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温室气体气相色谱分析及采样-进样技术研究进展_1
- 格式:pdf
- 大小:234.92 KB
- 文档页数:5
气相色谱的发展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一)气象色谱的发展一、仪器方面的进展1、程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EPC(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技术已作为基本配置在许多厂家的气相色谱仪上安装(如Agilent6890,Shimad zu GC-2014 GC-2010,Varian 3800,P E Auto XL,CE Mega 8000等),从而为色谱条件的再现、优化和自动化提供了更可靠更完善的支持。
2、应用结合更紧密的专用色谱仪,如天然气分析仪等。
3、谱仪器上的许多功能进一步得到开发和改进,如大体积进样技术,液体样品的进样量可达500微升;检测器也不断改进,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与功能日益强大的工作站相配合,色谱采样速率显著提高,最高已达到200赫兹,这为快速色谱分析提供了保证。
4、工作站功能不断增大,通讯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已实现网络化,从技术上讲,现在实现气相色谱仪的远程操作(样品已置于自动进样器中)是没有问题的。
5、的选择性检测器得到应用,如AED、O-FID、SCD、PFPD等。
二、谱柱1、的高选择性固定液不断得到应用,如手性固定液等。
2、内径毛细管色谱柱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快速分析,大大提高分析速度。
3、高温毛细管色谱柱扩展了气相色谱的应用范围,管材使用合金或镀铝石英毛细管,用于高温模拟蒸馏分析到C120;用于聚合物添加剂的分析,抗氧剂1010在20分钟内流出,得到了较好的峰形。
4、的PLOT柱出现,得到了一些新的应用。
三、C×GC(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技术是近两年出现并飞速发展的气相色谱新技术,样品在第一根色谱柱上按沸点进行分离,通过一个调制聚焦器,每一时间段的色谱流出物经聚焦后进入第二根细内径快速色谱柱上按极性进行二次分离,得到的色谱图经处理后应为三维图。
据报道,使用这一技术分析航空煤油检出了上万个组分。
四、后气相色谱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标准日益严格,这就要求气相色谱与其它分析方法一样朝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新的分析问题。
气相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概述气相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气态状态下,对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进行分离。
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气相色谱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定性分析到复杂的定量分析,再到现代的多维、多模式联用技术的演变,展现出越来越高的分析精度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相色谱技术在仪器设计、色谱柱材料、检测器灵敏度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特别是在新型固定相材料、高效分离技术、高灵敏度检测器以及计算机化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使得气相色谱技术在分析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气相色谱技术正朝着更高灵敏度、更高分辨率、更快分析速度以及更低检测限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多维色谱、联用技术(如GCMS、GCFTIR等)的普及和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优势愈发明显。
未来,气相色谱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分析手段。
1. 气相色谱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在化学分析领域广泛应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基于试样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以检测器对待测组分进行测定,实现试样中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好、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载气易得、应用广泛等优点。
气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季节性田野调查地球上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维持水文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湿地可能会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一项关于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季节性田野调查。
调查目的:本次田野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关于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季节性数据,进而分析和评估这些湿地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内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湿地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和湿地管理的影响。
调查方法:在田野调查中,我们选择了位于高原地区的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为了准确测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我们设置了多个观测站点覆盖整个湿地区域。
观测设备包括气象站、气体采样器和数据记录仪等。
在调查期间,我们每天对观测站点进行巡视,记录湿地内的环境条件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湿地土壤和植被样本,以了解温室气体与土壤特性以及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经过数月的田野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我们发现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季节性温室气体排放量存在明显的变化,其中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在观测期间,湿地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湿地内的生物活动增强,导致甲烷的排放量明显增加。
而在冬季,湿地内的冰封和降雪使得甲烷排放减少,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较稳定。
