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5
简析民歌及其分类
民歌,在古代被称为风、诗、讴、歌,词等,是起源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百姓中间的一种文化。
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劳动、生活、礼俗过程中即兴唱的一些歌曲统称为民歌。
中国民歌品味高、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数量丰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民歌按地区分类,分为东北民歌,西北民歌等。
也有按体裁分类,儿歌、号子等。
一般讲的是按地域分类,山西民歌、陕西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等等。
1.地域分类
按照地域的不同,民歌可以分为北方、南方、西南、东北等不同的地域类型。
每个地域的民歌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题材分类
按照歌曲的主题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历史传说、宗教祭祀、社会生活、战争革命等不同的题材类型。
3.音乐形式分类
按照歌曲的音乐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山歌、花鼓戏、弹唱、古曲、曲艺等不同的类型。
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演唱技巧。
总的来说,民歌是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地域特色。
同时,它也是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对于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的体裁多样,有分为多种类型和特点。
一、 narrative是指用歌词叙述故事、情感或事件的民歌体裁。
叙事民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常见于老百姓的聚会、婚礼、丧礼等场合。
歌词通常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
比如,《战马奔腾黄河水》、《走西口》等。
三、 lyric是指表达个人情感、爱情、赞美等主题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通常以抒发情感、诉说心声为目的,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悦耳动人,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比如,《春天的故事》、《我爱台儿庄》等。
四、 work song是指用于劳动场合,伴随着劳动节奏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的歌词通常反映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喜悦,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打渔歌》等。
五、 religious是指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露出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歌词通常富有宗教性和神圣感,旋律庄重悠扬,能够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追求超越的心理。
比如,《光明行》、《万相之母》等。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外,汉族民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一、旋律优美动听。
汉族民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为特点,旋律通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二、歌词意境丰富。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情感。
三、表达真情实感。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质朴真实,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喜庆活泼。
汉族民歌普遍具有喜庆、活泼的特点,这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幸福、欢快生活的心情。
总之,汉族民歌作为中国汉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达了汉族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现代社会中,汉族民歌都始终承载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继续为人们带来温暖和感动。
中国汉族民歌简谈摘要:本文选择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汉族民歌作为研究对象,在这里,南北方汉族民歌是根据其地方性色彩来表现其风格特征的。
主要通过对南北方各典型地区的汉族民歌的地方性色彩的差异及两句体结构在汉族民歌音乐结构中的地位的全面分析,总结和归纳,揭示地方性色彩对汉族民歌形成特点及其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汉族民歌;南方;北方;山歌;号子;小调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80-02一、中国汉族民歌的分布及分类(一)汉族民歌的分布汉族民歌分布较广,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南方,从西北、西南到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
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
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的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本部高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部、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
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淮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交流,使用西北部北方方言。
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游“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
其次为秧歌、小调。
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容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
使用北方方言。
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秧歌次之。
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
第二节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及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人民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自由而不受束缚的音乐形式。
汉族民歌体裁丰富多样,不同地区的民歌又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
本文将介绍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其特点。
一、民歌体裁分类1.婚礼歌曲:婚礼歌曲是汉族民歌中最常见、最热烈、最多样化的一类。
它主要包括婚前祝福歌、迎亲歌、婚礼进行曲、喜庆歌、夫妻歌等。
婚礼歌曲以欢乐、祝福为主题,节奏明快,歌词简单直白,富有浓郁的喜庆气氛。
2.劳动歌曲:劳动歌曲是汉族民歌中的另一大类,它主要描绘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希望,表达了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劳动歌曲包括犁地歌、播种歌、渔夫歌、搬运歌等。
