备的汉英口译工作 (4)(二)英语导游是信息传播的主导者 (4)(三)传递的信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5)三、适时采用解释法 (5)四、灵活运用富于幽默和文学色彩的语言 (5)(一)欢迎词的语言技巧 (5)(二)景点讲解的语言技巧 (6)(三)交谈的语言技巧 (7)五、合理利用英语俚语 (8)结语 (9)参考文献 (9)致谢 (11)内容摘要作为称职的英语导游翻译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翻译导游的技巧主要有:理解原意,力求用词准确;增强跨文化翻译意识;掌握英语口译特点;灵活使用富于幽默和文学色彩的语言;合理利用英语俚语。
关键词英语导游;语言;翻译技巧AbstractAs a goo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 guide not only has a wide knowledge of and to have excellent language skills. Guide English translation skills include: understanding intent, sought to use words accurately;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nterpretation.Key wordsenglish tourist guide; language; translation skills英语导游翻译的语言艺术与技巧前言“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这是导游界的一句行话。
英语导游词的语言特点与翻译要点及其技巧摘要:英语导游词有别于其它文体,它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
本文试分析英语导游词的语言特点,指出英语导游词具有以游客为导向、准确性、现场效果性等要点,并提出翻译英语导游词的时候,除了注意导游词的特点,遵循导游词翻译的原则,运用一般的翻译技巧之外,还应注意专有名词的翻译,文化信息的处理。
关键词:导游词;特点;翻译;技巧0 引言1 英语导游词的语言特点英语导游词具有口语体的语音、用词、句法和情景语境特征,而且还具有书面语体中表达逻辑性强,以及使用描写性语言的特点,尤其是在对旅游景点解说时。
一般说来,导游词在语言方面应该具备口语化、知识性、美感性和现场感等一系列特点。
1.1 口语化口语化,是指导游词具有鲜明的通俗易懂、亲切自然的口语风格的特性。
导游词的口语化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导游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直接讲解给游客听的,它具有传递服务信息,引导游客完成旅游活动的功能。
虽然书面导游词是预先写好的,但游客是通过听觉来接受导游词中的信息,不能像阅读那样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因此,导游词应从语音、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服从口语表达的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使导游讲解浅显易懂,容易被游客所理解接受。
例1:cannon hill park is one of the premier parks in birmingham and has been awarded green flag status. with beautiful flowerbeds, lakes, pools and a wonderfulcollection of trees,it’s easy to see why. there’s plenty of opportunity for exercise at the park’s tennis courts, bowling and putting greens, and wildlife enthusiasts can follow the walkways and cycle routes alongside the river rea.译文:坎农山公园是伯明翰主要的公园之一,并已经被授予绿旗称号。
英语导游翻译技巧的探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英语导游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翻译技巧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为人重视。
英语导游翻译的技巧不仅能提升译者的语言水平,也有助于游客更好地理解文化。
一般来说,英语导游翻译技巧有几种:首先是信息收集。
在进行英语翻译之前,要收集尽可能完整的背景信息。
这些包括文化,历史,人文等。
以此作为基础,以便译员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其次是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
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译员需要了解英文的实际应用方式,以确保翻译的正确性。
此外,译员还应该多加练习,刻意学习,以提高翻译水平。
再者,翻译语言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翻译旅游指南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和谐词组。
因此,翻译者应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去学习实际使用的语言,以保持所翻译的文章语言的流畅性。
此外,英语导游的翻译需要具备口头表达能力。
这是因为旅游指南的内容非常多,译者必须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口头表达,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所翻译的内容。
而一位优秀的译员,在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时,要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翻译。
最后,英语导游译者应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旅游指南大多数都是西方文化的反映,因此译者需要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以更好地理解所翻译的文章的背景。
英语导游翻译技巧的发展,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文化,增加观光的乐趣。