此外,我们还发现湿地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对温室气体排放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能力,而具有丰富植被的湿地区域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这些结果表明湿地管理措施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讨论与展望: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季节性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由于时间和资金等限制,我们的研究还有一些局限性。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大体积进样技术一、提高分析灵敏度的方法提高分析灵敏度几乎是分析化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就GC分析来说,仪器制造者和分析工作者总是设法制造高灵敏度的仪器和开发高灵敬度的方法。
尤其在环境分析、药物分析和食品分析方面,有关法规方法对灵敏度有很高的要求正是这种要求促进了仪器的发展,而仪器的发展有使法规制定者提出更高的检测灵敏度要求,这种互动是循环往复的。
那么在GC分析中有哪典提高灵敏度的方法呢?1. 样品浓缩样品浓度低于仪器检测限时,采用浓缩方法往往是提高分析灵敏度的有效途径。
比如分析水和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时,其浓度常常是ppb(10-9g/ml)到ppt(10-12g/ml)级,即使采用不分流进样注射5μL 样品。
单一组分的绝对进样量也难达到10-12g。
一般GC检测器是达不到这一检测限的。
所以必须对样品进行浓缩.常用的方法有:(1)液-液萃取之后挥发溶剂,然后再定容;(2)用固相萃取(SPE)进行浓缩。
这两种方法均可使样品浓缩几个数量级,因而广泛应用于实际分析中(参见《色谱分析样品处理》分册)。
但这种浓缩方法的明显缺点是费时、费溶剂、有可能损失样品、以及污染环境。
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苯取(SFE)和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色谱分析中。
尤其后者被认为是无溶剂萃取方法,它可与GC直接联用。
实现自动分析。
采用聚硅氧烷涂渍的萃取探头,用于GC/MS分析。
可检侧到水中1~20pg多环芳烃。
这是一种很有用的样品制备方法,目前已有几种极性和非极性探头涂层。
2. 使用选择性高灵敏度检侧器这也是色谱工作者提高分析灵敏度的常用方法。
如分析含卤素化合物时采用ECD,分析含氮和含磷化合物时采用NPD,分析含硫和含磷化合物时用FPD等。
还可用AED、MSD等较高灵敏度的通用型检侧器(参见《气相色谱检侧方法》分册)。
3. 降低仪器系统噪声仪器系统噪声通常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仪器本身。
如检测器噪声、电路噪声、色谱住固定相流失等;二是样品基质。
草地温室气体采样及气相色谱分析
草地温室气体采样及气相色谱是一种用于测量草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基于气相色谱技术,通过在采样过程中捕获和分离空气中的温室气体,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
通常情况下,采样点应该位于草地表面以下约10厘米处,并尽可能远离任何可能影响采样结果的干扰源(如车辆、建筑物等)。
在采样前,需要对采样点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可信度。
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
常用的采样设备包括手动式采样器、自动式采样器等。
手动式采样器适用于小面积的采样工作,而自动式采样器则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快速采样。
无论采用哪种采样设备,都需要注意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完成采样后,需要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中,通常会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
气相色谱仪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成单独的峰值,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热导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等。
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通过对温室气体浓度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草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的
环境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指导。
采用气相色谱对温室气体进行同时分析摘要安捷伦科技公司已开发出基于Agilent 7890A GC 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用于对空气样品中的甲烷(CH 4)、二氧化碳(CO 2) 和一氧化二氮(N 2O) 进行同时分析。
每个系统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能,以满足温室气体分析的不同要求。
并且两个系统都能够很容易地扩展到检测六氟化硫(SF 6)。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都证明可以为所需的分析提供高灵敏度和优异的重现性。
作者Chunxiao Wang Agilent Technologies 412 YingLun Road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200131China应用环境引言二氧化碳(CO 2)、甲烷(CH 4) 和一氧化二氮(N 2O) 被认为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
这些气体吸收大气中的热量,从而对地球温度造成影响。
对温室气体不间断地测量为追踪气体排放趋势及对抗地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从2010年1月1日起,美国环保署要求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机构在新的报告系统下采集温室气体的数据。
[1]。
安捷伦科技公司已开发出Agilent 7890A GC 系统的两种不同配置,用于分析温室气体。
这两个系统也可以用于分析目的分析物包括CH 4, N 2O 和CO 2 等气体的其他样品,例如土壤气体分析或植物呼吸研究[2]。
方法1: SP1 7890-0468Agilent 7890A GC 系统配备了使用两个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单通道,用于分析空气样品中的CO 2、CH 4、N 2O 和SF 6。
配备了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甲烷转化器可以分析低浓度CO 2。
方法2: SP1 7890-0467Agilent 7890A GC 系统配备了使用三个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和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的两个独立通道,用于分析空气样品中的CO 2、CH 4、N 2O 和SF 6。