这些歌曲饱含着对劳动的热爱和赞美,旋律舒缓悠扬,歌词富有感情。
3.祈祷歌曲:祈祷歌曲是汉族民歌中的一类宗教性歌曲,主要用于祈求神明的庇佑和保佑。
祈祷歌曲包括拜神歌、祈雨歌、祭祀歌等。
这些歌曲通常具有神秘的气氛,歌词既简洁又入情入理,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和依赖。
4.爱情歌曲:爱情歌曲是汉族民歌中的浪漫主题,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爱情的甜蜜与忧伤。
爱情歌曲包括恋爱歌、相思歌、离别歌等。
这些歌曲富有感情,旋律优美动人,歌词细腻动人,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5.季节歌曲:季节歌曲以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对季节的热爱。
季节歌曲包括春歌、夏歌、秋歌、冬歌等。
这些歌曲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季节的情感和期望,旋律舒缓悠扬,耐听性强。
二、民歌特点1.简朴自然:汉族民歌通常采用简朴的旋律和淳朴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它们的歌曲结构简单明了,旋律简洁优美,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矫饰。
2.团结感人:汉族民歌以庆祝团结、表达感情为核心,歌词真实感人。
它既可以歌颂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也可以表达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通过音乐抒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汉族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汉族民歌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色彩区划,这种区划不仅展现了汉族民歌的地域差异,还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
一、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以豪放、朴实为特点,旋律高亢,歌词质朴。
其中,山西地区的民歌以“嗷嗷”切人心弦的嗓音、极富磅礴气势的节奏和粗狂豪放的旋律为主要特点。
而河北地区的民歌多以扎实的唱腔和浑厚的声音表现出大地的宽广与奔放。
而中国的首都北京,则有着充满威严与豪气的京剧唱腔,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民歌,更是独树一帜。
二、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表现出柔美、细腻的特点,常常以流畅的旋律和悠扬的唱腔给人以清新宜人之感。
广东地区的民歌以优美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江苏地区的民歌则常以婉转动听、清丽秀美的表现形式引人入胜。
另外,在西南地区,云南地区的民歌则更多地表现出悠扬、娓娓动听的特点,不同于南方其他地区的细腻柔美,更多的体现了辽阔山川与浓郁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东北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东北地区的汉族民歌以豪放和奔放为主,表现出北方民歌的直接、自由和不羁。
山东地区的民歌声音雄壮豪放,多用孤担、板石、石锣等乐器伴奏,气势磅礴。
黑龙江地区的民歌则给人一种宽广与淳朴的感觉,常以大气磅礴的声音和富有激情的唱腔让人为之动容。
汉族民歌色彩的区划虽然因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不管何种类型的汉族民歌,它们都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汉族民歌的色彩区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进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音乐资源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弘扬汉族民歌这一瑰宝,让它们在世代传承中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
《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汉族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汉族民歌的基本概念: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2. 汉族民歌的特点:地域性、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等。
3. 汉族民歌的分类:东北民歌、华北民歌、华东民歌、华中民歌、华南民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汉族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汉族民歌,体会其独特的韵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优秀汉族民歌,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分组学唱、讨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汉族民歌教材或音像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白板等。
3. 辅助材料:图片、歌词、乐谱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族民歌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汉族民歌的分类,教师示范演唱代表作品。
3. 学唱练习: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汉族民歌,指导学生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4. 欣赏与分析:播放一首具有地域特色的汉族民歌,引导学生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5.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并介绍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6.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学生further learning resources。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程度。
2. 学唱效果:检查学生对所学汉族民歌的掌握程度,包括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合作和沟通能力。
八、课后作业:2. 学习一首新的汉族民歌,下周课堂上展示。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我国民间音乐1.分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2.特点:(1)创作过程集体性。
(2)传播方式口头性。
(3)音乐曲调变异性。
二.民间歌曲(一)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
(二)号子(劳动号子):1.种类:搬运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2.代表作品:《走绛州》《渔民号子》《川江船夫号子》(三)山歌:1.一般山歌:(1)信天游:《蓝花花》《脚夫调》(2)云南山歌:《赶马调》《弥渡山歌》(3)四川山歌:《摘葡萄》《跟着太阳一路来》(4)花儿(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对白鸽子》2.放牧山歌3.田秧山歌(四)小调1.形式:带有伴奏的独唱为主。
2.分类:谣曲(儿歌、摇篮曲)、时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杨柳青调)、吟唱调(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看秧歌》)。
(五)少数民族民歌1.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1)长调:一部分礼俗歌。
(2)短调:欢快活泼、节奏感鲜明、音域相对窄。