因此,英语导游翻译的技巧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译员应该积极投身英语导游翻译的技巧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服务游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导引游客参观各地景点,旅游指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英语导游翻译技巧的性质及其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首先,英语导游翻译要求译员具备充分的背景知识。
在进行翻译之前,译员应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所翻译的文章的内容及其背景。
此外,译员也需要具备尽可能正确的英语翻译技巧,以便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所翻译的文章。
译员还应不断练习,积累相关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语言环境下的翻译任务。
导游必备的外语能力与翻译技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而导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一环,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和翻译技巧。
本文将从导游必备的外语能力和翻译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游必备的外语能力1. 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导游需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进行交流,因此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优秀的导游应该具备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的能力,能够流利地使用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使游客能够清晰地理解导游讲解的内容。
2. 丰富的词汇量和语言背景知识导游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和相关背景知识,以便能够向游客全面地介绍景点的历史、文化和背景。
同时,导游还需要了解游客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能够以准确的词汇和语言表达给出回答。
3. 良好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导游需要能够听懂游客的问题和请求,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在导游过程中,游客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导游应该能够及时理解并满足这些需求。
二、导游必备的翻译技巧1. 语境理解和转化导游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因此语境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导游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能够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2. 文化差异的解读和体现导游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并将其融入到翻译中。
在翻译过程中,导游可以通过比喻和类比等方式,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3. 表达的准确性和准确度作为导游,翻译的准确性和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
导游需要确保所翻译的内容准确无误,并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导游外语能力与翻译技巧的提升方式1. 多方位的学习和实践要提升导游的外语能力和翻译技巧,导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和实践。
例如,参加专业的导游培训班、跟团游参观其他旅游景点、与外国朋友交流等。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导游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和翻译技巧。
2. 不断更新知识和学习新的词汇由于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导游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学习新的词汇,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
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在没有做导游之前,我只能用笨拙来形容自己的口语能力。
普通话不标准,这是有原因的。
打小在农村所受的那种教育确实让人不敢恭维,老师大多是用闽南话来讲课,所以“有其师必有其徒”了!另外我个人的表达能力还有语言艺术上也有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经过几年的锻炼和学习,现在的我可以把语言运用得很自如,甚至可以把这种东西以艺术的形式发挥到极至,使工作带来不错的效果,乐翻了客人,也开心了自己,也可以让整个原本疲劳的旅程变得轻松愉悦,充满笑声和激情!扬长避短,我想这是职场语言艺术的重要方式。
在带团中,客人经常会对我“瘪脚”的普通话感到很头痛,我就跟客人开玩笑说:“咱们中国通用普通话,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所以相比在座的各位,你们的普通话属于“中央台直播的”,我的普通话属于“地方台转播的”,难免会存在着档次的区别,如果有听不清楚听不明白的话,可以让我们的全陪导游XX辛苦一下给我们作下翻译。
”这样的回答,既避免得罪了客人,也给自己台阶下,同时抬高了客人的,也强调了全陪导游的作用,再者扬长避短让自己的短处化为优势,让客人感受到真正的地方特色和味道,增加了幽默效果。
谐音双关,次手法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变得自然、巧妙。