气相色谱操作经验1-进样对峰保留时间和样品分离的影响在气相色谱法的操作中往色谱柱中引入样品的手段,通常都是需要用注射器通过进样器上的橡胶封垫(进样封垫)把样品或样品溶液注入进样器,然后在加热的进样器中蒸发成样品的蒸气才能进入色谱柱中分离;虽然像永久性气体样品(气样)也可以在常温下用气体六通进样阀直接引入色谱柱,或者像某些高分子聚合物样品的指纹分析需要通过高温裂解器热分解后直接引入柱,或者像某些无法直接在进样器气化或热分解的样品中的微量杂质组分则需要用顶空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通过顶空分析专用的自动进样器把顶空瓶的气样引入色谱柱,但由于大多在气相色谱法中分析的样品在常温下都为液体或固体,因此用微量注射器在进样器上直接进样是最常见的手段。
用医用注射器往进样器注入气样和用微量注射器往进样器注入液体样品或样品溶液是气相色谱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基本功,也是应用气相色谱法中需要手动操作的工作中一种最重要的基本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往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器上用注射器进样的技术好坏非但会影响到样品在柱中分离后的组分峰的尖锐程度,并且会影响到样品中的组分能否分离,以及有关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是否能够确立。
进样的基本功与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是否能确立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关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写的《现代气相色谱实践》一书的第七章的一开始就已经谈到,但不知道已经下载我这本书的读者是否特别注意到这章开始的这段内容的重要性。
在这第七章一开始有以下内容:载气沿柱的前端移动,因此对于液态样品来说,它的所有组分在进入柱以前都必须被加热气化成蒸气在气相色谱法中,不管样品的进样量有多么小,样品必须完全成为气态,才能使它在柱中分离时能随同。
图7 - 1不同进样方式导致的“塞子”流动和“指数”流动无论是气态样品或者是液态样品的蒸气,它们在进入柱顶端后都会占据一定的体积,或者说占据了柱的某段长度。
如果我们在往柱中引入样品时是以快速进样的方式,且对液态样品来说有足够的气化温度,被引入的样品就会在瞬间被气化成蒸气并增大体积,像一个“塞子”那样隔断进样器进口和出口的载气,并在进口载气压力下被连续流动的载气快速“塞入”柱的顶端而占据较短的柱段(这被称作“塞子”流动);如果以较慢的速度进样,逐渐进入的样品就会在气化的过程中被连续送入的载气稀释而占据较长的柱段(这被称为“指数”流动)。
217理论研究1 引言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及生存环境等问题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到其中的根源对现代分离、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气相色谱技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并作为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至今仍然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新领域拓展和技术创新的层出不穷,该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顶空进样器的发明就是气相色谱技术鲜明的发展标志,顶空进样的方法省去了繁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使得气相色谱技术对于产品的分析变得更加快速、准确,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气相色谱法概述 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主要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极性大小及吸附性强弱来实现各个组分的分离。
具体过程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来提供动力,以活性较强、相对比表面积较大的吸附剂来充当固定相,利用固定相与被分离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别和滞留时间的不同,从而达到对多种组分的完全分离。
在不同组分得到分离之后,按照相应的分离顺序和浓度参数按照一定比例转化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定量检测。
气相色谱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两种类型,二者主要的差异在于固定相的状态不同,前者固定相为固态,后者固定相为液态。
在日常的分析测试领域,气固色谱的应用较为广泛。
3 顶空进样技术 在分析检测一些混合物过程中,如果混合物中包含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这时就需要一些传统的人为处理方法如有机溶剂提取法或化合物溶解法对混合物进行挥发性物质的提取,然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
而顶空进样舍去了繁杂的人为处理样品的环节,只需要提取部分气相物质就能分析检测挥发性的气相组成而不受非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顶空进样器就是专为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样品前处理环节所发明的高效低成本的经济进样器。
具有快速、高效、花费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检测固体药品中残留溶剂,地表水检测有机挥发性物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进展及前处理方法综述摘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就是将气相色谱与质谱检测器联合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通过碎片分布相对唯一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MS作为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能力范围广,几乎涵盖GC检测的全部领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对于复杂的样品检测具有很大优势。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特点,并详细介绍了细介绍了使用前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前处理方法;分析引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基本系统构成为GC、接口、MS,具有高分离效率和高检测、结构判断准确性,在待测物质定性、定量测量中起到很大作用,GC-MS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常用分析检测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述1.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介绍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适当的串联将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最成熟的双光谱技术。
气相色谱仪虽具有强大的分离能力,但对未知样品的定性能力较差。