《黑缎子坎肩》2.维吾尔族的情歌(1)体裁:(2)音乐体系:中国、欧洲、波斯阿拉伯3.哈萨克族的独唱和弹唱歌曲(1)内容:(2)演唱形式:独唱、对唱、弹唱(3)独唱:《黑云雀》(4)弹唱(冬不拉伴奏):《红花》4.朝鲜族的抒情谣(1)爱情:《阿里郎》《呃浪打令》(2)劳动和丰收喜悦:《丰收歌》《道拉基》(3)妇女受苦:《苦媳妇》(4)知识性内容:《月令歌》《释花图》《九九乘法解》5.藏族的山歌和酒歌(1)6.彝族“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山腔》三.民间舞蹈音乐(一)民间舞蹈音乐代表种类:1. 秧歌:北方汉族地区。
歌、舞、戏为一体。
河北冀中秧歌、冀东秧歌,山东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山西祁太秧歌,陕北秧歌,东北秧歌。
2. :南方产茶区。
3. 花灯:云南、贵州、四川、湖南。
4. 花鼓:安徽、湖南。
凤阳花鼓、湖南花鼓。
1. 维吾尔族:赛乃姆、木卡姆。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分类和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
一、分类从音乐内容上来看,汉族民歌可以分为工农、城市和山歌三种类型。
1. 工农民歌:以劳动生活为主题,反映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生活、情感和精神面貌,通常由男、女唱组合而成。
工农民歌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中广泛传唱。
2. 城市民歌:在城市和工矿企业中产生和流传的民歌,通常反映的是城市工人、贫苦市民的生活情感,歌词常常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3. 山歌:主要流传于山区和偏远地区的民歌,歌词多为六言或七言句式,反映山区生活的艰苦和人民的乐观向上精神。
1. 吟唱式民歌:是指传统的民歌形式,歌唱者通常是当地的民间艺人,他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葬礼等普通的社交活动中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和小组合唱。
2. 剧场式民歌:是指在剧场和广播电视中演出的民歌,这种形式通常需要用舞蹈、乐器、剧场化的表演等方式来体现视听效果,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特点1. 音乐旋律优美、简洁明了,易于入耳记忆,是一种充满动感和线性美的音乐形式。
2. 民歌歌词多是平实、朴素、自然、直接的语言风格,歌词的内容多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与爱情等方面,是中国人民的口头故事库。
3. 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通过节奏的起伏、音高和力度的变换,能够表现出各种情感,如欢乐、忧伤、渴望、痛苦等,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
4. 民歌在演唱方式上,则有着饱满、激昂、淳朴的特点,歌唱者往往在演唱时也会加入一些动作,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以表达更为丰富的意味。
总之,汉族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雄浑、平易、真实的艺术表达,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艺术的重要源泉。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一、中国民歌的分类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
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
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
在有些学者的论着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
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
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
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
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
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
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1、劳动号子民歌的一个品种,是伴随着重体力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
能够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插秧、车水、打场、打夯、打硪、装卸、挑担、摇撸、拉纤、捕鱼、伐木等。
民歌是一种反映民间生活、表达人们情感的音乐形式。
它具有以下艺术特点:
1. 简朴自然:民歌通常以简单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表达情感,融合了民间语言和口头传统。
2. 情感真挚:民歌是人们真实情感的抒发,通常与爱情、友谊、离别、劳动等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紧密相关。
3. 生活化体验:民歌以生活为题材,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体验,使听众能够产生共鸣。
4. 多样性:民歌存在丰富多样的风格和形式。
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背景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民歌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如下所示:
1. 地域性分类:根据不同地区的民俗和文化差异,民歌可以被归类为北方民歌、南方民歌、西方民歌等。
2. 主题性分类:根据歌曲的主要主题,民歌可以被分类为爱情民歌、劳动民歌、战争民歌、儿童民歌等。
3. 传统与现代分类:民歌可以根据其传统性或现代性进行分类,包括传统民歌、现代民歌和当代流行民歌等。
4. 民族性分类: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传统,如中国的汉族民歌、藏族民歌、蒙古族民歌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仅为一种常见的方式,实际上民歌的分类并不限于此,因为民歌的形式和风格具有很大的多样性。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汉族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一、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二、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神歌]三、小调: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花调)2. 地方性小调。
3. 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船)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一、劳动号子的特征1.音乐性格.表现方法:坚实有力、粗扩豪迈的.自然朴实的。
2.歌词:实词,领唱者。
虚词,帮腔。
3.节奏:固定的,周期反复。
4.歌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也有独唱、对唱、齐唱。
5.曲式结构:短小简朴,重复性。
二、山歌的特征山歌歌词: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兴创作,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山歌中最多使用语气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山歌音乐:奔放、嘹亮。
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歌唱形式:独唱居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
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三、小调的特点1,结构较为严谨、即兴性少。
转向定型化,艺术上较成熟。