平时在给客人介绍棕榈树后,很多人再看到假槟榔时很容易给它混淆掉,为了让客人不觉得介绍的乏味和书面化,我就经常是拿自己的身材来开涮。
“大家现在所看到了那一棵高高瘦瘦的树,就像小X身材一样的就是假槟榔树。
不要看它瘦瘦的,抗风能力还是很强的。
瘦有瘦的好处。
你们走了那么多地方应该都有看到这么一个牌子吧!“人寿保险”“中国人寿保险”!还有下雨天提醒客人带伞“我们不怕淋湿,就怕淋病”,还有不允许客人下海游泳“切忌注意安全,我们只准湿足…失足‟,不准湿身…失身‟,看似调侃,实为赞扬,另外看似无关,实为严肃,显得幽默和智慧。
去书面语,口语化的讲解犹如在聊天调侃,更能增近与客人之间的距离。
在介绍郑成功雕像的时候,其冗长的数字会让客人觉得很抽象,太过专业像似在给学生讲课一样,相当的枯燥。
导游口译特点与技巧浅析摘要:导游口译与其他口译有很大差别,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
对于导游口译人员来讲,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所以导游口译人员必须在平时多训练、多积累,这样才能做好导游口译工作。
本文就导游口译的内容和特点这些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导游口译特点技巧一、引言旅游是促进各国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旅游者通过到对方国家旅游,亲临实地,耳闻目睹,可以得到第一手感性认识,了解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真实情况,从而促进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民间外交”。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可以起到政府间交往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二、导游口译的特点1.导游口译内容多涉及所访问的城市及景点,一般说来比较稳定和集中,其内容多偏重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生活接待等方面。
地点集中和内容稳定无疑会给口译员带来许多方便。
2.导游口译的对象是外国旅游团体和个人,一般属于民间性质,由旅游社团所组织,或由好友结伴而行。
因此,其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教授学者、商界大款、白领职员,也有普通劳工。
他们背景不同,兴趣各异,这也给导游口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导游口译工作涉及外国旅游朋友的游、住、食、行,其中以游为主。
因此,其口译内容也与此有关,这使得导游口译气氛相对轻松,不像政治谈判、商务洽谈那样严肃,所以其口译语言风格是运用非正式语体较多,口译难度不如其他类型口译难度大。
三、导游口译的方针政策及注意事项1.方针政策。
(1)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平等对待各国旅游朋友,不搞大国主义,不搞种族歧视。
(2)热情接待,友好相处,互相信任,广交朋友,开展友好工作。
(3)港澳台旅游者,系我骨肉同胞,应予热情接待,提供方便。
2.注意事项。
接待人员包括导游翻译,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接待中要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并严格执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要站稳立场、坚持原则,不说不利于祖国的话,不做不利于祖国的事;(2)加强组织观念,自觉遵守纪律,不擅自向外国人表态和决定未经授权的事,不擅自与外国人交往,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3)严守国家机密、自觉遵守保密纪律,做到内外有别,国家机密文件资料不带到外事现场;(4)接待中要谦虛谨慎,文明礼貌,不卑不亢,反映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导游翻译的特点及技巧
导游中文翻译的特点及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转化:导游翻译需要将源语言中的文化特点转化到目标语言中,将目标语言观众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给他们。
2.语言简洁明了:导游翻译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以便游客能
够清晰地理解并记住所讲述的内容。
3.增添趣味性:导游翻译可以通过增添趣味性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使用幽默或生动的语言来讲解,让游客更加愉快地体验旅行。
4.交互性:导游翻译可以与游客进行互动,例如提问、回答问题等,
以便更好地参与游客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导游中文翻译的技巧:
1.精确表达:在翻译导游内容时,要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尽可
能使用准确的词汇和结构,以避免信息的丢失或歧义。
2.简化语言:导游翻译通常需要将复杂的语言简化成易于理解的表达
方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3.灵活运用文化隐喻:掌握并灵活运用一些文化隐喻,可以使导游翻
译更富有趣味和吸引力,并且能更好地传达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4.提前准备:导游翻译之前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词汇和知识,了解景
点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等背景信息,以便能够在解说过程中准确地传达相
关内容。
5.注意语速和语调:导游翻译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以便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讲解的内容。
总之,导游中文翻译需要准确传达信息、简洁明了、富有趣味性,并且与游客互动,以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导游词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 一) 巧用声音无论是口头语言, 还是书面语言, 都有一个" 声音" 的问题, 即读起来顺不顺口, 听起来悦不悦耳。