质谱法对未知样品具有强大的识别能力和较高的灵敏度,但需要将检测量的组分分成纯化的化合物。
所以将两者结合,扬长避短,既弥补了气相色谱只凭保留时间很难对未知组分在复杂的化合物中进行可靠的定性别的缺点,又利用了质谱较强的识别能力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成为食品检验等部门面对复杂化合物能够准确定性、定量检测的最有力工具。
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气质联用技术主要是将未知样品经过气相色谱的载气带动、色谱柱分离后,利用质谱的离子源对气态分子进行轰击,将分子状态分解为分子离子态,进而分解成碎片离子。
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利用质量分析仪根据M/Z的大小对样品进行分离。
最后,利用质量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检测、记录,实现了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研究进展及应用M090314101摘要:气相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阐述了气相色谱系统的组成,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快速气相色谱技术、便携式色谱仪和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特点,探讨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为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价值。
关键词:气相色谱;研究进展;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进入2l世纪以来,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已渐趋成熟,灵敏度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先进,联用技术的发展更是推进了气相色谱技术研究,在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时候,效果越来越明显,因此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用会更加广泛且前景广阔。
1 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色谱法又叫层析法,它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
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问进行,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是推动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叫做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的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性质与结构上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
冈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秩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在两相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
当用液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液相色谱,当用气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问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的各组分就在两相中经反复多次地分配,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将各组分分离开来。
然后再进入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鉴定。
2 气相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2.1 全二维气相色谱传统的多维气相色谱发展到今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均已相当成熟,而全二维气相色谱则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方法。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技术现状及发展顶空进样-气相色谱(HS-GC)技术在分析环境、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一种无需前处理、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的样品制备技术。
本文将就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HS-GC 技术是利用样品的挥发性物质在恒温挥发室中蒸发,通过顶空进样器将蒸发后的气体直接进入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在气相色谱中,通过柱温升降程序,将挥发物逐一分离,并依据气相柱上各组分的挥发度大小确定各组分的含量。
二、技术特点1.快速准确:HS-GC 技术能够减少样品准备时间和样本损失,并且无需液-液抽提、衍生化和固相萃取等繁琐的前处理过程,减少了实验时间和人力成本。
2.灵敏度高:HS-GC 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达到ppm、ppb 甚至 ppt 水平。
3.选择性好:HS-GC 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选择性,可以分离相同挥发度但不同极性的化合物。
4.实验操作简便:HS-GC 技术只需少量样品,操作简单易行,减少了实验操作和倒废物的时间和费用。
三、应用领域1.食品领域:HS-GC 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的残留农药、环境激素和食品添加剂等的快速分析。
如某些农药和塑化剂成分等,采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2.环境领域:HS-GC 技术可以用于环境中空气、土壤、水等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如 VOC、房间气体污染物、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3.医药领域:HS-GC 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研究、药效成分测定、药物代谢物的分离及各种药物中残留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四、未来发展HS-GC 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技术改进:通过发展更高效的抽取装置和进样器,以及柱材料的优化和各单体材料的改进,可提高该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并增加其应用范围。
2.应用拓展:HS-GC 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如质谱联用、红外光谱和分光光度测定等,以提高谱图的准确度和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开拓更广阔的应用领域。