2,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
有着曲折、多样的旋法。
3,节奏、节拍多规整、均衡。
南方小调节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
歌词比较固定,4,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
常有乐器伴奏。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中西音史复习资料一、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和艺术特征1、体裁分类:根据汉族民歌的音乐形态、节奏特点、社会生活条件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等因素,汉族民歌的体裁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2、艺术特征:(1)劳动号子:①、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性格。
②、节奏的律动性:是指号子音乐中经常出现的、较为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
即指节奏具有有规则的、有节律地运动的特征。
a、长律型:例如《下滩号子》、《采石号子》、《打重硪号子》等。
b、平律型:例如搬运号子《哈腰挂》(黑龙江)、《打硪歌》(湖南常德)、《舂米号子》(安徽繁昌)等。
c、短律型:如挑担号子《走绛州》、《姜太公独坐钓鱼台》、《川江船夫号子》中的《上滩号子》等。
③、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④、歌词创作的即兴性。
⑤、无伴奏的“一领众和”和多种歌唱形式。
a、交替呼应式。
b、重迭式。
c、综合式。
⑥、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a、简单。
b、乐段独立性不强。
(2)山歌:①、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山歌的音乐表现是以坦率、直露、真切的表现方法,去展露出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节奏、节拍的自由、悠长。
山歌一般无规整节拍,节奏悠长、自由,体现了节奏上的“非均分律动”特征。
③、曲调的高亢:山歌一般具有跳进多、旋律起伏大、音域宽广、音区较高的特点。
④、曲式结构:山歌的曲体结构大多短小单纯,形式多样,在山歌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
⑤、乐句变化形式:自由延长音、夹垛、前后加腔。
(3)小调:①、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②、节奏、节拍的规整性。
③、旋法的曲折、多样性:旋律的进行多呈曲折形态,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
④、曲式结构: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以及这两种类型的变化发展形态。
二、山歌的代表性歌种有哪些?(或:试论蒙古族长调、短调、呼麦的演唱特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山歌,有自己习用的民间称谓,即所谓的“歌种”。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汉乐府的文学特点
汉乐府是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正式设立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汉乐府的文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叙事性:汉乐府诗歌大多是叙事诗,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
2. 现实性:汉乐府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人民的疾苦、战争、爱情、婚姻等各种题材。
这些诗歌真实地描绘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 情感真挚:汉乐府诗歌表达情感真挚而直接,往往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诗人都能够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形式多样:汉乐府诗歌的形式多样,有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适应了不同的题材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使诗歌更富有变化和韵律美。
5. 语言质朴:汉乐府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
诗人往往使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和句式,使诗歌更贴近人民群众,容易被广泛传唱。
6. 音乐性:汉乐府诗歌大多可以配乐演唱,具有较强的音乐性。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与音乐相结合,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
总之,汉乐府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对汉乐府诗歌感兴趣,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具体作品,深入了解其艺术价值。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汉族民歌的欣赏能力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3. 通过学习汉族民歌,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汉族民歌的基本概念: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2. 汉族民歌的特点:地域性、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等。
3. 汉族民歌的分类:东北民歌、华北民歌、华东民歌、华中民歌、华南民歌等。
4. 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如《茉莉花》、《小放牛》、《康定情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汉族民歌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对汉族民歌地域性、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等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族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欣赏法:播放汉族民歌,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汉族民歌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汉族民歌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汉族民歌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3. 欣赏: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美。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汉族民歌的认识和感受,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汉族民歌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案设计完毕,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听课、讨论、分享等,评价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和热情。
2. 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汉族民歌的欣赏和感受,评价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汉族民歌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汉族民歌资料,如音频、视频、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