人们之所以喜欢百灵鸟?璩?, 讨厌乌鸦的嘶叫, 原因就在于百灵鸟声音欢快、清脆、悦耳, 而乌鸦的声音沙哑、沉闷、哀伤。
当然, 音质是天生的, 很难改变, 然而, 正确运用声音的技巧, 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到的, 有些还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意大利一位著名演员上台表演数数字的节目, 从1数到100, 当时观众认为这个节目平淡无奇, 实在没有意思, 可是这位演员一念, 竟把全场吸引住了。
观众听到的仿佛不是枯燥的数??, 而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倾诉, 使人大为感动。
这位演员表演成功的诀窍很简单: 在数数的时候, 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技巧, 充分发挥了它的传情作用。
因此, 要使自己的语言收到" 声入心通" 的效果, 就要善于运用声音的技巧。
1. 掌握语调任何语言都少不了要用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声调和语调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情感。
英语、法语、日语等语言如此,汉语更是如此。
在现代汉语中, 语调是以声调为基础的。
每个音节都有四个音调( 有的还有轻声), 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这"四声" 又分为" 平声"、" 仄声", 平仄的对应和交错就形成了语言的抑扬之美。
古代汉语诗词歌赋都极讲究平仄等" 格律" 。
现代诗文虽不讲" 格律", 但说话和写文章同样需要讲究声音的节奏美。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 我写文章, 不仅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 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
不仅写文章是这样, 写报告也是这样。
我总希望我的报告可以一个字不改地拿来念, 大家都能听得明白。
虽然我的报告作的不好, 但是念起来很好听, 句子现成。
比方我的报告当中, 上句末一个字用了一个仄声字, 如‘他去了'。
导游词之导游讲解语言艺术的技巧
作为导游,在讲解语言艺术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来吸引游客的注意:
1.生动形象的描绘: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来描述艺术品或者景点,使游客更加容易理解。
比如,将一幅画的色调形容为“如同夕阳余晖
洒在湖面上的金黄色”或将一座建筑的外观描述为“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2.视觉效果的描述:生动地讲解艺术品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点,
或者对景点的布局、景色等进行详细描述。
比如说,用“绚丽多彩的颜色”来描绘一幅油画,或者使用“宏伟壮观、千姿百态”的词语来描述一座建筑。
3.音乐和节奏的运用:结合音乐和节奏来讲解语言艺术,让游客对艺
术品产生共鸣。
可以使用音频设备播放适当的音乐或节奏,增强游客的感
受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4.游戏互动: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互动活动,让游客积极参与,并
借此向他们传授语言艺术的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有奖励的问答环节,或者
利用游戏形式来帮助游客理解艺术品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5.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导览设备等,展示
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录音,直观地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
将声音、图像和
文字有机结合,让游客通过多个感官来感受和理解艺术。
6.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或太过艰深的语言,要
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将复杂的语言艺术概念用简单明了的方式传达给游客,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导游可以通过描绘、描述、运用音乐、互动、多媒体和简单易懂的语言等技巧,来讲解语言艺术,让游客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之美。
让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国际旅游界有这样的看法,“没有导游的旅行是不完美的旅行,甚至是没有灵魂的旅行”。
翻译导游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其导游、讲解,而导游讲解的灵魂和核心所在,便是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
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它充分说明了翻译导游讲解艺术的重要性。
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更是举不胜举,可谓遍及天涯海角。
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游览。
然而,河山之锦绣,风光之绚丽,艺术宝库之内涵,文物古迹之珍贵,如果没有翻译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说明,游客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重要价值,有的客人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
因此,我认为: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授给客人,做到寓教于乐、引人人胜,使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的导游员,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其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讲解。
我认为:合格的导游讲解,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一遍关于某一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那样做,是不可能吸引游客的。
不少导游人员,在就某一景点为游客导游时十分卖力,但遗憾的是,客人们对其讲解却并不怎么感兴趣,几十个人的大型旅游团,能随其听到最后的,往往是寥寥无几,其他客人则早已是各行其事了。
仅剩下的几位客人,有时恐怕也是碍于情面,硬着头皮往下听而已,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不外乎二条:一是知识深度不够,其二便是导游讲解呆板、语言艺术欠缺。
由此可见,导游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情绪和导游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着客源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是游客及外国旅行商评价一个导游员和该导游员所在旅行社导游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过去,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到异国旅游的主要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度假、消遣和休息。
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领略异域风情,获取异国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知识为目的的游客所占比例可谓与日俱增,方兴未艾。
到了90年代,游客们对导游讲解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和挑剔,这就使导游人员及其导游讲解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因此,如何把一件事、一个景物讲得明白透彻、富于知识深度,讲得幽默风趣,能够引人人胜,从而使游客们满意、满载而归,深感不虚该地之行,已成为每一个导游人员毕生应予认真对待、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日语导游人员为例,由于日本在文化、宗教、建筑等诸多方面与我国一脉相承,因而要达到让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满意而归的目的,其难度就更大,也就需要导游人员在知识水平、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上狠下苦功,努力学习和钻研。
在自己从事翻译导游工作近二十年的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翻译导游技艺在工作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无疑是翻译导游工作的灵魂和生命。
一座荒山、一条涸河、一座庙门、一尊石像,本来毫无生气、枯燥乏味,但若经过翻译导游人员精彩、生动的导游讲解,则会在一瞬间变得充满神秘和活力,使物质财富于顷刻间化作精神财富,从而为游客提供意想不到的美的享受,使游客于无意间在欢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和旅游情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成功的导游讲解,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亦绝非夸张。
近年来,日本众多的专家、学者及日方旅行社、日本游客来大同前纷纷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等,有的甚至电话、信函、传真一齐上,不厌其烦地再三恳请我出面陪团,也正是因为自己在知识领域和翻译导游技艺上刻意追求、潜心琢磨的结果所致。
实践证明,山河之美,文物之奇,均需要翻译导游人员通过自己对导游技巧、语言艺术的灵活运用去着彩赋色、画龙点腈,从而达到寓乐、引人人胜,使游客在旅行中兴致常存之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招徕更多的客人来华旅游,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现以我在大同地区陪团时的导游翻译讲解为例,谈一谈我在接站、沿途、景点及送站时,对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同行们不吝赐教、指正。
二、接站时的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接站,是导游与客人的初次接触,是关系到导游留给客人包括语言、个性及外观形象等在内的第一印象好坏的关键时刻,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以早上接站为例;从车站接出外宾并带客上车后,首先是问好,其次是致欢迎词及自我介绍等。
这是导游——这种特殊艺术表演的开始。
实践证明,这几个语言节目表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人及随员对导游的信赖程度和客人与导游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客人的旅游情绪和导游今后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导游张口对初次见面的客人道第一次‘‘早上好!’’并得到客人异口同声的回问时,实际上便是徐徐拉开了导游艺术表演的序幕。
问好之后,我认为不应立刻忙于去致“我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之类枯燥的欢迎词及以“我叫 xxx,请多多关照……”等几句简单的寒喧,便匆匆宜告自我介绍的结束,而应根据客人们的心理,情绪状况及其所在国家的国情、习俗以及导游自己所在城市的名称、司陪人员的姓名等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后再讲,方能引起因长时间乘坐夜车而昏昏欲睡的游客们对“节目”表演的浓厚兴趣和共鸣。
早上接站时,由于客人是坐夜车而来,而这对日本游客来说,。
是非常不习惯的事情,如果客人不是坐软而是坐硬卧甚至硬席而来的话,那么这种不习惯会更加明显。
因此,导游在向客人问好后,应首先以“诸位,坐了七八个小时的夜车,一定很累了吧?”之类体贴关怀的问候语为开场白,等客人们笑着发出感叹之后,再接着这样说:“……的确,由于我国的交通事业,目前尚不十分发达,建国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较贵国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诸位在中国旅游,旅途中如果乘坐火车的话,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若乘坐贵国新干线上的列车,那么,从北京到大同,时间会从现在的七八个小时缩短到二三个小时,那样的话,大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疲劳了。
但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面积是贵国的26倍。
在如此广阔的国家实现这一愿望,尚需时日。
同时也需要技术上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能为日中友好,同时也为大家今后在我国旅游的方便做出贡献……”这种知彼知己的讲法,其结果会给客人一种既亲切、又实在的感觉,从而使客人产生极愿继续听取下文的欲望。
利用客人的这种心理,导游如果接着这样讲下去的话,则能更好地吸引客人。
那就是,“当然,谈到贡献,大家实际上已开始付诸于行动了。
诸位此次来我国旅游,不正是对我国旅游事业的支持与贡献吗?的确,此次诸位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并且将自己在大同的全部接待工作都交给我社来办理,对此,我谨代表大同市270万人民及大同国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大家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次能为大家进行导游,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客人听到此,必然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上文讲过,自我介绍时,亦要动一番脑筋。
以我的名字——石春满为例,自我介绍时,可以这样说,“我姓石,叫石春满。
石,是石头的石,春,是春天的春,满,是满意的满……”,介绍的如此详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下文作铺垫。
待客人予以礼节性的鼓掌后,接着再样讲下去“……不是自吹,我拥有一个极好的名字。
首先,我的姓名无须改动,便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名字,即:石·春满。
石·春满,森·欧外(日本尽人皆知的近代大作家)发音方式不正好一样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的姓名对各位来说更具有祝福之意……”,说到此,可稍作停顿,以“吊”客人的胃口,最后,再抖开“包袱”:“我希望各位在大同期间,身体像石头一样结实,心情像春天般温暖,并祝大家在大同旅游后满意而归”,这种无中生有,化无情为有情的自我介绍法,不仅加深了客人对导游的印象,使导游的姓名深深地铭刻在客人的心中,而且还在自我介绍时表达了导游对游客们的美好祝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其实,除此之外,类似的东西还有许多,均可借题发挥地加以利用,如大同这个地名,便可以说成“祝天下大同”等等。
问好、致欢迎词、自我介绍后该如何讲呢?不少导游在此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冗长乏味的、诸如本地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城市概况的介绍。
殊不知,此时客人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内容,他们的双眼此时正紧紧盯着车窗外的景物。
因此,导游在此时,应根据客人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沿途景物等进行导游。
城市概况中的内容,可在其他机会里适时地、触景生情地逐渐予以介绍。
那时再介绍,比现在“纸上谈兵”效果要好得多,且时间还可以加长,内容也会比此时介绍更为详尽和生动。
如在上文的欢迎词中,便可顺其自然地提及城市人口数目。
所为客人关心和感兴趣的东西,无非是游客们耳闻、目睹、口语的内容。
如在大同,客人于早、晚乘火车抵大同后,往往一下车,便会立刻发出“真冷啊!”之类的感叹,因此,在接站“三大项”——问安、致欢迎词、自我介绍之后,应首先向客人叙述一下大同的气候情况和当天的天气情况。
如:“刚才大家都说,‘真冷啊!’是啊,大同地处塞外,海拔达一千多米,因此,气候较为寒冷,年平均气温……”这样,以察言观色的方法去讲,既回答了客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又顺便介绍出了当地的气候、地理情况。
在大同,从车站到饭店的途中,华严寺是必经之地。
当导游在客人看到雄伟古朴的该寺大殿建筑时,可用“突出特点”法向客人“吹”一段大同的名胜古迹——因为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客人此行最关心的东西。
但介绍时一定要言简意赅。
“我是大同人。
不是吹牛皮,大同实在是一个好地方。
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同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大同就已是北魏王朝的首都了。
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大同留下了众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其中,云冈石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首,华严寺大雄宝殿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九龙壁堪称世界龙壁之最,应县木塔乃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说法之道场,名列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这里讲’这么多,关键是想强调,无论讲什么,都要以富于特色、突出特点、使游客容易记住的方法去讲,方能吸引客人。
如以上所讲的内容,便是以几个“最”字道出的。
当然,如果在上文之后,再补上一句:“对大家此次能来到大同——这个古往今来被人们称为‘塞外明珠’的好地方,我谨表祝贺”之类风趣的语句则能更好地吸引客人。
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大同,从车站将要抵达饭店时,要经过“迎宾路”,这时,可以利用“迎宾”这个路名,借题发挥地进行讲解:“这条路叫‘迎宾路’,为二十多年前所修建、命名的。
‘迎宾’者,迎接宾客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